林宥嘉的故事:另外那條路是錯的嗎

來源:才華庫 8.18K

導語:林宥嘉說:“當歌手最棒的一件事,就是能把音樂帶給你的感動也傳遞給其他人,然後給他們一些力量。”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人物素材,歡迎閱讀與借鑑,謝謝!

人物簡介

林宥嘉(Yoga),1987年7月1日出生於臺灣屏東,華語歌手、演員。

2007年7月,林宥嘉獲得臺灣中視主辦的歌唱選秀節目《超級星光大道》第一季冠軍,簽約華研音樂,進入娛樂圈。2008年,林宥嘉發行首張專輯《神祕嘉賓》,獲新加坡金曲獎年度人氣大獎和年度新人獎等獎項。

2009年至2014年,林宥嘉發行專輯《感官世界》、《美妙生活》、《大小說家》,EP《口的形狀》,參演電影《針尖上的天使》、《愛在微博蔓延時》、《醉後一夜》、《腳趾上的星光》等作品;獲十大中文金曲獎優秀流行國語歌曲獎、中國TOP排行榜年度傳媒推薦男歌手、中國TOP排行榜最愛專輯、東方風雲榜華語五強最受歡迎歌手等獎項。

人物故事

入伍前,林宥嘉開了3場暫別演唱會,從臺北小巨蛋到香港紅磡館,一路北上,終點是上海梅賽德斯-賓士文化中心。唱完,除了幾個預留的電臺通告,他就真的準備消失一段時間了。

但林宥嘉並不忐忑,至少在採訪時,我們覺察不出眷意,相反,他流露出了一絲竊喜。“娛樂圈真的很恐怖,當名人,就是一群猴子裡面有一隻爬得比較高,其他猴子會一直盯著,就看爬到上面的`猴子是喜歡天天被看的還是防備心比較強的,”他指著自己,“我就是防備心比較強的。”

他這麼說自有道理。出道7年,市場愛他,也將他五花大綁。在這個時代,傳統唱片公司的產品投放策略日漸失效,但在他身上,那種老派的、優雅的、人歌分離的包裝屢試不爽。很少有30歲以下的男歌手像他一樣,傳唱度不輸口碑,而口碑逐年看漲。為此,林宥嘉必須付出代價,其中之一便是像萬千前輩那樣,“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行好事,無非老實唱歌,他倒不反感,“因為你知道,演繹歌曲這件事,跟做運動一樣,不做就會退步得很快。現在要當歌手,並不只是要唱得好,還要懂得掌握硬體、音響,搭配你的麥克風,這些都會影響表現。我覺得自己到現在這個程度,真的是這些年累積的,我不可能放手,所以我不覺得當唱歌機器是羞恥。”

但“莫問前程”就不是他想要的了。這4個字不僅意味著要聽話,也是一種強大的心理暗示——我們做的都是為你好。他私底下懊惱於自己的矛盾,“明明是偶像,但我找不到東西和大家分享”,他也為自己不夠幽默而沮喪,“怪我平時太嚴肅”。他說,是否好笑是他判斷事情有無意義的標準,只不過,“我怎麼可能鼓勵大家展現好笑的一面呢?雖然我個人覺得這樣很棒。”

而林宥嘉如果變好笑了,難免讓人無所適從——一隻機警的猴子,總歸有它熟悉的領地吧?

那就對自己忠誠一點。自己的前程,終究要自己投石問路。今年,他憋了整整3個月,寫出了《口的形狀》,這也是他暫別演唱會的主題。《口的形狀》沒有遵循唱片公司的定位,它不常規,不追求共鳴度,更不朗朗上口。林宥嘉為此得意,“我覺得它是首很高階的歌,這個高階不是在貶低以前的東西,但它證明了這種音樂也是我的音樂。讓人想不到是我寫的,這是它唯一的功用。”

他又皺眉想了想,“應該這樣說,如果有人聽完問‘這是什麼鬼東西’,我就成功了。”

當然,他有點可惜,“好像沒什麼人在意歌詞。”其中的四小節,“重複的街燈/淋溼的路人/天亮前/不用問”是林宥嘉的心血之筆。寫歌那段時間,他頻繁奔波,“基本就住在車裡”。某個雨夜,他從車窗往外看,4個年輕人並排走在雨裡,不打傘,也沒有飛奔,而是“就那麼走,不急不緩的樣子”,“然後我就看到排成兩行的路燈,一直延伸下去,好像沒有盡頭,我就在想,這些路燈可能就是我們常常講的指引,可是那幾個年輕人好像根本不在意這種指引,等到天亮,也許他們已經走到另外一條路上了。”他說。

他問自己,另外那條路是錯的嗎?

“不見得哎,重要的是你在走。”他這樣回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