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他三尺又何妨典故

來源:才華庫 5.44K

“讓他三尺又何妨”。 再看一看現實生活,何止修宅建房,許多事都需要當事人“讓他三尺”。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也就是這個理。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讓他三尺又何妨典故,歡迎閱讀。

六尺巷的故事

清朝康熙年間有個大學士名叫張英.一天張英收到家信,說家人為了爭三尺寬的宅基地,與鄰居發生糾紛,要他利用職權疏通關係,打贏這場官司.

張英閱信後坦然一笑,揮筆寫了一封信,並附詩一首:

千里來書只為牆, 讓他三尺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猶在, 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接信後,讓出三尺宅基地.鄰居見了,也主動相讓.結果成了六尺巷,這個化干戈為玉帛的故事流傳至今.

“六尺巷”由此而來。這條巷子現存於安徽省安慶市桐城市城內,作為中國文化的遺產,是中華民族和睦謙讓美德的見證。

包容忍讓、平等待人,作為一種美德,在我們古代已經提倡了,但真正能做到的人並不是很多,尤其對身居高位,手握重權的人來說更是這樣。張英在涉及自己家人切身利益的時候,沒有利用手中權勢壓服對方。而是以高遠的眼光,開闊的心態勸說家人退讓為先。

這種看似違背常態的觀念蘊含著更高的智慧,更遠的'眼光。心胸寬廣、放眼遠處、恭謙禮讓的人無論在何時都是受人尊敬的。在物慾橫流、錢、權當頭的今天,提倡這種美德,更為必要。

“六尺巷”的故事流傳至今,是因為人們敬佩張英的胸襟氣度。它讓後人懂得了謙讓不僅是美德,更是人際關係的調節器。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處理好與周圍人的關係,關係著我們自身的幸福。

現在“六尺巷”已成為桐城古城的旅遊景點。六尺巷位於桐城市文昌街道辦事處勝利居委會,現在為省榮休院工作區,東起西后街,全長180米,均由鵝卵石鋪就。巷南為宰相府,巷北為吳氏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