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哲理故事

來源:才華庫 1.15W

故事哲理故事1

途中珍重

小故事哲理故事

靈訓禪師在廬山歸宗寺參學時,有一天,突然動了念頭,想下山,因此向歸宗禪師辭行。歸宗禪師問道:“你要到哪裡去?”

靈訓禪師回答:“回嶺中去。”

歸宗禪師關懷地說:”你在此參學13年,今天要走,我應該為你說些佛法心要。等你整理好行李,再來找我吧。”

稍後,靈訓禪師又將整理好的行李放在門外,然後去見歸宗禪師。歸宗禪師招呼道:“到我前面來。”靈訓禪師依言前行,準備聆聽教誨。

歸宗撣師輕輕說道:“天氣嚴寒,途中多多珍重!”

靈訓禪師頓有所悟。

“天氣嚴寒,途中珍重”,如看成是征程中的艱辛、挫折、坎坷,那麼“途中珍重”則是以平常心對待一切的告誡。禪是如此平常,如此簡易,一句叮嚀即可露出禪意。

小故事哲理故事2

閱讀1:

剛看到的一個故事:

古馬其頓王國的君主亞歷山大大帝是一個很慷慨的帝王,他經常給臣子賞賜大禮物;有一天,他給一個人賞賜了一大筆金錢,給另外一個人封了一個高官爵位,給第三個人恩賜了一塊大大的地盤;他的朋友看到後就跟他說:你這樣無休止的封賞,早晚有一天你會一貧如洗的。

偉大的君主回答說:不會的,因為我是在給自己留下一個最大的禮物,那就是希望,我自己的希望。

文中最後一段話是這麼寫的:一個人要是隻生活在回憶中,卻失去了希望,他的生命已經開始終結。回憶不能鼓舞我們有力的生活下去,回憶只能讓我們逃避,好像囚犯逃出監獄。

上面的一段話,前半段寫的挺好的,後半段就不敢苟同了。我們的生活不能沒有回憶,也不能只有回憶,什麼事情適當即可,本來生活就不只是一種色彩構成的,需要不一樣的精彩,這才是有生命活力的生活。

閱讀2:

第二段故事:

有一個老婦自知病重時日不多,就在遺囑中寫到:現在別憐憫我,永遠也不要,我將不再工作,永遠永遠不再工作。

然後評語這樣寫到:很多人都有過失業或者沒事做的時候,就會覺得日子過得很慢,生活十分空虛。有過這種經歷的人都會知道,有工作不是不幸,而是一種幸福。

還是覺得有不認同的地方:沒工作是痛苦的,有工作也不一定幸福,有自己喜歡的工作才是一種值得我們驕傲的幸福。

現在有點明白稻盛和夫對工作熱情態度的堅決。

閱讀3:

最後一段故事:

詩人白朗寧有一段話:他望了她一眼,她對他回眸一笑,生命突然甦醒。

編輯評語:生命中有了愛,我們就會變得煥發、謙卑、有生氣,新的希望油然而生,彷彿有千百件事情等著我們去完成。有了愛,生命就有了春天,世界也變得萬紫千紅。

很多朋友不管男的女的都會說,愛是自私的,人性使然。對,愛是自私的,當你自私的物件不在侷限某個人的時候,這樣的愛就變得無私了。

愛的力量不能比擬,因為有愛,我們會變得更加有擔當,有責任感。這也是幸福三要素中最重要的一個:能愛人。

摘自狄更斯經典的一段話: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

至於你是幸福還是不幸福,完全取決於你自己。

幸福三要素就是:有希望,有事做,能愛人。祝朋友們幸福過好每一天。

小故事哲理故事3

取經

一匹馬、一頭驢聽說唐僧要去西天取經,驢覺得此行困難重重,便放棄了;而馬卻立刻追隨而去,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取回真經。驢問:兄弟,是不是很辛苦啊?馬說:在我去西天這段時間,您走的路一點不比我少,而且還被矇住眼睛,被人抽打。其實,我是怕混日子更累。

——真正的累,來自於內心的無知與迷茫。

停車

瑞典沃爾沃總部有兩千多個停車位,早到的人總是把車停在遠離辦公樓的地方,天天如此。問:你們的泊位是固定的嗎?他們答:我們到的比較早,有時間多走點路。晚到的同事或許會遲到,需要把車停在離辦公樓近的地方。

——多為別人著想時,路才會走得更遠。

合作

一日,夜深人靜,鎖叫醒了鑰匙並埋怨道:我每天辛辛苦苦為主人看守家門,而主人喜歡的卻是你,總把你帶在身邊,真羨慕你啊!而鑰匙也不滿地說:你每天待在家裡,舒舒服服的,多安逸啊!我每天跟著主人,日晒雨淋的,多辛苦啊!我更羨慕的是你!一次,鑰匙也想過一過安逸的生活,於是把自己藏了起來。主人出門後回家,不見了鑰匙,氣急之下把鎖給砸了,並順手扔進了垃圾堆裡。進屋後,主人找到了鑰匙,氣憤地說:鎖也砸了,現在留著你還有什麼用呢?說完,把鑰匙也扔進了垃圾堆裡。在垃圾堆裡相遇的鎖和鑰匙,不由感嘆起來:今天我們落得如此可悲的下場,都是因為過去,我們沒有看到對方的價值與付出,而是這山望著那山高,彼此斤斤計較,相互妒忌和猜疑啊!

——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是相互的,互相扯皮、爭鬥,只能是兩敗俱傷,唯有互相配合、相互欣賞、相互團結、相互支援、相互信任、相互珍惜,方能合作共贏。

小故事哲理故事4

唐朝時有一位崇信法師,他的師父是道悟禪師。

他在禪師身邊待了很長時間,天天侍候師父。

他覺得日子一天天過去了,師父並沒有給他指示禪機心要。

有一天,崇信忍不住向師父說道:“我來到這裡之後,你還沒有指示我禪修心要。”

師父卻說:“從你來了,我無時無刻不在指示你心要啊。”

崇信問:“你是怎麼指示的?”

師父說:“你端茶來,我就喝;你端飯來,我就吃;你向我磕頭,我就低頭領受。哪一樣不是指示你心要啊?”

崇信聽了師父的開導,低下頭,很長時間都不說話。

師父說:“見則直下便見,擬思即差。(你如果當下悟到了就悟了,如果思量就會有偏差)”

崇信在一瞬間,不再思量揣度,一下子悟道了。

接著,他又進一步請教師父:“如何保持悟性呢?”

師父說:“任性逍遙,隨緣放曠,但盡凡心,無別勝解。(逍遙自在地過日子,隨緣隨分,就用普普通通的凡心,並沒有其他的高妙之處)”

小故事哲理故事5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小故事:說的是美國一位前總統小時候的事。這位仁兄小時候沉默寡言,有些呆呆傻傻。於是,周圍的鄰居經常取笑捉弄他。他們的方法是,見到這位小仁兄時,會扔些一元和二元的錢在他面前,我們的這位小仁兄也真是天賦異稟,異於常人,不按常理出牌,毫不含乎的揀起了一元錢,對二元卻視而不見。久而久之,他的“傻名”竟也遠揚鄉里了。戲弄他的人越來越多,而他也一如既往的去揀那一元錢。每當這時候,圍觀的人們便說:“唉,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傻瓜啊!”

有一位善良的老媽媽,實在看不過眼,於是對這位小仁兄說:“孩子,難道你不知道2元錢比1元錢多嗎?為什麼你總是去揀那1元錢而遭受別人的譏笑呢?”這位看似木訥的小孩抬起頭,用他那大智若愚的眼光凝視著慈祥的老媽媽,然後一字一頓的說道:“我當然知道2元錢比1元多,但問題是,假如我去揀2元錢,他們以後還會丟錢給我嗎?”

是啊,這位小仁兄看似呆傻蠢笨,不可救藥,而那些圍觀戲弄他的人表面上又何嘗不是聰明且精明呢?只不過是自詡且有一些自以為是罷了。

在生活中,我們一直都在犯著這樣一個錯誤:在我們自以為聰明絕頂,將別人玩弄於股掌之間,肆意嘲諷捉弄的時候,其實真正被嘲諷捉弄的往往是我們這些所謂的聰明人!

小故事哲理故事6

一天,牛頓正在研究室做實驗,忽然一個叫傑克的人跑來向他告密:

“牛頓教授,您知道嗎?有人在背後議論您呢!”

牛頓頭也未抬,仍然做他的科學實驗,只是漫不經心地說:

“有這種事嗎?我與他們並沒什麼利害衝突呀!他們說了些什麼呢?”

傑克說:“他們把您描繪成一個可笑的傻瓜,還編進教科書裡,讓全世界的孩子都知道您做的那件蠢事。”

“蠢事?”牛頓驚訝地問,“我做了什麼蠢事?”

“您真健忘!”傑克附在他的耳邊說,“您不是曾經養過兩隻貓——一隻大花貓,一隻小黑貓嗎?您叫僕人在門旁挖兩個洞,一個供大貓進出,另一個供小貓進出。僕人說,只要挖一個洞就夠了。您卻反問僕人:那大貓怎麼進出呢?僕人說:挖一個大洞大貓和小貓不是都可以進出了嗎?您這才恍然大悟。可是這件事已傳出去了。人家說:牛頓這麼偉大的科學家,也有愚蠢的時候啊!——這事說一說也就罷了,現在有人卻把它編進國小教材,讓孩子們知道您這件偶然的蠢事,豈不是在故意損害您這位偉大科學家的光輝形象嗎?”

“哦,原來是這樣啊!”牛頓笑了笑說,“這有什麼呢!任何科學家和偉大人物,都是從平凡人脫胎來的。他們都有自己的弱點、缺點和不足,讓孩子們知道這些,對他們的成長不是更有利嗎?何必硬要去掩蓋這些事實呢?”

說完,牛頓仍然埋下頭,繼續工作。

任何科學家和偉大人物,都是從平凡人脫胎來的。他們都有自己的弱點、缺點和不足。過分苛求完美,或讓孩子向某種他(她)並不適合的東西看齊,不給他一個寬鬆的成長環境,小天才很可能會被扼殺。

小故事哲理故事7

故事一:

兩個食人族進入一家公司上班,上班前老闆規定:絕對不能吃公司裡的人,不然立馬開除。3個月平安無事,突然有一天老闆把兩個食人族叫到辦公室:“我不是告訴你們不能吃公司的人嗎?不遵守規定給我立馬走人”。兩個食人族只好收拾東西離開公司,其中一個食人族抱怨道:我們前面3個月每天吃一個部門經理都沒被發現,昨天吃個保潔工今天就被發現了,讓你不要吃偏不聽。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任何公司都不會養閒人,只有勤懇工作的人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

故事二:

小國向大國進貢了3尊小金人,外形重量全部一模一樣,但是小國使者向大國君主提出必須要分辨出這3尊小金人的不同之處才能相贈。各路能人都分分出謀劃策,卻仍然沒找到不同處。這時一名大臣要了3個稻草,分別從3個小金人的耳朵穿進去,第一個小人的稻草直接從另外一個耳朵出來了,第二個小人的稻草從嘴巴里出來了,第三個小人的稻草進到了肚子裡。這時候大臣開口道:答案出來了,最有價值的是第三尊小金人。使者聽到了滿意答案,遂將金人全部奉上。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無論是做人做事,要做到少說多聽,只有善於傾聽的人才能具備成功者的條件。

故事三:

放牛娃每天都要跟著老爹趕著牛車下山去賣柴,因為老爹眼神不好,每到山路拐彎處,放牛娃都會大叫一聲:爹,拐彎啦。有一次老爹生病,放牛娃自己趕車去賣柴,到了拐彎處牛卻怎麼也不肯拐彎,放牛娃使出渾身解數也無濟於事。突然他靈機一動,喊了句:爹,拐彎啦。沒想到老牛乖乖聽話,放牛娃順利到達山下賣了柴。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牛是靠條件反射來幹活,人依靠著習慣過活,培養一個好的習慣對於人的成功必不可少,好的習慣多了,自然會有一個好的人生。

小故事哲理故事8

給你一個故事,希望你能喜歡並給你帶來不一樣的精彩人生。

從前,有一個脾氣很壞的男孩.他的爸爸給了他一袋釘子,告訴他,每次發脾氣或者跟人吵架的時候,就在院子的籬笆上釘一根。第一天,男孩釘了37根釘子。後面的幾天他學會了控制自己的脾氣,每天釘的釘子也逐漸減少了。他發現,控制自己的脾氣,實際上比釘釘子要容易的多。終於有一天,他一根釘子都沒有釘,他高興的把這件事告訴了爸爸。

爸爸說:"從今以後,如果你一天都沒有發脾氣,就可以在這天拔掉一根釘子."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最後,釘子全被拔光了。爸爸帶他來到籬笆邊上,對他說:"兒子,你做得很好,可是看看籬笆上的釘子洞,這些洞永遠也不可能恢復了。就象你和一個人吵架,說了些難聽的話,你就在他心裡留下了一個傷口,像這個釘子洞一樣。"插一把刀子在一個人的身體裡,再拔出來,傷口就難以癒合了。無論你怎麼道歉,傷口總是在那兒。要知道,身體上的傷口和心靈上的傷口一樣都難以恢復。你的朋友是你寶貴的財產,他們讓你開懷,讓你更勇敢。他們總是隨時傾聽你的憂傷。你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會支援你,向你敞開心扉。"告訴你的朋友你多麼愛他們,告訴所有你認為是朋友的人,你的行動可以從郵寄這個小小的故事開始。有一天,當這封信回到你的信箱裡時。你會發現你有一個很大的朋友圈.

最後,我要說:"友誼的幸福之一,是知道了可以向誰傾吐祕密。"如果你收到了這封信,是因為有人在默默的祝福你,因為你也愛你身邊的一些人。如果你總說太忙,不能將這封信轉寄出去,老是說:"改天再寄。"你將永遠都不會去做這件事的。所以,不要找藉口,靜心的看看這篇古老印度來的故事,然後決定為你的朋友們作一些事,從傳寄這封信開始。當你說:"你是我的好朋友"時,請認真的說出來。當你道歉時請看著對方的眼睛。

永遠不要嘲笑別人的夢想。不要隨便給一個人定性。說話時要慢,思想時要快。

小故事哲理故事9

這是個挺有趣的實驗,實驗物件必須是受過教育的成年人,文盲和兒童是不行的。

提問:三點水右邊加一個“來”字念什麼?

答日:念“淶”。

再問:三點水右邊加一個“去”字呢,被問者至少有一半以上頓時語塞,有的甚至當即斷然回答:根本就沒有這個字!

而實際上,這個“法”字的使用頻率遠比“淶”字高得多。一般情況下,認識“淶”字的人不會不認識“法”字。那麼問題出在哪裡呢?這就是思維定式的作用了。三點水加-個“來”念成“淶”,這是漢字中典班的“左形右聲”字。當你回答了這個簡單的問題之後,一種思維定式便悄悄地左右了你的思路,當提問者借漢字中“來”與“去”相對應的定式發問時,你多半會立即按照“左形右聲”的思維方式加以考慮,而“法”卻並不念“去”,於是立即否定了這個常用字的存在。

問題就是這麼簡單,卻又如此令人不可思議。當然,這種“定式”必須有其成因——形成這種定式所需要的知識結構。若以同樣的問題向國小三四年級的學生髮問,“上當”的人就幾乎沒有。這是因為他們還不具備形成這種定式的知識結構。

這是“慣性”造成的思維定式,在取捨、肯定之間很容易形成“定而不移”之勢。唯一可行的解除定式的辦法,就是極大地開闊我們的視野,改變我們既有的思維方式,時刻警惕陷入“經驗”中去。

小故事哲理故事10

 《寶缸的故事》

從前,有一座山,山下有個小村莊,小村莊裡有個張老漢。一天,張老漢挖地時挖出一口缸。誰知這缸很奇特,只要往缸裡放上一碗米,立刻就會變成一缸米。不管放什麼,都會立刻變成滿滿的一缸。老漢喜不自禁,讓寶缸為本村的老百姓出米、出布,百姓可高興了。大家說,明天咱借金銀珠寶往缸裡放,興許會變出許多金銀財寶來呢!

第二天,張老漢正準備將寶缸派上大用場,給當地的窮人變糧食、布匹等,誰知來了兩個衙役。衙役身穿官服,腰挎鋼刀,手拿繩索,把張老漢帶到縣衙裡去了。還把寶缸帶走了。百姓的希望落空了,很氣憤,紛紛到縣衙去評理。誰知,這縣太爺跟張老漢同村,是財主錢大人的公子。正是錢大人聽說了寶缸,才讓兒子抓走張老漢的。

縣太爺坐在高堂上,手拍驚堂木,喝道:“張老漢,你偷了我家的寶缸,你可知罪?”張老漢申辯說:“明明是我從地裡挖來的寶缸,你想訛詐,反倒還問我罪!真是不講理!”縣太爺大吼一聲:“現有我爹證人在此,還敢抵賴,沒收寶缸,把張老漢重打四十大板!”百姓一聽,都鬧起來。有的拉張老漢走,有的手指縣太爺怒斥,人頭攢動,擁擠不堪,一下把老財主擠進缸裡了。縣太爺一看爹被擠進缸裡,趕忙拉出爹來,誰知拉出來一個爹,缸裡還有一個爹,拉出一個爹,缸裡還有一個爹……縣太爺不知哪個是自己的`真爹,傻了眼。這十幾個爹都爭著說自己是真爹,打了起來,一下子把寶缸也打爛了。

寶缸爛了,不再神奇。縣太爺沒撈到寶缸,反倒多了十幾個爹,百姓們嘲笑說:“這下子,夠縣太爺管飯的了!”

小故事哲理故事11

有一位北大學子對成功充滿渴望,可在現實生活裡卻屢屢碰壁。他便給時任北大校長的蔡元培先生寫了封信,希望能夠得到些指點。蔡校長看完信後,便約了個時間和這個學生見面。

綠茶的哲學學生很激動地進了校長辦公室。沒等他開口,蔡校長就笑著招呼道:“來,快坐下,我給你泡杯茶。”說完便起身,從抽屜中拿出茶葉,放進杯子裡倒上開水,遞到學生面前的桌子上,和藹地說道,“這可是極品綠茶哦,你嚐嚐。”

學生受寵若驚地端起茶杯,只見茶葉稀疏地漂浮在水面上,水是慘白慘白的,毫無綠色可言,他喝了一口,跟白開水似的,沒一點茶的味道。學生的眉頭不禁一皺。蔡校長卻不理學生的表情,而是隨性地和學生談了些不痛不癢的話題。學生的表情很不自然,好不容易等到蔡校長住了口,他站起來想告辭。

蔡校長擺了擺手,說:“急什麼,把茶喝完再走,這可是一杯極品的綠茶,浪費多可惜!”學生只好端起杯子繼續喝,可這一喝,一股濃郁的味道使得滿口生香!學生愣住了,詫異地看了看杯子:只見茶葉都沉到了杯底,杯中的水已是一汪青綠。

蔡校長笑了笑,滿含深意地問道:“你明白了吧?”

學生當即點頭,欣喜地說:“我明白了!您的意思是追求成功就要像這綠茶一樣,不能心浮氣躁、只停留在表面,凡事都要靜下心來,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地沉澱下來才行!”

小故事哲理故事12

本分事

石榴禪師有一次看到侍者拿著缽盂往齋堂方向走,就把他叫住問道:“你到什麼地方去呀?”

侍者回答道:“到齋堂去。”

石榴禪師不以為然地斥責道:“看你手拿缽盂,我怎麼會不知道你要到齋堂去!”

侍者反問道:“禪師既然知道,那又為什麼明知故問呢?”

石榴禪師認真地辯解說:“我是問你的本分事。”

侍者神色莊嚴地回答道:“禪師若問我的本分事,那麼我實在是要到齋堂去。”

聽到侍者如此問答,石榴禪師拍掌讚道:“你實在不愧為我的侍者。”

誠然,每個人都應改做好自己的本分事。很多人不能夠做好自己的本分事,因放棄和氣餒、懦弱帶來的苦惱隨之而來。如果能一如既往地堅持自己的本分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則能在那本分事上幹出一番成績。

小故事哲理故事13

在十七世紀,丹麥和瑞典發生戰爭,一場激烈的戰役下來,丹麥打了勝仗,一個丹麥士兵坐下來,正準備取出壺中的水解渴,突然聽到哀啍的聲音,原來在不遠處躺著一個受了重傷的瑞典人,正雙眼看著他的水壺。

「你的需要比我大。」丹麥士兵走過去,將水壺送到傷者的口中,但是瑞典人竟然伸出長茅刺向他,幸好偏了一邊,只傷到他的手臂。

嗨!你竟然如此回報我。」丹麥士兵說:「我原來要整壺水給你喝,現在只能給你一半了。」

這件事後來被國王知道了,特別召見這個丹麥士兵,問他為什麼不把那個忘恩負義的傢伙殺掉?他輕鬆的回答:「我不想殺受傷的人。」

這個故事看到人性的一面,在別人忘恩負義之後,仍有饒恕的心,這是第二次的饒恕,也是一種更偉大的情操。

-------

有一個人晚上開著車,經過一個十字路口,這時黃燈已轉成紅燈,他心想反正沒車,於是加速衝了過去,結果不巧被警察攔了下來,警察問他:「你沒看到紅燈嗎?」「有啊!」他答。

「那你怎麼還闖經燈啊?」警察又問。

他說:「因為我沒有看到你呀!」

我們常想在生活中取巧,以為神不知鬼不覺,殊不知我們所做的事是天地皆知,無所隱。思想一下近日的生活,是否每件事都可以攤在陽光之下,而不再找藉口及理由來欺騙自己將它合理化。

------

在一個偏遠、封閉的小鎮只能聽到兩個電臺:第一電臺專門廣播名人訊息、callin節目,或是熱門歌曲排行榜,它的收聽率相當高;第二電臺則是氣象專業電臺,它的聽眾只有一小群人。一天晚上,氣象電臺發出緊急警告:一個威力驚人的「龍捲風」將在午夜來襲本鎮,電臺呼籲鎮民立即疏散他處。這一小群聽眾立刻組織起來,有的去找鎮長,有的到街上敲鑼打鼓,有的打電話給第一電臺,請求播出龍捲風訊息,好儲存身家性命。鎮長說:「本鎮從未有過龍捲風,龍捲風的訊息是氣象電臺誤報或捏造,為的是提高收聽率。」敲鑼打鼓的人則視為瘋子。而第一電臺則以現場正在訪問名人為由,不克插播這一條「生死存亡」的訊息。小鎮被夷為平地,後來者沒有人知道這塊地曾經是一個小鎮。

每一個日子都可能是最後的日子,我們要以敏銳的心過每一天,更要用心的看看這個世界,用心看看自己,不要把每一件事都視為是理所當然,因為所有的事情都會改變,且看你如何去衡量他囉。

------

一個寂寞的人看了一個電話的廣告,「有了電話,朋友就來!」

於是,他裝了一支電話,希望朋友跟著來。

白天他賣力地工作,回家之後就整晚歇斯底里地盯著電話機,心想,他錯過了不少電話。他仍然寂寞,開始為可能漏接的電話而抓狂!一天他從信箱禮抓出錄音機的廣告,有了錄音機,朋友不『漏接!』錄音機裝了一個星期後,他就把它退了,空空的錄音機,房間更加寂寞。

不是有了電話就有了朋友,同樣的不是有了金錢就有朋友,存著一顆真誠和主動熱忱的心,才是重要,當你主動的付出關懷與熱情,主動的幫助別人,那麼你周遭的人便會因為你的付出而更加的感謝你,同時你也會擁有更多交心的朋友。

小故事哲理故事14

煩惱就像一隻野貓,它要吃,你便給它食物,以後它會常來找你,若停止餵食,也許它仍會再來,但若能堅持不喂,遲早就不會再來。煩惱生起時,你若繼續胡思亂想,就如同在餵養它,不但越來越煩惱,更陰魂不散,常常環繞著你。只要停止去想,煩惱會慢慢離去,感到煩惱時,想象“停”的標誌出現在腦海中,用意志使自己停止再用舊的思路繼續去想事情。

腦筋停止胡思亂想,心靈便得到休息。心像一把刀,隨便到處切割各種亂七八糟的東西,包括石頭、磚塊、玻璃,刀鋒很快會鈍掉,要好好利用刀子,只做必要的切割。

心靈也一樣,若讓頭腦跟著沒有意義的思維、感覺亂跑,腦筋因為沒有機會休息,變得遲鈍,沒有活力和能量,也缺乏專注力,智慧便無法生起。

觀察蜘蛛可以得到啟示,蜘蛛結網後便平靜地堅守在中央,當蒼蠅飛到網上,蜘蛛馬上覺察,迅速地撲過去,用絲把它網住,把蒼蠅安置儲存,再靜靜的回到中央。

我們的心靈也需要找到平靜的中心,然後一切都以此為依歸,當外界發生各種事情,透過感官傳達大腦,猶如觸網的蒼蠅,我們的察覺、瞭解,有如蜘蛛將蒼蠅網住,把升起的心念放下,再回到中心,在平靜的中心時,腦筋清晰、覺醒、精準的做每一件事。

靜心幫助我們找到平靜的中心,當我們活出天性,迴歸真實的內在,也就是我們的中心,在那裡有一股安定感。安住在中心需要練習,除非你已穩固的立足自我,你不可能安住在中心。習慣了回到中心後,仍需學習敏銳的察覺外在世界所引起的心念,並且訓練自己瞭解和放下的能力,如此才能平靜、警覺、精確的應對外在的情況,並時時用智慧去了解。

小故事哲理故事15

人格特質有的是與生俱來,有的受家庭影響,也可由音樂薰陶。

有一項統計,O型和A型血型的人進行五千公尺賽跑,在中途,O型的心想:“好棒喔!我已經跑三千公尺了。”A型的心想:“唉!還有兩千公尺。”其實,正面思考模式,可以慢慢培養。

我時常在孩子用晚餐時,說笑話給他們聽,不但用餐氣氛良好,又可胃口大增、幫助發育,當然菜色也要常變化,才能事半功倍。當孩子不小心弄翻湯汁,我不會責備他們,小時教他們如何處理善後,以後就會自己整理了。

有一次,孩子正在吃飯,我端了一大碗的湯,卻在餐桌上翻倒了(平時我做事都很細心),此時,我對孩子說:“今天很難得,媽媽把湯弄倒,如果買彩券一定中大獎。”他們聽了都很高興,紛紛起來幫忙整理。

我在“心靈雞湯”這本書,看到一則故事:有個媽媽,有天在公司,很不如意;剛好那天,兒子在學校也很不愉快,這位單親媽媽就對孩子說:“為了慶祝今天的壞心情,我們去麥當勞。”我想,這樣的母親教匯出來的孩子,必定相當樂觀。

我在幾次重大手術之後,都能平安回家,我就跟朋友開玩笑說:“因為我在人間的功課還沒做完,上帝不讓我去天上報到。”

在去年手術後,我行動不便,喪失許多機能,許多親友都為我難過,我告訴他們:我的生病經驗豐富,這樣會更有愛心,以後才能去幫助別人。

有一次,孩子在抱怨,為什麼要下雨。我說:“下雨了,外面的樹可以免費洗澡,我們也不會熱,省下很多電費。”後來就不再聽到孩子埋怨下雨了。若能養成幽默的性格,不但能改變命運,也能讓身邊的人快樂,亦能增進人際關係,何樂不為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