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故事:給他們感恩的時間

來源:才華庫 3.07W

導語:下面是小編收集的一些關於感恩哲理故事,供您參考,希望幫助到您。

哲理故事:給他們感恩的時間

人們只知道她是美國洛杉磯一位很富有的華籍商人,每年她都向中國內陸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捐贈高達50多萬美元助學資金,她的捐贈與別人不同,她從來不舉行什麼捐贈釋出會也不通過慈善機構,而是委託大陸的一位好朋友通過電話和信箋等形式直接與當地學校聯絡,取得受助人的名單後直接把款項寄過去,並叮囑她不要張揚也不要什麼回報。

為此,幾位學校的負責人給一些受助孩子和他們的家長發去信函,希望他們能定期給資助者寫封信,在彙報自己學習情況的同時也表達下自己的感恩之情。但令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在整個資助過程中,多數人沒有給資助者寫信,而且即便是寫了信的一些受助者,內容也多數不是強調自己家庭特別困難希望多資助點,就是希望能在學習以外的生活上也能給予幫助,往往洋洋灑灑十幾個頁碼,甚至沒有一句“謝謝”之類的`感恩話語……

但她卻並沒有停止捐款,整整幾年時間過去了,她一如既往資助山區的孩子們。後來她的事蹟還是被媒體記者捕捉到了。訊息來源於一名受助者,因為連續兩月沒有按時收到捐款,這名受助者父母把電話打到了報社,說他們的孩子往年每月都會按時收到300元的助學款,但現在卻突然斷炊,他們為此很著急,甚至抱怨說:“怎麼說不寄就不給寄了?”就在他們說完這話的半月後,一封加急快件把應該資助他們的款項送到了他們手中。

後來,經過記者的調查瞭解到,其實他們的捐款早就預備好了,只是因為她的委託人所在的城市當時正趕上百年不遇的洪水,郵路中斷所導致的結果。記者也因此找到了她在中國大陸的委託人希望能聯絡到這位資助者。但她的委託人卻淡然一笑說:“免了吧,她囑咐過我,不接受任何媒體的採訪,也不能透露自己的姓名!”

通常企業和名流捐款之類的,如果受助者像這樣不懂得感恩的話可能早就被取消了捐贈資格,而她卻……面對記者的疑惑,委託人笑笑說:“我曾經問過她受助學生需要什麼條件不?她對我只說了一句話‘只要他們快樂地欣然接受就行!’”施捨並不一定要回報,也不是要獲得某種施捨後的快感;資助者更多的是要保持一種寬容和對受助者的尊重,理解並同情受助者的不太陽光的心態,雖然他們在短期內懷著理所應當全無感恩的心態在接受著捐助,但我們也應該給予他們或者給他們的心態以改變的時間,讓他們慢慢懂得感恩,懂得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