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優秀作文:學會分享

來源:才華庫 3.14W

九年級作文:學會分享(一)

九年級優秀作文:學會分享

“來,現在我帶你去看看天堂。”上帝又帶著這名教士進入了另一個房間。這個房間跟上一個房間的情景一模一樣,也有一大群人圍著一隻正在煮食的鍋坐著,他們的湯勺柄跟剛才那群人的一樣長。所不同的是,這裡的人又吃又喝,有說有笑。

教士看完這個房間,奇怪地問上帝:“為什麼同樣的情景,這個房間的人快樂,而那個房間的人卻愁眉不展呢?”上帝微笑著說:“難道你沒有看到嗎,這個房間裡的人都學會了喂對方嗎?”教士恍然大悟。

這個故事生動地告訴世人,人活在這個世上,一定要學會分享與給予,養成互愛互助的行為習慣。我們在地獄裡看到的那群吝嗇鬼,他們寧願自己餓死,也不願去喂對方。正像英國詩人白朗寧所說的:“把愛拿走,地球就變成一座墳墓了。”

分享,是一種境界,是一種智慧,是一種昇華,是與人方便自己方便。分享愛,分享勞動,分享喜悅乃至分享痛苦,這都是我們所需要的。有些人做人往往總是斤斤計較,幹什麼事情總怕自己會吃虧,更怕讓別人得了便宜。這樣的人就是沒有領悟到分享的真諦。其實,從古至今,奉獻的意義包含了兩層含義,一層是你付出的並讓他人從中受益的,另一層就是你從你的付出中所得到的回報。當然,這種回報,有時候是你看得見的,有時候則是你看不見的,看得見摸得著的回報自然好,而看不到的回報更可能是一種你精神上的豐富財產。

人們總是幻想能夠過上天堂裡的美好生活,正因為是幻想,所以我們總是覺得天堂離我們很遙遠,而其實,天堂離我們並不遙遠,只要我們懂得分享,快樂和幸福往往便會“不請自來”。

分享的要義來自於我們自己的所作所為,來自於我們每個人的所作所為,來自於我們是不是可以擯棄那種寧願自己餓死,也不願為他人做出付出的“地獄般的行為”。

天堂裡能看到什麼?那位教士已經告訴了我們,他看到的是“施恩與人共分享”,是“獻花者手中留餘香”。正像俄國偉大的作家托爾斯泰所說的:“神奇的愛,使數學法則失去了平衡,兩個人分擔一個痛苦,只有一個痛苦;而兩個人共享一個幸福,卻有兩個幸福。”

九年級作文:學會分享(二)

快樂與他人分享,就有了2份快樂;痛苦與他人承擔,便減輕1份痛苦。分享是美麗的,分享是愛的包容。學會分享,是心靈的寄語。

學會分享自然美景,是情操的陶冶。古時陶弘景就與友人分享“曉霧將歇”,“沉鱗競躍”的山中美景;蘇軾也與張懷民分享“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的月下之色;“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樣磅礴的氣勢,不正是李白在與他人分享這天之絕色嗎?學會分享自然美景,是對心的洗禮,是對境界的提升,讓人生對生命有不同的感悟。

學會分享最珍貴的禮物,是愛的傳播。東南亞海嘯時期,一位英國小女孩毅然捐獻出自己最愛的小布娃娃。她說:“它讓我感到快樂,也一定會讓災區的孩子感到快樂的!”多麼純潔的童心!儘管這個布娃娃在災區人民眼中,也許連一滴水都不如,但它身上卻承載了女孩無私而純潔的愛!我相信,無論這個娃娃落在哪個孩子手上,她一定能感受到大洋彼岸傳來的親切問候,如同春日的陽光一般溫暖而充滿甜蜜。學會分享最珍貴的禮物,是分享著真誠與炙熱的愛,像陽光雨露般撒入心田。

學會分享生命,是靈魂的高尚。你可曾知道,當你的鮮血被注入一個垂死的病人身體裡時,你就與他分享了你的生命!

分享是一種美麗的行為。的確,與他人分享快樂,是跳動的`音符,叮叮咚咚,組成悅耳的樂章;是五彩斑斕的顏色,跳動著,在人與人心間搭起愛的彩虹。學會分享,學會讓自己真誠的愛撒滿於地間。

九年級作文:學會分享(三)

如果問你:“橘子為什麼長成一瓣一瓣的呢?”也許你回說:“因為它就是橘子,因為這是大自然的傑作。”當然這種回答正確是無可挑剔的。其實這個橘子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橘子長成這個樣子,就是希望你能和大家一起分享橘子,而不是一個人自己吃!

一個小小的蘋果,但是隻要你將它分成幾塊,分給你的小夥伴吃,這時你就會得到了快樂;當你的作品得到了名次,讓大家都看到了你的作品,這時你的臉上一定是帶著微笑的;當你種的花開花拉,路過的人就會聞到這股花香,這時你一樣會很開心。

這就是——分享。記得日本森村誠說過:“幸福越是與人分享,他的價值便越會曾加。”所以說,“分”的人就是幸福的,因為他是實現了自己存在的價值;“享”的人是快樂的,因為他感受到了真愛和友誼。

記得小時媽媽總說我們平時都不吃多少菜,每次都是到過節,才吃得多。因為過節的時候人多了,和自己一樣大小的兄弟姐妹也就多拉,所以有什麼好吃的,都是大家一起分享,大家在一起才感覺到快樂,才吃得香。因此“分享”就成為了凝聚人家的力量。

分享是快樂的大門,學會分享,你就進入了快樂城堡;獨享是痛苦的大門,只去獨享,你就走進了痛苦的泥潭。當你學會了分享,你就擁有了快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