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讀書感受作文彙總九篇

來源:才華庫 5.41K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書感受作文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讀書感受作文彙總九篇

讀書感受作文 篇1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常常被每一本書中的故事所吸引,沉浸在裡面無法自拔,因為讀書讓我變得快樂,讀書讓我增長見識。這不,一放暑假,我就立馬捧起了英國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如飢似渴地拜讀起來。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孤女簡愛,從小被收養在舅舅家,可舅母十分討厭她,在她舅舅死後,將還是未成年孩子的她送到一家教會學校,由她自生自滅。大概十八歲時,簡愛離開了煉獄般的學校,到一家莊園做家庭教師,由此愛上了那個莊園男主人——羅切斯特先生。但是當他們即將結婚時,卻發現羅切斯特是有妻子的。簡愛傷心地離開了莊園,在一所簡陋無比的學校當了教師,隨之生活也發生了轉變,最後繼承了一大筆遺產的簡愛又回到莊園,與已經自由但瞎眼的羅切斯特一起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簡愛能有最後的幸福,靠得就是對生活的不放棄,靠得就是一步步地堅持。記得暑假裡的一天,媽媽上街買了一堆毛豆,可她要上班,沒時間剝豆,就囑咐我中午前剝完。開始,我還能手起豆落,漸漸地,我的大拇指就腫了、疼了。正當我要放棄時,客廳茶几上的《簡·愛》給了我”堅持不懈“的力量。最後,一盤新鮮碧綠的豆誕生在我的手中,那時,手指的紅腫與疼痛都被成功的喜悅與自豪所代替了。

是的,從簡愛身上我明白了:在任何艱難困苦面前,擁有一份恆心與耐心,那麼燦爛的陽光定會出現在風雨後。

讀書感受作文 篇2

書,滿足了我的好奇心,培養了我的學習興趣,還豐富了我的想象力,拓展了我的思維。所以,我從小就養成了愛讀書的好習慣。

一句名言說得好,“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大地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讀書是快樂的,是幸福的。可有人卻認為讀書是痛苦的、枯燥無味的。而我卻認為讀書給我帶來的是一種樂趣。讀書是一種享受。就像高爾基說過的一句話:“我讀的書愈多……我就覺得生活俞光明俞有意義。”書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書籍是寂寞時的朋友;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得的思想之船。

小時候,我就與美麗的白雪公主、可愛的七個小矮人、善良的牧鵝公主、法力無邊的金魚……交上了朋友,然後告訴小夥伴們,安徒生和格林講給我的一個個神祕有趣的童話故事,享受著他們羨慕的目光。在那個現實與想象分不清的年齡,童話教會了我去愛他人,愛世界。走出天真爛漫的童話時代,一篇篇生動優美、清新質樸的美文如磁鐵般吸引了我。看著它們,我領略了別人不一樣的生活,足不出戶卻可以縱觀世界。讀書給我帶來無盡的快樂,更重要的是它教會了我如何熱愛他人,熱愛生命!如果你認真讀書,便會走出自己的心靈,進入另一個心靈中,與另一個心靈溝通、交談。那時,你就不會感到讀書是枯燥的,而是快樂的。如果把知識比喻成一座寶藏,那麼讀書就是通往這座寶藏的路線圖。在無窮無盡的書籍中,我將繼續讀書的故事,體會讀書的樂趣,積累長輩的智慧,收穫智慧帶給我的財富。

書,是人們無聲的老師,知心的朋友,它一直默默啟示著人。讀書可以陶冶情操,豐富知識,開闊心扉。“一個人可以無師自通,但不可能無書自通。”

讀書感受作文 篇3

在《論語》裡,“仁”這個字前後被提到有一百零九處。可以說,仁愛的思想是儒家哲學裡基石下的基石,重點中的重點。那究竟什麼是仁愛呢?學生問老師孔子,老師只回答兩個字:“愛人”。

是的,仁者愛人,就是用一種發自內心的善意去對人好。一個有仁愛之心的人,就算是他身邊只是一個路人,他的臉色也是溫和的,有一種暖意。如果他心中沒有仁愛,就算是面對他的父母和孩子,他也經常會跟親人發生衝突,甚至開口就罵,舉手就打。有仁愛之心,一定會流露在跟別人的態度上。

我想,仁愛不是婦人之仁,不是那小恩小愛,而是一種深刻、雅、有使命、有擔當的遠大情懷。它應該表現為一種高風亮節,一種胸懷大志的氣度。其實這也是中國知識分子,特別是教育者的基本出發點。學生子張問孔子,請老師給我說說怎樣能做到仁。孔子說,能夠處處實行五點品德,你就做到仁了。子張問,老師講講是哪五點呢?老師說,恭,寬,信,敏,惠。

一、恭。

為什麼要恭呢?孔子說,“恭則不侮“。就是一個人對世界、對他人保持畢恭畢敬的態度,那他就不會輕易招致侮辱。人人皆有尊嚴,我們都希望被別人尊重,不被誤解,不被攻擊,不被無端的遭受羞辱。尊嚴你越拿著它,越看著它,,它越脆弱,但是你把它放在心裡,表達為一種從容謙和的態度,那麼他就存在。真正的恭是和敬聯絡在一起的。也就是說,能對別人恭的人,他是鬆弛柔軟,而不是繃著勁兒的。老要繃出一副完美的姿態,有時候就表現為太有攻擊性。這樣的人反而容易招受一些攻擊,甚至是羞辱。因為他過於緊張,過於挑剔。他人的面容永遠是我們表情的一面鏡子,你和顏悅色別人就對你笑語春風。你怒目相向,別人對你就怒氣衝衝。凡人凡事,沒有功勞還有苦勞,尊重一下別人的辛苦,就會迎來一個很好的局面。我們對世界的態度,也促成了世界對我們的態度。所以我們想的到別人的善意,就先要以恭敬之心去面對他人。

二、寬。

恭敬之心,自然會帶來寬和的態度。寬與窄跟你怎樣看待生活關係很大。同樣的生活,不同的解釋,境界就大不一樣了。一個心寬的人,看到的世界一定是寬闊的境界:而一個心眼小的人,看到的世界一定是狹小的天地。比如說,大家一起出去玩,到了一個旅遊點,總會有人覺得這個地方好得不得了,也總會有人覺得這兒差得不得了。同樣一個地方,評價會完全不同,這正是寬與不寬。而你對別人寬容,你就會換來世界給你的一個回饋,你將到處都會有朋友,大家都會喜歡你,這就叫做“寬則得眾”。

三、信。

“信則人任焉”。就是誰有信用,就會得到更多的任用。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你的職業生涯會更寬,老有人給你機會。恃才傲物的人,可能也就無法踏踏實實的幹好一件工作。而為人篤誠守信,給一件事情就做好,紮紮實實,一步一個腳印,領導就會不斷給他機會。這說明誠信人品比專業技術要重要的多。學生在走出校門的時候,有一部分專業知識就已經過時了,專業知識是需要不斷更新的,人品和信譽則永遠是人格的基石。

四、敏。

並不是說守信譽,敬業,苦幹就夠了,還要有智慧。這就是“敏而有功”。這句話說得很簡單,誰敏銳、敏捷、誰就能建功立業。正如車庫裡的一隻小耗子成就了一位大師,成就了米老鼠這個經典的 卡通形象。"敏“就是能夠抓住無所不在的機遇。它不僅僅是表現在這樣一種敏銳、敏捷上,還表現在一個人對自己生命的自省,對環境的觀察上,能夠防微杜漸。有些人有時候對變故和風險都能先有知覺,但是也有很多人不敏銳,對變化一無所知。人的“敏 ”不能僅僅反映在瞬間的應變上,還應該表現在防微杜漸上,對整個日常生活的覺醒之中。能夠一生都保持著這樣一種敏感的人,對瞬間的、日常的生活都能保持敏捷的反應,“敏而有功”,他就是能建功立業的

五、惠。

孔子說,“惠則足以使人”。這句話很像是說給領導聽的,就是用寬惠之心面對你的下屬,你才能使喚得動別人。簡單來說,就是不但在精神價值上肯定下屬,還能在物質利益上與他們分享。這也就是寬惠之心,有時候從大局出發,不計較屬下的小過,你就會得到更多的擁護。有這樣一種心態,你就能得到一個團隊真正的尊重。“惠則足以使人”,有恩惠之心,你就能夠帶得起這個團隊來。

孔子說,恭、寬、信、敏、惠,這五點如果都做到的話,“仁”就基本上可以做得到了。“仁”真的很難嗎?不難,它有時候就是一種行為方式,而這種行為方式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一些改變。有了仁愛,你才知道怎麼跟人打交道。孔子說“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一個人有了仁愛,並不是要去做好好先生,而是隻有這樣,他才能夠分辨出來誰是真正的好人,誰是真正的惡人。仁者的是非判斷是明確無誤的。所以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提倡寬容善良並不是毫無節制的。真正的仁愛一定是有原則的,一定是是非恩怨都分明的,所以能夠嫉惡如仇的人才是心中有大仁愛的人。這就是有是非的人,這就叫“能好人,能惡人”。有仁愛在心,一個人就不會被表面現象所矇蔽,而是愛憎分明。

仁愛最終會給我們的生命帶來溫和、雍容、大氣的狀態。仁愛就是改變我們生命的狀態,以歡樂的信念去面對世界,在世界跟自我之間建立一種和諧的關係。

讀書感受作文 篇4

我很喜歡讀書,也讀過很多書。聽媽媽說,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就看書了,看的是花花綠綠的書。等上了糼兒園,我就看一些有圖畫的書。上國小後,漸漸地我認識的字多了,看的書也就更多了,有漫畫、小說、偵探故事、童話,等等……

我覺的書就是我們的一個朋友,當你不知道的`時候就翻開它看。我看書,好書我會經常看,一遍一遍看,有些精彩的片斷我甚至能背誦下來。每讀一本書,我就像又多認識了一個朋友,那種感覺真是太好了!

多讀書,我們才會進步,書的好處太多了。它可以讓我們學到很多道理,多讀書,世界才會進步,我們才會有學問。

讀書感受作文 篇5

《哈佛名人成才紀錄》這本書中,為我們介紹了來自哈佛的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與富蘭克林·羅斯福。其中令我記憶猶新的是西奧多·羅斯福的傳奇經歷,他是美國最年輕的總統,被人們稱作“美國夢的化身”。這一至高無上的榮譽好要來自於羅斯福廣泛閱讀好書的好習慣。

《紐約時報》載文:美國建國迄今43任總統中,有22位是愛書人,其愛書的水平,恰與其治國的出色水平相埒。就藏書量而言,老羅斯福達15000冊,傑斐遜7000冊,菲爾莫幹4000冊,華盛頓1000冊……且徵諸美國曆史,愛書總統遠較其它總統良好,極不愛讀書的三位總統則排在最未尾。

神州古人墨子,出去遊歷關中,馬車載書甚多,人見而怪之,墨子引用周公常常晨起即讀書百篇故事應之,問者心有所動。至於總統讀書的癖好,於個人而言,造就其氣質學養的深度;對國家,則加大深度其文明的內在。在這一點上中海西海,生理攸同。美國之有今日的赫赫威勢,與其正視讀書人,養成讀書的習氣和平易近風涉及。那是一種高貴的習氣,漸漸滲透成為一種血統關係。以是其走向現代發達社會,一路頭就不是一種邊際效應,而是正大浩大的平易近主憲政。這和其大半聲譽卓著的總統都酷愛讀書,是一物的兩面。在其心田,如神州古人所說,讀書者,"是吾輩常事"。當然,神州古人筆下有好些個愛書之句,但也有書能貧平易近,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的悲號,此即因帝王專制時代,出路逼仄,政體噎塞欠亨相干。唯在平易近主政體之下,讀書習氣於讀書人方能為虎傅翼。

讀書感受作文 篇6

書籍是咱們生活的導航,它教會咱們去尊重他人也尊重自我,讓貧乏和平庸遠離咱們。每當茶餘飯後咀嚼著書籍中優美的文字,欣賞一個個動人的故事,都會讓有所感悟。

開啟一本好書,迎面撲鼻的是清香而深邃的氣息,彷彿是那新翻耕的泥土散發出馨香。在若有若無的音樂聲中,我能夠隨意想象,想象自我是藍天,一望無際;想象自我是月夜,寂靜美麗;想象自我是海浪,澎湃不息;讀小說,我會隨著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命運或喜或悲;讀抒情的散文詩歌,我會在作者淡淡的憂鬱中品味他們對性命、生活、自然的態度;翻閱簡單詼諧的書,我能夠盡情地放聲大笑,把一切煩惱都拋到九霄雲外…

讀書是一件樂事,趣事,讓人變得深沉達觀。

任何物體都有承載它的器皿,唯有知識無垠無度。人們的大腦雖無法裝入所有的知識,但能夠儘量攝取,而唯一的途徑即為—讀書。論及書籍,托爾斯泰曾坦言: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恰恰羅素·羅蘭又說:“智慧,友誼是黑暗中唯一的光亮,倘若沒有鑰匙,如何開啟智慧之門,又何談放射光芒?可見,書籍,使人類告別愚昧混沌。讀書看似平凡,實際上是人們心靈與古今中外一切民族優秀文化,智慧相結合的過程,也是繼承與發展的過程。她不但能改變人的氣質,還能使人樹立更為健康人生觀度,做一個忠於祖國,尊老愛幼之人,成為一個有仁德,有智慧之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操為人處世。不辜負蒼天賦予的性命,成為滄海中不可缺少的一粟。這對於人生的回答,對於國家的培養,對於父母養育之恩的回報,無疑讀書是回報她們的最好方式之一。

讀書是一種陶冶,是一種享受,領悟是心靈淨化的快慰

在茫茫人生芸芸眾生中,不以榮辱待己,不論成敗待人。不熱衷追名逐利,使自我超凡脫俗,你會仰頭看天,藍天澄清,白雲悠悠,釋懷心裡的鬱結,應對現實,笑對人生。在物慾橫流的日子裡,品味古人談的”知足常樂“,”人到無求品自高“的教誨,會注入一般清醒劑,愉悅地生活著。當我因辛勤工作而收穫甚微感到牢騷滿腹時,書會告訴我要笑對生活,這時我會渾身充滿工作的激情;當我遇到困難,想打退鼓堂時,百折不撓的居里夫人就會浮此刻我的眼前,激勵我鼓起勇氣繼續發奮;當我抱怨自我一無是處,”天生我才必有用“這句名言會告誡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當我志得意滿時,”一杯水的容量“會提醒我,看似滿滿的一杯水還能容納100多個回形針,自我還有許多能量可挖掘;當我安於現狀,不思進取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就會在我耳畔響起…

以前書中體會過”怦然心跳“;以前在書中有一種”莫名感動“;以前在書中進行自我審視,也以前在書中看到人生百態……我只願情緒伴書平和而寧靜,靈魂伴書純潔而超然。讀書不是一種消遣的行為,而是提高自我的學識。我想帶著目的去讀書的效果會好一些。想想自我缺的是什麼,就領悟什麼。自我少的,在別人那裡也許就有,因此寬容多,明白就多!

讀書感受二:

書是一個營養品,也是生活中的寶貝。

書,大家就應都知道吧!有漫畫書、有故事書,還有科技書等等。書能夠使人變得聰慧,書能夠陶冶情操,名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詩人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還有人說;“書是知識的海洋,力量的翅膀,智慧的源泉和生活的方向盤。”在書的世界裡演繹著大千世界的真與假、善與惡、美與醜,正與邪,書寄託著前輩們對下一代的期望。讀書是一件愉悅的事,也是一件悲哀的事。如果晚上睡不著覺了,就會拿出來、津津有味的看書。如果看見了一出個性感人的故事,我便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淚,會想起悲哀的事。讀書使咱們得到不一樣的知識,讀一遍有一遍的知識,讀一百遍有一百遍的知識。

在我眼裡,每一本書都是一件藝術品,在那裡我會把一句名言送給大家:“愛書吧!它是知識的源泉。”

讀書感受作文 篇7

今天我讀了《愛麗絲漫遊奇境記》這本書的第七章,這篇文章主要講了:愛麗絲走進了一個小花園,看見一群園丁正在給白玫瑰塗上紅顏色,看見愛麗絲來了,他們慌忙的像愛麗絲鞠躬致敬,愛麗絲看見紅心王后來了有禮貌得向王后做自我介紹。愛麗絲加入了隊伍站在她旁邊的是那隻白兔不一會兒縋球場到了,他們玩玩縋球,這是,他看見了柴郡貓,它很不懂禮貌所以國王很生氣。

從這篇文章我懂得了:我們不能惹別人生氣,不然會失了禮儀。

讀書感受作文 篇8

人與文字之間,也許真有一種難解的緣。我不喜歡臺灣女作家席慕容的詩,卻如此惦念著她十五歲時從內心裡流過的文字,就是那一篇《外婆的鞋》,國中語文課本里的文章。

第一次捧起的小說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第一次讀完的小說是《魯賓遜漂流記》,第一次迷失自我的詩作是戴望舒的《雨巷》,第一次記憶深刻的小說是《傾城之戀》,第一次令我流淚的故事是《簡愛》,第一本枕邊書是葉兆言的散文集。

書之於我,有一種崇敬、神祕、興奮的感覺。在雨裡揣著一本剛從不誠實的老闆手裡買過來的盜版書,回到家我用衣袖拭去它的水珠和灰塵,端詳著封面很久很久,然後慢慢翻開第一頁,沉醉在它的芳香裡。那一刻,我發現了不一樣的我。我變成了一個喜歡幻想、不斷做夢,活在自己編織的花紅柳綠裡的女孩,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憧憬。閱讀時,我看見了一個人的歡笑和哭泣,一朵花的盛開和枯萎,一片樹葉的飄零和腐爛。我聽到語言背後的內心情感,或厭惡或快樂或嫉妒。我從無知的世界跨越到單純的世界,突然間豁然開朗。天陰晴、月圓缺、日升落、鵲鳴叫、雁南飛、雨滴落、花爭芳、葉沉默,任何風吹草動都能觸動我敏感的神經。

人與人的緣分有叫一見鍾情的。我與書的緣分,也許就是那種怦然心跳的戀愛一般的感覺。有時一整個晝夜,只反覆讀一首詩,讀累了就睡下,也沒記住一個字。詩的美在它的律動,律動的美在它的感情,感情能留下的只有感覺沒有痕跡。所以曾誦讀過的古詩和曾品讀過的散文,當再一次重溫時,又是另一種陌生新奇的感覺。就像蒙娜麗莎的微笑,說不清看到畫時的感覺,但是她的微笑卻迷住了我。

最是躲在冬夜的被窩裡,打著手電,讀到凌晨三點,電沒了,眼淚溼了大片。探出頭來,窗外寒冷的月光,也能夠照見書上的文字。真不想就這麼合上還沒有讀完的故事,不是想知道最後的結局,而是想和書裡的人物,多呆一些時間。如果是夏天,光亮會引來蚊蟲的叮咬,裹起被子又會滿頭大汗,但仍然享受著偷閒讀書的愉悅。

任何和讀書有關的故事,都是那麼迷人。坐在路邊賣米糖的外地小夥,蹲在牆角邊,手裡捧著一本已經泛黃了的書,一動不動地看著文字一排排流過。陽光照在他的身體上,來往的路人走過,沒有人去打擾他。當然,沒有賣出多少米糖他,不知會以怎樣的心情回到寄居的屋簷之下。

每當我看到讀書的人不管身邊的世界怎樣熙熙攘攘,依然安靜地沉入閱讀的愉快裡,我便心生崇敬和喜歡。那不僅僅只是一具肉體,而是超脫了世俗的靈魂,是在入世中仍然淡定的高人。願如此熱愛讀書的人越來越多,書籍不應該僅僅是博取功利的敲門磚,書籍可以淨化心靈,昇華精神。

也有人讀了一輩子的功利的書,終究沒有堅守住操守的底線;也有人讀了幾時年的教科書,依然不曾為浮華所動;也有人一生都沒能讀過一本書,但他的品格和智慧卻比一部史詩還要豐富。讀書的感覺裡有別樣的生活,心靈需要這樣美麗純淨的生活。熱愛讀書吧,記取讀書的感覺。

讀書感受作文 篇9

我在小的時候,其實我對書也沒有什麼好感,書裡滿是螞蟻般密密麻麻的字兒,一看就煩。但常常看到爸爸、媽媽捧著厚厚的書,竟然可以看上大半天,我就特別好奇:書裡到底藏了什麼寶貝呀?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地我也喜歡捧上了一本本的書,明白了書裡的“寶貝”的確有很多。

我最初的時候對書中的文字並不感興趣,只愛翻看書中的圖畫罷了。有一次看書的時候,我突然想到:為什麼爸爸媽媽看書都看大半天,而我一會兒就翻完了一本書?於是,問我媽媽:“媽媽,你們是怎樣看書的呀?”“我和你爸爸看書主要是看字的,”媽媽說,“看書不光要看圖,還要認字才行。”

於是後來我也開始看書認字了,遇到生字我就問爸爸媽媽,後來我還學會了查字典。從此,我和書成為了親密的好朋友。

我最喜歡看《格林童話》、《安徒生的童話》等故事。可是有些同學說:“只有幼稚的人才看這種書。”我認為他們說得不對,童話書讓我懂的了真善美,告訴了我們很多做人的道理:比如《亡羊補牢》告訴我們做人要知錯就改;《掩耳盜鈴》告訴我們做人不要自欺欺人;《狼來了》告訴做人要誠實……這些包含深刻哲理的故事讓我受益匪淺。

還有我最喜歡的《十萬個為什麼》,它開闊了我的視野,讓我明白了天為什麼是藍的,彩虹為什麼是七色的,魚兒為什麼能在水裡遊……

書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喜歡它,親近它的時候,我們就能從書中得到很多樂趣。要是不信的話,你可以試一下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