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德為話題的作文(精選7篇)

來源:才華庫 5.67K

相信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尤其是話題作文,話題作文是提供了個話題,但對取材範圍和表達方式不予限制的作文形式。我們該怎麼去寫這型別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以公德為話題的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以公德為話題的作文(精選7篇)

以公德為話題的作文1

社會公德是什麼?它是人們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應當遵循的基本道德。我認為,社會公德,要從我做起,否則,一個連自己都沒公德心的人,又如何為祖國做出貢獻呢?要提起社會公德,也許大家會覺得是老生常談,像“愛護公物,人人有責”、“以愛護公物光榮,破壞公物可恥”等等的口號也許誰都能說上幾句吧!可是,真正在現實生活中做到的人又有多少呢?只要細心觀察,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破壞公物的行為光是在校園裡,就比比皆是了:有的同學為了求近路,不惜踐踏綠油油的草坪;在校園的地板上還時常見到垃圾;班級裡的牆上、桌上,密密麻麻地刻滿、畫滿了各種各樣的塗鴉;有些同學課件時追追打打,弄壞了垃圾桶、桌子、椅子、門……但是不管這些事情是否是有意的,這些行為都給別的同學的學習與生活造成了不便之處與麻煩,也給學校增加了不必要的維修費用。更別說是在更廣大的社會上了。

每每看到這些無公德的事,我便會情不自禁地嘟噥一句:真缺德!是啊,他們就是缺少了人們最最重要的公德心!不遵守社會紀律,不講公德。大家是否有想過,我們也是這些公物的“主人”,這些公物是大家公用的,難道大家不應該自覺地遵規守紀,從自己本身做起,一起來愛護、保護這些公共財物嗎?“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社會公德是多麼重要啊!一個人是否愛護公共設施,從小處講,是體現了個人的道德素質高低,還有一個學校的校風是否端正的問題;而從大處講,是體現了一個民族乃至國家的品德素質的高低。古人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只要我們保持著一顆有道德的心,從我們身邊做起,為大家、為學校著想,處處遵循學校的規章制度,那麼我們就能保證公共財產的安全與正常使用。處在一個文明、環境良好的學校裡,誰不想呢?莎士比亞說過: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將它留傳到遼遠的後世。是的,讓我們從自己本身做起,弘揚社會公德!

以公德為話題的作文2

講公德一直以來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是,隨著當今社會的發展,這種講公德的意識卻被大家漸漸忽略。現在,有些人為了一己之利,把公德二字拋在腦後,不顧環境衛生,在大街上亂貼小廣告,原本整潔美好的市容市貌被弄得亂七八糟。小廣告成了今城“牛皮癬”

週三,我乘車外出,車站上,一位兩鬢斑白的老人吸引了我的眼球:不高的個子,硬朗的腰板,寬額深紋顯得飽經風霜。他手裡拿著小鏟子,正一絲不苟地清除著早已擋住站牌的小廣告。大小不同,顏色各異的小廣告在鏟子一上一下的舞動中,乖乖投降,一塊跟著一塊地脫落了。一位年輕的小夥子走了過來微彎著腰,對老大爺說:大爺,您這幹一次能拿多少錢呀?老大爺打量了一遍年輕人搖搖頭說:“哎,現在的年輕人腦袋裡怎麼光裝著錢啊?”他的話語中透露了些不滿,“這人啊,活著就得有點公德心。一個人的公德意識可是社會文明的體現。甭說遠了,就說這奧運會,眼瞅著就要召開了,咱可不能讓外國人笑話咱中國人,你說是不是這個理?”老大爺說完,拍拍年輕人的肩膀,便拿起小鏟子,轉身離去了。年輕的小夥子聽完之後,撓了撓後腦勺,對老大爺喊:“大爺,我明白了。”老人停下腳步,轉頭回報了他一個慈祥的微笑。

望著那漸漸遠去的身影,老人的形象在我心中高大了許多。他那佈滿汗水的額頭和樸素的話語將永遠印在我心間。

生活中,不僅是亂貼小廣告與“禮儀之邦”這個名詞不協調,還有在公共場合大聲喧譁,隨地吐痰,亂扔垃圾。這些極其微小的行為在你眼中,可能並不算什麼,但是,如果每人都多亂扔一片紙屑,那麼,這個城市會不會變得髒,亂,差?我們還會享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嗎?

社會是一個整體,需要大家的維護。大家現在行動起來吧,共同提倡和維護社會公德。

以公德為話題的作文3

唉!可惡的雨,偏偏又選在我放學的時候下,雨水把路上的沙土都攪成了泥,這下好了,漂亮的皮鞋又洗了個泥澡。

汽車終於來了,車上是亂哄哄的一片,有甩傘上水的,有跺腳的,更有低聲咒罵老天爺的。不一會,車裡也到處是一攤攤水,一個個泥印。座位是沒有的,我找了個靠門邊的位置扶著把手,百無聊賴地看著窗外。

“你眼睛瞎了啊!怎麼這麼沒教養,那麼髒的褲子往哪兒蹭呢?有沒有點公德心?”一個婦女尖利的嗓音響起。順著聲音望去,這是一個二十多歲的漂亮女孩,穿得活像一隻“花蝴蝶”,只見她正檫拭著自己雪白的褲子上的一小塊泥漬,一個穿藍色工作服的中年男子滿臉通紅,尷尬站在她旁邊,很明顯,中年男子的腿碰到了女孩的褲子。

“對不起!剛剛急剎車,我沒控制住,實在對不起啊……”還沒等那男子說完話,那個女孩又開始破口大罵:“什麼?現在道歉有什麼用?對不起才值幾個錢?你知道嗎?我這條褲子可是新買的,貴著呢?真沒教養……”女孩還在滔滔不絕地罵,那個男的臉漲得更紅了,看得出幾次他都想反駁了,不過還是忍住了,依舊不停地道歉。

車上的人議論紛紛,已經有人開始責怪女孩太過分了。那個女孩罵了一陣看看大家都有些反感也就漸漸不作聲了。車依然慢慢地行駛,過了一站,那個女孩前面的人下車了,中年男子坐在了那個位置上。

“向陽山車站到了,後門下車,請站穩扶好。”司機叔叔打開了車門,一位滿頭白髮的老奶奶上了車。她四處張望似乎想找個空位,最後還是失望地站在那個“花蝴蝶“旁,把住了扶手。

“花蝴蝶”瞥了她一眼,馬上把頭轉向窗外,看樣子她根本沒有想給老奶奶讓座的意思。

“大嬸,您坐這裡吧”藍衣服的中年人說話了,他把老人讓到了自己的座位。

“小夥子,你心腸真好,唉,現在像你這麼有公德心的人可不多了”老奶奶感激地說,“好人有好報啊!”

這時候,我發現“花蝴蝶”的頭雖然沒動,但臉已經開始慢慢變紅了。車廂突然出現一陣寧靜,空氣中只有老奶奶絮絮叨叨的感謝之聲。

以公德為話題的作文4

一說起愛護公物,也許有人會認為這是老生常談,因為類似“愛護公物光榮,破壞公物可恥”、“愛護公物,人人有責”這樣的口號恐怕連幼兒園小朋友也能說上幾條。

但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又做得怎麼樣呢?細心觀察就會發現,校園裡破壞公物的現象比比皆是:有同學為求近路而不惜踐踏草坪;踢球時不小心打碎了教室的門窗;戶外運動中弄壞了校園裡的公共桌椅、欄杆和垃圾桶;課桌椅上經常會看見各式各樣的塗鴉……你有沒有想過,不論是有意還是無意,這些行為都對公物造成了損壞,也給其他同學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不必要的麻煩,還會增加學校對公物的維修費用,這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每每看到這些不文明行為,你也許會皺著眉頭嘟囔一句:缺德!是的,這些人所缺少的正是“公德心”,不講社會公德,不遵規守紀。他們從來也不曾意識到原來自己也是這些公物的“主人”,不知道公物是大家公用的物品,每一個人都有愛護公物的義務。

“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公民道德的好壞,體現著一個民族的精神狀態,影響著一個民族事業的興衰。一個人的言行,往往表現出個人素質的高低,進而影響整個集體的總體素質狀況。一個公民是否愛護公共設施,從小處講可以反映出一個人道德素質的高低,一個學校校風的好壞;從大處講也反映了一個國家文明程度及民族素質的高低。我國頒佈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提出了“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我們都應該按這個要求規範自己的行為。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其實愛護公物做起來也很簡單,只要擁有一顆公德之心,處處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就能保證公共設施的完好無損與正常使用。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時光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社會公德,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禮儀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它的主要作用,既是追求個人道德的完善,又詩眾利益的維護,公共秩序的體現。

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關於偉大的領袖列寧的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已走了一半。那女工見是列寧,先是一驚,然後趕忙退回去給他讓路。列寧卻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

還有一個故事,是在澳大利亞總理霍克就任期間,有一次在一家商場內,霍克與一位老人就養老金問題發生爭執。霍克一時衝動,罵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傢伙。”老人因此把他告到。霍克舉行記者招待會,就自己不文明的語言,公開向這位老者道歉。他說:“那天我非常煩惱,但這不能成為我使用那種措辭的理由。如果我確實傷害了他的話,我願意就此向這位先生道歉,請他寬容我的不遜。”

聽了兩位名人的故事,你是否為他們而感慨呢?千萬不要以為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因為那樣你就大錯特錯了。我們不但要有講文明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群有禮儀的民眾。

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文明環境,就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正像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首先我們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分辨是非善惡、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準,自己的修養得到完善。這就逝人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還是那就話:“文明禮儀我先行”自身的素質提高了,我們整個校園的素質、整個城市的素質、整個中國的素質才會在真正意義上進步與提高。

以公德為話題的作文5

都說:遵守社會公德,人人有責。但我今天看到了著名漫畫家華君武老先生的漫畫後,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畫面上是這樣的:乘車站上的牌匾上寫著醒目的五個大字“母子上車處”。可是,那裡卻站著四個身強體壯,而又毫無負擔的大男人!第一個男人挺著大啤酒肚旁若無人地站在那兒;第二個男人衣冠楚楚,正站在那兒閉目養神;第三個男人個頭矮小,可皮鞋卻擦得油光鋥亮;第四個男人戴著大口罩漠視前方,好一副傲氣十足的樣子!這四個人看起來道貌岸然,可是卻對被他們擠在一旁的母子不管不顧,無動於衷,好似一尊尊雕塑。且強行侵佔他人位置。真是道德敗壞,目中無人!

如今,國家倡導遵守社會公德,可是有些人卻不屑一顧。在外面,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景色”:綠茵茵的草地上明明立著“小草依依請勿踐踏”字樣的牌子,但是還有很多人無視告示,依舊我行我素,踐踏草坪,使綠茵茵的草地變得一塌糊塗;還有的人隨手往地上扔垃圾,卻無視離自己幾步之遙的垃圾桶,結果使大街上變得骯髒不堪;還有的人在排隊的時候非但不按順序,自己還強詞奪理,粗暴地擠其他人;還有……

如果人人都對“遵守社會公德”這個號召不屑一顧,依舊我行我素,那麼這個社會將會變成什麼樣子啊:沒有一株草木,沒有一朵鮮花,遍地都是垃圾,弱肉強食的情況經常發生……那整個社會將會變成什麼樣子啊?!所以,我衷心希望大家都能遵守社會公德,讓社會更加美好,和諧!

以公德為話題的作文6

結束了一天的課程,我高興地坐上了回家的公交車,準備好好休息休息。但是,公交車在離家不遠的地方停下了,看來是堵車了。長長的車流匯成了一條長河,無論是前面,還是後面,都望不了盡頭。喇叭聲、叫罵聲、抱怨聲此起彼伏,讓疲憊的我更是煩心。於是,我為了瞭解堵車的真相,也為了節省時間,我毅然下了車,向家的方向走去……

在家旁的三叉路口,我看到了這樣的一幕:一輛銀灰色的越野車停在路邊,司機可能去路邊的商店去買東西去了。而眾多的車流,就被這輛小車給塞住了,原本的兩車道變成了一車道,而此時正好是下班的高峰期,怪不得會堵車。

我不禁憤怒了起來,因為就在馬路前不遠的對面,就有一塊可以停車的小空地。為了自己買東西的方便,就不顧別人了嗎?這又是一個社會公德的缺失。

我還不曾忘記我在品德書上看到的:一名16歲的少年高某,僅僅是因為無聊,就到鎮中學放高音喇叭干擾教學,又開著拖拉機進學校橫衝直撞,還在路上攔截學生侮辱打罵。當老師出面勸阻時,他竟然還說:“我大錯不犯,小錯不斷,氣死別人,不被法辦!”……

我也不曾忘記我曾親眼看見過的:一個時髦青年隨手扔掉了一個可樂瓶,可樂灑得地上到處都是。一位老太太差點因此而摔倒……

我更不曾忘記我曾親耳聽見過的:一名公交司機僅僅因為前面有車掉頭,阻礙了公交車的行駛,就破口大罵:“搞快點滾吧!”……

社會公德是反映社會文明程度的一面鏡子,可這面鏡子折射出的是什麼呢?醜陋、無恥、卑鄙!作為中國人,我們真的需要素質。我們應該意識到:我們的道德已開始在滑坡,千年文明古國的形象早已不在,社會公德建設,刻不容緩!

多一點道德,好嗎?

以公德為話題的作文7

社會公共道德的主要內容包括:文明禮貌、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等等。它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一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說到公共道德,我想起了我們學校師生對鄉中學的對口扶貧行動,資助貧困的同齡人完成學業,這不正是良好的社會公德的體現麼?

再看一個外國的例子。

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著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社會公德的體現麼?

我這裡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為道德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麼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道德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道德的要求,也並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眾。

一個社會的公共道德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道德,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清朝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公德的歷史教訓。

公共道德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道德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道德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嗎?不會!個人道德修養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必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道德修養。人的道德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準,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逝人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道德的基礎。

而一個社會的道德氛圍對他的民眾亦有莫大的影響。為什麼這麼講呢?相信有的同學去過歐洲或日本,就很有親身體會。大的不說,只看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一輛車都沒有,外國人絕不過馬路。他們認為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道德。試問,在如此的氛圍中,有誰會肆無忌憚地衝紅燈呢?這就是社會氛圍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們不是從自身做起,這社會氛圍又從何而來呢?

有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在幼兒園。在那裡,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說,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要謙讓、吃飯前要洗手……”我們完善自己的道德修養也是一樣,並非一定要有什麼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的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

我們從小接受社會公共道德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社會公德。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髒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麼?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社會公共道德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公共道德教育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公共道德,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

我們不必埋怨這個社會的公共道德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單薄,對社會的影響不大。試想一下,麵包裡的酵母不是很少嗎?可是,單憑這一點酵母,不是就把麵包發起來了麼。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做這個時代的酵母,讓自己的酵素,在這個社會起到應有的作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