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評課稿(6篇)

來源:才華庫 1.21W

《詹天佑》評課稿1

《詹天佑》評課稿

《詹天佑》評課稿(6篇)

學期很榮幸地被抽籤抽中執教研究課,更有幸的是還要評這節課。《詹天佑》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詹天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蹟——主持修築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京張鐵路,為讀者勾勒出了一位傑出愛國工程師的高大形象。文章層次清晰,內容生動,字裡行間流露著對中國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讚頌,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優秀教材。全文圍繞“傑出、愛國”而展開,教學時應以此為線索,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具體事例,結合重點的詞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我認為自己的課努力做到了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思路清晰;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下面,我簡單談談我上課後的一些感受。

一、結合背景介紹,縮短人本對話。本課內容離學生現在的生活現實較遠,因此學生對詹天佑修築京張鐵路的原因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我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能結合當時社會背景的介紹,縮短學生與文字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更真切地感受到當時詹天佑接受修築任務的壓力之大、困難之大。

二、緊抓句的教學,感悟人格魅力。在教學課文第四自然段的時候,我緊抓這一段中的句子展開教學,如:引導學生明確過渡句的作用、畫排比句、找詹天佑親自堅持野外工作的句子等,並一一引導學生細細體味,從句中感悟詹天佑的偉大品格,從而感悟到詹天佑身上所具有的人格魅力。課上有個環節,學生圍繞詹天佑親自堅持在野外工作的句子談體會時,有一生說從中可以看出詹天佑的愛國質量,這時我給予了肯定,我個人的看法是,學生的說法是有道理的,因為詹天佑所有一切的行為動力應該是來源於他那強烈的愛國心,也正應該是這強烈的愛國情感才支撐著他克服修築鐵路的過程中所遇到的重重困難。在這一段的教學中,我讓學生說說哪些句子更令自己感動,說說原因,學生更好地在自己的心目中構築起了詹天佑的真實形象,情感體驗也得到了更主動地調動,後來學生有感情地讀了這些令自己感動並受自己所喜歡的句子,學生聲情並茂的朗讀達到了與文字內容的更好溝通,從而更真切地受到詹天佑人格魅力的感染,效果比較好。

三、注重實踐訓練,體會創新品格。在教學第五、六自然段“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時,我採用了畫一畫的教學方法。居庸關隧道和八達嶺隧道開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採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辦法,後者採用中部鑿井法。這部分內容讓學生在自讀討論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用筆劃出簡單的開鑿辦法示意圖,無須多講,就能明白,讓學生到黑板上畫一畫,這樣會比老師讓學生拿著自己畫在紙上的示意圖進行評議看得更清楚些。詹天佑在修築京張鐵路工程中,最能突出表現其傑出才幹的地方,就是設計了“人字形”線路,這也是在鐵路修築史上的首創,我覺得自己在教學時對這一點強調得比較到位。教學時,我給學生演示了“人字形”線路行駛的動畫,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難點。後來讓學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畫出“人”字形示意圖。在這一過程中,很明瞭地揭示了詹天佑不僅是我國的愛國工程師,而且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感悟到詹天佑偉大創新品格。《詹天佑》評課稿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