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說課稿《詹天佑》

來源:才華庫 5.41K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小語文說課稿《詹天佑》,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國小語文說課稿《詹天佑》

國小語文說課稿《詹天佑》1

一、教材說明

本課是“義教”第十冊教材第六組的最後一篇講讀課文,是國小階段的最後一組課文。學習時要注意綜合運用國小階段掌握的語文基本功,使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在運用中得到複習鞏固,為進入中學打下堅實的基礎。課文以人物姓名為題,選取了詹天佑一生中最典型的事蹟——主持修築京張鐵路,說明詹天佑是一位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表現了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二、說講授目的

第一課時重要處置處罰內容,因此確定以下目的:

1、瞭解良好的愛國工程師詹天助的古蹟,引發學生熱愛故國,發憤為故國作孝敬的頭腦情感。

2、捉住重點文句明白寄義深刻的句子,領會頭腦情感。

3、學習生字新詞。

4、有情感的朗讀課文。

三、說講授重點、難點

1、瞭解詹天助修築京張鐵路遇到的種種困難,通過詳細的事例領會詹天助是一位“良好的愛國工程師”。

2、弄懂詹天助能樂成地修築京張鐵路的緣故原由。

四、說編者意圖

1、運用曩昔學過的要領,繼承造就學生的聽說讀寫本領,為以後的學習打下踏實的底子。

2、對學生舉行學科學、愛科學和愛國主義教誨。

3、通過學習“開鑿隧道”和計劃“人”字形線路,領會詹天助的良好才氣,造就學生的創新精力。

五、說教法

《大綱》提出:“在閱讀講授中,老師要善於引導學生讀懂課文,要引導學生通過語言筆墨準確明白課文的重要內容,領會頭腦情感,進步瞭解,受到頭腦教誨。”因此老師應憑據課本特點,選擇適當的教法,進步講堂講授服從。

1、從團體入手,弄清課文講了什麼,然後圍繞中央(良好、愛國)突破難點,讓學生在詳細環境和事例中自悟得意。

2、處置處罰“詹天助在什麼環境下擔當使命”這一內容時,接納以讀代講法;處置處罰“勘察線路”這一內容時接納抓重點文句,明白內容,領會頭腦情感的要領;處置處罰開鑿隧道“計劃‘人’字形線路”的內容時,接納學生自學、討論的要領。

六、說學法

1、邊讀邊畫邊想,培養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增強其創造思維能力。

2、抓住重點詞句品味,體會思想感情,受到思想教育。

3、採取多種多樣的“讀”,培養朗讀能力和學生的綜合素質。

七、說教學程式

(一)匯入新課,板書課題。

1、出示詹天佑肖像的投影。

2、簡介詹天佑。

(二)整體感知,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快速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有關詹天佑的哪些內容。

2、讀邊畫出受感動的地方。

3、檢查。

(三)講研課文,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講了什麼。

2、分別說一說這三句話告訴了我們什麼。

3、出示幻燈:“這是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幹線。”

(1)這句話和“這是一條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幹線”比較有什麼不同?

(2)從“第一條”、“完全”、“我國”等詞中體會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

有感情地朗讀。學習“當時”的情況部分。

1、默讀2、3自然段,思考:(1)清政府提出修築京張鐵路為什麼受到帝國義阻撓和要挾?(2)詹天佑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接受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任務的?

2、教師引讀,初步理解內容。

3、出示幻燈:“訊息一傳出,全國都轟動了,大家說這一回咱們可爭了一口氣”。(1)帶點的詞說明了什麼?(2)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麼?(3)讀一讀。帝國主義者卻認為這是一個笑話,為什麼?出示幻燈:“有一家外國報紙輕蔑地說:‘能在南口以北修築京張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呢’。”你對這句話是怎樣理解的?

再讀課文,體會詹天佑的愛國思想。

學習“勘測線路”這部分內容。

1、默讀本段內容,畫出你受感動的句子。

2、同位交流看法,說說句子的意思。

3、抓重點詞句體會人物內心活動和思想感情。

4、檢查。(1)交流。(2)投影:a.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出身工程人員之口。”b.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修築的……失掉信心。聯絡上下文談談對兩個句子的認識。

5、朗讀。

6、總結學法。

自學5、6自然段,思索以下題目:1、開鑿居庸關和八達嶺兩個隧道,詹天助接納了哪兩種差另外要領?2、詹天助是怎樣辦理火車爬陡坡的題目標?3、學生自學,討論,畫表示圖。4、查抄。讀末了一個自然段,思索:1、京張鐵路提前峻工的緣故原由是什麼?2、外賓看到這項巨大工程時會怎樣驚歎?3、再讀,領會。

(四)說說自己的感觸。

(五)作業:歸納綜合中央頭腦,想想課文是通過哪些詳細事例表達的。

八、說板書

圍繞中央,捉住重點,突破難點,辦事學生。

國小語文說課稿《詹天佑》2

一、教材概況

全日制國小語文五年制第十冊第七組中的首篇課文一《詹天佑》,講的是詹天佑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事,說明他是一位傑出的愛國工程師。文章按照先概括介紹,再具體敘述的方法來安排材料。在具體敘述的段落裡,又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進行寫的。針對本單元訓練點“注意當時當地的情況”,落實課文二、三重點段,突破“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這些難點,確定本文的教學目標為: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用“阻撓”、“主持”造句;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懂得讀文章要注意當時當地的情況,精講第二、三兩段;理解全文,認識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課時安排:兩課時。課前準備:詹天佑像;“人”字形線路圖,硬紙剪成的火車模型:閱讀有關介紹詹天佑事蹟的書。

二、教程設計

在揭示課題,明確要求,初讀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1.找出中心句,理解文章思路。

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找出本文的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並以此為線索,讓學生找出詹天佑的傑出與愛國具體體現在哪件事上。(主持修築京張鐵路之事)接著,想想這部分的前後各寫了什麼?學生以此作為分段的依據,理清文章的思路。

2.給合訓練點,講讀第二段。

在學生朗讀的`基礎上,圍繞詹天佑“在怎樣的情況下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這一問題,抓“阻撓、要挾、嘲笑”的分析,從“阻撓、要挾、嘲笑”的意思理解,該是怎樣阻撓的?阻撓不行就要挾,怎樣要挾?目的是什麼?以及嘲笑什麼?結合訓練點深入理解這一段。

3.突破難點,講讀第三段。

詹天佑主持修築京張鐵路之事,課文第三段選擇了三方面的典型材料,即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後兩方面的學習是課文的難點。如何讓學生在理解“勘測線路”之後,運用這種方法,自學“開鑿隧道”與“設計人字形線路”兩部分內容,讓學生在學習上真正起到主體作用?先談“勘測線路”這一部分的教學設想。

(1)詹天佑在勘測線路時遇到哪些困難?

(2)他是怎樣克服的?

(3)概括說話,從詹天佑勘測線路的表現,說明了什麼?

“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運用上面的方法進行自學即“勘測線路”這一訓練方法提出的三個問題,讓學生自己搞懂這兩部分的內容。也就是詹天佑在“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時遇到哪些困難?又是怎樣克服的?從中說明了什麼?不過,這裡的難點,學生可能產生這樣的疑問:

(1)中部鑿井法是怎麼回事?

(2)火車在“人”字形線路中怎麼上坡?

由此設計了這樣的教學過程來突破難點:

中部鑿井法:

a.開鑿隧道一般採用什麼方法?(在黑板上掛兩端鑿進的平面示意圖,目的是讓學生搞清鑿井的與鑿進的不同之處。)b.學生讀“中部鑿井法”的內容。c.學生在玻璃片上畫出平面示意圖。(注意讓學生畫,自己動手操作。)d.評議學生畫的示意圖。可能出現學生將山畫得太高,像居庸關的山勢,要求再讀課文後修改。

“人”字形線路。a.出示“人”字形線路圖和剪好的火車模型;b.學生根據書上的說明上臺演示;c.說明兩個火車頭推拉的情況,並展開討論。這樣,難點容易突破。

4.反覆朗讀,激發民族自豪感。

從京張鐵路修築成功,驗證了詹天佑傑出的才能和對祖國的熱愛。通過反覆朗讀從中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勵學生刻苦學習,為祖國建設作出貢獻。

三、設計意圖

1.抓中心句展開教學,體現訓練的整體性。

緊扣中心句中的重點詞“傑出”、“愛國”來組織教學,自始至終環環緊扣這兩個詞講讀課文,從中落實訓練點,突破其難點。這樣,課文的主鏡頭相當突出,教學思路也非常清晰。教學上能形成一個整體,學生易於掌握,體現了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教學原則。從設計的程式看,有其訓練的整體性,也抓住了教材的特點。

2.探求方法,培養能力,體現訓練的主體性。

其一,在“勘測線路”中設計的三個問題,設計意圖為:

第一個問題讓學生結合單元訓練點找有關語句給予解決。第二個問題的訓練,學生通過讀讀、劃劃、議議來落實語言文字訓練,發展學生的思維。如讀的方面,抓“精密”與“周密”比較,“大概”、“差不多”的說法可能造成怎樣的後果,“經常勉勵”等等,讓學生從中體會到詹天佑對工作的嚴格要求;做的方面,如“親自”、“始終堅持”、“請教”,並結合當地的情況:“狂風怒號”、“黃沙滿天”、“翻山越嶺”來理解,體會其中工作的一絲不苟;而他想的方面“中國人自己修築的第一條鐵路”、“譏笑”等等,體會其強烈的責任心和愛國之情。

這樣設計的另一個目的是:從詞句的層層剖析中,注意了詞與句間的聯絡,用辯證聯絡的觀點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體會內在的思想性中培養學生分析、概括、綜合問題的能力。

其二,將教學第一部分“勘測線路”所提出的三個問題和自學兩方面內容的方法,使學生覺得有方法可循。既是一種學法指導,又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其三,在後兩部分上,讓學生看示意圖,在讀課文畫示意圖及自己修改的基礎上,在學生想不明白之際,教師再提示一下。學生在動手操作,動腦動口中啟發了想象,而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此時的教學上都處於主動的位置上,而且學生的思維也一直處在活躍的狀態。這無疑能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很大發展,能力也能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培養。

四、教學特色

本人在教學中借鑑情境教學的一些做法,作了新的探索:

在抓中心句教學的同時,遵循情感發展的客觀規律,通過“誘發、發展、昇華”三個階段,使教學的每個環節充實起來,完善起來。讓學生與作者共呼吸,共命運,以激起學生思想感情上的共嗚,使其受到深刻的教育,這是本文教學的一大特點。

1.情感的誘發。教學開始,簡介時代背景:中國自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常受外國列強的侵略。特別到清朝末年,清政府更加軟弱無能,帝國主義的氣焰更加囂張。在這樣的情況下,清政府準備修築京鐵路。由於這條鐵路是聯結華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誰取得這條鐵路的修築權,誰就可以進一步控制我國的東北。在關係到國家尊嚴的關鍵時刻,詹天佑毅然接受這個任務。此時,學生對詹天佑的愛國之情有了一定的感受,也產生了學習這篇課文的慾望,學生的情感也由此得到了誘發。

2.情感的發展。學生情感的發展與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是分不開的,而語言文字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載體。在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著重理解二、三兩段,通過對文中重點詞句的品析,學生不僅深刻理解文章的內容,同時也深化了情感體驗,在層層的剖析中,學生的情感也得到了發展。

3.情感的昇華。學生對詹天佑在這樣的情況下主持修築京張鐵路,從中領會其傑出和愛國。那麼,在學生的心中已樹立了詹天佑光輝形象。課文第四段中講到的提前竣工,人們設立的詹天佑銅像,外賓的讚歎等等。學生從心底裡喚起對他的尊敬、崇拜之情。通過對課文的反覆朗讀,學生的情感得到了昇華,達到了以情育人的目的。

遵循情感發展的規律,在課堂教學中,有其嚴密性:情感的三個隊段,缺一不可;抓課文的情感因素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這樣做的目的是,將語言文字和學生的情感體驗結合起來。這將極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學生積極的思維。這樣,學生樂學、易學。

總之,根據教材特點抓中心句展開教學,扣重點詞語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有其一定的整體性;把學生的情緒激發起來,嚴格遵循情感的規律,有一定的嚴密性;而在學法上的運用,體現其舉一反三,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成為學習的主人,有其一定的自主性。在讀讀、劃劃、議議、畫畫的過程中,通過動口、動手、動腦,在課堂上真正地做到動起來。在綜合的訓練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展,能力得到了培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