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花變成的鏡子》的評課稿

來源:才華庫 2.23W

《海浪花變成的鏡子》是一篇向孩子們撒播善良種子的童話,童話中有一面海浪花變成的鏡子,這面神奇又善良的鏡子,讓男孩、女孩和螃蟹在照鏡子時發現了自己的優點,從而找到了快樂和自信。

《海浪花變成的鏡子》的評課稿

一、本課時的教學,小易老師注重讓學生大膽嘗試,自讀、自語、自動地發展。

(一)嘗試課前交流,激起了學生閱讀興趣

課前,老師和學生隨意聊有關童話故事(看似隨意,實際下了一番功夫),與同學一起交流,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嘗試感知,理清文章條理

1、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寫了什麼?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2、理清條理: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來敘述的?通過一段文字填空,讓學生感知到文字的整體內容。

(三)嘗試感悟,談出自己見解

這一環節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讀為本、力求營造一個民主、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使全體學生在積極的參與中主動讀書、自覺感悟、主動發展。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畫出最能體會海浪花心情的句子;假如你是海浪花,你將怎樣說出你當鏡子的見聞等,能讓學生嘗試大膽說出自己的體會和收穫。

2、嘗試有感情朗讀,體會到海浪花變成鏡子,他怎樣照出了女孩的美麗,照出了男孩的健壯,照出了螃蟹的善良。探究原因,從中受到啟發。

二、知識的拓展和延伸做得比較到位。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實現讀寫結合。

課文的`有些情節寫得比較概括,留給了人們思考和想象的空間,隨堂練筆,進行課文的續寫、仿寫、是對課文內涵的延伸與拓展,當學生對文章理解並與之產生共鳴後,就會產生主動表達的慾望。如果抓住這一時機,組織練筆,必然可以深化對文章內容的感悟,一定會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易金英老師在《海浪花變成的鏡子》一文結束後,讓學生在海浪花變成的鏡子中發現、認識自己和別人,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不足之處:

1、學生思維的拓展還可以再開闊一些。這樣時間上的把握會更準確。如:

課堂裡,當我們想象著螃蟹來到鏡子前,想到自己原來也有一雙善良的眼睛和一顆善良的心時,可以問學生:“這時候,你希望誰也來到這面鏡子前照一照呢?”

班上自然有些孩子雖然有時候有些野蠻,愛惡作劇。但是他們也有很多優點。”這也正是一個給他們在班級重新樹立形象,融入集體的好機會?因為藏在童話中的善良和崇高,原本就更能感化孩子。

2、學生的自主發展還是有一點侷限。如:

讓學生大膽嘗試,問題讓學生提出,疑問讓學生自己討論,方法讓學生自己歸納,教師則點撥關鍵處,可能效果會更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