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會課評課稿(精選6篇)

來源:才華庫 9.42K

所謂評課,顧名思義,即評價課堂教學。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後的教學延伸。對其執教教師的課堂教學的得失,成敗進行評議的一種活動,是加強教學常規管理,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髮展,推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接下來就由小編帶來班會課評課稿(精選6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班會課評課稿 篇1

《習慣養成,你我同行》主題班會,圍繞“習慣養成”設計、安排整個活動過程,全程體現了在實踐中養成習慣,要不斷身體力行,使習慣成自然的培養和教育。

一、主題選擇有針對性、實效性。

“習慣養成”永遠是一個不過時的話題,在兒童時期養成的良好習慣,孩子可以受益終身;在兒童時期養成了壞習慣,就有可能終身受到傷害更是一種以人為本、人情化的教育。“習慣養成”更是一種習慣是一種長期形成的思維方式、處世態度的教育。現在的國小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認為父母為自己所做一切都是應該的,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這樣的孩子將是危險的。基於此,胡老師選擇了“習慣養成,你我同行”這一主題,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且符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

二、情境設定真實、有效。

這節課,老師創設了多個真實、有效的情境:生活衛生故事、飲食衛生故事、衛生習慣調查、學習習慣養成故事,習慣養成兒歌等,讓學生的習慣在有目的、有計劃的訓練中形成,在無意識狀態中形成,達到了預期目的。

三、表現形式豐富多樣、有層次性。

本次班會活動表現形式豐富:看視屏、講故事、現場調查、唱兒歌、做遊戲等,而且在過程的安排上有層次性。如通過講習慣養成的故事、唱《習慣養成兒歌》、衛生習慣調查等一系列活動後,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習慣,水到渠成。

四、充分放手給學生,活動開展規範、有序。

這節班會活動安排有序,一環緊扣一環,真正做到了教師是傾聽者,點撥者,學生是主體。整個過程是學生主持、全員參與的過程,是學生真實的思想內化與生成的過程。

建議:這節班會課是教我們學生的學會養成良好習慣的剛剛開始,前期的教育工作(準備過程)和即時過程後,不能忽視班會課的後續的教育過程,它是班級教育的進一步延續與發展。

班會課評課稿 篇2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謝學區和潮基學校給我們在座各位輔導員創造了這樣好的一個學習機會,為我們呈現了一節精彩的中隊活動課,使我們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這離不開輔導員林靜老師和學生們的辛勤汗水,你們辛苦了。下面我就四(2)中隊的《交通安全伴我行》主題隊會來談談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主題鮮明,以小見大

本次主題隊會主題明確,有現實意義,以小見大,樸實無華,貼近隊員的日常生活。在交通工具日益發達的今天,面對每天慘不忍睹的交通事故和有關交通事故資料的劇增,給我們的隊員上這樣的主題隊會是勢在必行的。它以一個小主題反映一個大問題,深扣“遵守交規珍惜生命”創設教學情境,引導隊員初步認識一些交通安全知識,懂得交通安全的重要性,養成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的好習慣。

二、活動為主,注重體驗

本節主題隊會以各種活動貫穿始終,隊員參與面廣,環節流暢。整場隊會注重課前準備工作,以活動為載體,讓隊員體驗過程,加強隊員對交通安全知識的認識,豐富了隊員的生活積累,拓寬了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識,營造了一個濃郁的主題氛圍,豐富和發展隊員的生活經驗並培養隊員的自主精神,活動過程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創設情境,設計多樣

隊會一開始,主持人讓隊員聽新聞,並談談心中有何感想,一下子就讓隊員進入了今天的活動情境。接下來看小品,那詼諧的對白,精彩的表演,讓我們不由得想到要珍惜生命,遵守交規。緊接著是看標誌,學知識,和交通標誌競答,就更讓隊員意識到要認識基本的交通標誌,提高交通安全防範意識,遵守交通規則,珍惜生命。這樣順理成章到了三句半表演,給學生很大的自主空間和創造空間。結束時,全體隊員寫標語,記知識,共同唱起交通安全進行曲,使主題得到了深化並提煉,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了鮮明的“痕跡”,那就是要遵守交規,珍惜生命,讓人久久難以忘懷。

整個活動創設的氛圍使每個隊員全身心投入,有目的地參與各小隊的活動,參與意識強,興致高。此外,我們還看到,隊員的表演能力和組織能力強,特別是小品妙趣橫生,更是逗得在座老師的哈哈大笑;當然兩個小主持人,組織和協調能力特別好,表現出色,整場活動組織得非常緊湊有序,當然這離不開林老師的精心設計與指導。

總之,林老師的這次主題活動在形式豐富多彩的同時,緊扣一個主題,不乏主題隊會的六個性,即思想性、針對性、全面性、知識性、趣味性和藝術性。本次的主題活動是一次成功的'主題隊會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許多值得我學習和借鑑的地方。

以上就是我對這節課的點滴思考,不當之處,還請各位老師多多批評指正。

班會課評課稿 篇3

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尊師長,愛同學。為了讓孩子們從小講文明,懂禮貌,把文明落實在我們的實際行動中,我組織我班學生開展了一次以“文明禮儀從我做起”為主題的中隊會,收到了較好的成效。

一、以禮儀知識問答為開頭引入主題

首先以同學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禮儀讓學生判斷正誤,讓全體學生從總體上了解日常生活學習中應注意哪些禮儀,然後以小記者的採訪來肯定同學門對禮儀的見解和做法。

二、以具體的禮儀內容分組展示禮儀風采

1、人人蔘與

全班同學以語言美,心靈美,行為美為小主題分成三組,每人都參加表演。讓學生身臨其境,以身作則,培養孩子從小講文明,懂禮貌。

2、形式多樣

用舞蹈、唱歌、相聲、遊戲等多種形式讓孩子學會講文明,懂禮儀,以情景劇重現各個場景,如學校、醫院、書店、電影院、公園、商店等,再現公共場合中對不同的人或處理不同的事時如何講文明懂禮貌,讓學生在快樂的氣氛中領悟講文明懂禮儀是一個公民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3、形式新穎

為了提高學生的濃厚興趣,使孩子既學到有關禮儀知識,又讓孩子感到其中的樂趣,不至於使主題隊會枯燥無味,本次主題隊會構思精巧,以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新穎形式,使課堂氣氛快樂而不是嚴肅,緊張而又活潑,因此,孩子們在快樂中就輕鬆學到了禮儀知識,並受到家長和老師們的好評。

三、以角色的轉換來推動文明禮儀的開展

本次主題隊會不僅讓學生自己學到了禮儀知識,做到了講文明,懂禮儀,而且每個孩子還要做個文明禮儀的宣傳員,讓大家都來講文明,樹新風,增強全民素質。

總之,本次主題隊會開得很成功,收效很大,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班會課評課稿 篇4

一、主題鮮活,觸發思考

現代社會,孩子們的節假日很多,因此如何有意義的安排假日,讓孩子們快樂享受假期,是家長及孩子最需智慧與理性的話題。今天我們三五班選擇《繽紛假日我做主》作為班隊活動的主題,富有時代氣息,德育導向明確,能引發學生的思考。

二、課堂開放,提升素養

本節班隊課向大家展示了一個真實的開放課堂。課前,通過調查,將孩子們的度假方式大致分為“蝸居一族”、“學習狂人”、“活動達人”三大類,課中,讓孩子們通過演小品、敲快板、講故事等方式,一起再現回眸生活中的真實;課後,再讓孩子們去關注節假日期間那些不和諧的現象,引發孩子們的思考。三個環節,讓我們看到了活動設計思路上的開闊與深遠,活動的終級目標不停留在課堂內容的獲得,而是借主題活動這個平臺讓孩子去感受、去體驗,從而吸取心靈成長的正能量,升騰起對生活的熱愛。

除此之外,課堂的開放還體現在師生的對話交流上。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徵及多維目標,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才藝、表達、合作等能力。在整個活動思路上,我們看到活動的組織、評價、反饋、交流、討論、總結,很多時候都將主動權交給了學生,教師雖是活動中的一員,但角色定位也僅僅是參與者。這樣的課堂,我們看到了交流的互動,看到了思維的碰撞,看到了情感的共鳴,看到了素養的提升。

三、情境真實,體驗自由

班隊活動,最終的落腳點是隊員心靈的體驗和感悟。在本次班隊活動中,就設計了一個很有情境的討論活動:六一端午節快到了,我們該如何來安排活動呢?有了前面環節的學習,孩子們有了明晰的認知目標,不再盲目,知道學習與娛樂健身結合,因此,我們看到每個小隊上的答案既合理,又多元,有旅遊、有爬山,這一環節的設計非常巧妙,既是對前一環節學習的檢測,又是一個很好的情境體驗,最真實的考驗。

其實,整個活動還有很多亮點,如小小觀察員角色的安排,將思維的觸角引向了縱深,還如張老師講述的故事,簡單卻有深意。如果還要說點自己的想法與思考的話,我以為,還有以下兩點與大家商榷:

1、尊重全員,更應尊重個體。

教育,沒有最好,只有合適。雖然通過活動的開展,孩子們達成了共識,我們的節假日的安排要豐富、科學、有情趣。其實,每個個體不一樣,我們尊重全員的同時,還應讓孩子們有所側重,知道因人而異,因事而為。體質弱的孩子可能更需要身體方面的鍛鍊,學習基礎薄弱的孩子可能暫時需要放棄一些玩耍的機會,而有某些天賦而又有特殊的興趣愛好的話,當然可以在某些特長培養上多花時間與精力。

2、創設情境,更應關注特性。

在創設情境時,我們看到了一個很好的課堂生長點,孩子們躍躍欲試,將自己的體驗與想法展示在黑板上,但我關注了一個細節,既然是六一兒童節與端午節,為什麼在板報上沒有看到任何與這兩個節日相關的活動呢?如果孩子們沒有想到,那麼中隊輔導員老師可以在活動的最後稍作提示:六一兒童節,我們可以以快樂主題設計活動,那麼端午節,這個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我們是否可以設計一些與端午文化有關的活動呢?我想,只有這樣,我們的活動才更有實效性。

總之,我以為,這堂班隊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活動中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這堂課培養了學生健康的情趣,尊重了學生的心靈,豐盈了孩子的生命,為孩子將來理性而快樂的生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班會課評課稿 篇5

5月22日,XX學校組織並舉辦了一次主題班會研討活動。活動中,本部的XX老師執教了一節主題為“努力才有收穫”的班會課,區教研室X主任就如何上好班會課做了精彩發言。

聆聽了X主任的指導和X老師的課後,我認真地思考了一下,我認為,主題班會不同於其他課,它的教學流程、教學手段、教學方式方法,都必須緊緊圍繞主題而展開。如何讓“主題”突出而明瞭,結合研討,我覺得媒體的巧用能突顯並明瞭班會的“主題”。

一、網路資源的巧妙引用,輕鬆匯入“主題”。

以X老師的課為例:課前熱身,課件出示從網路上搜集的動畫片《小蜜蜂在採蜜》,大意是一群蜜蜂在辛勤地採蜜,一隻蜜蜂在睡大覺,結果冬天到了,睡覺的懶蜜蜂沒吃沒喝真可憐;接著課前匯入,課件出示從網路上搜集的劉翔再度奪冠的視訊,還有經老師整理加工的關於劉翔的簡介。於是,老師帶領學生成功匯入主題“努力才有收穫”。儘管這些資源的使用在內容上的選擇還有待商榷,但這種形式,我是非常贊同的。其一,動畫富有童趣,能引起國小生情感上的共鳴。其二,對偶像的關注符合現代學生的時代特徵――關注偶像、追星,偶像劉翔的事蹟能激發他們關注的熱情。其三,作為國小生,尤其是農村國小生,視野不夠開闊,瞭解不夠多,網路資源的的使用,能激發他們的興趣,能增長他們的見識。鑑於此,網路資源我們應樂而用之!

二、傳統媒體的恰當使用,深化拓展“主題”。

還以X老師的課為例:匯入主題後,老師組織學生模擬表演《鼕鼕成功的祕密》,隨後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分組開展實踐活動――畫一畫,拼一拼,做一做。進而提煉出主題並利用小黑板強化“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沒有春天的播種,哪有秋天的收穫。”其實傳統媒體(如皮球、跳繩、彩筆、剪刀、粉筆、小黑板等)有傳統媒體的優勢:(一)、它貼近學生生活,易於被學生接受。(二)、它簡單易操作,便於學生掌握。(三)、在農村國小,它佔據著主打地位……可以說這些傳統媒體的使用讓學生既動手又動腦,如果說學生由剛才網路資源的匯入對班會主題有了的感性上的認識,那麼傳統媒體的使用,讓學生對班會主題有了更深的認識,並進而內化,形成自己的感悟與體會。所以說,在農村課堂上還真不應該忽視傳統媒體的功勞!

三、現代媒體與傳統媒體的有效整合,凸顯強化“主題”。

X老師的班會課由網路資源的使用所帶給學生對於“主題”的感性認識,到利用傳統媒體而進行的實踐活動所帶給學生對於“主題”的拓展延伸,無疑是睿智的,但教學中現代媒體與傳統媒體的有效整合,更加凸顯和強化了班會“主題”。仍以汪老師的課為例:如,情境匯入後,小黑板及時出示主題;實踐活動後,課件出示相關格言……如果說傳統媒體激發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那麼現代媒體的穿插使用便起到了畫龍點睛之效。

可能在專家的眼裡,這節主題班會還存在很多瑕疵,但作為活動課的主要載體――媒體的使用,我認為X老師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本!

班會課評課稿 篇6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我在4月19日有幸觀摩了七年級10班的“感謝有你”主題班會,現將我的觀摩心得向各位彙報。

一、設計巧妙,構思獨特

以感恩父母為主題的班會設計在網上有很多,我聽了不少這樣的主題班會,我也不止一次地親自開設過這樣的主題班會,但這一節班會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毛才明老師引用今年第6期《讀者》上的一篇文章《民工老李的數字化生活》作為開篇和匯入,引出本節班會課的話題“爸爸媽媽一天的數字化生活”。這個開頭設計新穎,構思巧妙,一下子激活了學生沉睡的記憶,打開了學生的話匣子。學生們從“數字化生活”這個全新的角度去觀察自己的父母,認識自己的父母,感受自己的父母,這個切入點選得好,選得巧,選得獨特,不入俗套。通過這個角度,學生們深刻地感受到了父母工作的艱辛與不易,感受到了父母愛子女的無私與奉獻。

二、參與主動,展示積極

我想這一節班會課給各位聽課老師留下的深刻印象還有學生參與主動,展示積極。這一節課充分體現了我校“333”高效課堂模式的特點。“我展示,我精彩”,“我參與,我快樂”。從班會課開始前的女主持人的才藝展示,到圍繞主話題“說說爸爸媽媽的數字化生活”的討論、交流、展示,七年級10班的孩子們充分地開展小組討論、交流,展示。他們的展示做到了“三大”,即“大聲”“大方”“大膽”。

他們或敘述父母一天工作的艱辛,或講述父母關愛自己的點點滴滴的細節;他們或抒發對父母的感激之情,或表達好好學習用自己的行動來報答父母的決心。這一節班會課,幾乎全班同學都參與了展示,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當然,正如我自己上課一樣,這節班會課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我覺得學生的展示形式單一了一些,缺乏必要的變化。臺上展示的學生和臺下的學生也缺少互動、對話。另外,教師的點評缺失。我覺得一節班會課,班主任的參與不可缺少,班主任不應該完全退居幕後,應參與學生的討論、交流,應對學生的展示進行適時地點評,以提升學生展示的質量。

總之,我覺得這一節班會課主題鮮明,設計獨特,效果顯著,感謝毛老師,感謝七年級10班的孩子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