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教案最新模板

來源:才華庫 2.35W

作為一名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教案最新模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教案最新模板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教案最新模板1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四年級下冊第二部分的內容,是建立在學生已認識四邊形的知識基礎上進行的。本課的內容是對四邊形進行分類,通過分類讓學生了解梯形的特徵,並進一步認識平行四邊形。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四邊形按兩組對邊是否平行可分為平行四邊形、梯形和其它四邊形。教材給出的三組圖形是根據兩組對邊是否平行來進行分類的,教材主要是對A組和B組進行研究。教學分類方法後,教材還適時安排了一些練習,旨在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並滲透集合的數學思想,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分類等活動,瞭解梯形的特徵,進一步認識平行四邊形。

2.知道長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3.培養觀察、比較和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1.通過觀察、比較、分類等活動,瞭解梯形的特徵,進一步認 識平四行邊形。

2.知道長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教學難點:

通過觀察、比較、分類等活動,瞭解梯形的特徵,進一步認識 平行四邊形。

二、教法、學法

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方法為主,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形成過程,有目的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總體思路,我設計了“激趣導課——探索新知——鞏固應用——課堂總結”四個環節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發展。

1、激趣導課

出示各種四邊形:在四邊形這個大家族裡,你若仔細觀察,會發現它們各有特點,這節課咱們根據四邊形各自的特點給它們分分類。(板書:四邊形分類) 這樣,賦於數學知識一定的情境,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和親切感,促使學生主動地去探索。

2、探究新知

(1)觀察課前準備好的四邊形。“觀察-比較”是現代科學探索中常用方法。讓學生觀察四邊形的邊有什麼特點,再進行比較。使學生從具體的實物中建立了豐富的表象。

(2)小組合作。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合作交流。並分類擺放,再說一說你分類的依據是什麼,這樣,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正確或錯誤的分類方法。

(3)反思評價。學生到前面黑板上演示分法,並說出每一組四邊形的特點,再給每一組四邊形起一個名字。師生共同概括分類的方法,同時利用集合圖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最後讓學生看課本,體驗成功喜悅。

3、鞏固應用。

為了鞏固所學知識,發展學生思維,我設計了填一填、剪一剪、拼一拼、試一試四個練習題組,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穫,體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人人都獲得成功的體驗。

4、課堂總結

(1)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2)我們是通過什麼方法來把四邊形分類的?

通過學生自主總結梳理知識,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特別對學習方法的總結有利於學生可持續發展,是發展性教學目標在課時的體現。

總之,本節課的設計也許不夠完美,但在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們會體現出極大地熱情,非常投入,獲得強烈的感受。這是單純靠書所達不到的。在這種學習過程中學生獲得了更大的自主空間,不僅可以掌握相關的學習內容而且會體驗到用多媒體形式表達和組織資訊的特點,逐漸掌握通過多媒體形式學習知識的方法,最終形成一種資訊素養。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教案最新模板2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三角形邊的關係”。

教材分析:

《三角形邊的關係》是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認識圖形中的第四課內容,是國小 “空間與圖形”領域中新增添的內容,是線上段、角、頂點、三角形分類等三角形知識學習的基礎上的延伸。為今後學習三角形面積和應用提供了重要條件。

學生分析:

從接觸三角形以來,都是針對已成立的三角形進行學習和研究的,從未涉及到:“兩邊之和小於第三邊的三條線段不能圍成三角形”這一陌生領域。在生活實際中缺乏鮮活例項和經驗,固而學生在學習該段內容時,會有與生活實踐相割裂的感覺。學生對較抽象的問題無法明白其含義。所以這段知識的理解對學生來說有相當的難度,學生不夠自信,沒有勇氣參與,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不足,無法完全獨立的進行探究活動。需要老師以學生體驗過程為主,以感知探索的方法為重,給予指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髮現並理解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並能運用規律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歸納、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分析資料,體驗探索和發現三角形邊的關係的過程,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的意識及提出問題的能力,積累探索問題的方法和經驗。

3、情感態度價值觀:提高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激發對數學的探究興趣,引導學生樹立自己探索真理的勇氣和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小棒若干。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師:同學們,最近幾天咱們一直在圍繞哪種圖形進行學習?

(生:三角形)。

師:什麼是三角形?

(生:由三條線段首尾相接圍成的平面圖行就是三角形。)

師:圍成三角形的三條線段是三角形的什麼?

(生:邊。)

2、解釋課題

今天咱們就來共同研究三角形的三條邊之間有什麼奧祕。

二、探究活動

1、用4組不同長度的小棒圍三角形,初步感受能否擺成三角形與小棒的長度有關。

①師:剛才咱們說了“由三條線段首尾相接圍成的平面圖行就是三角形”,那麼如果用小棒代替線段來圍三角形,得用幾根小棒?

師:是不是隻要給你3根小棒你就一定能圍成一個三角形?

師:怎麼驗證咱們說得對不對呢?

(生:實際動手擺一擺、圍一圍。)

師:那好,課前咱們都準備了幾組長度不同的小棒,接下來咱們就來擺一擺。在動手之前咱們先來一起看一看“活動要求”。

②課件出示“活動要求”。

學生自讀活動要求,師:清楚活動要求了嗎?開始吧!。

③學生動手擺一擺並完成活動記錄表。

④彙報活動結果。

師:通過剛才的活動,是不是隻要是3根小棒就一定能擺成三角形?(生:不一定。)

師:在剛才的4組小棒中,那幾組能擺成三角形?哪幾組擺不成三角形?你覺得能否擺成三角形跟小棒的什麼有關?(生:小棒的長度。)

2、進一步探究怎樣的3根小棒能擺成三角形。

①課件分別演示4組小棒擺三角形的過程。

②兩根短小棒長度之後小於長小棒時擺不成三角形。

出示第3組小棒(2,3,6)。

師:這3根小棒能擺成三角形嗎?最後會出現什麼情況?(2釐米和3釐米的兩個短小棒與6釐米的小棒重合並且沒能首尾相接。)

師:為什麼這3根小棒擺不成三角形?(生:小棒太短了。)

師:為什麼太短了?(生:2釐米加3釐米都不到6釐米,有缺口,接不上。)

師板書:2+3<6

師:這3根小棒能擺成三角形嗎?(1,2,5 2,2,8)

師:咱們來觀察一下這幾組小棒之間的關係,什麼情況下的3根小棒擺不成三角形?

歸納:兩根短小棒長度之後小於長小棒時擺不成三角形。

③兩根短小棒長度之後等於長小棒時擺不成三角形。

師:既然你們覺得小棒太短了圍不成三角形,那我現在把2釐米的小棒延長1釐米,這時就成了第4組小棒(3,3,6)的長度,你們剛才擺成三角形了嗎?

課件演示。

師:出現了什麼情況?(3釐米和3釐米的兩個短小棒與6釐米的小棒剛好重合。)

板書:3+3=6

師:那麼3,5,8這3根小棒能擺成嗎?5,6,11呢?

師:那麼怎樣的3根小棒也擺不成三角形呢?

歸納:兩根短小棒長度之後等於長小棒時也擺不成三角形。

④小結

師:咱們能不能用一句話概括擺不成三角形的兩種情況?

生:兩根短小棒長度之後小於或等於長小棒時擺不成三角形。

⑤探究怎樣的3根小棒能擺成三角形。

師:現在咱們知道了兩根短小棒長度之後小於或等於長小棒時擺不成三角形,那大家能不能大膽猜測一下,怎樣的3根小棒能擺成三角形?

生:兩根短小棒長度之後大於長小棒時能擺成三角形。

師:是這樣嗎?咱們再來看看能擺成三角形的那兩組小棒的長度,算一算是否驗證了咱們的猜想。

學生算一算驗證猜測。

師:那麼怎樣的3根小棒能擺成三角形?

歸納:兩根短小棒長度之後大於長小棒時能擺成三角形。

3、進一步探究三角形邊之間的關係

①師:這是咱們擺成三角形的那2組小棒。當我們用小棒擺成三角形後,小棒相當於三角形的什麼?(生:三角形的邊。)

②師:請你算一算,比一比。

學生同桌兩人交流。

個別學生彙報計算結果。

③師:那麼三角形的三條邊之間有什麼關係?

學生思考。

④歸納總結

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板書)

師:這就是三角形邊之間的關係。剛才咱們是從這兩個三角形發現的這個結論。現在咱們利用課前畫的任意三角形來算一算,看是不是任意一個三角形都具備這樣的規律。

(學生計算驗證)

三、隨堂練習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的規律。但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學以致用。下面陳老師準備了一些習題,敢不敢試一試?

1、淘氣從家到學校有兩條路可以走。從下圖中你能看出那條路近嗎?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說說你的理由。

《三角形邊的關係》教學設計

2、完成“練一練”1-3

四、佈置作業

練一練。4

五、全課小結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教案最新模板3

教學目標:

1、探索並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2、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應用發現的結論,來判斷指定長度的三條線段,能否組成三角形。

教學重難點:

1、探索並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2、應用發現的結論,來判斷指定長度的三條線段,能否組成三角形。

教具準備:

直尺、小棒

教學過程:

課前可以請學生準備四組小棒,課上組織學生擺一擺,讓學生邊操作邊把有關的資料記錄在表內。當學生完成操作活動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先討論能圍成三角形的兩組小棒的資料,並在填出“>”“<”或“=”。

一、數學活動

1、出示一組長短不一的幾根小棒,請你挑選幾根圍成三角形。

不重複,你還可以怎麼圍?

通過實驗,發現並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可以圍成三角形。出示不能圍成三角形的情況,你發現了什麼?想一想,為什麼?

2、三角形形路線,從郵局到杏雲村,走哪條路最近?為什麼?

3、是不是任意兩條邊的程度的和一定比第三條邊大呢?畫一畫,算一算。把計算結果填寫在第33頁的表上。

二、運用知識模型

1、第1題:下面各組線段能圍成三角形嗎?

2、第2題:組織學生用小棒擺一擺,並填入表中。

3、第3題:擺一擺,填一填。

4、第4題:如果三角形的兩條邊的長分別是5釐米和8釐米,那麼第三條邊可能是多長?有多個答案,第三邊只要大於3釐米小於13釐米即可。鼓勵學生儘可能多的得到答案。

三、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想法?

板書設計:

三角形邊的關係

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