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教案15篇

來源:才華庫 2.37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蘇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蘇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教案15篇

蘇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教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難點: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學工具

ppt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以舊引新

1、出示蘋果,讓學生說一說一個蘋果的重量是250(),一筐蘋果的重量是15()

2、千克、克是我們以前學過的質量單位,克與千克之間有什麼關係呢?(1千克=1000克)。

3、一車蘋果的重量是2()

二、自主探究研究問題

1、直觀感知,初步認識“噸”。

(1)出示教材例題,集裝箱,火車車廂,汽油

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噸(t)作單位。

(2)讓學生根據對噸大致的瞭解及課外資料的補充說說生活中那些物體通常使用“噸”來作單位。

(3)課件展示:卡車、火車車廂、輪船、飛機、鯨魚、樓房等,用“噸”作單位比較合適。

提問:通常以“噸”作單位的物體有什麼共同的特徵呢?

①學生分小組觀察討論

②學生分小組交流彙報

③師生合作得出結論:通常大件物體及較重的物品“噸”來作單位。

目的:用課件出示圖片,豐富了感性材料的種類。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再發揮小組合作學習,得出結論。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2、認識千克與噸之間的關係

(1)小組同學互相背一背,感受它們的重量。

①學生匯自己的體重。

②小組同學互相背一背

③說說自己的感受。

④感受1噸

(2)課件出示1袋100千克的大米。

提問:需要幾個同學才能抬起來?(8個)

(課件演示)請同學們觀察:有這樣的幾袋大米?(10袋)提問:1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書:1000千克。

你是怎樣想的?100千克的大米需8個同學抬起來,那1000千克的大米需多少個同學才能抬起來?(80個)。說明1000千克的大米的重量比較重。

通過小組同學反覆掂物體的重量,在實踐活動中,讓學生親自經歷和體驗,感受物體的實際重量。遷移出1噸的重量。

師引導: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就是1噸。

即:1噸=1000千克。師補充板書:1噸=1000千克

(3)鞏固千克與噸之間的關係。

師生做個猜體重的遊戲。請同學們猜一猜老師的體重大約有多少千克?(50千克),如果平均每個老師的體重按50千克計算,那有多少個老師的體重合起來是1噸?你是怎樣想的?

(4)填空練習:三年級同學平均每人體重按25千克計算,40個同學的體重是()千克,是()噸。

三、看書質疑

學生自己看書,標出重點語句和不懂的地方,然後解答。

四、多層練習,鞏固深化。

1、說一說,日常生活中什麼情況下用噸作單位。

2、在()裡填上適當的數,使每種東西的總重恰好是1噸。

3、想一想,填一填

一條鯨魚的重量是6000千克,是()噸

一輛卡車載質量5噸,也就是()千克。

五、合作總結,解決問題

提問: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知道了些什麼?同學們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希望同學們能夠用所學習的知識不斷地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蘇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教案2

教學目標:

進一步鞏固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計算,通過具體練習,幫助學生區分各種情況,克服相近內容的互相干擾,能正確估算並計算、驗算。

教學重點:

一步鞏固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計算。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P13.3

出示第一組題,學生獨立進行口算。

指名口答。

討論:上下兩題之間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口算時有什麼區別?

出示第二組題,同桌互相交流進行口算。

討論:上下兩題之間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小結。

2、P13.1

出示題目,要求學生進行估算,說出商是幾位數。

再要求計算。

集體反饋。

小結。

3、計算並驗算

5364 3213 8723

學生分組完成,集體評講。

討論三題在計算時的不同。

小結。

4、P13.5

引導讀懂表格,理解題意。

明確要求誰拍的最快,誰拍得最慢必須要知道每人每分鐘拍球的個數。

學生獨立完成。

班級交流反饋。

二、課堂練習

1、口答

說出下面各題中商是兩位數的,商是三位數的,商中間有0的,商末尾有0的。

5634 3035 4266 9123

2596 8568 7005 2147

2、拓展題

3、填上合適的數

4、油廠把411千克的豆油分裝在最多隻能裝5千克的油壺裡,至少需要這樣的油壺多少隻?

5、在一道沒有餘數的除法算式中,被除數、除數、商的和是135,商是3,那麼被除數=(),除數=()。

三、全課總結

四、作業:P13.2、4

蘇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教案3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體會小數的意義,掌握一位小數的讀寫、大小比較和加減計算的方法,並能正確迅速地進行相關計算。

2.結合具體情景,靈活運用小數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通過了解小數產生及發展的過程,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愛國情感。

教學重點:進一步理解小數的含義,掌握一位小數的讀寫、大小比較和加減計算。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提出要求

今天這節課,我們將對小數的有關知識進行一次綜合練習。(板書課題)通過練習,希望同學們能進一步體會小數的意義,掌握一位小數的讀寫、大小比較和加減計算的方法,能結合具體情景,靈活運用小數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正確迅速地進行相關計算。

二、分層練習內化提升

(一)基本練習

1.完成第107頁第6題。

(1)出示例圖,學生獨立完成。

(2)指名口答,全班校對。

(3)師生共同歸納。

2.完成第107頁第7題。

(1)自由讀題,獨立思考完成。

(2)集體校對。

(3)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

(4)指名提出問題,集體解答。

(5)。

3.完成第107頁第8題。

(1)指名讀題,理解題意。

(2)仔細觀察,說說每組的規律。

(3)獨立試著往下寫。

(4)集體反饋並。

4.完成第107頁第9題。

(1)引導看圖,理解題意。

(2)獨立完成,比一比,看誰填的正確。

(3)全班交流反饋。

5.完成第107頁思考題。

(1)嘗試獨立解答,如有困難可請教你的同位或小組成員。

(2)集體交流思考方法。友情提醒:可以把第二個條件中的“2倍”在圖上表示出來。

6.自由閱讀“你知道嗎?”

(1)自由閱讀文字介紹。

(2)交流獲得的資訊。

(3)補充介紹課前蒐集的資訊。

(4)談談了解這些知識後的體會。

7.作業(小黑板出示)

(1)一桶色拉油,連桶共重5.1千克,桶重0.2千克。油重多少千克?

(2)一隻茶杯4.5元,一支牙膏2.8元,一把牙刷3.6元。

①買一支牙膏和一把牙刷一共多少元?

②一隻茶杯比一把牙刷貴多少元?

獨立完成後全班校對。

三、反饋昇華

你覺得自己這節課表現得如何?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疑問?

蘇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教案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質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通過觀察、比較和猜想推理等活動,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估測意識和能力,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一些相關的問題。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2、難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1、創設情境

教師創設一個生活情境:同學們看,今天小熊、小馬、小牛和小鹿相約要去森林公園玩。路上有座橋,上面寫著:限重1噸。(出示課件)。看到這你想提出什麼問題?

從而引發學生提出問題:“噸”是什麼?限重1噸是什麼意思?小動物們能過橋嗎?……

2、瞭解學習起點

師:關於“噸”的知識,同學們已經有哪些瞭解?指生回答。

(根據幾個班的教學實踐,每班都有少數學生知道:噸是一個很大的質量單位;有大貨車、有的電梯上看到“噸”;還知道1噸等於1000千克……)(出示貨車圖)

3、談話揭題

師:同學們對“噸”的知識有不少的瞭解,那麼“1噸”到底有多重?噸與千克又有什麼關係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噸的認識”

[抓住孩子的“童心”,由孩子們喜愛的小動物去森林公園玩的生活情境匯入,激發學習興趣。瞭解學生的認知起點,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來確定教學的側重點,做到有的放矢。]

二、新授

(一)親身體驗,建立“1噸”的概念

師:“1噸”到底有多重呢?

1、搬一搬

(1)師提出1袋10千克的大米,向學生介紹。

(2)每組發給1袋10千克的大米,從前往後傳一輪,並說說感受。

(有的.學生說輕,有的說重)

(3)讓學生選出一名“大力士”來搬大米。看他一次能搬幾袋這樣的大米。

(學生站著,教師一袋一袋的遞加,直到搬不動。要求其他學生喊“加油”,並認真觀察“大力士”的表現。搬後請“大力士”說說感受。)

(4)想象推算。

讓學生想象如搬2袋、3袋……感覺如何?

引導推算100袋共重10千克乘以100等於1000千克。

1000千克也就是1噸。板書:1噸=1000千克

2、抱一抱。

(1)同桌互相抱一抱,抱後相互交流各自的體重和感受。

(2)想象:如一起抱2個人、3個人有什麼感覺?

(3)推算:如果按每人25千克計算,小組4個人共重多少千克?

“老師,老師,那我們全班同學加在一起有沒有1噸重啊?”一位高個的男生喊道。這時我抓住時機,先引導推算出40位同學約1噸重,再請全班同學起立(全班只36人),還請一位聽課的老師加上我自己(共約1噸),一起“跳一跳”。(感受一下1噸物體落地的感覺)

3、小組討論: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重量約1噸呢?介紹用字母“T”來表示。

4、舉例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重量要用“噸”作單位?為什麼?

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什麼時候會用到噸做單位呢?1噸大約等於()頭牛(500千克一頭牛)一桶油100千克()桶水泥50千克()袋?

(1)很多物體重量的總和;(如100袋大米;50桶水等)

[“噸”對孩子們來說是抽象的,通過讓學生搬10千克的大米,抱一抱同桌等實踐活動。讓學生推算、估計、想象。並通過“大力士搬大米”、“全班同學加老師跳一跳”的遊戲活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的基礎上,藉助“100袋10千克的大米”、“40位同學的體重”等具體實物幫助學生建立起“噸”的概念表象。在體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推理和想象幫助學生建立“噸”的概念,同時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的估計能力。]

(2)很重的物體的重量;

小熊400千克

小馬300千克

小牛500千克

小鹿100千克

小熊,小馬,小牛和小鹿,他們能一起過橋嗎?誰來回答,限重1噸,他們不能一起橋。

(如鯨的體重,大象的體重;厚街標誌的雕塑,海月岩公園的石頭等)

(3)交通工具的載重量;

說一說生活中什麼東西的重量大約是1噸?

師:猜一猜,什麼叫載重量?(最多能承受的重量)如:電梯的載重量大約是1噸;(大約20個大人)一輛卡車的載重量大約是10噸。如果超過這個重量,就是超載,極有可能出危險。汽車超載不僅毀壞地面,還威脅到人身安全,被大家叫做“公路殺手”。因此我們平時坐車是要千萬小心,不要擠車或電梯,萬一超載很危險。

生活中用噸作重量單位的東西有很多,如鋼鐵、水泥、煤等等。

5、填上合適的質量單位

(1)貨車載重4()

(2)明明體重35()

(3)一個雞蛋的重量是50()

(4)我國廣東籍的舉重運動員陳燮霞,在奧運會上以212()的總成績打破奧運會記錄並獲得08年奧運會首面金牌。

(5)虎門港碼頭停泊的一艘貨輪能載重30()

(二)噸的單位換算

噸和千克的關係:師:我們已經知道了1噸=1000千克,你會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嗎?(課件出示)

(1)一隻河馬約重那3噸,想一想:3噸=()千克?5噸呢?你是怎麼想的?

(2)一隻大象重約6000千克=()噸你怎麼想?

四、應用

1、把合適的體重與對應的動物連起來。

[利用“噸”知識,結合生活實際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教育。]

2、解決匯入時主題畫的問題

(出示畫面並出示每隻動物的體重)

小熊400千克

小馬300千克

小牛500千克

小鹿100千克

小熊,小馬,小牛和小鹿,他們能一起過橋嗎?誰來回答,限重1噸,他們不能一起橋。

它們能同時過橋嗎?為什麼?你有什麼方法讓他們過橋嗎?

3、課後延伸(數學日記)

回家,瞭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噸。如果每月少用1噸水,你認為能做到嗎?跟爸爸、媽媽商量一下,可以採取哪些節水的方法?請寫一篇數學日記。

五、總結

師:學了這節課同學們有什麼新的收穫?

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數學日記”能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同時滲透節約用水的思想教育。

六、教學板書。

蘇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教案5

教學內容:

江蘇教育版課程標準教科書三年級上冊58-60頁

教學目標:

1.引領學生經歷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特徵的過程,初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徵。

2.在探究過程中,注重學生觀察、操作、猜想等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3.創設互相協作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在合作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備課重點:

長、正方形的特徵,已有的學情分析都表明學生是大致認識的。這樣的狀況並不表明,教學就此輕鬆,而恰恰給教學帶來了更大的挑戰性因為似懂非懂,新知也就失去了其應有的吸引力;因為一知半解,教學也就更不易組織和深入。

重點思考:

怎麼基於而又超越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在處理教學細節時,突出了特徵的揭示,怎樣出自學生自己,而且又是興趣盎然的?

驗證的安排,怎樣超越細枝末節而又重點突出,在取捨中凸顯教學智慧?

生活的聯絡,怎樣從司空見慣中提煉新的題材和賦予更多的數學思考?

特徵的運用,怎樣緊扣兩個圖形的特徵提高數學思考的含金量?

教學過程:

一、遊戲引入,揭示長方形特徵

1.已經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小朋友舉舉手?閉上眼睛想一想,長方形是什麼樣的?在桌上找一找什麼顏色的圖形是長方形?

學生找到了大大小小的長方形。

2.通過以前的學習,大家對長方形已經有了大體的認識,接下來,我們來玩一個猜猜它是不是長方形的遊戲,看看大家對於長方形的瞭解到底有多少?

①號圖形(一個角是銳角的圖形),是長方形嗎?用手中的長方形說清楚理由。反襯出長方形內角是直角。

②號圖形(直角梯形)這個是嗎?從邊和角兩個方面去看,得出長方形對邊相等,有四個直角。

3.組織學生驗證長方形邊的特徵。

長方形真的上下邊相等、左右邊相等嗎?用手中的長方形驗證一下,再和同桌說一說。

學生驗證,再交流彙報。由於學生手中的長方形有大有小,所以測量出來的資料各不相同,但每一個個體的測量結果都證明了長方形對邊相等。

蘇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教案6

一、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周長讓學生在觀察、比較、測量和動手操作的基礎上建立周長的概念,理解周長的含義。會測量計算以長方形和正方形為主的常見平面圖形的周長,並拓展研究不規則平面圖形的周長的測量計算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分析

建立周長的概念,能指出各種平面圖形的周長並會測量計算常見平面圖形的周長是教學重點;正確、深刻地理解周長的含義是教學難點。注意設計動手操作、獨立思考、質疑問難、小組討論等學習形式來強化對周長的理解,讓難點在不經意中獲得突破。

三、教學意圖和教學思路

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體現做數學、玩數學的活動性和趣味性,感知先行,凸現探究過程。具體做到兩個拓寬:拓寬周長概念的外延,拓寬周長的測量計算方法。教學過程中盡力把繡球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爭、去辯,在悟中得法。教學思路:從生活情境中引出周長概念+通過指和描理解周長概念十通過測量計算三角形和一般四邊形的周長鞏固周長概念並鋪墊測量計算周長的一般方法+探究測量、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一般方法+探究測量計算不規則平面圖形周長的方法。

四、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師生沿著操場的邊線繞操場跑步一圈。

1.體驗中引出周長。沿著操場的邊線繞操場跑步一圈(板書一圈、邊線)、讓學生比劃路線,描述多少是一圈、什麼是邊線、貼平面圖,讓學生用粉筆畫跑步的路線,強調起點、終點、操場一圈邊線的總長度、操場的周長。(板書周長)

[評析: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數學知識,賦予《周長這一知識點以現實意義。這樣學生的學習得到了感性材料的支撐,在這樣的生活情境中學生也很容易進入角色。此外,本節課把《周長》描述為一圈邊線的總長度,簡明易懂,充分體現了周長這一數學問題的現實性。》

2.操作中理解周長。

(1)指導學生找出身邊物體的周長、指出課本封面的周長。(電腦顯示給予確認)

(2)讓學生指出下面圖形的周長。(多媒體隨後顯示)

〔評析:採用學生身邊的、熟悉的或感興趣的材料作為研究素材,增強學習的親切感。通過指、描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在輕鬆的操作中理解周長,而多媒體的效果使周長是什麼更加清晰明朗。〕

3.測量計算中深化對周長的認識。

(1)(多媒體顯示老鼠和兔子分別繞三角形、四邊形的草坪跑步一圈)

提問:誰跑得多?比什麼?怎麼能知道它們各自的周長呢?(板書:測量計算)

[評析:多媒體的動態顯示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上的數學問題很快變成學生自覺探索的問題。]

(2)在作業紙上測量計算三角形、四邊形的周長,再組織小組彙報。(強調:所有邊長的總和)

[評析:通過練習獲得測量計算平面圖形周長的一般方法,為探索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方法奠定基礎。]

(3)測量更多邊形的周長,總結強調周長即一週邊線的總長度。

4.引導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

(1)出示方格紙上的正方形、長方形,要求測量計算並展示不同的計算方法。

(2)鞏固練習。正方形的邊長為2分米,計算一個正方形的周長和由這兩個正方形拼成的長方形的周長。強調:計算的應是有關圖形一週的總長度。

[評析:通過這一變式練習,使周長即一週的總長度得以鞏固,進一步強化了對周長含義的理解。]

(3)測量並計算周長。(出示下面的圖形)

5.合作解決問題。測量計算出硬幣和樹葉的周長。

[評析:對周長的理解不侷限於長方形和正方形等規則平面圖形中,避免了學生生搬硬套,產生思維定勢。把周長拓展到不規則平面圖形中,使學生對周長的認識更加深刻,並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蘇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教案7

《誰跑得快》是國小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除法的意義和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的基礎上學習的。這個內容是學生學習數量關係的基礎。

“速度”這個詞經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學生都知道我們常說的快慢指的就是速度。可是到底什麼是速度,速度的快慢又與什麼有關呢?學生便不太清楚。

整節課大致分成了一下幾個環節: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將數學知識融入情境中。開課時創設了學生喜歡的小動物“誰跑得快”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隨後出示一組時間,小牛說我跑得快,對嗎?必須得知道路程才能比,從而出現各自家離學校的路程,再讓學生比較。現在能比誰跑得快了嗎?讓學生討論爭辯後得出:那麼在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引發學生的觀點與思維的碰撞,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更真切地感受到快慢不僅與時間有關,還跟路程有關,要知道誰快,必須比較他們的速度。引出學習速度的必要性。要比誰跑得快,必須知道什麼條件?選擇你喜歡的小動物比一比誰跑得快?讓學生自主想辦法解決。不能直接比較的,就計算一分鐘跑了多少米?幫助學生在實際情境中理解速度的意義。通過這個情境的創設,意圖是讓學生體會到:在時間和路程都不相同的時候比快慢,就是比速度。在討論中提煉出速度的概念。實際上相同時間內比路程就是比速度。

2、交流比較快慢的方法,引出速度概念。通過情境揭示速度的含義後,讓學生彙報收集的生活中的速度、教師展示交通工具與一些動物的速度,通過一系列的交流活動後,讓學生找速度表示方法的相同點,概括出單位時間內的路程就是速度。

3、規範速度的讀法和表示方法。通過例題和補充例題,加以落實,強化了速度單位。

4、通過計算,歸納出路程、速度、時間三者的關係。

5、拓展與鞏固:判斷、生活應用、開放題三類題型對本課知識進行鞏固與昇華。

對速度含義的理解應該作為本課重點。速度有快有慢,單位也各不相同,這需要學生在具體生活情境中加以理解和感受。應該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更真切地感受到快慢不僅與時間有關,還跟路程有關,要知道誰快,必須比較他們的速度。教學中一些環節處理的過於著急,比如速度定義的出示,可以在學生試著說一說速度的定義之後,多舉一些生活中有關速度的例項,如人、自行車、汽車、磁懸浮、飛機、火箭的速度,可以適當地填寫單位,讓學生更清楚的感知一些常用的速度。還可以選取人類、動物和自然現象中的典型例子的運動速度,讓學生感知從劉翔跑步速度飛快到獵豹奔跑速度驚人再到光速的不可想象,讓學生一次又一次的驚歎,最後戲劇性的出現慢速的蝸牛,讓學生親身感受蝸牛爬行速度之慢、光傳播速度之快,使學生在輕鬆與震撼中進一步認識和理解了速度,進而能夠運用這些知識解釋生活中的自然現象。還可以結合身邊教室與操場的長度進行實踐,讓學生對速度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瞭解,使枯燥的數學變得鮮活起來。

蘇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教案8

教學目的:

4、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5、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6、通過學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轉一轉、說一說等活動,增強學生間的交流,培養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數量,

如果請一位同學上來摸一個球,他摸到什麼顏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大?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5

(1)每小組一個封口不透明袋子,內裝紅、黃小球幾個。(學生不知數量、顏色)小組成員輪流摸出一個球,記錄它的顏色,再放回去,重複20次。

記錄次數

活動彙報、小結

(2)袋子裡的紅球多還是黃球多?為什麼這樣猜?

小組內說一說

總數量有10個球,你估計有幾個紅,幾個黃?

(3)開袋子驗證

讓學生初步感受到實驗結果與理論概率之間的關係。

2、練習

P107做一做

3、小結

三、鞏固練習

P1096

學生說說擲出後可能出現的結果有哪些

猜測實驗後結果會有什麼特點

實踐、記錄、統計

[4]說說從統計資料中發現什麼?

[5]由於實驗結果與理論概率存在的差異,也可能得不到預期的結果,可以讓學生再擲幾次,讓學生根據試驗的結果初步感受到硬幣是均勻的,兩種結果出現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蘇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教案9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進一步探究“速度、時間和路程”三個量之間的關係。能根據“速度、時間和路程”三個量之間的關係解決實際問題。

2.能力目標:讓學生在實踐中經歷觀察、發現、歸納等數學學習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3.情感目標:通過與日常社會與周圍環境的運用,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感知數學是有用的。

教學重點:

探究“速度、時間和路程”三個量之間的關係。

教學難點:

能根據“速度、時間和路程”三個量之間的關係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讀一讀下面的速度

80千米/時45米/分96千米/秒140千米/時2.學生交流(做一做):學校操場一圈是200米,你步行繞一圈大約用()分鐘,你的步行速度大約是( )。說說你是怎樣算的?(速度=路程÷時間)

3.師: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誰跑得快(二)”。

(通過複習幫助學生鞏固對速度概念的理解,對速度單位的讀和寫這個難點也進一步進行復習鞏固)

(二)探究“速度、時間和路程”三個量之間的關係

1.出示媒體:

(1)獵豹奔跑的速度是2250米/分,7分鐘能跑多少路程?

(2)綿羊奔跑的速度是3米/秒,跑774米需要多少時間?

A、學生獨立練習。

B、反饋:口述數量關係及算式。

C、小結:時間=路程÷速度路程=速度×時間

2.填表P11:

路程

376千米

476米

時間

9秒

2小時

12分

速度

340米/秒

8米/秒

60米/分

(1)學生獨立練習(2)反饋:(注意單位)你是怎樣算的?(通過填表練習使學生鞏固“速度、時間和路程”三個量之間的關係)

(三)實際運用

1.填表:

速度

時間

路程

騎自行車

9分

1080米

駕駛摩托車

50米/秒

500米

人行走

67米/分

1小時

2.應用(1)甲船4小時行駛80千米,乙船6小時行駛96千米,哪條船行的快?

(2)甲、乙兩地相距240千米,一輛汽車上午7:00從甲地開往乙地,速度為60千米/時,這輛汽車是在什麼時刻到達乙地的?

(3)一輛轎車在高速公路上的速度是2千米/分,是一輛公共汽車速度的4倍,公共汽車的速度是多少米/分?

A.學生獨立練習

B.反饋(通過練習使學生能根據“速度、時間和路程”三個量之間的關係解決一些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蘇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教案10

 教學目標:

1.藉助生活中的具體物體,感知和了解噸的含義,通過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噸的概念,培養用噸這個單位估計物體質量的能力。

2.知道並掌握1噸=1000千克,學會噸和千克之間的換算方法。

教學重點:

認識質量單位噸,知道1噸=1000千克,學會噸與千克之間的換算。

 教學難點:

建立1噸的質量概念,形成印象。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提問:我們已經學過哪些質量單位?(克、千克)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師板書:1千克=1000克

2.談話:同學們,課前老師請大家去觀察和了解貨車的載重量,誰願意把你瞭解到的資訊與大家交流?

課件出示教材第22頁圖片,提問:老師也蒐集了一些這樣的圖片,碼頭上這些集裝箱,火車皮所運送的都是很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什麼作單位呢?(噸)明確:噸可以用字母t表示。

指出:計量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不用千克作單位。今天我們就一塊學習另一個比千克還大的質量單位噸。

 二、交流共享

 1.直觀感知,初步認識噸。

(1)課件出示一袋100千克的大米。

談話:一袋大米重100千克。你平常見過這樣的一袋大米嗎?提過它嗎?提過的說說感受。

學生回答,交流感受。

課件演示,一袋袋地出示,學生跟著100千克、200千克地數,貼滿10張。提問:每袋100千克,10袋多少千克?(板書:1000千克)

指出:1000千克就是1噸,即:1噸=1000千克。(板書:1噸=1000千克)

 2.結合實際,進一步認識噸。

(1)師:課前我們測量了自己的體重,你的體重是多少?(指名回答)

教師請體重大約是25千克的同學站起來。

談話:三年級的國小生大約重25千克,4個學生的體重約是100千克。

引導學生想象:如果把這4個學生都壓在你身上,感覺怎麼樣?100千克重不重?想象一下,如果把40個學生全都疊在你身上,會怎樣?1000千克重不重?

提問:估算一下,小組裡所有同學的體重大約有多少千克?全班同學的體重呢?全班同學的體重相加,有1噸嗎?

學生進行估算,並彙報。

(2)實物出示裝有10千克水的水桶,指名上來掂一掂。

提問:覺得重嗎?這是10千克的水,10桶這樣的水是100千克,多少桶這樣的水是1噸?

(3)小結:稱比較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噸作單位。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22頁想想做做第1題。

指導學生看圖,讓學生說說圖中每種物體重1噸,各有多少?

總結匯報:一頭牛重500千克,有2頭牛剛好是1噸;一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重1噸;一頭豬重100千克,10頭豬重1噸;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1噸。

2.完成教材第22頁想想做做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噸與千克的單位換算,交流時,說說自己思考的過程。

3.完成教材第22頁想想做做第6題。

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觀察,並說說從圖中得到哪些資訊。

提問:能用什麼方法來計算?

學生完成後,展示學生的不同解法。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還有哪些疑問?

蘇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教案11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體會小數的意義,掌握一位小數的讀寫、大小比較和加減計算的方法,並能正確迅速地進行相關計算。

2.結合具體情景,靈活運用小數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通過了解小數產生及發展的過程,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愛國情感。

教學重點:進一步理解小數的含義,掌握一位小數的讀寫、大小比較和加減計算。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提出要求

今天這節課,我們將對小數的有關知識進行一次綜合練習。(板書課題)通過練習,希望同學們能進一步體會小數的意義,掌握一位小數的讀寫、大小比較和加減計算的方法,能結合具體情景,靈活運用小數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正確迅速地進行相關計算。

二、分層練習內化提升

(一)基本練習

1.完成第106頁練習十第1題。

(1)出示圖,學生獨立塗色完成。

(2)指名口答,重點說說是怎麼想的。

(3)師生共同歸納:先看平均分成了幾份,再看塗了幾份。

2.完成第106頁練習十第2題。

(1)獨立在課本上填寫合適的小數。

(2)集體反饋,重點說說是怎麼想的。

(3)。

3.完成第106頁練習十第3題。

(1)出示題目,請學生口頭說說每人儲蓄的錢各是幾元幾角?

(2)比較,集體反饋,重點說說是怎麼比的。

(3)。

4.完成第106頁練習十第4題。

(1)引導看懂數軸,理解題意。新課標第一

(2)獨立完成,思考哪個數最接近0.5,哪個最接近2?

(3)全班交流反饋。

(二)綜合練習

1.填空。

(1)1元的6/10是()元,寫成小數是()元;3角是1元的(),是()元,寫成小數是()元。

(2)0.5分米是()分米,是1分米的(),是()釐米。

(3)零點八(),2.6讀作()。

(4)1.4米=()米()分米3元2角=()元0.4分米=()釐米7角=()元16.5元=()元()角

2.在○裡填上>、<或=。

0.5○0.91.2○0.82.6○3.410.5○9.8

3.把2.4、0.9、1.7、1.5、0.4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起來。

4.在跳遠比賽中,小明跳了3.2米,小高跳了2.8米,小軍跳了4米,()跳得遠。在100米比賽中,小明跑了15.6秒,小高跑了16.5秒,小軍跑了16.9秒,()跑得快。

獨立在作業紙上完成。

小組校對、交流。

全班交流,重點說說有疑問的題目。

5.作業:練習十第5題(前四個)

獨立完成後全班校對。

比較每組中上下兩題,你發現了什麼?把你的發現在小組裡說一說。

三、反饋昇華

你覺得自己這節課表現得如何?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疑問?

蘇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教案12

教學目標:

通過複習能比較熟練地口算一位數除整百、幾百幾十的數,能比較熟練地筆算一位數除三位數。培養學生估算能力和估算意識,養成良好的檢查習慣。

複習過程:

一、基本訓練

1、P15.1

出示口算題,學生先獨立口算,再指名口算,並選擇幾題要求說出口算依據。

2、P15.2

分組練習,組織比較。進一步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

評講,歸納計算的注意點。

3、P15.3

學生獨立完成計算。

組織評講。

總結歸納:你在計算中發現了什麼?

4、P15.4

引導學生理解題目意思。

學生獨立完成。

組織討論:本題的數量關係是什麼?

二、課堂練習

1、720是6的( )倍,它裡面有( )個4。

2、根據4606=784填寫算式:76( )+( )=( )

3、從300裡連續減去6,減( )次正好是0。

4、如果沒有餘數的除法中,商除數+餘數=128,被除數=( )。

5、最大的一位數除三位數,餘數最大是( )。

6、408是4的( )倍。

7、831是3的多少倍?9除927是多少?

三、全課總結

四、作業:P15.1~3

蘇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教案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麼是速度;速度是複合單位;會正確讀寫速度單位。

(2)認識速度、時間與路程,理解他們之間的關係。

(3)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1)經歷從生活中感悟數學、體驗問題衝突及解決問題的過程。

(2)培養觀察、比較和概括能力,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認識速度、時間與路程,理解他們之間的關係。

 教學難點:

知道速度是複合單位,會正確讀寫速度單位。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師:小朋友們都跑過步吧,那你們知道我們班誰跑的最快嗎?

我們就以50米為例,請5位你認為跑得最快的小朋友,說一說你所用的時間。

[引用學生體育活動中熟悉的50米跑為情景,使學生感悟生活中的數學,並對數學產生親近感,進而進一步對下文的路程相同、時間相同時,速度的變化情況討論作鋪墊。]

二、新授

(一)路程相同時,比速度。

師:你們認為這5位小朋友中,誰跑的最快?

為什麼? (生說理由)

師:可見,在路程相等時,誰用的時間短,誰就跑得快。

(二)時間相同時,比速度。

師:一年級的小A同學看到( )號運動員跑的這個成績,他樂壞了,高興得說,我居然和三年級的大哥哥跑的一樣快。

師:說說你的想法。(生說想法)

師:可見,在時間相同時,誰跑的路程長,誰就跑得快。

(三)路程和時間都不相同時,比速度。

1、學習速度的單位

師:剛剛我們說,路程相等時,時間越短,速度越快;時間相等時,路程越長,速度越快。那麼,路程和時間都不相同時,該怎麼比快慢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揭題)誰跑得快

來看看小丁丁和小胖之間的PK賽,小丁丁說“我3分鐘走了180米,小胖說“我5分鐘走了250米,誰跑的快?”說說你準備怎麼比?(算出每分鐘所行的路程)

師:請你在1號本上完成(1學生板演、校對)。師:再來看看摩托賽車與小汽車之間的較量。

師:小丁丁這裡是60米,摩托賽車這裡也是60米,大家都是60米,是不是就是說,小丁丁和摩托賽車一樣快呢?

[相同的資料,不同的意義,提出這樣的問題,旨在使學生在頭腦中出現“衝突”,通過學生自己感悟,得出每個資料表示的是在單位時間內行走的路程的表達,從而引出速度的單位,並對速度的意義產生初步的感悟。]

師:為什麼?說說你的想法。(第一個60米表示的是小丁丁每分鐘行60米,第二個60米是摩托賽的1秒鐘行了60米)

師:我們光從資料上看,是一樣的,這樣很難區分,所以這時候,我們很需要一個能正確表示速度的單位,像小丁丁這樣1分鐘行使60米,指的就是他的速度(板書),我們把它寫作60米/分。讀作、表示?而摩托賽車的速度則應該是60米/秒。讀作、表示?如果我們把速度單位這樣來寫,我們就能很好地進行區分了。

師:照著老師的樣子,將自己本子上的單位修改一下吧。

師:思考這道題目,現在,你能嘗試著用剛剛學到的這個本領來完整地解答了嗎?(一學生黑板)

師:請你來說一說,你所計算的吉普車的速度表示的是什麼意思?讀作?

2、感受生活中的速度,並理解速度的意義

師:其實,除了我們剛才遇到的物體的速度外,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關於速度的資訊,讓我們一起到生活中去感受一下速度吧。

(當遇到獅子的追捕時,鴕鳥甚至奔跑的還要更快;豹子奔跑的技能,其實是一種生存的技能;遇到過電閃雷鳴嗎?你能說一說,是先看到閃電還是先聽到雷聲呢?你知道為什麼嗎?)

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關於速度的資訊,做一個有心人,相信你會了解更多。

[通過感悟生活中的速度,一方面是讓學生練習速度的讀法和表示的意義的過程,使學生在有趣的欣賞、閱讀過程中,進一步鞏固知識點;其次,使學生通過這個過程瞭解速度在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鼓勵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生活;另一方面,通過這樣的介紹,拓寬學生知識面的過程,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的同時,瞭解更多。其實,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在實際情境中理解速度的意義。] 3、概括什麼是速度:

師:看來,2250米/分、340米/秒、4千米/時等等表示的都是速度,那麼,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一下,什麼是速度嗎?(物體在單位時間內行駛的路程。)

4、速度與路程和時間的關係

師:這是我們剛剛用過的6組資料(PPT呈現出之前計算過的6組資料),仔細觀察,想一想,速度與路程和時間有怎樣的關係?

5、口答:

⑴一列火車2小時行駛180千米,這列火車的速度是XXXXX 。

⑵自行車3分鐘行駛了600米,這輛自行車的速度是XXXXX 。

⑶一名運動員8秒跑了80米,這名運動員的速度是XXXXXX 。

[通過練習使學生能根據“速度、路程和時間”三個量之間的關係解決一些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拓展

帶有這個標誌(標誌上標有60)的路共長180千米,張叔叔駕車想花2小時開完這一路段。他會超速嗎?

[本節課是《誰跑得快》的第一課時,因而在授課時著重安排解決“速度”,將“路程”與“時間”安排在第二課時,但考慮到學生思維的需求,也預設到了學生求出“路程”或“時間”來解決此題的可能,因此,除了上面練習中集中練習瞭解決不同物體的速度外,在此題中,我特意編寫了一些特殊的資料,旨在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需要。]

四、回顧

師:今天你有哪些收穫?

蘇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教案14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能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能利用直觀教具正確地用分數表示相關的數。

2、能利用分數知識將低階單位的長度、錢幣換算成高階單位,並用十分之幾的分數表示,為下面認識小數打下基礎。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600÷3320÷4690÷3720÷9

60×40×7889+2572-56

80×6080+6015×616×5

二、在下圖中塗上分數所表示地部分。

3/4

2/3

三、鞏固練習

1、做“想想做做”第6題

2、做“想想做做”第7題

提問:為什麼第一個括號填寫1/10,第二個括號填7/10?

教師線上段上再任意表上幾個括號。

3、做“想想做做”的第8題

出示放大圖。

這把尺總長是幾釐米?也是幾分米?看著直尺說一說1釐米是1分米的幾分之幾?為什麼?也就是幾分之幾分米?3釐米和7釐米呢?

4、做“想想做做”第9題。

5、做“想想做做”第10題

6、做“想想做做”第11題

四、全課。

蘇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教案15

教學內容:

教材第47-48頁練習十

教學目標:

1、鞏固複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不進位),並能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

2、運用所學知識正確、熟練地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

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和會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和會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計算題卡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整理

1、複習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

34×20xx×1013×3021×3043×20xx×4051×7063×3072×10

鞏固複習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為複習筆算打好基礎。

2、複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12×4432×1342×1121×23

指名四位同學到黑板上完成,其他同學在 練習本上完成,完成後每個同學說一說計算過程,指名學生任選一題說出計算過程。

3、教師小結: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乘法時,用第二個因數的每一位上的數分別去乘第一個因數,再把兩次乘得的結果加起來。

二、鞏固練習

1、筆算。

12×4432×1342×1121×2323×3241×2122×2334×12

全體同學在練習本上完成,集體訂正結果。

2、39×1131× 3123×3322×2412×41

讓同學們任選兩題在練習本上完成(豎式計算),老師巡視,把完成既正確書寫又好的同學的練習本進行展示,讓其他同學向他學習,並把這道題的卡片送給這位同學,以示鼓勵和表揚。

3、讓學生獨立完成教材第47頁的第4、第5題,然後指名學生回答,列式計算,寫出計算過程和結果。

這兩道題是圖文結合題,所以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題和圖,正確找出解決問題的資訊資料。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列豎式計算。

34×2131× 1312×1222×1111×25

2、每個膠捲售價21元,買14個交卷要用多少元?

3、每箱蘋果重13千克,32箱蘋果共重多少千克?

4、每個工人每天挖樹坑11個,15個工人一天挖樹坑多少個?

四、思維訓練

1、連一連。

18×10 860

31×12 605

20×43 180

55×11 372

2、小華每天堅持寫13個毛筆字,他在7月和9月共寫了多少個毛筆字?

3、李老師買了2個足球,張老師買了4個籃球,王老師買了1個足球、1個籃球、3個網球,他們每人所用的錢正好相等,1個足球的價錢相當於幾個網球的價錢?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練習,使學生進一步鞏固複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不進位),並能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在實際練習中,學生能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和會解決實際問題,提高了學生列豎式計算的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