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案

來源:才華庫 2.57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湘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湘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案

湘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案1

學習目標:

1、正確書寫“肺”;理解積累“撕心裂肺”

2、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聯絡已有經驗,針對重點詞句提問。

3、能獨立簡要概括華佗行醫過程中的兩件事;通過研讀描寫華佗心理活動的內容感受他時時處處為病人的疾苦著想,感受他高尚的醫德。

4、瞭解文章選材、詳略安排與所要表達的主旨之間的關係;初步感受文章段落銜接的上的特點。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預習:

1、針對課題進行提問,帶著問題讀課文,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2、讀讀文章的開頭和結尾,說說你對華佗有了哪些瞭解。

教學過程:

一、揭題,檢查預習,疏通課文大意,初步瞭解文章人物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檢查預習

(1)出示預習要求1生根據對課題所提的問題,說說讀文後瞭解到的內容。

師結合板書:華佗正音華

(2)出示預習題2生交流師板書:神醫醫術高超指導朗讀課文第一節、最後一節二、學習課文所寫兩件事例,品讀人物心理活動,感受人物精神,體會作者選材用意。

1、聯絡舊知,質疑師:《起死回生》這篇課文是通過一件什麼事情來使我們感受到扁鵲的醫術高明?這篇課文一開頭也告訴我們華佗醫術高明,被人們稱為“神醫”,可下文呢?你有什麼疑問?

學生質疑,教師歸結為:作者為什麼選取這個材料?

2、學習課文重點段落,練習根據表格簡述主要內容,感受人物精神。

(1)默讀課文2—7節,對照表格,概括兩件事主要內容。

(2)交流,師指導書寫“肺”,理解“撕心裂肺”

(3)指導學生將心理活動的句子改為間接敘述

(4)學習寫心理活動的句子,感受人物精神板書:醫德高尚想著病人的疾苦

3、引讀2—7節,加深認識

4、體會文章選材用意,釋疑。

(表面上看文章所選的材料與“神醫”沒有什麼關係,其實,從更深層次上來說他告訴了我們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為“神醫”。因為他醫德高尚,時時刻刻想著病人的疾苦,所以才會不斷鑽研,使自己的醫術越來越高超,他的名字才會刻在老百姓的心中,老百姓才會敬佩地稱他為——“神醫”。)

三、學習課文第8小節,體會“處處、時時”等詞語作用,進一步感受人物精神

1、引讀課文第八節,引導質疑引導歸結為:課文為什麼詳寫發明麻醉劑的原因,卻把事情的經過部分一筆帶過?

2、出示華佗麻沸散藥方,感受發明麻醉劑艱辛

3、討論、釋疑師小結:這是一篇寫人的文章,寫人的文章重在表現人物的特點。人物形象已經樹立,在篇幅有限的情況下,作者就把經過部分略寫了。

 四、總結全文、瞭解文章上下文連線上的特點

1、師總結全文

2、出示“然而”,引導學生關注文章節與節之間連線上的特點師小結:注意上下文的銜接,可以使文章的結構更緊湊,上下文的連線更順暢、更自然。

板書設計:

第一個發明麻醉劑的人

華佗“神醫”醫術高超醫德高尚時時處處想著病人的疾苦

湘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並能抓住關鍵詞,感情朗讀詩歌,在讀中理解詩歌內容。

2、通過學習,懂得自覺遵守規則的重要性、必要性,養成自覺遵守規則的良好習慣。

3、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進行仿寫練習。

教學過程:

一、提問匯入,引出課題。

同學們,昨天老師讓大家到生活中尋找規則,誰能把自己收集到的規則說出來和大家一起交流?(學生紛紛彙報收集到的規則。)原來規則就在我們的生活中,社會生活有規則,學校生活有規則,家庭生活也有規則,規則與我們密不可分,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小詩――《誰說沒有規則》。

二、初讀詩歌,學習生字。

1、自由讀詩歌,可以大聲朗讀、小聲地讀,也可以默讀,遇到生字多讀兩遍,用喜歡的方式學會它。

2、“開火車”檢測學生掌握生字詞的情況。

3、抓住重點字詞(如“餅”“喂”“瞪”)理解字義,引導學生說說記字方法。

三、再讀詩歌,領悟詩意。

1、四人小組選擇喜歡的小節讀一讀,讀後討論

(1)這節小詩寫了什麼規則?

(2)主人公為什麼不遵守規則?

(3)要讀好這小節該注意哪個詞語?用怎樣的語氣讀?

2、小組發言人彙報本組學習情況。(教師相機抓住“回頭一笑”、“滿不在乎”、“不好意思”、“瞪起眼睛”等關鍵詞語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各小節詩歌,幫助學生理解詩歌內容。)

3、師生感情朗讀詩歌。

4、同桌結合插圖說一說,假如像詩中的主人公那樣不遵守規則會發生什麼後果?

5、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我們該如何遵守規則?

四、拓展學習,發散思維。

1、四人小組說說:你發現校園裡、大街上有哪些不守規則的不良現象?

2、根據觀察到的不良現象,依照詩歌寫一段。

3、大組活動:交流作品,推薦佳作。

4、作品展示。

五、總結延伸,培養興趣。

1、學生談學小詩後的感受。

2、佈置活動,課後延伸。

規則與我們密不可分,如果大家為了貪圖方便和一時痛快而不遵守規則,我們的生活將一片混亂,所以我們要自覺遵守規則,從現在做起,從遵守身邊的小規則做起,養成良好的習慣。為了把遵守規則落實到實際中,我建議同學們從今天開始開展“做守規則的國小生”活動,人人充當監督員,爭做守規則的國小生,學期結束評出班中“最守規則的國小生”。

湘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案3

教學目標:知識技能1.學習寓言中的生字新詞。

2.學習《拔苗助長》,理解寓意,懂得按事物自身規律辦事的道理。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聯絡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學生做事不要急於求成,自己的想法、做法必須符合事物的客觀規律,才能達到預想的效果。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理解課文,複述課文

教學難點:瞭解拔苗助長的過程,理解寓意

教具:課文朗讀帶生字卡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引導教學、朗讀教學法

教學流程:

一、談話匯入(板書課題:拔苗助長)

同學們從課題中能理解哪些內容?學生自由交流討論,師相機解釋:拔高禾苗,幫助禾苗長高。

二、質疑激趣

1、學生齊讀課題。

2、學生思考:從課題中,你想知道或瞭解哪些內容?

3、學生質疑,師歸納:那個人為什麼要拔高禾苗?那個人是怎麼做的?結果怎樣?

三、學習課文生字詞

1、學習課文生字詞

學生自由讀生字,出示生字卡:焦、喘

學生討論自己習字的和小訣竅

2、學習生詞

學生找出文中的生詞,並多讀多記

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焦急自言自語筋疲力盡喘氣

3、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質疑激趣”中的思考題

四、學習課文

1、聽課文錄音朗讀

2、學生分段讀課文

3、找出人物的對話讀一讀,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一讀。

4、學生說一說:從這個人的話語裡你有哪些想法?

學生交流,師及時引導大家體會。

五、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六、課堂

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或自己的親身經歷,說一說寓言所包含的意思。

湘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案4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在習作修改好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習作評析。

過程與方法根據平時積累,利用小組合作優勢,充分發揮想象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自主修改的能力。

教學重點:

點評中的好詞好句。

教學難點:

點評中的好詞好句。

教具:

教學方法:引導、點評

教學流程:

一、習作講評

1、學生拿己的習作,找出最滿意的地方。

2、小組間相互朗讀交流自己認為最滿意的部分,相互評議。

3、小組間相互傳閱習作,彼此發現習作中優美的句子、片段或詞語,進行賞析。

4、對部分不盡人意的地方彼此提出合理化建議,共同提高、相互鼓勵。

5、學生作好記載,當經驗保留。

6、教師巡視指導。

二、小節

1、教師對習作講評過程進行。

2、提出希望。

3、學生代表發言,本次習作的體會。

湘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案5

一、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誰說沒有規則》

二、教學目標

1、 通過引導學生品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掌握本課生字詞。

2、 抓住重點詞語體會並評議對於違反道德規範的人所表現出來的輕描淡寫的態度,激發學生爭做遵守規則的國小生的情感態度。

3、 樹立人人遵守社會規則、建設美好家園的良好意識,教育學生正確面對生活中的美與醜,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4、 仿照課文續寫詩歌,培養學生運用語言、學寫詩歌的能力。

三、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自主意識已經非常強了,他們在平時的學校的各項活動中非常關注自己的感受。比如:課下做遊戲時的輸贏或喜或悲,撿起不是自己掉落的雜物時的不情願,課堂上不舉手隨意說話時的洋洋得意… …等現象隨處可見。可以說他們在有意無意的牴觸各種行為規範和行為準則,而且他們在表現出以上行為時很少去關注別人的感受和造成的影響。

為了快速而有效的改變學生們存在的上述問題,我決定利用本課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規則”教育,使學生明白自己平時行為的好壞不僅會影響自己的形象,也會影響到其他的人和事。學會按規則做人、做事,學會關注他人、關注社會。樹立人人遵守社會規則、建設美好家園的良好意識,正確面對生活中的美與醜,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四、 教學策略

在教學中,作到重點引導學生通過有感情朗讀,在理解重點詞句的基礎上領悟詩歌的內容。在有朗讀、有議論、有交流、有自我反思的學習活動中,把本課的教學重點 “如何自覺的遵守規則”融入到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中,形成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和心理感受,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五、 教學資源

1、 乒乓球比賽規則。

2、 籃球比賽規則。

3、以上規則以幻燈片形式出現。

六、 教學過程

環節一:創設情境,讓學生從生活實際中感知規則的重要性。

本課內容具有較強的思想性和教育意義,運用得當,將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質。因此教學時,我從課題入手,在談話的過程中使學生了解本課的教學重點和內容。

環節二:自學感知,品讀昇華

要使學生理解課文中的心理健康對應點,並內化於心,教師必須把握作者思想感情集中的地方。恰當的點撥給學生,達到心理教育的目的,使學生受到感染,內心引起波動,達到高層次領會。

在自學初讀的前提下,我提出了思考題:“詩歌從幾個事例來寫生活中人們的不文明現象的?” 讓學生在邊讀邊悟的過程中,從人物的行為表現中找對應點,把握住人物的自私自利,為所欲為,不遵守規則的行為表現,通過讀、想、議、交流等活動讓學生領悟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的做人準則,使學生懂得規則是自覺維護和遵守的,要主動抵制不良習慣,不應被不良行為同化。

環節三:課後擴充套件

在充分掌握學習內容的前提下,通過仿寫、討論制定針對個人的規則、以及相應的家庭作業,來達到鞏固和強化的目的。

七、 預期效果

用本課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規則”教育,使學生明白自己平時行為的好壞不僅會影響自己的形象,也會影響到其他的人和事。學會按規則做人、做事,學會關注他人、關注社會。樹立人人遵守社會規則、建設美好家園的良好意識,正確面對生活中的美與醜,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八、 自我點評

本課教學,有以下心得:什麼叫規則?答:“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矩者規則也。“規則”一詞看似簡單,其實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規則的約束是為了人們生活得更加方便和快樂。每一個文明的現代人都應當自覺地遵守規則。本篇課文為我們創設了四個富有生活氣息的場景,告訴學生生活中不是沒有規則,教育學生從現在做起,從遵守身邊的小規則做起,樹立人人遵守社會規則,建設美好家園的良好意識。

湘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案6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邊讀邊體會“處處、時時、慢慢”等詞語在文中的作用。積累“撕心裂肺、死去活來、掙扎、呻吟”等描寫病人痛苦的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想像華佗和抬漢子的人會有一番怎樣的對話,再寫下來。

3、讓學生了解中國古代神醫華佗在行醫中總結經驗,反覆試驗,成了世界上第一個發明麻醉劑的人,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

瞭解華佗發明麻沸散的經過,感受華佗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善於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優秀品質。

教學用時:

2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匯入學習

媒體出示:第一個發明麻醉劑的人

二、匯入新課

1、我們學習12課,指名讀,跟老師寫課題,注意:“醉”左邊西里面有一橫。

2、齊讀課題,讀了後你有什麼疑問?

預設;

(1)第一個發明麻醉劑的人是誰?

(2)麻醉劑有什麼作用?

(3)他是怎樣發明的?等等。

3、問題的答案都在課文裡。我們就來學習課文。初讀課文媒體出示:勉強、湊巧、掙扎、大夫、折了腿、撕心裂肺出示圖片,介紹:動手術的病人喝了這種藥,便會昏昏入睡,手術結束後才慢慢甦醒。

出示: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國有一位的大夫叫華佗。由於他醫術高超,被人們稱為“神醫”。

出示:“高超”泛紅。初讀課文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從文中找找答案。

正音,讀準詞語:勉強、湊巧、掙扎、折了腿、撕心裂肺

重點解決(1)、(2)問題

1、解釋“麻醉劑”。課文中指的是什麼?找找句子,再看看它對病人有什麼作用?文中指麻沸散——一種中藥麻醉劑。動手術的病人喝了這種藥,便會昏昏入睡,手術結束後才慢慢甦醒。讀句。

2、誰是第一個發明麻醉劑的人?(華佗)用書上的句子介紹華佗。

A、什麼叫“高超”?能不能給它換一個詞?

B、誰能變換一下句式再來介紹一下華佗?研讀課文

出示:表格著(),華佗心想。出示:看著這醉漢,華佗沉思起來:如果有一種藥,讓病人吃下去,也像醉了一樣,動手術不就沒有痛苦了嗎?

出示:華佗之所以這樣想,是因為他看到()。

出示:華佗之所以這樣想,是因為他看到()。又想起()。出示:第二次手術做完後,病人竟沒有一點兒痛苦,人們十分驚訝。華佗也覺得很奇怪,就問抬漢子的人:“?”抬漢子的人回答道:“ 。”

出示:8、9小節的內容。出示:從此,華佗時時留心,處處蒐集單方進行試驗,終於合成了一種中藥麻醉劑——麻沸散。動手術的病人喝了這種藥,便會昏昏入睡,手術結束後才慢慢甦醒。

出示:這樣,華佗成了世界上第一個發明麻醉劑的人。他的發明比外國早了一千多年。

出示:華佗,三國時,東漢沛國譙(今安徽毫州)人,他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精於手術,被後人稱為“外科鼻祖”。華佗從小就喜歡讀書,通曉各種經書和養生的學問。他立志以醫救世,為民眾解除病苦。華佗行醫遍及很多地方,深受群眾的愛戴。

三、研讀課文

學習2—7小節

1、師過渡:作為一個“神醫”,華佗也有深感不安的時候。課文向我們寫了華佗兩次動手術的過程,分別是:給小孩動手術、

2、給喝醉酒的漢子動手術(出示表格)。華佗在給這兩個不同的病人做手術時分別看到什麼?聽到什麼?結果怎麼樣?又想到什麼?請你們靜心讀課文,並完成課後表格。手術看到聽到想到給小孩割去毒瘡亂蹦亂跳給跌折腿的醉漢做手術

4、讀課文第四小節,完成練習。

(指導學生先用課文中的說法說,然後再換一個說法說。)

5、這句話是什麼句?

(1)指導朗讀。

(2)你能不能抓句子中關鍵詞語提問?預設:沉思是什麼意思?華佗沉思什麼?他為什麼會這樣沉思?

(3)根據問題提出討論。聯絡上下文,完成填空。(指導學生給“任人擺佈”換個說法)

(4)華佗這樣想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在前面的句式上加上:“又想起()。”

(5)從中看出華佗是個怎樣的人?(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

7、師生合作讀2—7小節。

8、展開想象,練習說話:當第二次手術做完以後,病人竟一點兒痛苦也沒有,人們十分驚訝。想象一下,這時,華佗和抬漢子的人會有一番怎樣的對話,練一練,說一說。 小結:前面我們通過讀讀句子、抓住重點詞語提出問題及深入思考的方法理解了課文、體會到華佗是一個能為病人著想的、有良好醫德的人。

學習8—9小節

1、華佗究竟是怎樣發明麻醉劑的呢?他是怎麼做的?結果怎麼?默讀8、9小節,用學過的抓重點詞語提出問題的方法先找出這句話中的重點詞,然後根據詞語提出問題,並設法解答。

2、先交流第8小節,根據學生交流,點出重點詞語:時時、處處。

(1)華佗時時、處處蒐集,這說明了什麼?(寫出華佗隨時隨地都注意觀察,注意在實踐中總結經驗。)

(2)說話練習:開動腦筋,想象華佗在發明麻醉劑時是怎樣時時留心,處處蒐集單方進行試驗的?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又是怎樣克服的?

(3)“終於”這個詞語說明了什麼?(寫出了這項發明是極不容易的,華佗為取得理想的效果,付出了艱辛的勞動。)

交流第9小節

(1)根據學生交流,重點詞語泛紅。

(2)“第一個”“一千多年”等詞語說明了什麼?(說明麻沸撒是醫學上的重大發明,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超前和發達、古代科學家的聰明才智和偉大創造值得我們自豪。)

(3)齊讀句子。(讚美、敬佩)

5、簡單介紹華佗。

總結:通過這堂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華佗之所以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發明麻醉劑的人,是因為他具有善於從最常見的和偶然的事件中發現問題並刻苦研究,最終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因為他具有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的好品質,他不愧是神醫。希望大家努力學習,將來也能創造出一個個世界第一來,為國爭光,為人類造福。

板書設計:

第一個發明麻醉劑的人

華佗深感不安病孩痛得死去活來沉思醉漢任人擺佈終於時時留心,處處蒐集

湘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案7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讓學生感受水鄉秀麗的風光和水鄉人民的美好生活,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3、學習作者按照一定順序抓住景物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學習作者靈活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

教學重點:

在形式多樣的朗讀中感受水鄉秀麗的風光和水鄉人民的美好生活。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按照一定順序抓住景物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學習作者靈活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水鄉》。

誰願意說一說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都知道了水鄉哪些特有的景色?(學生彙報)

水鄉有這麼多我們生活在內陸的孩子所不知道的奇特景物,要是你到了水鄉遊玩,眼睛一定會看不過來的,所以作者說——“這江南水鄉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學生齊讀)

二、感悟課文

這麼多的景色,你最想看的是哪一處呢?請同學們把書輕輕地翻到四十一頁,自己輕聲地讀一讀課文,找一找自己最喜歡的水鄉景色,畫下來,並說說為什麼喜歡,用筆在書上做好批註。

(學生讀——找——畫)

你們一定很想把自己心儀的水鄉景色和同學分享吧?老師給你這個機會,現在就在小組裡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畫的句子,並說一說為什麼喜歡。

(學生小組討論)

學生彙報,重點指導以下句子:

1、細雨像蠶絲那麼柔和,飄在臉上涼沁沁的,給人一種清新、舒適的感覺。(指名讀三人)

導語:“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江南的細雨給了我們如此美好的感覺,真是更加期待她的'風景。

2、視窗開得很別緻,形狀像一把張開的摺扇;外面的景緻嵌在窗框裡,就像一幅天然的水墨畫扇面。船在前進,畫面在移動,有趣的是煙雨迷濛,使不斷變化的景色若隱若現,似真似幻。(指名讀——自由練讀——指名讀——男女生對讀)

導語: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水鄉的視窗是別緻的,風景一定愈加別緻。

3、綠色的堤岸:垂柳、水杉、刺槐、白楊、桑園、竹林;彩色的田野:金黃的菜花,翠綠的麥苗,彩霞般地紫雲英,奔跑的拖拉機。(指名讀一人——指導想象讀——指名讀兩人——想讀的一起讀)

導語:“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這綠色的堤岸,彩色的田野分明在向我們訴說著江南人民的勤勞與質樸。

4、一座石拱橋,半圓的橋洞倒映在水中,合成一輪圓月。一條罱泥船從圓月裡穿出來。一個戴斗笠穿蓑衣的老牛倌兒,正牽著兩條水牛在橋上經過。(指名讀一人——教師範讀——自由練讀——男女生比賽讀——配樂讀)

導語:“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一座石拱橋,一輪明月留下了多少“小橋流水”的佳話。

5、那拖輪拖著一條、兩條、三條……一共十八條駁船,在煙雨迷濛中,像一條穿雲破霧的長龍。

三、總結品評

這麼多美麗的景色爭先恐後的躍入作者的眼簾,作者怎能不情不自禁的發出讚歎——“這江南水鄉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

只有在水鄉才能見到的別緻風景伴著細雨點點落落到了作者的胸懷,作者不由得發出讚美——“這江南水鄉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

作者乘船一路順流而下,陶醉在沿途的江南風景裡,作者怎能不如痴如醉的讚譽——“這江南水鄉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

那麼學習了這篇課文,此時此刻的你想說些什麼呢?

(相機補充完板書)

板書設計:

水鄉

細雨柔和潤江南

視窗別緻嵌畫卷

田野村落情悠然

拱橋如月渡風情

湘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案8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理解課文內容,積累文中提到的科學知識

2.過程與方法善於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及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積累科學知識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觀察生活、思考問題、探究發現的習慣

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相結合

教學流程:

一、談話引入,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

1、出示飛機模型,學生討論飛機是怎樣飛行的?

2、出示文中第3自然段,學生自由讀

3、學生討論:飛機從誕生到發展都是人類從哪些生物身上得到的啟發的?

4、指導學生學習作者的寫法:

先介紹人們遇到的困難:機翼因劇烈抖動而破碎。

再寫研究蜻蜓翅膀的特點:末端比周圍略厚。

後寫再造飛機。

二、學習課文第1、4、5、6自然段

1、引導學生分析第3自然段的學習方法

2、出示表格,學生自由讀課文、填表。

發明創造

學習物件

學習內容

3、學生彙報填表

三、全文

1、學習課文最後一句話,說一說這句話的意思。

2、學生討論,並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人類從動物身上學到知識的事例。

四、課堂

學生自由交流學習課文的收穫。

湘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案9

教學目標:知識技能1.學習寓言中的生字新詞。2.學習《亡羊補牢》,理解寓意,懂得當一個人做了錯事,只要認真改就不算晚的道理。

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聯絡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亡羊補牢”為時不晚,如果早聽別人的勸告,損失會更少。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理解課文,複述課文

教學難點:瞭解拔苗助長的過程,理解寓意

教具:課文朗讀帶生字卡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引導教學、朗讀教學法

教學流程:

一、複習鞏固

聽寫生字詞,說一說《拔苗助長》的意思。

二、理解:亡羊補牢

1、齊讀課題

2、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

3、出示圖:說一說那個人是怎樣的一個人。

三、學習生字詞

1、學習生字

出示生字卡,學生拼讀並記憶字形:叼勸堵悔忠

引導學生書寫生字

2、學習生詞

學生自由讀課文,畫出文中不理解的詞語:叼走、後悔、忠告

學生理解詞語,可採用互幫互助的方法理解生詞,師相機點撥

四、學習課文

1、聽課文錄音朗讀,學生分段朗讀

2、學生複述課文內容,要求語言簡潔明瞭,意思完整。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那個人不什麼不修羊圈?不修羊圈的結果是怎樣的?修了以後呢?

4、學生自由討論,找答案,相互交流看法

5、彙報討論結果

五、全文,指導朗讀

1、全文,揭示寓意

學生自由討論:這個養羊人的做法錯在哪裡?

2、指導朗讀:分角色朗讀課文,評議後,再朗讀

3、結合實踐,說一說這個人在生活中還會存在哪些事情?

湘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案10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憑藉具體的語言文字,感受天遊峰“高”和“險”的特點,並感知描寫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憑藉具體的語言文字,感受天遊峰的特點,並感知描寫方法。

【課前準備】

學生常規預習課文;投影。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匯入新課:

1.同學們,在以前學習過的課文中,我們認識了許許多多的人物,哪些人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為什麼?

2.今天我們要隨著作者章武去認識一位普通的老人,這個普通的老人有一份非常普通的工作——掃路。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天遊峰的掃路人。

(板書課題,齊讀)

掃路人也就是清潔工人,他們為了人們能有一個清潔的環境,付出了辛勤的勞動,讓我們帶著崇敬的心情再來讀一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這位掃路人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下面就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這篇文章,注意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能讀出感情來就再好了。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同學們課前已經預習了課文,剛才又讀了課文,現在老師來檢查一下同學們的學習情況。出示三組詞語。

掃帚 宿鳥 打量 撲稜稜

精瘦 褪色 黝黑 瘦削 豁達開朗 自在悠閒 炯炯有神

飄飄悠悠 層層疊疊 頂天立地 望而卻步 半途而返

(1)出示詞語,開火車讀。

(2)指名讀第一組,大家看看這組詞語有什麼共同點?(都有一個多音字)你能用另一個讀音組個詞嗎?

(3)指名讀第二組詞語,這組詞語在文中都是寫誰的?(掃路人)文中的掃路人給你怎樣的印象?(例如樸素、健朗、精瘦等等)

(4)指名讀第三組,這組詞語都與什麼有關?(天遊峰)你讀懂這些詞了嗎?說說你的理解,也可以用其中的詞語來說一句話。

(5)齊讀這些詞語。

三、初步認識天遊峰:

1、文中開頭就說“沒攀登過天遊峰的人,不能算到過武夷山。”那麼天遊峰到底是一座怎樣的山峰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出相關句子,用橫線畫下來。

3、出示句段1

天遊峰——武夷山第一險峰。九百多級石梯,像一根銀絲從空中拋下來,在雲霧中飄飄悠悠,彷彿風一吹就能斷掉似的。那天,我終於順著這根銀絲上了頂峰,心裡好不得意。

(1)自由讀讀這段話,用筆圈出表現這座山峰的特點的詞語。把你所理解的天遊峰的特點就寫在字詞的旁邊。

板書高、險、窄

(2)指導朗讀:那麼高,那麼險,能讀出這種感覺嗎?誰來試一試。評讀,再指讀,齊讀。

4、出示句段2

我抬頭望了望在暮色中頂天立地的天遊峰,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級。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遊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

(1)你又從這段話中讀出了什麼?集體交流。

(2)指導朗讀。

5、(1)這麼高,這麼險,這麼陡峭的天遊峰,讓我們來親眼看看她的雄姿。

(出示組圖,並配樂朗誦介紹天遊峰的語段)

(2)看了圖片,聽了老師的介紹,同學們想說些什麼?(學生自由說觀感)

(3)再讀兩組句子。

6、天遊峰高大,險峻,從古到今,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他們瀏覽後留下了許多的詩文。

(1)出示三組詩句和一句名言

天遊峰

不臨溪而能盡九曲之勝,此峰固應第一也。 ——徐霞客

武夷山

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武夷一小丘。 ——郭沫若

武夷佔盡人間美,願乘長風我再來 。——劉白羽

(2)自由讀,看看你能讀懂那句詩?

(3)齊讀,要求讀出雄偉,讀出讚歎。

四、二識天遊峰:

1、在我們和“遊客”的眼中,天遊峰是如此的——高、險、窄,充滿著挑戰,而在這位掃路人的心中,這又是一座怎樣的山峰呢?他又是怎麼形容自己的工作的呢?再次瀏覽課文,用波浪線畫出有關句子。

2、出示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說得輕輕鬆鬆,自在悠閒。

(1)師:“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天遊峰是如此的秀麗、險峻,掃路人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如此峻秀的天遊峰讓他忘卻了一切的疲勞與辛苦,真是累在腳下,樂在心頭啊!

(2)板書:好山好水 指導朗讀。

3、過渡:可這位掃路人畢竟是七十來歲的老人了,也該早點退休了呀!是這麼讓他執意要把他的生命都奉獻給這座山呢?一起來看這段話。

4、出示

老人搖搖頭,伸出了七個指頭,然後悠然地說:“按說,我早該退休了。可我實在是離不開這裡: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種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氣,而且還有花鳥作伴,我能捨得走嗎?”

(1)是什麼讓他執意要把他的生命都奉獻給這座山呢?

(2)師:老人捨不得天遊峰的,是雪花泉的水、是自己種的大米和青菜、是清爽的空氣、是花鳥作伴。僅僅是這些嗎?還捨不得什麼?(天遊峰的雲靄朝霞、絡繹的遊人……)

老人對天遊峰有著一種怎樣的情感?(依戀不捨、像自己的母親……)

板書:不捨 指導朗讀。板書:一生依戀

五、總結全課:

作為一位步履匆匆的遊客來說,天遊峰留給我們的是美麗的景色、陡峭的山峰,而作為一位與山為伴的掃路人來說,天遊峰留給他的,是好山好水,是無盡的樂趣,是相依為伴的情感!下節課我們再繼續下走進掃路人的內心世界,去感悟他的精神品質。

板書設計:

天遊峰的掃路人

高 好山好水

窄 不 舍

湘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案11

教學目標:

1、能抓住關鍵詞,感情朗讀詩歌,在讀中理解詩歌內容。

2、通過學習,懂得自覺遵守規則的重要性,養成自覺遵守規則的良好習慣。

3、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進行仿寫練習。

教學重難點:

1、抓住重點詞句,品味語言。

2、進一步訓練學生語感及其他語文能力。

3、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做遵守規則的國小生,而達到入情入境的境界。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出示課題,題目後面可以加什麼標點符號?讀一讀是個什麼句式?表示什麼意思?

2、說說你知道哪些規則?

師:是啊,生活中處處都有規則,事事都有規則,正是有了這些規則,才保證了我們井然有序的生活。可是和諧之中,總有一些人不遵守規則。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詩歌。

二、初讀詩歌,解決疑問

1、自由朗讀詩歌,思考:這首詩寫了哪幾種不遵守規則的行為?

(隨便投餵動物食品、翻越欄杆橫穿馬路、隨便亂扔垃圾、插隊搶座)

2、小組合作解決讀書中遇到的疑問。

3、集體解決:界欄、滿不在乎、快捷。

4、檢測學生掌握生字詞的情況,聽寫詞語,互相評改。

三、精讀詩歌,領悟詩意。

1、師:孟子曾說:不以規矩,不成方圓。許多規則“明明白白”寫著,可為什麼有人不遵守?

2、同桌兩人結成學習小組,選擇感興趣的幾個小節讀讀,再設身處地地想想,他們為什麼不遵守規則,心裡是怎麼想的?

3、彙報交流

①隨便投餵動物食品:怎麼想的?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體會到?說說你瞭解到的關於隨意餵養動物造成的可怕後果。介紹自己朗讀的經驗,讀讀這個小節。

②翻越欄杆橫穿馬路:後果如何?

③隨便亂扔垃圾:破環環境,不利於資源回收。

④插隊搶座:只顧自己的利益,不顧他人的感受。

4、師: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曾說:只有按照正當的法規生活的人,才不同於動物。那麼,對照文中的規則,坦誠地剖析剖析自己,哪些做得正確,哪些還需要改正? 生自由交流。

四、仿寫詩歌,檢測學習結

1、師:正如《釣魚的啟示》中曾講:道德問題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正確或錯誤的問題,但是實施起來卻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當你面對著很大的誘惑的時候。生活中,還有許多發生在你自己或你身邊人身上的不守規則的現象,你發現了嗎?

2、根據觀察到的不良現象,依照詩歌寫一段。(作品展示)

五、總結全文

同學們,一個遵守規則的人必定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遵守規則的國家必定是一個文明的國家。讓我們從遵守身邊的一個個小規則做起,塑造自己完善的道德修養。只要我們每個人都邁出一小步,我們的社會將會前進一大步。

課後反思:

本課內容淺顯易懂,所以在課堂上安排了一課時來完成教學任務。因此,設計了讓孩子小組合作解決難詞,聽寫詞語這一環節。課文的教學主要採用讓孩子逐節分析人物內心來進行教學,最後,在說說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現象的基礎上來仿寫續編。

這節課為學習高效課堂以來的一節自我過關課,可以看出教師的教學觀念在改變,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讀、體會,自己解決問題,教師的語言引導十分精煉,也富有啟迪。

存在的問題:

1、沒有很好的設計教學環節,整個課堂不流暢,孩子的思維不是連貫的,因此課堂的氣氛並不熱烈。

2、教師的引沒有把握恰當,點撥不適時,總想代替孩子來思考、總結。

3、分析人物心理不宜過多,課前合作解決問題這個環節,沒有發揮出它的作用。

4、孩子的自主、交流、彙報能力需要加強培養。

湘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案12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11個要求會寫的生字,並能藉助字典等多種方式理解字詞的意思。

2.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瞭解野荷塘的特點,感受野荷塘的美,體會作者對野荷塘景色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

1.掌握本課11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2.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能借助字典等多種方式理解字詞的意思。

教具準備:

小黑板生字新詞的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1.(板書:塘)你們知道“塘”是什麼意思嗎?

2.(板書:荷)加上一個字,是什麼意思?

3.(板書:野)一個“野”字又傳遞給你什麼資訊?

4.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野荷塘》,看看作者描寫的和餓你想象的是否相同。

二、初讀感知

1.自瀆課文,讀準字音。

2.指名讀,檢查預習情況。

3.學習生字、詞。

4.區別形近字,指導書寫。

三、再讀課文,理清思路

1.出示三段的段意,找一找哪個自然段可以放在一起。

參觀野荷塘之前的所見所聞。

白天見到的野荷塘的美麗景色。

野荷塘夜晚的美麗景色。

2.小組交流,劃分段落。

3.自由練讀。注意標點的使用。

4.指名讀文。

四、作業

1.寫生字。

2.熟讀課文。

板書設計:

野荷塘

塞北 心馳神往 晶瑩剔透 心血來潮

嬉戲 氣喘吁吁 沁人心脾 拍手稱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抓住關鍵詞語體會野荷塘的美,體會文章在寫景中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寫作特點。

2.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理清散文的景和情。

3.瞭解野荷塘的特點,感受野荷塘的美,體會作者對野荷塘景色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在寫景中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寫作特點。

教具準備:

小黑板生字新詞的卡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聽寫詞語:

2.齊讀課題

二、分角色朗讀,再現參觀前的對話

1.指名讀,回憶課文內容。

2.默讀1—6自然段,看看寫了什麼?

3.分角色朗讀。

三、抓住重點句子,瞭解野荷塘的美

1.作者幾次去荷塘?兩次看到的景物一樣嗎?為什麼?

2.默讀找一找,文中哪個自然段寫出了白天荷塘的美麗景色。

3.自瀆第七自然段,把你認為寫的最美好的句子畫出來,結合重點句子談談自己的感受。

四、指導朗讀,再現荷塘的美

1.邊談理解,邊指導朗讀。

2.根據提示試背。

3.讀最後一段,體會,說說自己的理解。

4.有感情朗讀課文。

五、作業

1.寫會本課生字。

2.有感情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野荷塘

水珠 荷葉 野荷花

晶瑩剔透 大大小小 粉紅色

湘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1.學習11個生字。逐漸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體會作者對野荷花頑強生命力的讚歎,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重點:

從作者的描寫中體會荷花的品質。

教學難點:

使學生從荷花的品質中受到教育,並敬重這種品質。

基礎知識:

1.正音字:脾(pí)隙(xì)剔(tī)綴(zhuì)

2.形近字:篇-偏 豪-毫 茂-戍 煉-練

3.釋詞:

心馳神往:心神飛到(嚮往的地方)。

沁人心脾:吸入芳香涼爽的空氣或飲料,令人感到舒適。也形容優美的詩文、音樂等給人清新、爽朗的感受。

氣喘吁吁:呼吸急促,上氣不接下氣的樣子。

媲 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比美。

4.生字:

偏:釋義:①不正;傾斜;離開中心的;跟“ 正 ” 相對:偏離|偏僻|偏遠|太陽偏西了。②不公正;只注重一方:偏護|偏心|偏愛。③輔助的;不佔主要地位的:偏方|偏師|偏房。④離開正常標準:偏差|偏見|氣溫偏低。⑤跟願望或一般情況相反:偏偏|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豪:釋義①才能出眾的人:豪傑|英豪|文豪。②氣魄大;直爽痛快:豪情|豪邁|豪爽。③值得驕傲;感到光榮:自豪。④指有錢有勢:豪門|土豪。⑤強橫:豪強|巧奪豪取。

茂:釋義:①植物長得盛:茂盛|茂密|枝繁葉茂。②豐富精美:圖文並茂|聲情並茂。

祖:釋義①父母親的上一輩:祖父|祖母|外祖父。②家族中較早的先輩:祖先|高祖|祖傳祕方。③事業或派別的首創者:鼻祖|祖師|佛祖。④姓。

批:釋義①在文章、檔案、作業等上面寫評語或意見:硃批|眉批。②對下級檔案表示意見或對文章予以批評:批改|批閱|批註|批語。③大量買賣貨物:批發|批購|批量。④量詞,用於大量的貨物或人:一批紙張|一批遊客|第三批學員剛剛畢業。⑤對錯誤、缺點等作出否定的評論或評判:批判|批評|挨批。

攏:釋義:①合在一起;使不鬆散:合攏|兩腳併攏|他笑得嘴都合不攏了。②靠近;到達:靠攏|攏岸。③聚起;總合:歸攏|攏共。④梳(頭髮):把頭髮攏一下。

迎:釋義:①接:迎接|迎送|歡迎|辭舊迎新。②面向著;正對著:迎面|迎頭趕上|迎風招展。

碗:釋義①盛飯菜的器具,口大底小,一般是圓形的:飯碗|茶碗。②像碗的東西:軸碗|橡皮碗。③量詞:一碗米

隙:釋義①裂縫:孔隙|門隙|縫隙。②(地區、時間)空閒:間隙|空隙|田邊隙地。③機會;空子:乘隙|無隙可乘。④感情上的裂痕;人際關係上的隔閡:有隙

煉:釋義:①用加熱等辦法使物質純淨或堅韌:提煉|鍊鐵|冶煉|煉油。②用心推敲琢磨,使詞句精美簡潔:煉字|煉句。

扮:釋義:①化裝;裝成:打扮|扮演|女扮男裝。②面部表情裝成(某種樣子):扮鬼臉。

教學準備:荷花圖片、有關荷花的詩文。

教學時數:3課時

教學設計(A案)

第一課時

一、直接進入主題:今天我們學習新課《野荷塘》,齊讀課題,誰能談一談你對課題的理解。

二、讀文學習生字:

1.初讀課文,注意字音,能流利、通暢地朗讀。

2.繪聲繪色讀文,劃出生字。

3.自主學習生字,教師適當補充

4.字形重點強調。

5.字,組詞,編故事,鞏固生字。

三、佈置作業:1.抄寫生字2.再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直奔主題,進入講讀:

1.初讀課文,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寫了去烏蘇里江邊的小鎮看到了一塘美麗的野荷花的事。

2.得知這裡也有荷花時,我的心情是怎樣的?

十分激動,渴望去看一看。

3.請你讀一讀。

4.指生分角色朗讀,讀出鄉親的熱情,讀出作者的興奮。

5.那裡的野荷塘、野荷花究竟是什麼樣的?(香、美)讀出這種香和美。

6.作者的心情如何?你有何感受和體會?(作者為這荷塘而驚歎。看到了荷花的堅韌與頑強的生命力。)

7.離開野荷塘,我又有怎樣的感受?再到荷塘感覺如何?

流連忘返,再到荷塘彷彿進入了一個縹緲的童話王國。

8.學習這篇文章後你有何收穫?(學生暢談)

二、佈置作業:1.朗讀《野荷塘》;2.欣賞《荷塘月色》。

第三課時

1.聽寫生字;

2.朗讀展示,看誰讀得好。

3.處理課後習題:

(1)讀詞,聯絡文中的詞句解釋詞語的意思。

(2)填一填,比一比。整理本單元三篇文章的思路,即寫作順序。

4.全班欣賞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

5.作業:(1)抄寫詞語(2)蒐集素材,為寫作文做準備。

教學設計(B案)

一、設定懸念,激發閱讀興趣。

同學們,你們建見過開滿荷花的池塘嗎?能不能向大家描述一下你你見到過的荷塘?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野荷塘》。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他眼中的荷塘的。

二、整體感知,瞭解野荷塘的美。

1.讀文,想想作者幾次來到野荷塘?每次看到的景色有什麼不同?自由讀課文。

2.把自己的收穫適當做標記。

作者兩次來到野荷塘,第一次在白天,第二次在晚上。研讀課文自然段。

三、 點上探究,體驗野荷塘的美。

再讀課文,想想作者兩次到荷塘,他的感受如何?

(把握重點詞語進行理解。)

四、指導朗讀,再現野荷塘的美。

多種形式朗讀課文。

(1) 師配樂範讀。

(2) 指導學生配樂朗讀。

(3) 指名讀。

五、與文字對話。

讀完課文後,說說自己的感受。把感受寫在日記本上。

湘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默讀課文,邊讀邊體會“處處、昏昏、時時、慢慢”等詞語在文中的作用。

3、讓學生了解中國古代神醫華佗在行醫中,總結經驗,反覆試驗,終於發明了麻沸散這一中藥麻醉劑,成了世界上第一個發明麻醉劑的人,從而激發學生為祖國有如此悠久和先進的科學技術而自豪的思想感情。

4、想像華佗和抬漢子的人會有一番怎樣的對話,再寫下來。

教學重點:

華佗發明麻醉劑的原因及過程。

教學難點:

抓住關鍵詞語理解感悟句子的含義。

學生準備:

課前收集關於華佗的資料預習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出示課題。

1、同學們,在我們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湧現了無數偉大的人,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和創造推動著社會的發展。今天我們就要學習其中一位有名的醫學家——華佗的故事。(板書:華佗讀準多音字:華huà)

2、簡介華佗: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師隨機出示課文第一節。

3、出示課題:第一個發現麻醉劑的人

(1)齊讀課題

(2)質疑:課題中的“發明”能否改為“發現”?

(3)討論:發明與發現的不同用法。(發現是已經存在了,而發明是從無到有的過程,是創造新事物的活動。)

那麼華佗發現了什麼,從而發明了麻醉劑?

二、感知課文,瞭解華佗。

1、學生帶著上述問題默讀課文。

2、回答問題:華佗發現了什麼?

學生交流:(1)華佗發現病人動手術時很疼痛。

(2)華佗發現喝酒之後人會昏睡,手術就不會有痛苦了。

3、從這些發現中你覺得華佗是個怎樣的人?(關注病人、善於觀察)

三、研讀課文,深入理解。

1、課文寫了華佗從醫生涯中的兩件印象深刻的事情,在這兩件事情中,他分別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又想到什麼呢?

出示表格:

手術看到聽到想到

給小孩動手術活蹦亂跳

給喝醉酒的漢子動手術

2、默讀課文,完成練習。

(1)交流隨機解決:“活蹦亂跳撕心裂肺慘叫呻吟任人擺佈沉思”這些詞在文中的意思。

(2)根據表格,老師穿插指導朗讀,尤其是兩個問句。

①有什麼辦法能使動手術的病人不感到疼痛呢?

②如果有一種藥,讓病人吃下去,也像醉了一樣,動手術不就沒有痛苦了嗎?

(通過改變句式和反覆朗讀,體會華佗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的高尚醫德)

(3)練習說話:第二次手術做完後,病人竟沒有一點兒痛苦,人們十分驚訝。華佗也覺得很奇怪,就問抬漢子的人:“?”抬漢子的人回答道:“ 。”

3、兩件事雖小,可是給了華佗啟發,使他思考,更促使他去研究。(板書:思考研究)

4、齊讀課文第2—7節。

5、引讀第8節,然後完成填空:

從此華佗(),()進行試驗,終於合成了(),成了世界上()。

6、比較句子:

①從此,華佗時時留心,處處蒐集單方進行試驗,終於合成了一種中藥麻醉劑——麻沸散。動手術的病人喝了這種藥,便會昏昏入睡,手術結束後才慢慢甦醒。

②從此,華佗留心蒐集單方進行試驗,終於合成了一種中藥麻醉劑——麻沸散。動手術的病人喝了這種藥,便會入睡,手術結束後才甦醒。

(1)分組讀句①②。

(2)體會“時時、處處、昏昏、慢慢”等疊詞的作用:更表現出華佗對醫學的執著,對病人的關心。

(3)齊讀句①。

7、學到這兒,請你用一句話說說華佗是怎樣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發明麻醉劑的人的?

8、(出示最後一節),用讚美的語氣齊讀。

四、總結課文,佈置作業。

1、師總結:課文記敘了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國的大夫華佗為了減輕手術病人的痛苦,研製出麻沸散,成了世界上第一個發明麻醉劑的人。這個發明比外國早了一千多年,說明了我國古代的科學技術處於世界地位。作為一名炎黃子孫,我們要為中國古代燦爛的科學文化而自豪。

2、作業:(1)完成課後說寫雙軌道的練習。

(2)收集的古今中外發明家的故事。

板書設計:

病孩:痛苦掙扎——深感不安

第一個發明麻醉劑的人時時留心,處處蒐集

華佗醉漢:任人擺佈——陷入沉思合成麻沸散

湘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案15

教學目標:

1.查詢有關資料,瞭解作者生平及創作背景。

2.展開豐富想象,用自己語言說說詩句意思。

3.品重點字詞,美讀詩句,體會作者流露的感情。

4.培養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和能力。

教學重點:

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教學準備:小黑板錄音機

教學時數:1課時

基礎知識:

生字:

異 字義:另外的;別的。異鄉 怪異 奇異 驚異

倍 字義:加倍更加。倍加 成倍 加倍 事半功倍

茱萸:一種香草。古時重陽節人們插戴茱萸,據說可以避邪。

正音字:茱萸(zhū yú)

釋詞:憶:想念。異鄉:他鄉、外鄉。

為異客:作他鄉的客人。 逢:遇。 倍:格外。

登高:古有重陽節登高的風俗。

作者簡介:

王維(701-761),字摩詰,蒲州(今山西永濟縣)人。通音樂,工書畫。唐代詩人

【今譯】獨自一人在外地生活,每地重陽節在時候更加思念故鄉的親人。想想家鄉的兄弟們正在登高遠望,都插上茱萸發現就少(我)一個人。

教學設計(A案)

一、複習學法,匯入新課。

1.出示:瞭解詩人、解詩題目、明白詩意、體悟詩情、吟誦詩文。

2.用自己話說說每一步具體做法及要求。

3.今天,我們就按同樣的方法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4.板書: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二、瞭解詩人,解詩題目。

1.這首詩是誰在什麼情況下寫的?你瞭解他嗎?

這是詩人十七歲時在長安所作,當時正直重陽節,他的家人在家鄉蒲州(今山西永濟)在華山之東。而詩人獨自過節,顯得十分孤獨。

2.題目中的“憶”是什麼意思?“山東”指山東省嗎?能連起來說說題目的意思嗎?

在重陽節這天,王維思念家鄉的兄弟。

三、理解字詞,明白詩意。

1.學生自由讀,指名讀,直到正確流利。

(“為”這裡應讀“wéi”)

2.再讀,你有哪些地方讀不懂?並在書上作記號。

3.課件出示學生不理解的字詞:

異客 逢 倍 遍

4.動動腦子,你如何理解這些字詞?

5.你能從字面上說說詩句意思嗎?

6.學生展開想象,用自己語言說說詩意。

四、體悟詩情,吟誦詩文。

1.這首詩中你認為哪些字用得好?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2.學生小小組討論。

3.交流。

我認為“( )”字用得好,從中我體會到了( )

4.你能把體會到的感情讀出來嗎?有沒有同學比他讀得更好?(注意節奏與感情

5.配樂吟誦。

五、作業:

背誦古詩,書寫生字。

教學設計(B案)

一、匯入新課,板書課題。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唐代詩人王維寫的一首古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生齊讀課題兩遍。師範讀。(老師讀得時候請同學們思考這首詩說了些什麼?)

生齊讀全詩。

小組討論這首古詩說了什麼?並把不懂的問題提出來。

二、解題。

想一想“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課題的意思?

1. 九月九日:指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

師:重陽節又是什麼節?(生:老人節)

2. 憶:想念,思念。

3. 山東是指的什麼地方?

古時候指華山以東的地區,並非專指今天的山東省。在這裡專指華山以東,作者家鄉蒲州。

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下詩人王維:(幻燈片3)

王維(701—761),唐代詩人,畫家,這首詩是王維十七歲時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王維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濟縣),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稱“憶山東兄弟”。寫這首詩時他正在長安謀取功名。他多才多藝,擅長繪畫、書法,精通音樂,被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他與另一位唐代詩人孟浩然並稱“王孟”。

三、初讀課文,瞭解詩的大意。(自由讀)

四、讀懂全詩。(下面我們來學習這首古詩)

1.獨在異鄉為客

獨:孤身一人;獨自一人。

異鄉:他鄉、外鄉。就是家鄉以外的地方。

為異客:作他鄉的客人。

我獨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舉目無親,做外鄉的客人。

2.每逢佳節倍思親

每:每當。

逢:遇到。倍:格外;加倍、更加。

“佳節”指的是什麼節日?(每年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這天)為什麼這一天王維“倍思親”?(因為他獨自一個人在外地,人地生疏,舉目無親,感到寂寞。)

每當遇到節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親人。

3.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遙知:在遙遠的地方猜想。

為什麼要登高?(古時候有這樣一種習俗,就是每年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這天,人們都要登高避災。)

茱萸(zhū yú):一種有濃烈香氣的植物(一種香草)古時候每年的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這天,人們都喜歡插戴茱萸,據說這樣可以避邪、消災。

我在遙遠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陽節兄弟們一定都登上了高處。他們都插戴著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遺憾的是單單缺少我一個人。

4.齊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加深理解全詩的意思。理解詩句的意思。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可分為幾層?每層寫了什麼?

第一層(前兩句):身處他鄉異地的詩人,每逢佳節就更加思念親人。

第二層(後兩句):作者想象兄弟們重陽節登高的情景。

五、朗讀、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齊讀、個人背、男女生背、師生背、全班背。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思考:

1.誰能來說說詩的哪兩句最能表達出詩人的思念之情?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2."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意思。為什麼他每逢佳節倍思親?

(1)每當遇到節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親人。

(2)因為他獨自一個人在外地,人地生疏,舉目無親,感到寂寞、孤單。

3.《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敘述的口氣,把這首詩編成故事,講給同學聽。

詩人王維因為要在長安謀取功名,不得不與自己的故土和親人告別,作客他鄉。遠在外地的他,時常想起家鄉的朋友和親人。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王維想:家鄉的親人、兄弟們一定在插滿茱萸的高山上祝願我在外鄉一帆風順吧!遺憾的是,我無法與親人、兄弟們一起度過這美好的時光。

師:這首古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表達了身居外地的詩人,適逢重陽佳節,更加思念家鄉、懷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師:在我們學過的古詩中,你們還學過哪些思念家鄉、懷念親人的古詩?請你來背一背(生:李白的《靜夜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