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國小主題班會教案

來源:才華庫 2.7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國小主題班會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國小主題班會教案

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國小主題班會教案1

一、班會時間:20xx年3月9日

二、班會地點:教室

三、班會目的:熟知消費者權益

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1983年確定每年3月15日為國際消費者權益保護日,而我國1987年9月加入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且自我國立法制定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每年的3.15就和消費、維權、打假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絡。而大學生作為當今社會一個高消費的社會群體,眼中或許只有麥當勞、肯得基卻不知有消協、消法,只知消費卻不懂維權問題尤為突出,因此為提高同學們的維權意識,特開展此次主題班會。

四、班會形式:

可開展辯論賽、座談會、PPT課件講解等,具體由各班團委自行決定。

五、班會主題資料(僅供參考,可根據自身需要選擇其他符合主題的材料)

前言資料:不久前,《中國青年報》刊登了一篇題為《職場陷阱坑苦學生,大學生維權率只有10%》的報道,報道指出當今大學生雖然有知識、有理性、綜合素質較高,但維權意識不強。而據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一項調查顯示,大學生維權比例只佔10%

並加強對消費者協會的認識,通過社會輿論等靈活多樣的方式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在發生消費糾紛可及時撥打工商管理部門監督投訴熱線12135,保障自身權益!

指導思想:以“3.15消費者權益日”為主要內容,以體驗教育為基本途徑,切實加強學生消費知識和有關法律知識,大力培養學生法律意識,增強和提高學生法律綜合意識,在現實生活中學會用法律去維護消費者權益。活動主題:瞭解消費者權益知識,學會維護自我權益。活動內容與流程:

1、兩名主持人通過介紹3.15的由來,向學生宣傳瞭解有關消費者權益的知識,告訴人們消費者組織為保衛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都做了哪些工作;通過報刊、廣播電臺、電視節目進行宣傳,提高學生作為消費者的'意識。

2、邀請學生講述親身體驗或耳聞目見的事例,講解自己在碰到有損消費者權益的時刻是如何處理的這樣事件;其他同學針對這種事例發表自己的觀點,如果自己碰到這樣的事情,會如何去處理,怎樣處理是最好的方式,通過集體討論和發言,得出最佳處理方案。

3、主持人播放一則消費者維權的實況節目,讓學生談談觀後感,通過大家積極發言,讓學生增長見識,拓寬視野,瞭解豐富消費者權益的具體知識,如果自己碰到類似情況,就知道如何處理了。

4、主持人總結本次活動並向同學們宣告在現實生活中應該如何維護自我消費者權益;班主任點評本次活動並告誡同學們在以後生活中應該從哪些方面去維護消費者自我權利,作個細心人,作個有心人,作個懂法律意識的消費者!

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國小主題班會教案2

活動目標:

1.認識發票,瞭解發票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

2.樹立維護自我權益的意識。

3.懂得3月15日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日,體驗消費者的權益。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活動重點:

認識發票,瞭解發票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

活動難點:

樹立維護自我權益的意識。

活動準備:

1.幼兒事先和家長一起收集各種各樣的發票。

2.幼兒用書《消費者的保護者》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舉行“發票博覽會”

幼兒將自己收集的發票張貼在展板上,互相觀看、介紹。

師:你知道發票是什麼嗎?(發票是指在購銷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中,開具、收取的收付款項憑證)發票上有什麼?(購買單位、銷售單位、商品名稱、商品數量和計量單位、單價和價款、開票單位、收款人、開票日期、公章、發票號碼等內容)

師:你知道發票上的這些公章、號碼、金額都表示什麼意思嗎?

2.引導幼兒瞭解發票的用途。

師:你和爸爸媽媽在消費的過程中,有沒有要過發票?

師:如果你們要了發票,是做什麼用的?(報銷、抽獎、退換貨、防止偷稅漏稅、尋找失物等)

師:如果你們沒有要發票,有沒有碰到什麼問題?碰到問題後你們有什麼感受?

引導幼兒討論:我們在消費的過程中需不需要索取發票?(發票是維護消費者權益必需的,我們要養成消費者後索取發票的好習慣)

3.我是發票設計師

觀察幼兒用書中不同型別的發票(手寫發票、撕票、電腦打印發票等),請幼兒說說這些發票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引導幼兒討論:隨著社會的發展,手寫發票逐漸被撕票和電腦打印發票所取代,今後發票還會發展成什麼樣呢?(從製作發票的材料,發票票面內容等加以討論)

活動延伸:

請幼兒在美工區自己設計發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