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蓮說教案十篇

來源:才華庫 1.93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程序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愛蓮說教案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愛蓮說教案十篇

愛蓮說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理解文章內容,熟讀並背誦全文。

2、認識古代仁人不慕榮利,安貧樂道,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二:教學重點:

1、能順暢地朗讀,理解文章內容並背誦。

2、體會作者的生活態度。

三:教學難點:

1、瞭解“說”這種古代文體及其特點。

2、掌握本文以物喻人、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四:學習過程:

(一)、預習匯入:

1、瞭解“說”這種文體

"說"就是古代—種以議論為主的文體,既可以說明議論,也可用來抒發感情。本文就是一篇借物詠志諷世的散文。

2、瞭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周敦頤,宋代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字茂叔。“元公”是他死後的諡號。

周敦頤非常博學,而且人品很高,胸懷磊落,為官清正,深得民心,為百姓所愛戴。《愛蓮說》是他在公元1068年擔任南康郡守時寫下的。他曾帶領屬下在官署的一側挖池種蓮,後人稱為"愛蓮池"。每當夏秋之交,蓮花盛開,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風吹過時,田田荷葉輕搖,朵朵鮮花頷首,陣陣馨香撲面。周敦頤憑欄放目,觸景生情,深感官場的黑暗,深愛蓮花的高潔,寫下了著名的《愛蓮說》。

3、讀準字音。

頤() 淤() 濯()褻()

清漣() 不蔓()不枝 噫()

鮮()有聞(二)課堂探究

(二)課堂研討

1、初讀美文

要求:聲音響亮,讀準字音,朗讀流暢,把握節奏

2、聽錄音,再讀課文,讀出語氣及情感

3、積累重點詞語,疏通文意

蕃:獨:染:濯:益:植:

褻:鮮:宜:

重點句子翻譯: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香遠益清,亭亭淨植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4、找出文章主旨句

5、說說文章從哪些方面寫蓮的,分別讚美了君子的哪些品格?

6、文章為什麼寫菊和牡丹?

7、文章運用了什麼寫法?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三)拓展延伸。

1、積累關於蓮花的古代詩詞。

2、學了這篇課文後你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什麼心的認識和看法?

(四)反饋檢測:

1、《愛蓮說》選自《》,作者,是時著名的家。

2、《愛蓮說》的結構,我們可以概括為:一條線索,即以為線索;兩個陪襯,即以為蓮的總陪襯,以和作為蓮的旁襯和反襯;

3、《愛蓮說》中用來比喻君子既不與世俗同流合汙,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4、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方正,美名遠揚的句子是:

5、比喻君子志潔行廉,莊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6、“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7、文中最能概括蓮的高貴品質的一句話是:

8、作者描寫蓮花,為什麼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答:

9、本文讚揚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比喻君子不與惡濁世風同流合汙,但並不孤高自許。但在我們生活中常聽到人們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樣看待這兩種觀點的呢?

答:

10、《愛蓮說》在寫作方法上是藉助某種事物來抒發情感,我們稱這種寫法為:

11.解釋下列句中加線詞的意思。(2分)

①可愛者甚蕃()②亭亭淨植()

12.下列句中加線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

A.陶後鮮有聞芳草鮮美B.香遠益清清榮峻茂

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D.陶後鮮有聞此人一為具言所聞

1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4解釋“之”

①水陸草木之花之: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之:③無絲竹之亂耳之:④何陋之有之:

15、《愛蓮說》作者通過描寫蓮的形象,賦予蓮以美好的品質,進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質

16、寫出蓮花的別稱二個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課堂探究

2、語氣如: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在這裡沒有實際意義,只是有舒緩語氣的作用,應輕讀。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是作者抒發自己志向的一句,應用慨嘆的語氣來讀,而“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則是對世人追求富貴之風的一種鄙夷,應用諷刺的語調讀。

“菊之愛”一句,有惋惜的意思,陶淵明雖不同於世人,但是和作者的喜好也不盡相同,作者認為只有像蓮花這樣“出汙泥而不染”才是真正的君子,因此對“菊之愛”一句應該讀出惋惜的語氣。

第二段的“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是肯定句,應讀出肯定的語氣,後面的“蓮,花之君子者也”是強調的語氣,應比前兩句讀得重一些。

4、主旨句:蓮,花之君子者也

5、生長環境: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可褻玩焉。

體態香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

風度氣質: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汙不孤高自傲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達事理,行為方正;不攀附權貴

香遠益清——美名遠揚

亭亭淨植——志潔行廉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儀態端莊令人尊重

6、菊:品格高潔超凡脫俗——正襯

牡丹:貪慕富貴追逐名利——反襯

7、運用了以物喻人、託物言志的寫法。抒發了作者不慕名利高潔傲岸的節操

反饋檢測參考答案

1、《愛蓮說》選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頤,是北宋時著名的哲學家,“元公”是他的諡號。

2、《愛蓮說》的結構,我們可以概括為:一條線索,即以愛蓮為線索;兩個陪襯,即以草木之花為蓮的總陪襯,以菊花和牡丹作為蓮的旁襯和反襯;

3、《愛蓮說》中用來比喻君子既不與世俗同流合汙,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4、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方正,美名遠揚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

5、比喻君子志潔行廉,莊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6、“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7、文中最能概括蓮的高貴品質的一句話是:蓮,花之君子者也。

8、作者描寫蓮花,為什麼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答:作者用”菊”和”牡丹”來作正襯和反襯,表達自己潔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態度,含蓄而突出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

9、本文讚揚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比喻君子不與惡濁世風同流合汙,但並不孤高自許。但在我們生活中常聽到人們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樣看待這兩種觀點的呢?

答: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種觀點,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處惡濁的環境也能獨立不移。

10、《愛蓮說》在寫作方法上是藉助某種事物來抒發情感,我們稱這種寫法為:借物抒情(託物言志)。

11、文中對蓮花的描寫有什麼作用?

答:通過描寫蓮的形象,賦予蓮以美好的品質,進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品質。

12、“獨愛蓮”,“獨愛菊”兩個“獨”字,表現了他們怎樣的生活態度?

答:表現出他們遺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態度,同時又相對錶明周敦頣不同於陶淵明的生活態度。

13、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作者讚揚的蓮花的高貴品質。

答:正直、通達、莊重、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汙、清高而美名遠揚。

11.①多(0。5分)②樹立或立(0.5分)

12.D(2分)

13.對於蓮花的愛好(0.5分),像我g樣的還有什麼人呢(0.5分)對於牡丹的愛好(0.5分)人該是很多了(0.5分)

14.①的②助詞,起取消句子獨立性作用,可不譯

③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作用,可不譯

④助詞,在這裡是賓語提前的標誌,無實義

15不慕名利、潔身自好

16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

愛蓮說教案 篇2

愛蓮說教案

教學目標:

1、瞭解短文的思想內容,充分領略作者的情懷。

2、把握短文託物言志的寫法。

3、學習《愛蓮說》,認識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教學重點:

1、把握短文託物言志的寫法。

2、學習《愛蓮說》,認識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1、學生自學,小組討論解決文中的字詞、句。

2、教師作好點撥、引導、糾正,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質疑。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蓮是友誼的象徵和使者,中國古代民間就有春天折柳贈遠,秋天採蓮懷人的傳統。殊不知蓮還有高潔的象徵呢,這恐怕得歸功於北宋理學家周敦頤吧,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周敦頤的《愛蓮說》。

二、解題。

“蓮”即荷花,“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發表議論或記敘事物,與現代的雜文相似。

三、簡介作者。

周敦頤(1017~1073),宋代著名哲學家,字茂叔,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他任職南康郡(今江西星子縣)時,曾率屬下在府署東側開闢—四十餘丈寬的蓮池(後被稱為“愛蓮池”),池中建“賞蓮亭”,南北曲橋連岸。夏秋之交,蓮花盛開,清香撲鼻。作者觸景生情,寫下《愛蓮說》,借花述志。

四、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課文(配樂朗讀),提示學生讀準下列字音。

甚蕃(fān) 淤(yū)泥 濯(zhuó) 清漣(lián)

不蔓(màn)不枝 褻(xiè) 噫(yì) 鮮(xiǎn)有聞

2、結合註釋,講解課文。

3、整體感知

學習第一小節

(1)作者本來是寫蓮,起筆卻寫了些什麼?

“水陸草本之花”——一切“花”、注意“草木”指草木科、木本科。“蕃”:多。

“晉陶淵明獨愛菊”“自——牡丹”句。自:從。世人:當世的人,指社會上的多數人。甚:很。

這樣,就更突出我的愛好,突出了蓮花的與眾不同。

(2)蓮花到底有什麼不同之處呢?

不妖不豔,清正廉潔,白的象珍珠,紅的象紅寶石,出生在一片汙濁的泥塘中。

(3)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突出蓮花的可愛呢?請同學們用書中的話回答。

出淤泥而不染(沾染)“從淤泥裡出來卻不被沾染” 濯(洗滌)清漣而不妖“在碧波盪漾的河水裡洗滌過卻不顯得妖媚” 不因汙濁或優裕的條件而絲毫改變自己的本質。(4)通過對其生長環境的描寫表現了蓮具有怎樣的品質?堅貞、質樸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荷梗中間是貫通的,而外部挺直不彎曲,它不生藤蔓,也不生旁權。蔓,枝,動詞。這句話表現了蓮的什麼品質?正直

“香遠益清”香氣傳得遠,而且在遠處更加覺得花香的純淨和清談。“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高高地潔淨地直立在水中,只可從遠處觀賞,卻不能讓人輕慢地玩弄啊。植:樹立。亭亭:高高聳立的樣子。這裡寫出了蓮花的什麼品質?清純端莊

(5)本段著重以襯托手法以陶淵明對菊的獨特愛好襯托我的愛好,以世人對牡丹的廣泛喜愛來襯托我的不同愛好,從生長環境、體態香氣、風度等幾個方面讚揚了蓮花了高潔的品質。那麼作者僅僅是表明自己對花的愛好嗎?“說”是一種文體,一種或議論或抒情的文體,下面請同學們小聲朗讀第二段,思考本段運用了哪些表達方式,是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

學習第二小節

(1)學生自讀第二段後回答:

議論 “謂”:以為,認為

抒情 “噫”:唉,嘆詞

(2)作者表明自己看法時,採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比喻

隱逸者 ] 以花喻人,通過所愛之花的品質,看出愛花之人的性格。

富貴者 —

君 子

作者自比君子,也確實具有君子的品德。他在為官期間,敢於直言,堅持已見,清正廉潔,博得了人民的讚揚。

(3)“噫”作者感嘆正是本文主旨之所在。

“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鮮:少。清高的隱士太少了。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反問。像我這樣品德高尚的君子也沒有什麼人了。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感嘆。追求榮華富貴的人應當是很多的啊!

(4)“宜”應當作者真的認為追求富貴趨炎附勢的人是應該多的嗎?

“宜”是反語。嘲諷和批判了當時的社會風氣的汙濁。

4、討論體悟

(1)找出課文中直接寫“蓮”的句子,並說說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歌頌“蓮”的?

理解:直接寫蓮的句子主要是第4句、第5句的最後一個分句。作者是從“生長環境”、“體態香氣”、“風度”三個方面來歌頌蓮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是從生長環境的角度歌頌蓮花的高潔、質樸、莊重;“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從體態方面突出蓮花的正直、剛直不珂、威武不屈,“香遠益清”是從香氣方面歌頌蓮花芳名遠揚;而“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則是從風度方面,寫蓮花的端莊、清高。

(2)從作者對蓮花的描寫和歌頌中,可以看出他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理解:“託物言志”是本文最突出的寫作特點.課文對蓮花的描寫和歌頌緊扣與君子氣質相似之處著墨,借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的美好形象,喻君子表裡如一、行為端正、不阿諛諂媚的品德,表達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人生觀,以及對當時追名逐利、貪慕富貴的社會風氣的慨嘆和鄙棄。

(3)文章題目是“愛蓮說”,按道理只要寫蓮花就行了,而本文卻還寫了菊花、牡丹花,用意何在?

理解:襯托手法的運用是本文的另一個突出特點。在這篇課文中,作者先用眾多可愛的花作一般的映襯,再以菊和牡丹作重點映襯。菊,從正面映襯;牡丹,從反面映襯。描寫蓮時,濃墨重彩,工筆細刻,卓然超群的“蓮”的形象,在“草木之花”的背景上,在“菊”“牡丹”二花的陪襯下,在畫面上凸現出來,使人心馳神往。另外,本文還用隱逸者、富貴者映襯君子;用菊之愛、牡丹之愛映襯蓮之愛,以此表明作者與眾不同,含蓄而突出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5、本文除襯托手法外,還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理解:①排比(如第⑤句);②比喻(如第⑤句);③對偶(如“蓮之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④反問(如第⑧句)。

6、本文在語言上有什麼特點?

理解:散句和駢句交錯運用,讀起來鏗鏘悅耳,頓挫有致。

五、背誦全文

愛蓮說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朗讀、背誦《愛蓮說》,並把握詞、語句,疏通文意。

2、學習本文託物言志和襯托的手法。

3、學習蓮花高潔的品質,培養“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質。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託物言志和襯托的手法。

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學用具:

多媒體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師:同學們,見過蓮花嗎?

生:沒有。

師:不要遺憾,現在請同學們看大螢幕,我們一起來欣賞一組蓮花圖片:妙筆生花、一 枝 獨 秀、獨 擎 燭照紅裝、世人皆睡我獨醒、小荷才露尖尖角、夢、沉魚落雁……

生:感覺怎樣?美極了。

師:綜觀歷史,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將蓮作為描寫的物件。有唐代詩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宋代楊萬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唐代王昌齡——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唐 代薛濤——風前一葉壓荷蕖……。 最喜歡蓮花的當數宋代的周敦頤,他寫了一篇短文——《愛蓮說》,雖然只有119個字,卻是千古傳誦的名篇(板書課題、作者)。但周敦頤喜歡蓮花主要並不是因為它美,他寫《愛蓮說》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讚美它的美。那是為了什麼呢?請看課文。

二、介紹作者和題目含義。

1、周敦頤(1017-1073) ,宋代道洲(現在湖南省道縣)人,字茂叔,北宋哲學家。因他世居道縣濂溪,後居廬山蓮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為濂溪,學者就稱他為濂溪先生。周敦頤任職南康郡(今江西星子縣)時,曾率屬下在府署東側開闢一四十餘丈寬的蓮池(後被稱為“愛蓮池”),池中建“賞蓮池”,南北曲橋連岸。夏秋之交,蓮花盛開,清香撲鼻。作者觸景生情,寫下《愛蓮說》,借花述志。

2、題目含義

“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屬議論文的範疇,既可以說明,也可以議論,還可以用來記敘、抒情。

含義:就是說說愛好蓮花的問題。

三、朗讀課文,理解文意:

學習方法指導:文言文學習五步閱讀法

大聲朗讀明確字音→仔細閱讀理通文意→分析閱讀體會形象→講解閱讀品味意境→背誦閱讀加深理解

1、聽讀課文錄音,注意字音。生聽讀——散讀——正音(處理講義、播放幻燈)——齊讀。

2、默讀全文疏通文意。

學法指導方法:先重申翻譯要求:

(1)儘量譯出每一個字;

(2)補出省略成分;

(3)通暢,準確。

學生默讀——自己翻譯(處理講義)——同桌交流——教師提問

教師重點講學生難懂兩個文言句式:

(1)“予謂菊 ,花之隱逸者也”,判斷句,翻譯時加“是”字。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兩句與此相同。

(2)“菊之愛”,賓語前置,譯為“愛菊” 。“蓮之愛”、“牡丹之愛”與此相同。“何罪之有”、“惟利是圖”也與此相同。

四、研討課文,進一步理解本文思想和藝術。

⒈作者把蓮花比作什麼?哪些語句具體描寫了蓮?表現了蓮的哪些品質?

學生在練習本上畫兩朵盛開的蓮花,將答案填寫在上面。

明確:比作君子;

具體描寫:環境——出淤泥而不染;生活習性——濯清漣而不妖;體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淨植;;氣味——香遠益清;氣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純真自然無媚態——通達、正直——不攀附權貴——美名遠揚——獨立高潔——令人肅然起敬

2、課文寫了蓮,還寫了哪幾種花?分別比作什麼?文章題為愛蓮說,為什麼還要寫其他花呢?

回答:還寫了菊和牡丹。 分別比作君子、隱逸者、富貴者。

補充:這三種人分別代表了三種處世的態度。君子是品德高尚的人,指處在汙濁的環境卻保持自身的高潔,不隨流俗,不受沾染。(不慕名利,潔身自好)

隱逸者指隱居的人。這種人的特點是志向高潔,但逃避現實,隱居起來。(志向高潔,隱居避世)

富貴者呢?因為牡丹花十分濃豔,從唐朝起就成為富貴人家的寵物。牡丹的價錢很貴,但富貴人競相購之,把它比作富貴者很恰當。這種人的特點是追求富貴、追求名利。(貪慕榮華,追名逐利)用作陪襯。這樣,更能突出蓮的君子的品格。

襯托:為了使某一事物更突出,用另一事物作對照和比較。

小結:作者讚美蓮,其實是要讚美君子這樣的人,他不跟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汙,潔身自好,為人正直,名聲很好,又很莊重,有獨立的人格。封建社會有這樣的人,真是令人敬佩!用三種花來比三種人,使文章生動形象,含蓄而給人回味。借贊花來贊人,從而表達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這種寫法就叫做託物言志。

愛蓮說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愛蓮說》,引導學生把握的是“蓮”的形象,進而領略其內在的氣質,最後知曉其象徵意義,配合課文,朗讀及相應的文字資料,可引導學生更深入地瞭解“蓮”。

知識目標:

能背誦課文,瞭解文言字詞的意義。

能力目標:

使學生明白託物言志寫作手法的特點:抓住特徵狀物,最後言志。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對美好理想的嚮往,對高尚情操的追求,對正直人格的仰慕。

學習者特徵分析:

這個學段的學生一般14至16歲,欠缺社會經驗和歷史知識,因此對作者生命觀、人生觀、價值觀及寫作目的尚難理解,結合現實採取品詞評句,暢談體會的方法,指導學生甄別美醜,使學生在情感上得到昇華,思想上受到教育,能力上得到發展。通過朗讀他們能很快發現短文的獨特之處,進而得到閱讀的快感激發學習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匯入

生展示關於荷的詩句

二、作者簡介

生先談,然後看大螢幕

三、詞句闖關

1.解釋加點的字

可愛者甚蕃 濯清漣而不妖 亭亭淨植

不可褻玩焉 陶後鮮有聞 愛蓮說

2.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② 蓮,花之君子者也。

③菊之愛,陶後鮮有為。

④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3.讀出下面句子正確的停頓

①可 遠 觀 而 不 可 褻 玩 焉

②予 獨 愛 蓮 之 出 淤 泥 而 不 染

四、美點探尋

(一)、聆聽課文,享受文章美

1、 聽讀課文。(教師背誦課文,配樂。學生閉目聆聽。感受荷之風韻)

2、 小組合作,疏通詞句

(二)、 讀通課文,感受語言美。

1、教師介紹“說”這種文體。

2、讀文,感受語言形式的美。

(三)、 讀懂課文,領悟品格美【小組討論完成】

1、 作者用了三個比喻來形容三種花,分別是什麼?(菊——隱逸者;牡丹——富貴者:蓮——君子)

2、菊像隱居者一般,隱士的人格特徵是什麼?

(獨善其身,不問世事,接近蓮的特質“出淤泥而不染”,也就是潔身自愛)

3、“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唐朝以來,牡丹被稱為富貴花,是財富、高貴的象徵,就如人間帝王一樣,被稱為花中之王。那麼牡丹代表一種什麼追求呢?

(追求名利富貴)

4、 作者是怎樣稱呼蓮的?(花之君子者也)君子和隱士是不一樣的,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的特質是有道德理想、兼善天下的。

小結:作者運用三個比喻,將三種花人格化了,帶上了自己的喜好。可見,《愛蓮說》是一篇借某一事物說明道理的文章,狀物抒情,喻哲理於比喻之中,這就是“說”。

(四)、 讀懂作者,領悟思想美

1、 在三種花中,作者很明顯最喜愛蓮。從哪句話可以直接看出來?(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2、 朗讀課文第一段,找一找:蓮花有哪些特點?

3、 作者喜愛蓮、讚美蓮,實質上是讚美君子的品格。你覺得君子的品格和蓮花的特點有什麼共同之處嗎?(出淤泥而不染——從生長環境來說,莊重。結合作者一生的經歷,這也是他的一種自我檢討,生在淤泥般的環境中想要不染是那麼困難,生淤泥而不染是君子的最高境界;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體態來說,正直;亭亭淨益,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風度來說,清高。

五、難點質疑

菊有什麼特點?

結合你的積累陶淵明為什麼愛菊?

六、 讀出自我,提升精神境界

討論:蓮是花中君子。你如何理解君子的品格?今天我們還需要像蓮一樣的君子精神嗎?

七、 才華展示

圍繞“蓮香四溢—蓮文化魅力探尋”這一主題,查資料尋找蓮與中華民族傳統的淵源,可用不同藝術形式來表現:畫,文字,多媒體,歌曲,舞蹈,表演等。

八、師小結

愛蓮說教案 篇5

一、教學目的

1、知識:誦讀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實詞;學習以蓮喻人的寫法。

2、能 力:誦讀能力;表達能力。

3、德 育:學習蓮花的高貴品質。

4、重點目標:誦讀全文,掌握重要實詞。

5、目標難點:以花喻人的含義。

二、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上一課字詞

(二)由檢查預習匯入 新課

讓學生讀自己查閱的關於讚美蓮花的文章或片斷(5分鐘)。教師總結的基礎上匯入 新課。今天,我們學習周敦頤的《愛蓮說》(板書課題和作者),看他是怎樣抒發對蓮花的讚美之情的?

(三)作者簡介(見課文下注釋)

(四)解題:“說”,是一種古代文體,用於闡述作者對問題的見解,很講究辭采,跟現代雜文或雜感相近。作者到底抒發了對蓮花的哪些喜愛之情呢?

(五)請聽課文朗讀的錄音,給生字注音。

(六)學生自讀課文,提出疑難字詞,理解文意。

“甚”“蕃”“獨”“予”“濯”“清漣”“妖”“蔓”“益”

“淨”“植”“褻玩”“隱逸”“鮮”“宜乎”

(七)學生讀一句原文,翻譯一句。

(八)分析課文。

1、課文第一部分寫的是什麼?“予獨愛蓮?

① “我”為什麼獨愛蓮?因為蓮的形象和品質。蓮有怎樣的形象和品質?比喻了怎樣的人格和氣節?

7個短語

讓學生先翻譯這7個短語,再說比喻意。

教師歸納:文中對蓮的描寫包括7個短語,句句寫蓮,而又語語喻人。寫蓮的可愛形態,也就是寫君子的高尚氣節。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寫的是蓮花的潔身自好,不以妖豔取悅於人。比喻了人既不於世同流合汙,又不孤芳自傲。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寫蓮莖挺直獨立,決不旁逸斜出。喻人的胸襟磊落,豁達正直,不結黨營私。

“香遠益清”——寫蓮的芳香可以傳到很遠的地方,而越發清香撲鼻。喻人的美德可以流芳百世。

“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寫蓮亭亭玉立,纖塵不染,任人觀瞻,而有凜然不可侵犯的風姿。喻人的莊重儀態,高尚氣節,威武不屈,令人敬重。

這7個短語從七個方面寫蓮,合起來描寫蓮的整體形象。充分說明了“予獨愛蓮”的原因。同時也為下一部分抒發感慨作了有力的鋪墊。

②指導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可聽一句朗讀錄音跟讀一句)

③再引導學生開展背誦競賽,3分鐘背下的加分。

2、學習第二部分

①第二部分寫了什麼?蓮花的.比喻意義。

②運用什麼手法來寫的?襯托手法。從菊的“隱逸”來旁襯;從牡丹的“富貴”來反襯。 ③概括蓮花高尚品質的一句是什麼?

“蓮,花之君子者也。”

小結:本文采用以花喻人的寫法,以“花之君子”一語貫穿全文。表現了作者對追名逐利的世態的鄙棄和厭惡。對高尚情操的追求。表明了他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九)作業 :192頁二、三;默寫全文

三、目標形成性檢測內容,實施手段及方法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投影):

可愛者甚蕃; 濯漣清而不妖; 不蔓不枝;

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陶後鮮有聞; 宜乎眾矣。

回答:用原文回答為什麼說“蓮,花之君子者也”?(7個短語)

蓮花的這些品質比喻了哪些人格?

四、板書設計(佈置作業 )

愛蓮說

周敦頤

(總提)

可 愛菊———“花之隱逸者也”——鮮有聞

愛 愛牡丹——“花之富貴者也”——眾矣

者 不染,不妖,不蔓不枝(以花喻人)

甚 愛蓮 香遠益清,亭亭淨植 花之君子———————同予者何人

蕃 不可褻玩

潔身自好

愛蓮說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

朗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瞭解“說”古文體。(重點)

方法和過程

學習託物言志的寫法,瞭解文中的表現手法。(難點)

情感態度價值觀

理解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感受其高潔脫俗的情懷。(重點)

重點難點:

朗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是重點。

學習本文託物言志的表現手法是難點。

教具:

多媒體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和小組討論相結合

教學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現在,正是牡丹盛開的季節。去洛陽賞牡丹的人摩肩接踵。“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劉禹錫在《賞牡丹》中也這樣說。可是,在宋代有個人偏偏不愛牡丹,他喜愛蓮花!為什麼呢?請大家一起走進《愛蓮說》。

板書:愛蓮說 周敦頤

二、朗讀

(一)範讀課文,解決生字詞。

蕃( ) 濯 ( ) 褻( ) 玩

淤( )泥 清漣( ) 噫 ( )

隱逸 ( ) 鮮()有聞 新鮮( )

(二)再讀課文,結合課下註解和資料解決重點詞語。包括一詞多義、詞類活用、詞的古今義等。

1、重點詞語

可愛者甚蕃

晉陶淵明獨愛菊

濯清漣而不妖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2、一詞多義

香遠益清

遠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有朋自遠方來

水陸草木之花之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菊之愛

友人慚,下車引之。

3、詞類活用

(1)、不蔓不枝

名詞作動詞:蔓,生枝蔓;枝,長枝節

(2)、香遠益清

形容詞作動詞:遠,遠播

4、古今義

亭亭淨植

古義:豎立。今義:植物

宜乎眾矣

古義:應當。今義:合適

(三)三讀課文,疏通文義。理解重點句子的翻譯。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我只喜愛蓮花從淤泥里長出來卻不沾染汙穢。

(2)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只能在遠處觀賞,卻不能貼近去玩弄它啊。

(3)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對於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後就很少聽到了。

三、概括分析課文

(1)四讀課文,瞭解文體和作者的基礎上,思考問題。

題目《愛蓮說》,“說”是古代的一種議論性文體,用於闡述作者對一事、一物、一種現象的見解或感想,寫法上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潑,篇幅一般不長。

作者周敦頤(1017—1073) ,字茂叔,諡號元公,北宋哲學家。人品高尚,胸懷灑落。任南康軍地方行政長官時,命人在官衙一側挖池種蓮,名曰“愛蓮池”,又託物言志,寫下了這篇文章。

1、本文文眼是什麼? 愛

2、小組討論:文中人物愛蓮、愛菊、愛牡丹的原因是什麼? 蓮、菊、牡丹分別象徵哪些人?作者對這三類人的態度分別是什麼?

3、五讀課文,讀出作者的感情。

四、品味賞析課文

1、本文重點是寫蓮花,作者從哪些方面來寫蓮花的形象?這些方面和君子哪些品質相似?文章寫菊花和牡丹的作用是什麼?

出淤泥而不染:象徵君子身處汙濁環境而不同流合汙、不隨俗浮沉的品質。

濯清漣而不妖:象徵君子的莊重、質樸,不譁眾取寵,不炫耀自己。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徵君子的正直不苟,豁達大度。

香遠益清,亭亭淨植:象徵君子美好的姿態氣質。

寫菊花牡丹的作用是襯托。

2、本文采用了什麼表現手法?寄予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託物言志(借物喻人),襯托。

表達了作者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世態的厭惡和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態度。

板書設計:

正襯 反襯

隱逸者 君子 富貴者

託物 言志

五、拓展

小練筆:

仿照本文的表現手法,寫一篇《愛草說》。

六、作業

背誦課文

愛蓮說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 積累文言常用實詞,翻譯並背誦這篇短文。

2.領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3.學習本文託物言志和襯托的手法。

能力目標:1.通過學習本文,認識“說”這種文體。

2.學習描寫、抒情、議論相結合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認識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人生態度,對汙濁世風的批判。

2.在現實生活中培養高尚的情操。

教學重難點:1.領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啟迪學生的生活態度。

2.學習託物言志和襯托的寫法。

教學方法:1.教師引導,反覆誦讀法。

2.加強學生間的合作探究。

3.品讀賞析重點語句。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詩詞匯入,激發興趣

乘上一葉小舟,蕩過碧水湖泊,推開層層漣漪,欣賞蓮態萬千。蓮以其孤傲高潔的花,寬大平和的葉,一脈相承的莖,紮根淤泥的根,博得世人的青睞,贏得人們的讚賞,多少文人雅士妙筆生花讚美它,請聽:“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含苞欲放的荷態巧妙傳遞初夏的氣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千頃荷葉一直連到天邊,綠得無窮無盡;朵朵荷花映著旭日,紅得嬌豔。寫盡了盛夏荷的風貌。“行到鬧紅無水面,紅蓮沉醉白蓮酣”寫的是秋風初起時,紅白相間的荷花,以美人醉酒來形容荷花的豔麗與嬌憨。可見大多數文人都是驚歎於它的清姿素容,並將其形諸筆端。說起對蓮的鐘愛當屬宋代周敦頤,蓮也因為周敦頤的美贊而留下萬世美名。今天我們來欣賞《愛蓮說》理解他愛蓮的緣故。

二.作者簡介,瞭解背景

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宋代著名的哲學家。因他世居道縣濂溪,後居廬山蓮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為濂溪,學者就稱他為濂溪先生。周敦頤是宋代理學的創始人,對宋、明兩代的哲學思想影響很大,理學大師程顥、程頤兄弟都是他的學生。關於周敦頤的為人,黃庭堅曾評價他:“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

周敦頤任職南康郡(今江西星子縣)時,喜歡遊覽附近勝景,他酷愛蓮花,曾率屬下在府署東側挖池種蓮,名曰“愛蓮池”,夏秋之交,蓮花盛開,清香撲鼻。他即赴池畔觀賞,觸景生情,寫下《愛蓮說》,借花述志。

三 文體介紹,理解題意

說,古代一種議論性的文體,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種現象抒發作者的思想。寫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潑,波瀾起伏,篇幅一般不長,跟現代雜文相似。愛蓮說這個題目的意思是(談談愛蓮的道理)。

四 朗讀課文,積累理解

1. 正字音

步驟一: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在書中標出難讀的字音。

步驟二:全班交流疑難,讀準每一個字音。

可愛者蕃( fán) 濯清漣而不妖(zhúo)(lián)

出淤泥而不染(yū) 不蔓不枝(màn ) 不可褻玩焉(xiè) 噫(yī) 陶後鮮(xiǎn)有聞

步驟三:欣賞名家朗誦,感受本文的節奏美。

步驟四:師生齊讀課文。

2.明字義

步驟一:學生再讀課文,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理解文句,掌握重點疑難字詞含義。

步驟二:學生搶答,解釋詞語。

①可愛者甚蕃 (多) ②出淤泥而不染 (汙染)

③濯清漣而不妖(洗滌)(美麗而不端莊)

④不蔓不枝:(生枝蔓)(長枝節) ⑤香遠益清:(更加)

⑥亭亭淨植(立) ⑦不可褻玩焉 (親近而不莊重 ) ⑧花之君子者也:(道德高尚的人)

⑨鮮有聞:(少) ⑩宜乎眾矣(當然)

3.通文意

步驟一:兩人為一組,互譯課文。(一人讀原文,一人翻譯。或一人翻譯,一人還原為原文。)

步驟二:學生闖關,翻譯句子。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我唯獨喜愛蓮花,它從汙泥中長出來,卻不受到汙染,在清水裡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節節的。)

(3)香遠益清,亭亭淨植。

(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地潔淨地立在那裡)

(4)可遠觀而不可褻玩

(可以遠遠地觀賞但是不能貼近去輕慢地玩弄啊。)

(5)予謂菊 ,花之隱逸也。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

(6)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愛蓮花的人,像我一樣的人還有什麼人呢?)

五 精讀細品,合作探究

1. 這篇文章的題目是《愛蓮說》,即談談愛蓮的道理,蓮有哪些可愛之處值得作者喜愛有加呢?請從文中找出描寫蓮花的句子。

明確:“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2. 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寫蓮花的?

明確:從三各方面描寫蓮的形象,賦予蓮美好的品格。

生長環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外形香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

風度氣質:“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3. 作者以凝練優美的語言對蓮作了細緻傳神地描繪,難道他僅僅喜歡蓮花美麗的花形和芬芳的氣質?文中還將蓮花比作了什麼?

明確:“蓮,花之君子者也”

作者唯獨愛蓮不僅因為它美麗的外形和芬芳的氣質,更因為它有著君子一樣的高尚品質。

4. 既然蓮是君子的化身,這些描寫賦予了蓮花哪些高尚的品格?請同學們繪製一幅“蓮花君子圖”。 老師把描繪蓮花的句子分別貼在一片花瓣上,請同學把君子的品德也貼在與蓮花相對應的位置。(小組討論合作完成)

“出淤泥而不染”---象徵君子的高潔,不與世俗同流合汙……。

“濯清漣而不妖”---象徵君子的莊重、質樸,不孤芳自賞……。

“中通外直”---象徵君子內心通達,行為正直……。

“不蔓不枝”---象徵君子不攀附權貴……。

“香遠益清”---象徵君子美名遠揚……。

“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象徵君子高潔獨立,體態端莊,令人敬重而不敢輕侮……。

朗讀背誦指導:“予獨愛蓮”是統領語,“之”要輕讀。生長環境和外形香氣要用描寫語調讀,有審美感情,讀後作稍長停頓,再出末句。

請同學背誦描寫蓮花的句子。

5.課文是對蓮花進行描寫和歌頌的,為何還要寫菊花和牡丹?

明確:這是一種襯托的寫法,用“菊”和“牡丹”來襯托蓮花的美好。

5. 請朗讀三處用菊和牡丹襯托蓮的句子,思考三次襯托各有什麼作用?

明確:第一次襯托: “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表明自己的喜好與眾不同。

第二次襯托:“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寫出蓮的品格高出百花。

第三次襯托: “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慨嘆世上沒有別人和 自己的愛好相同。

6.從作者對這三種花的評價和愛花之人的感嘆中,表明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度?

明確:他既不願像陶淵明那樣消極避世,又不願像世人那樣追逐功名富貴,他要在汙濁的世間獨立不移,永遠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做一名君子。也表達出對當時追名逐利,貪慕富貴的社會風氣的批判。

朗讀背誦指導:第一次襯托依次說菊,牡丹,蓮,期間有明顯的停頓。第二次襯托分別指出三種花的品格,要用極其肯定的語氣讀出。第三次襯托用三種花的遭遇來批判世風,“菊之愛”一句有惋惜意,“蓮之愛”一句有慨嘆意,牡丹之愛”一句有諷刺意。

請同學們背誦這三處句子。

7.作者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世態的批判,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人生態度,有沒有在文章中直接表現出來呢?

明確:沒有直接表現,通過蓮的美好形象的描寫,以蓮自況以述其志。這就是託物言志。

六 課堂小結

《愛蓮說》先從可愛的花很多寫起,提到陶淵明愛菊,有提到世人愛牡丹,襯托自己愛蓮。接著從生長環境 體態香氣 風度氣質等反面描寫蓮花的超凡脫俗,賦予蓮花君子般的美好品格。最後,作者將菊 牡丹 蓮一一擬人,分別說出它們是隱逸者 富貴者 君子的化身,借愛蓮來表明自己不慕名利 潔身自好的人生態度。在文中我們不但感受到了作者潔身自好的文人情懷,而且品味到了一種韻味如歌的音樂美。

七 借花喻人 自述其志

就你喜愛的花草樹木,仿寫《愛蓮說》以“愛 說”為題200字左右的小短文。採用託物言志的方法,點明自己所言之志。

八作業佈置

1 蒐集有關“蓮花”的詩句,整理到積累本上。

2 準確背默《愛蓮說》。

愛蓮說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瞭解“說”的 特點。2、反覆誦讀,背誦課文。3、瞭解的思想內容,充分領略作者的情懷,認識這種情懷產生的社會背景。

二、技能目標 1、能夠利用工具書理解課文中詞語的意義以及用法。 2、學習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學習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感受其高雅脫俗的情懷。教學重點 1、能順暢地朗讀並背誦課文,初步培養文言文閱讀的語感。2、探究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和託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難點 理解運用“菊”和“牡丹”來正襯和反襯的作用。

教學課時:

一課時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課文的教學錄音帶,與課文有關的圖片與資料,輔助教學的小黑板。

2.學生準備:課前閱讀課文,認讀課文中的生字,利用工具書解釋課文中不理解的詞語,畫出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初步翻譯全文,做到能夠順暢地朗讀課文。查詢作者的有關資料,瞭解寫作背景及“說”這一文體。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同學們,見過蓮花嗎?欣賞課本一幅蓮花插圖,引導學生回憶相關詠“蓮”或“荷“的詩句。(學生吟誦詩句:有唐代詩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宋代楊萬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唐代王昌齡——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古往今來,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將蓮作為描寫的物件。 最喜歡蓮花的當數宋代的周敦頤,他寫了一篇短文——《愛蓮說》,雖然只有119個字,卻是千古傳誦的名篇(板書課題、作者)。但周敦頤喜歡蓮花主要並不是因為它美,他寫《愛蓮說》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讚美它的美。那是為了什麼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

蓮花是高潔的象徵,它出淤泥而不染,清潔無瑕,故而中國人民喜歡以蓮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作為激勵自己潔身自好的座右鉻,而這一名句就出自北宋著名的哲學家周敦頤的《愛蓮說》。

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描繪過它,讚美過它,並把它當作高潔脫俗品格的象徵,藉以表達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頤寫的《愛蓮說》就是一篇膾炙人口、經世不衰的贊蓮佳作。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這篇。

題解

簡介作者:周敦頤,字茂叔,北宋哲學家,著有《太極圖說》《通書》等。

說說本文寫作背景。

“說”:是古代一種文體,可以記事,也可以議論,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

二、感知課文

聽錄音朗讀

朗讀指導:①注意聽準字音,朗讀的節奏,語氣,語調。②本文前一段介紹,介紹當用陳述語調讀,後一段議論,其中有判斷,有感嘆,要注意前後語調使用的區別。)

掃清生字詞

í fán ū zhuó dí lián xiè ì ī xiǎn

頤 蕃 淤泥 濯 洗 滌 清漣 褻玩 逸 噫 鮮

3,學生齊讀課文

4、學生自由閱讀課文,參照註釋,疏通文意並翻譯課文。

重點講學生難懂的兩個文言句式: (1)“予謂菊 ,花之隱逸者也”,判斷句,句型為“……,……也”可譯為“……,是……”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兩句與此相同。 (2)“菊之愛”,賓語前置,譯為“愛菊” 。“蓮之愛”、 “牡丹之愛”與此相同。前文“何陋之有”也與此相同。

5,指名朗讀

三、 研讀課文 (一) 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 1、作者把蓮花比作什麼?文中哪些語句具體描寫了蓮?

2、作者又是從哪些方面描寫蓮花的?表現了蓮的哪些品質? 蓮 君子的品格 明確: 生長環境 (出… …不妖) - ---高潔、質樸 體態香氣 (中… …益清) ----正直、芳香 風度 氣質 (亭……褻玩焉) ----清高 小結:這些描寫,句句寫蓮,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寫出了蓮花美麗的外表、芬芳的氣質,而且對她那高潔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風度,作了惟妙惟肖、盡善盡美的描繪,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蓮花的讚美之情。這也正是作者愛蓮的原因。 (這種借贊花來贊人,從而表達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的這種寫法叫託物言志)

3、請同學們把這些語句齊讀一遍,注意體會作者的讚美之情。

4、作者在文中表達了怎樣的人生態度?

(二) 理解運用“菊“和”牡丹“來正襯和反襯的作用。 1、寫了蓮,還寫了哪幾種花?分別比作什麼?

2、作者主要描寫和讚美蓮花,為什麼還寫了菊花和牡丹?這有什麼作用? 作者對三種花的態度怎樣? 明確:這是一種襯托的寫法,用“菊”和“牡丹”來襯托蓮花。 (1)、 分析“菊”的襯托作用。 誰愛菊花?陶淵明。因為菊花不畏嚴寒,傲霜鬥雪,品格高潔。菊花又是花中的隱士,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超凡脫俗,這符合陶淵明的處世態度。寫菊是為了正面襯托蓮的形象。 流露出作者惋惜的情感 。師:作者寫陶淵明獨愛菊,正是讚頌他不苟同於世俗的高潔品質。用菊花來襯托蓮花,也是用陶淵明來襯托他自己。 (2)、分析“牡丹”反襯的作用。 誰愛牡丹?世人。因為牡丹雍容華貴,歷來人們把它當成富貴的象徵。“世人甚愛牡丹”說明人貪慕富貴,追名逐利。這種世風,這種人生態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作者寫牡丹實際上是從反面襯托蓮的君子形象。

流露出作者鄙視的情感? 師:作者寫世人盛愛牡丹是從反面襯托蓮的高潔品質,從而表明自己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3)對照板書,齊背課文。

 四、總結:

作者周敦頤既不願像陶淵明那樣做一個隱逸者,更不願像世人那樣貪慕富貴,追求名利。他要在當時渾濁的世間,獨立不移,永遠保持高潔正直的情操,做一名君子,實在難能可貴!至今仍對我們有積極的教育意義。生活中我們應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蓮一樣正直的人。

五、能力訓練。 喜歡哪一種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現。聯絡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寫出你最喜歡的一種花。模仿例句,用託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愛蓮花,因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 我愛梅花,因為它傲霜雪而不凋,恰如堅貞頑強,鬥志昂然的勇士 。

同學們注意體會作者對這三種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齊讀第二段。讀的時候注意 a、文中有一個嘆詞“噫”,朗讀時聲音應該延長。 b、最後三句運用了三種不同的句式來表達作者內心複雜的情感。 “菊之愛,陶後鮮有聞。”是什麼句式?陳述句在朗讀時應讀平調,這一句重音應放在“鮮”字上,應讀出“惋惜”的語氣。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是什麼句式?疑問句朗讀時應讀升調。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什麼句式?感嘆句朗讀應讀降調,要讀出“鄙視”的語氣。

愛蓮說教案 篇9

教學目的:

1.培養閱讀淺近文言文的能力;

2.提高文學修養;

3.培養高尚情操。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匯入,培養興趣,強化動機

1.開啟自制電腦軟體,欣賞蓮花圖片十餘幅,師生共同給它們命名或配以詩文名句。教師準備的是:生花妙筆、含露乍開、姐妹仙子、含苞欲放、青春將逝、一枝獨秀、小荷才露尖尖角、世人皆睡君獨醒、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生花妙筆

落雁沉魚

2.由許多人都喜歡蓮花,引出課本180頁《古人筆下的“蓮”》。指名讀:

“在古人筆下,蓮花,或與天真純潔的少女結下不解之緣,或被用作清高脫俗的象徵,或被贊為百美並陳、無私奉獻的化身。對蓮的喜愛,可以說已成為我國人民一種文化心態。”

最喜歡蓮花的當數宋代的周敦頤,他寫了一篇短文——《愛蓮說》,雖然只有119個字,卻是千古傳誦的名篇(板書課題、作者)。但周敦頤喜歡蓮花主要並不是因為它美,他寫《愛蓮說》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讚美它的美。那是為了什麼呢?請看課文。

32.介紹作者

關於作者,請看“閱讀提示”。老師補充兩點:

(1)周敦頤為官清正廉潔,以為百姓洗脫冤屈為己任,甚得百姓愛戴。

(2)周敦頤是宋代理學的創始人,對宋、明兩代的哲學思想影響很大,理學大師程顥、程頤兄弟都是他的學生。

4.學習本課,運用“師生倒置法”——學生當“老師”,老師當“學生”。這可是很能培養能力的呀!下面請“老師” 們“備課”。

二,“老師”們“備課”(即預習),印發下列“備課提綱”(即預習任務)。

1.讀課文,標出生字詞。

2.注音:頤 蕃 淤 濯 漣 褻 鮮 噫

3.解釋加底紋的詞語。

愛蓮說 可愛者甚蕃

自李唐 來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 濯清漣而不妖

濯清漣而不妖 不蔓不枝

香遠益清 亭亭淨植

亭亭淨植 可遠觀二不可褻玩

予謂菊 花之隱逸者也

君子 噫

陶後鮮有聞 同予者何人

宜乎眾矣

4.口述課文大意,翻譯下列句子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香遠益清,亭亭淨植。

(4)可遠觀而不可褻玩

(5)予謂菊 ,花之隱逸也 。

(6)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

(7)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8)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4,本文主題是什麼?

5,提出你的問題,特別是“無疑之疑”。

三,請“老師”們“講課”——採用“師生倒置法”疏通語言文字,口譯課文。

先重申翻譯要求:

(1)儘量譯出每一個字;

(2)補出省略成分;

(3)通暢,準確。

然後每個“老師”(即學生)一句,先朗讀,再口譯,再解答“學生”(即老師)一兩個問題。問題以字詞解釋為主。同時師生評判、討論、辯誤。

注意:把難句交給優秀生,容易的交給後進生,以調動各類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都享受到成功的歡樂。

教師重點講學生難懂兩個文言句式:

(1)“予謂菊 ,花之隱逸者也”,判斷句,翻譯時加“是”字。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兩句與此相同。

(2)“菊之愛”,賓語前置,譯為“愛菊” 。“蓮之愛”、“牡丹之愛”與此相同。“何罪之有”、“惟利是圖”也與此相同。

最後投影以下兩項內容,給學生以明確答案:

1. “解釋加底紋的詞語”答案:

愛蓮說:一種文體 可愛者甚蕃 :多

自李唐 來 :唐朝 出淤泥而不染 :沾染

濯清漣而不妖:洗滌 濯清漣而不妖 :清水

濯清漣而不妖 :美麗而不端重 不蔓不枝 :長蔓;長枝

香遠益清 :更 亭亭淨植 :聳立的樣子

亭亭淨植 :樹立 不可褻玩:親近而不莊重

予謂菊:認為 花之隱逸者也 :隱士

君子 :品德高尚的人 噫 :唉

陶後鮮有聞 : 少 同予者何人 :我

宜乎眾矣: 應當

2.《愛蓮說》譯文:

水裡、陸上的草本、木本的花兒,可愛的很多。晉代的陶淵明只愛菊花。自唐代以來,世人十分喜愛牡丹。我卻只愛蓮花從汙泥中生長出來而不沾染(汙穢),在清水裡洗過而並不顯得妖媚,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節節的(或:不長藤蔓,不長丫枝),香氣在遠處更加清幽,筆直的潔淨的立在那裡,可在遠處觀賞而不可(拿在手裡)玩弄。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愛菊花,陶淵明之後很少聽到。愛蓮花,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愛牡丹的人,該是很多了。

四,齊讀課文,正音。同時指導語氣、語調、停頓、快慢。

五,深入閱讀,進一步理解課文的思想和藝術。

1.寫“愛蓮”,為什麼寫“愛菊”和“愛牡丹”?答案:是襯托手法,其中,愛菊是正襯,愛牡丹是反襯。

2.根據課文回答,陶淵明愛不愛除菊花以外的花?為什麼?答案:不愛,他“獨愛菊”。

教師講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說明他寧可隱居,不與統治者合作的生活態度。然後用他的詩《飲酒》第五首印證(投影):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此句為名句)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周敦頤愛不愛菊花?為什麼?答案:不愛。理由是:

(1)他自己說“獨愛蓮……”。

(2)他認為菊花象徵隱士,而他不願做隱士,因為隱士的生活態度太消極。他的生活態度是積極的,他要在汙濁的社會潔身自好,堅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

教師歸納:兩個“獨”字都表現出決不隨波逐流的生活態度和獨特的個性。

4.“甚愛牡丹”的“甚”字可否刪去?答案:不可。“甚”表示愛牡丹的人很多,愛得也很深;若刪去會削弱反襯的效果。下面以劉禹錫的《賞牡丹》印證(投影):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靜少情。

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5.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形象有什麼象徵意義?答案:主要象徵在汙濁的社會潔身自好,保持正直堅貞的節操。

6. .作者將菊花、牡丹、蓮花一一擬人,表達什麼

愛蓮說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理解文章託物言志的寫作特徵;體會語言特色及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

過程與方法

指導學生誦讀課文,體味駢散結合的語言之美,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領悟文中君子的高潔品質,並把其化為自己對崇高道德的追求。

 教學重難點

重點 探究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和文章託物言志的寫法

難點 體會品味託“蓮”寄寓的深刻含義。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引導學生欣賞以“荷花”為題材的中國畫,創設教學情境。(可展示實物,也可製作課件配以詩文、音樂。)

2匯入語:荷花也稱蓮花,它一直是中國畫家們喜愛的繪畫題材,也是歷來為文人墨客們所稱頌的景物。李白的“涉江弄秋水,愛此荷花鮮”和白居易的“冷碧新秋水,殘紅半破蓮。從來寥落意,不似此池邊”分別抒發了詩人不同的感情。楊萬里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入荷花別樣紅”則抒寫了滿湖荷花帶給人們的無盡喜悅。而宋代哲學家周敦頤在南康郡做官時,曾親自率領屬下開挖了一塊四十餘丈寬的池塘種蓮。他憑欄放目,觸景生情,寫下了讚美蓮花的傳世名篇《愛蓮說》。

 (二)研讀課文

1板書課題。(邊講邊板書:愛蓮說周敦頤dūn yí注意“頤”字的寫法,左邊中間是個“口”,不能寫成“臣”字。“蓮”是上下結構,“艹”應在“連”字之上。)

2題解:“說”是古代一種既可以說明、記述事物,又可以發表議論的文體,偏重於議論。所以後來人們常把說理辨析的文章統稱為論說文。那麼“愛蓮說”這個題目該如何理解呢?

歸納:談談愛蓮花的道理,說說愛蓮花的道理。

3指導順暢朗讀

(1)教師範讀課文,要求學生聽準字音,注意語氣語調,在自己認為難讀難寫的字下畫上橫線。

(2)讓學生利用工具書、互相交流解決難讀難寫的字。

(3)讓兩位學生上黑板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可以用螢幕展示,也可用小黑板。評點時,注意形義的點撥。)

甚蕃(fán)淤(yū)泥濯(zhuó)清漣(lián)不染(rǎn)

褻(xiè)玩隱逸(yì)噫(yī)鮮(xiǎn)有聞

(4)學生齊讀課文。(如有不順暢處,教師點撥後再齊讀一遍。)

4指導誦讀課文

(1)明確誦讀要求:文言文的讀法與現代文有所不同。古人讀詩文用的是吟誦的方法,語氣比較舒緩,抑揚頓挫,很有韻味。我們在讀文言文時,可以借鑑古人的讀書經驗。(引導學生回憶電影、電視中古人讀書的語調、神態,然後加以歸納。)

(2)比較文中八個“之”的用法:文中有八個帶“之”的句,哪些句子中的“之”可以理解為“的”,哪些句子中的“之”有舒緩語氣的作用?(將八個句子分成兩組,教師範讀,明顯地讀出後一組的“之”有舒緩語氣的作用,再讓學生進行判別。明確後,讓學生齊讀領會。)

水陸草木之花

菊,花之隱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蓮,花之君子者也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3)文中還有哪些字詞在誦讀時,語氣可以適當延長些呢?(讓學生輕聲朗讀體會)明確:如第1段中的三個“而”。第2段中的三個“也”,嘆詞“噫”,語氣助詞“矣”等。(學生回答時言之有理即可。)

(4)本文句式上的特點是駢散結合。相鄰的兩句話,字數相等,意思相對,叫做駢句。從寬處講,排比句也可看作駢句。提問:文中哪些句子屬於駢句呢?

明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5)提問:這兩處駢句應該怎樣來讀呢?(指名朗讀,教師點撥。)

明確“出……不染,濯……不妖”,“染”、“妖”讀時要一揚一抑。讀排比句時,語氣應逐漸加強,層層推進,富有氣勢。

(6)學生齊聲誦讀課文,體會誦讀指導要求。

5理解課文內容

(1)學生小聲朗讀課文,對照註釋理解句意,小組討論疑難問題。

(2)讓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決有關難字難句的問題。

(3)課上練習:完成課後“思考與練習二”。

(4)提問:在作者看來,蓮花有什麼可愛之處呢?試用課文中的語句回答。

明確:蓮花的可愛之處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5)提問:這一長句,突出了蓮花的哪些特點呢?(明確後板書蓮的品格“高潔”、“莊重”、“正直”、“芳香”、“清高”。)

明確:這個長句,從生長的環境方面,寫出了蓮“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濯清漣而不妖”的莊重;從體態香氣方面,寫出了蓮“中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遠益清”的芳香;從風度氣質方面寫出了蓮“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清高。

(6)提問:我們知道了作者之所以愛蓮,不僅因為蓮花的姿態美麗,更是因為蓮花的高潔、莊重、正直、芳香、清高的品格。那麼我們該用怎樣的感情來朗讀這一個長句呢?

明確:敬佩、讚美之情。

(7)師生共同朗讀這一長句,要讀出敬佩、讚美之情。

(8)提問:前面我們說過“說”這種文體偏重於議論,那麼《愛蓮說》這篇課文,哪一段偏重於議論呢?請找出直接議論蓮的句子。

明確:第2段對菊花、牡丹作出評論,表明愛憎。直接議論蓮的句子是“蓮,花之君子者也”。

(9)提問:君子是怎麼樣的人?

明確:是品德高尚的人。

(10)歸結:作者把蓮花比作君子,由此可見他讚美蓮花的根本目的是,借讚美蓮花去讚美具有蓮花一樣的高尚品格的人。這種寫法叫作“託物言志”。“蓮,花之君子者也”這句話是全文的核心句。(板書“花之君子者也”,“託物言志”)我們讀這句話時,要讀出由衷的讚美之情。

(11)提問:文題是“愛蓮說”,而文中卻三次提到“菊”、“牡丹”,這有什麼作用呢?(板書“菊”、“牡丹”,“襯托”)

明確:襯托。第一次襯托,表現作者自己獨愛蓮花,與眾不同;第二次襯托,顯出蓮花的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襯托,表現作者自己對追名逐利的惡濁世風的鄙棄。

(12)提問:“噫”是一個嘆詞,表示感慨,引領下文對不同愛花人的品評。這三句話在朗讀時語氣應如何把握?(明確後齊讀這三句)

明確:第一、二句讀出感嘆的語氣。第三句要讀出嘲諷的語氣。

(13)齊讀全文。要求語氣舒緩,抑揚頓挫,富有感情。

 (三)延伸拓展

1讓學生說說自己最喜歡《愛蓮說》中的哪一句,並談談自己對這一句的理解。

2課前準備若干未題過字的、以“荷花”為題材的畫,讓發言的學生題上自己喜愛的句子,並作為獎品送給學生。

 (四)佈置作業

背誦課文並用行楷默寫課文。

 板書設計

愛蓮說

周敦頤

陶淵明 獨愛 菊 (正襯) 隱逸者 惋 惜

世人 甚愛 牡丹(反襯) 富貴者 鄙視

予 獨愛 蓮 君子者 贊 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