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散步》教學 說課稿(人教版七年級上冊)

來源:才華庫 9.79K

西門聖

《散步》教學安排

一、(巡視)本師上課,有個習慣,就是要求學生面前擺四樣東西:課本、字(詞)典、作業本和筆。待會兒,老師要求寫的東西,大家就寫在作業本上,自己編個序號,算是作業。課一結束,作業也就完了,不留課外作業了。行嗎?請檢查,還不齊全的,請趕快準備。

(一邊準備,一邊提示學生接我下句)這是學語文的必備工具,我的說法是:讀書不帶四大件,好比打仗不帶槍,挖土不荷鋤。

二、讀書讀書,一定要讀。誰讀?讀書人自己讀。讀過了嗎?讀過一遍的,舉手。

有道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若讀過,再讀一遍好不好?讀的過程中,使用手邊的工具書,達到二個要求:念準字音,寫對字形。完後老師檢查。預備,開始--

三、檢查:聽寫(寫作業本上,抽一人板演。本課作業先空二行)。先寫課題、作者,再其他(如書上)。

四、字不離詞,組詞(寫作業本上,抽一人板演)。

五、詞不離句,造句(寫作業本上,抽一人板演)。引導:先念幾遍書上句子,爭取記住,再替換,仿而造之。

六、默寫。在剛才所留二空行處寫上課文題目和作者名。目的:引導“步”字別多寫一“、”。“戚”字組詞。

七、現代社會,閱讀講求速度。給五分鐘時間,比賽有感情朗讀課文,看誰讀的遍數最多。

完後適當統計,表揚肯定。

八、複述故事。用自己的話,長短不論,把文章大意說清楚就行。先自言自語,自己說給自己聽。再同桌互說,相互交流。

九、勾劃出好詞佳句,同學間互相交流。(亦可省)

十、讀1--自然段。注意語音語調。

生讀時,師板書如下:

          曾令錫

          男

          41歲

          教師

          南川市教科所

          喜歡讀書和旅遊

十一、課上到此時刻,老師才想起一件事,剛才忘了做。請看黑板,老師這是做的什麼事?請在作業本上寫一句話,說明老師才幹的是一件什麼事情。可以商量。寫好後交流一下,一個人展示。

現在老師就此提個新要求:仿照課文中的某句話,反老師所幹的事情寫出來。開始--

引導:

給這件事取個名:自我介紹。

介紹了些什麼專案?也取個名:姓名、性別、年齡、職業、工作單位、興趣愛好。

誰作自我介紹?加個主語:老師作了自我介紹

後面怎麼接?仿文中句式。(把文中句子找出來,反覆讀幾遍,師引導下對比讀幾遍,各種方式重複,意在加深印象,爭取記住)

注意:

最後的二項內容間不用“、”,而要用連詞“和”。

還可說具體一點,把句子變長:什麼時間作的自我介紹?課上到一半的時候

還可再加點,交代一下背景,如:今天來給我們上課的是一位新老師,他在課上到一半的時候……

大家看,我們擷取“老師作了自我介紹--他的姓名、性別、年齡……”這部分,是個句子,連上前邊的,可以算一個段落。如果我們再增加點內容呢?比如,用上一個自然段寫寫老師的外貌、再一段寫上幾句老師說的話,甚或再用一段寫寫今天的天氣、周圍的環境,再安上個題目,等等,就成篇了,文章了。

可見,作文簡單,若干句子的組合就成了作文。作文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麼難。

又可見,造句是多麼重要,只要會造句了,若干句子語意連貫語氣暢通地連在一起,就是作文了。

再可見,一個意思千百萬中表達,我們讀別人的文章,要善於積累句子,豐富自己的表達,如英語句型一樣,句子形式多了,寫的時候選擇餘地就大,寫出的文章表達形式多樣,文章就避免了單調呆板。

請大家仿文中句式把這句話寫在作業本上,與自己剛才的話比較:今天掌握了一個新鮮的表達句式,算不算個新收穫?

變換句式,對比:誰好?有時不是誰好的問題,而是誰都可以,只因有一種與種不同,獨到,別緻,所以用了。一個意思,千百萬種表達,掌握多種句式,按需選用,可以避免語言音調平淡,避免“學生腔”。

十二、“母親很聽我的話,就象當初我很聽他的話一樣……”:

引導誦讀,讀出其中韻味:人老了,一切由孩子作主了,就象我們個個在家是“小皇帝”,辛酸;孩子的話都聽,一種深深的親子之愛。言有盡而意無窮,一話飽含深意,這就是語言的張力,好語言的標誌。

仿寫一句話,表達某種情味。

依前引導其他(類似地方還多,請自己找出來,作出勾劃,仿著寫話。因課是研究課,示範性,可只講其一,不及其他)。

十三、讀時,你的心情處於什麼狀態?

十四、讀後,你想到什麼?

十五、總結一下:本節課收穫有哪些?

提示:多認了字,多寫了字,多知一故事,被感動了一回,知道了一個道理,高興地度過了45分鐘,等等都算。可見,語文課有意思沒有?願不願上?缺不缺習?專不專心?好,這樣,你的收穫就比什麼都大了。

借《散步》說語文教學

一、關於“教什麼”

語文教學教什麼?語文教學教語言。語文學科是幫助孩子習得本民族書面共同語工具的學科,不是文學科,更不是思想品德科。語文教學的任務直面語言這個工具。語文教學到語言為止。為什麼要有語文課?就因要教導孩子掌握語言工具。不教語言教什麼?說語文有人文性,這並說明不了語文教什麼的問題。人文性又怎麼樣?教人文性嗎?人文效能教嗎?怎麼教?駕車兜風是一大享受,這享受算是“人文”,車是工具,教人會駕車是教學。在這個“教學”裡,是教人駕車這個“工具”呢,還是教“享受”這個“人文”?語文教學無語言,就是遺忘了語文教學的本體任務。

教語言就是教字詞句。識字是個永恆的任務。高年級的人最容易犯一個錯誤,以為識字任務已經由國小尤其是國小低段完成了。這是個誤解。國小,尤其國小低段只完成了部分識字任務,識字不怕多,從這個意義講,識字任務永遠盡時。事實也說明了這一點。高中學生有把“寢室門”寫成“寢室們”的,這絕不是筆誤。2000年本市七年級抽考,作文中錯別字:楣(眉)毛、來持(遲)了、公(工)人、太陽身(升)起、種(總)是讓他生氣、美(每)天干活、留在心理(裡)、動作十分微(威)風。都說閱讀題難,我曾做個一個調查,做試卷時抽讀,題中1000把字的短文,居然17個字認不得。字不識,即意不懂。意不懂,咋答題?有個九年級學生作文中出現這樣的句子:“我的爸爸很堅固”。七年級學生作文中的句子:“為社會主義黑暗而讀書。” “我一定要用好成績孝敬王老師”、“王老師和我們之間是有血緣關係的”。還有:身體不當好、跑起回去、二回不要去踩人家的菜、飯煮幾了、我的父親在煮飯(是炊事員)。

再看一段學生作文:有一次,我聽父親在發火,發不起,就出去了,我就把他發起了,過了一會兒,就吃了飯,我去砣菜回來了,見了一隻雞在叫,好不好,我把一隻大雞1了,吃掉(簡直象現代派作品的語言,可人家那是創造,是“系統破壞”)。每當我上學的時候都不停地說我的好兒子,你一天在學校玩得開心嗎。在我五彩斑瀾的盒子裡,裝著一個高大慈祥的人,那就是我的父親。

諸如此類的問題,不教語文,教“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乃至“人文”等一類“意思”,能解決嗎?

語文不能象數理化一樣教,以為文中有個答案,教學的任務是把這答案找出來,教給學生。語文教學要教語言,不只教“意思”。

這就是我的課中聽寫、練句等安排的道理。

教語言的課才是實在的課,學生學有所獲的課。學生對語文課的感受大多是空洞,無聊,沒用。因而語文課逃課的最多,不聽講的最多。因為他覺得這課上不上無所謂,認真上了無益,不上也無損。我這樣的處理,學生感覺應該不一樣:來了有獲,不來有失。

下面引錢夢龍先生話作結:

多一點對自身經驗的研究,少一點花裡胡哨,少一點食洋不化,讓學生實實在在地接觸文字,實實在在地觸控語言,實實在在地在讀寫聽說中摸爬滾打,也就找到了語文教學的“魂”。

二、關於“怎麼教”

用朗讀的辦法教。讀書讀書,硬要讀。常常是,課文教完了,--講完了,甚至一冊書教完了,書還是暫新的,學生沒讀一遍。不讀書,不直面文字,一切是架空的,一切是空的。

值得一提的是,朗讀本身就是一種教法,這是我們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的。我們的教案中,“教法”一來幾乎沒人寫個“朗讀”。

很多東西只有朗讀才能解決。很多東西,用朗讀的辦法去解決最好。

朗讀跟唱歌類似,不唱,光是講析,其藝術美是沒法感受體驗的。唱著舒服,聽分析絕沒味道。《鄒忌》一課中妾的答語的讀法。《琵琶行》中“如急雨”“如私語”“此時無聲勝有聲”。《孔乙己》“你還欠我十九個錢呢”。

用轉換的辦法教。一是“生活--語言”的轉換;二是“方言土語--規範語”間的轉換,如我教“蹲”。一個人的整個語言運用能力的實質,就是這個人實現這二種轉換的能力,這個能力提高了,語文能力就提高了,“語文素養”就不差了。

用比較的辦法教。如我教“我們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兒子和我的妻子”。比較是為了便於體驗感受。比較就是了,不用“說出”。比較使得差異顯性化,我們只要這點就夠了,並非完全瞭然。

在運用中教。掌握語言的過程就是提示運用的過程,直接從終級的意義上去學東西,意義最大。

最後,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所以我們要組詞,要造句。

三、關於老師的作用:組織管理,引導,幫助(釋疑解惑)。

教師的各項安排,要立足於促進:每項活動都是推著孩子去學習,更願意今後努力學習。如結尾關於“收穫”的總結就體現了這一點。

四、關於課文。在我眼裡,課文不過是提供語言訓練材料的材料。語文教學不是教課文,不是教課文裡的意思,是借課文訓練學生掌握語言工具。課文與課文之間不成體系,哪篇文章作課文是很偶然的事,不是某篇文章非作課文不可,所以也不是每篇文章非教不可,更不是非先教什麼後教什麼不可。什麼進度之類是不要緊的,更是勿需統一的。

順便就要說到備課。備課就是尋找“教學點”、“訓練點”,解決教什麼和怎麼教的問題。是尋找新感覺,新感受。教書其實是教備課時的感受。循著自己的理解教,不要看參考書,被別人牽著鼻子走。備課和寫備課簿是二回事,寫備課簿是備課的記錄和備忘。備課不能不有,備課簿不一定必寫。 

五、關於作業與訓練:

1、課外作業課內化。別太天真了,以為佈置就完事。孩子沒那麼自覺,更沒那麼多時間。

2、佈置讀書的作業,別隻是佈置習題的作業。

下面再引錢夢龍先生話作結:

只要我們能“喚醒”學生讀書的慾望,使學生真正成為書香滿身的人,他的語文素養還會不高嗎?

 

曾令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