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教案模板

來源:才華庫 2.26W

歷史知識的過去性特點,使得很多高一學生感覺歷史“無用”,若教師再不充分發掘歷史學科知識的價值,把課上得枯燥乏味,就很難使高一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熱情。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一歷史教案模板,快來看看寫吧。

高一歷史教案模板

知識與能力:

基礎知識:1、重點: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2、難點:認識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能力培養:培養利用歷史資料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通過討論與思考,初步培養高一學生用歷史眼光和歷史意識來理解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產生髮展和影響。

方法與過程:

①分組討論:前後桌一組,選出組長一人,記錄討論的中心論點並作好發言準備。 ②分階段進行問題解決,在高一學生自學階段,老師走下講壇,深入各組討論中,以便隨時發現高一學生在解決過程中出現的疑惑或難點,增加課堂解決的針對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高一學生認識到我國幾千年前,就有了相當完備的國家執行機制,有相當高的政治文明,從而增強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認識到中國是一個淵源流長的文明古國,理解宗法制對歷史和現實的影響。

講授新課:

一、單元序言分析: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從1996年開始的夏商周斷代工程更進一步證實了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那麼四千多年前我國國家機器是怎樣運作的呢?本單元我們一起來探究中國古代國家機器運作的制度,即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1、中國古代的朝代:(理清朝代,使高一學生形成時間概念。)

2、本專題的關鍵詞是“政治制度”。考查一個國家一定時期的政治制度,就要注意它的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影響等各方面的內容。本單元分四個階段對中國古代不同時期政治制度的內容、特點、沿革和影響進行了概述,向我們描述了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的發展脈絡和趨勢。

二、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匯入新課:從“大禹治水”的故事講起,可以由高一學生講述匯入夏朝的建立。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設問:夏朝是如何建立的? “大禹治水”:傳說很久以前,黃河發大水,把莊稼和房屋都淹了。當時的部落聯盟首領舜就派鰥去治理洪水,但鰥沒有使洪水馴服。鰥的兒子禹就自告奮勇地要求繼續治水。他改變了他父親的做法,用開渠排水、疏通河道的辦法,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從而制服了洪水。在治理洪水的十三年間,禹“三過家門而不入”。也正是因為他治水有功,才被舜通過禪讓制推選為部落聯盟首領。後來,禹的勢力越來越大,於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根據斷代工程,科學地測定夏存在時間為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年)。

設問:請觀察一下教材中的插圖《戴冠冕的夏禹》,這時的夏禹有何變化? 這時的夏禹因為權勢的強大,已經從部落聯盟首領轉變為夏國王了。(舉例:在禹統治的時期,禹已有特權。相傳因為有個部落酋長參加會議遲到,被禹處死,可見禹已在行使著君王的權力。)冕是古代帝王專戴的禮帽,圭為古代帝王舉行禮儀所用的玉器。

1、王位世襲制

禪讓制,是原始社會部落聯盟內部民主選舉首領的制度,“選賢與能”。 設問:成為夏國王的大禹還會繼續推行禪讓制,選出他的繼任者嗎?

材料分析:禹繼位後,社會進一步發展,階級已經形成,組成國家的各政治、軍事要素已經具備,國名“夏”,禹就是“夏后氏”(夏朝)的第一位國王。他的兒子啟殺掉益而奪得王位。從此,“禪讓時代”結束,“夏傳子,家天下”的時代開始。

——《中外歷史問題八人談》

禹雖然按照傳統的禪讓制推舉伯益為繼承人,卻不給他實權。相反,禹把實權給了自己的兒子啟,啟殺掉益而繼承王位。這說明我國原始社會的禪讓制已被王位世襲製取代,中國社會也由“天下為公”的時代進入到了“家天下”的時代。

提供兩段材料給高一學生,可比較分析原始社會的.“天下為公”與階級社會的“家天下”: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和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材料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

需要注意的是,王位世襲制不僅指子承父位,也包括兄終弟及這種形式。

2、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

夏商時期,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制定了一套從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以商朝為例說明。在中央,最高統治者為王,設相、卿士參與商王決策;卜、祝、史負責占卜、祭祀和記錄王朝大事;武官師執掌軍權,各類官職的主要職能劃分非常清楚。在地方,商時期方國林立,方國首領被商王封賜為“侯”“伯”等,他們對方國擁有一定的支配權力,同時對商王效忠,定期納貢、朝見,並奉命征伐。(這裡可結合《商朝疆域圖》和高一學生所熟悉的《封神榜》,以周方國的文王被賜封為西伯侯為例講述,高一學生更易理解。)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前1046年,陝西一帶周部落首領周武王滅商,以鎬京為中心建立西周。西周強盛時控制的地區,已經遠遠超過商朝。

材料說明:“我自夏以後稷,魏、駘、芮、岐、畢,吾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東土也;巴、濮、楚、鄧,吾南土也;肅慎、燕、亳,吾北土也。”

西周控制區域西起今甘肅東部,東達海濱,北起遼寧,南達長江,是三代中疆域最大的王朝。

情境設定:對於如此龐大的王朝,作為周王,怎樣才能有效地統治?(西周疆域圖)

1、西周的分封制 (“分土封侯制”) (武王開始,周公繼續)

(1)分封的目的

鞏固周王室的權力,一是要“封建親戚,以藩屏周”,二是要防止商的遺族叛亂,三是要適應人口不斷髮展、疆域不斷擴大的需求。(最根本的即鞏固統治)

情境設定:如果我是周王,我該怎樣進行分封呢?(結合《周朝分封諸侯分類示意表》說明分封的物件,能認識到分封的主體是同姓分封,同時可結合地圖說說一些功臣的封地)

(2)分封制的內容 (周王與地方諸侯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關係) ①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別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貴族,建立諸侯國,拱衛王室。②被封的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盡到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賦和朝覲述職的義務。(舉例項說明,周成王、周康王時期的會盟諸侯,周昭王時期的巡遊南方。)③受封的諸侯在自己的封疆內實行再分封。(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分封制也是一種分級立宗制,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士以下不再分封。)

(3)分封制的影響 設問:當週天子把同姓王室貴族、立功的異姓貴族和先代貴族的後裔分封到各地做諸侯以後,他們到底起到什麼作用?是否真如周天子所想,鞏固統治,擴大疆域?(用此設問主要是讓高一學生充分體會分封制帶來的影響,高一學生可結合教材以及自己的認識進行思考。)

教師總結:認識分封制的影響,要注意兩個問題。第一,周王室力量是否強大,與諸侯國勢力強弱成反比。當週王室力量強大時,就能保持對諸侯國的震懾力,並能通過諸侯國強化對邊遠地區的統治;當週王室力量衰弱時,諸侯國獨立性就會增強,並威脅到周王的統治地位。第二,分封制在西周時期對周王朝統治的鞏固起了積極作用,但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明顯地削弱了周王室的統治,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我們既不能用前者代替後者,也不能用後者掩蓋前者。

2、西周的宗法制

設問:在分封制下,為什麼分封的主體是同姓王室貴族? 同姓王室貴族和周王的關係最親。他們之間是有血緣關係的。而血緣關係的親疏對周朝同姓貴族政治地位的高低,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實際上,西周以血緣關係為紐帶形成的親疏不同的家族結構,構成了當時另一個重要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它與分封制密切相關。

(1)宗法制的含義 簡單說即宗族的法規。它由原始社會的父系家長制直接演變而來,是用規定宗族內庶嫡系統的辦法,來確立和鞏固父系家長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終保證王權的穩定。

(2)內容:嫡長子繼承製,餘子分封;龐大的宗族網;與分封制互為表裡(其中嫡長子繼承製是最大的特點)。

(3)影響:確立一整套分配與繼承製度,有利於凝聚宗族,防止內部紛爭,強化王權,家國一體。

早期國家制度以宗法制為核心,用分封制為治理國家的基本形式,用世卿世祿製為選拔官吏的基本方式。

總結:在夏商周時期,王位世襲制、分封制和宗法制構成了古代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內容。宗法制通過血緣關係的親疏,規定了西周金字塔式的社會統治秩序,分封制則保證了周王對全國各地的統治。它們互為表裡,相互滲透,共同維持西周社會秩序正常運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