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山聽泉》的課堂教案

來源:才華庫 5.22K

教學目的

《鼎湖山聽泉》的課堂教案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培養文學感悟能力

2、理清文章線索

3、分析掌握文章中豐富的修辭運用手法

教學過程

一、激趣激發,匯入課文(3分鐘)

學生說出三到五個風景名勝之處,並能用俗語諺語或民間傳說簡略介紹:如“自古華山一條路”;“桂林山水甲天下”;“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西湖與白娘子……

廣東鼎湖山,絕頂有湖,因名頂湖,傳說黃帝曾鑄鼎於此,遂易名為鼎湖。(黃帝曾鑄三鼎,象徵天地人;夏禹鑄九鼎,象徵九州 。)

二、預習檢查(2分鐘)

1、生字詞注音

古剎 磅礴 雄渾 萬籟俱寂 一泓 楹聯 悵惘

2、解釋詞義

拾級:逐步登階

盎然:充滿活力的樣子

迥然:形容差得很遠

渾然:形容完整不可分割

萬籟俱寂:一點聲音都沒有,形容非常寂靜

3、 文章體裁:遊記

三、課文朗讀(15分鐘)

1、默讀全文,要求:想想這篇文章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的,作者在哪裡開始聽到泉聲?在什麼時間、什麼地方聽得最為真切?

移步換景,按地點的'轉移和時間的先後來安排.寫作順序

山腳寒翠橋——山中補山亭——山頂慶雲寺

2、學生任選一段,教師範讀

3、學生選段朗讀:一二三四八,任選一段,有感情地自由朗讀

4、指定學生朗讀一段(兩人次)

四、課文討論(10分鐘)

1、找出三個景點處描寫泉聲的語句

寒翠橋:泉聲如童稚笑語,泉影半含半露,欲近故遠;

補山亭:泉影越不可尋,泉聲越發悅耳;

慶雲寺:深夜聽泉,層次分明,如同一曲交響樂;

2、討論課後練習三(1-3)

⑴“此中精神”指人到補山亭,泉聲讓鼎湖山變得年輕,讓人變得心靈純淨,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這幅對聯正抓住了此點,一語雙關,讓人不覺頷首稱妙:“已無塵半點”,既是指鼎湖山補山亭處空氣清新沁人心肺,又是指泉聲悅耳令人心靜脫俗,忘了塵世俗務。正如“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一般。

⑵開放性回答題:泉影不可尋,則少了許多視覺上的紛紛擾擾,靜心傾聽,泉聲自然悅耳得多。佛家坐禪講究瞑思,正是此理。

⑶“高貴之處”正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五、課堂作業(另印)(10分鐘)

《鼎湖山聽泉》課堂.教案(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精讀精講第八段

2、完成課堂背誦

教學過程

一、導語引入

什麼時候人的聽覺最靈敏感覺最細膩?應是深夜聽水聲時。這個水聲,可以是“雨打芭蕉葉”,細聽“巴山夜雨漲秋池”;可以是“閒敲棋子落燈花”,傾聽“青草池塘處處蛙”;也可以是坐著夜航船,聽著一路的槳聲,聊著一路的閒話。可惜,在現代工業文明的衝擊下,這些傳統的東西古老的享受早已消失在歷史的記憶中。

讓我們借謝大光的筆,來感受一下入夜時分,萬籟俱寂,在古剎客房中傾聽泉聲的美妙之處吧。

二、課文朗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