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人物 讀出自己--《項鍊》瑪蒂爾德形象鑑賞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二必修四)

來源:才華庫 7.71K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細膩、深刻的心理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

2、引導學生全面分析瑪蒂爾德的人物形象,並正確評價小說人物。

3、通過對瑪蒂爾德形象的賞析,提高學生的小說鑑賞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瑪蒂爾德形象的分析,讓學生掌握心理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

2、通過對瑪蒂爾德形象的深入解析,引導學生學習借鑑瑪蒂爾德遭打擊而不沉淪,遇逆境而敢於奮起的堅強、負責、勇敢的精神,使學生進一步認知人生。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通過對瑪蒂爾德形象的深入解析,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教學設想:

1、課堂上多鼓勵學生質疑。

2、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多思考,深入領會作品要義。

教學重點:細膩、深刻的心理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

教學難點:瑪蒂爾德形象的鑑賞與評價。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二、探討瑪蒂爾德人物形象

瑪蒂爾德是個什麼樣的人?

小說藝術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塑造有血有肉、生動感人的人物形象,那麼本文所著力塑造的人物是誰?她是個什麼樣的人?作者運用了何種人物描寫方法來塑造這個人物形象的?請大家從文中找出心理描寫的有關語句,並簡要分析主要刻畫人物的何種性格?

明確:愛慕虛榮 追求享樂:(丟項鍊之前)

1、七個“夢想”:從衣、食、住、行等方面。

2、得請柬後的複雜心理:既急切地盼望出席舞會,又為自己沒有合適的舞服而懊惱、為丈夫的貧困而怨恨。

3、借項鍊前後的心理變化(作者極善於用心理分析的方法來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

借項鍊’一節是作者描寫得非常精彩的片斷,其中有很多‘最準確’的句子,‘最準確’的動詞和形容詞。請各位好好欣賞,細細品味,並向同學介紹你的感受,讓大家共享。”

明確:莫泊桑真不愧是得到老師福樓拜的真傳,而成為運用語言的高手:“找最準確的句子,最準確的動詞和形容詞”。莫泊桑的借項鍊的場景不大,著墨不多,卻把瑪蒂爾德愛慕虛榮描繪得栩栩如生,把她的性格刻畫得入木三分。

4、舞會部分中四個“陶醉”:虛榮心得到了充分的滿足。

5、十年艱辛中的一個“回想”:

教師小結:

提問:同學們看到的瑪蒂爾德是不是僅僅只有強烈的虛榮心,她的身上是不是還有閃光的一面?(十年之後瑪蒂爾德是怎樣的呢?)

明確:

提問:丟失項鍊之後,瑪蒂爾德決定賠償項鍊的做法是否是唯一選擇?還有什麼選擇?

明確:

提問:瑪蒂爾德為什麼選擇了最難走的一條路?(為什麼她會選擇償還這條路?)

明確:

小結:“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每一個讀者在解讀文字時,內心都會有不同的人物形象。《項鍊》之成功,正在於它對瑪蒂爾德複雜人性的深刻洞悉和細緻入微地刻畫。

三、十年前與十年後的瑪蒂爾德,社會地位和物質生存境況沒有實質的變化,然而她的精神面貌、心裡感覺卻有了本質的區別,為什麼?

明確:

四、我們從瑪蒂爾德身上應學習和借鑑的方面有哪些?

(一)應學習的方面:養成誠實守信的習慣、勤勞堅強、勇於承擔、目標堅定等等,尤其要做到:選擇慎重!

項鍊丟失後,青春美貌和人格尊嚴這兩個法碼擺在人生的天平上,逼她作出選擇。她決定放棄青春,選擇尊嚴。瑪蒂爾德最終的命運看似不公,實則是和她最初的選擇緊密相關的。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生與義、金錢與道德、追求慾望與堅守自我、得與失……面對人生之旅上的種種選擇,我們每個同學一定要慎重。

瑪蒂爾德與《跨越百年的美麗》的主人公--居里夫人的比較

提問:《項鍊》發表於1884年,其中的女主人公為當時社會所流行的愛慕虛榮的風氣毒害,十年的青春換來了只是一條假的鑽石項鍊,而就在這個國家,15年之後有一位女子登上了法國科學院的講壇,向世人宣佈她發現了新的放射性元素--鐳,而且這位女子在一生中兩次獲得諾貝爾獎,她是誰呢?”“那為什麼同一個國家,同一個時代,同為女性,瑪蒂爾德和居里夫人的人生價值會有天壤之別呢?

明確:

第一,從人生目標的選擇上看

第二,從人生目標的層次看,

第三,從選擇實現目標的方式上看,

(二)應汲取的經驗和教訓:

五、教師寄語

六、作業(二選一):

(一)請用一段文字,聚焦某一場景或畫面,用心理描寫的手法呈現一箇中國版的現代的瑪蒂爾德形象。

(二)結合瑪蒂爾德的經歷,以“追求”為話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題目自擬,體裁不限。 

王秀鵬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