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高粱根教案及作業題答案三年級

來源:才華庫 2.47W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新教科版高粱根教案及作業題答案三年級,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新教科版高粱根教案及作業題答案三年級

教學要求

1.會認“聖、碩、榕”等7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的內容,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4.初步認識借物抒情的方法,學習高粱堅韌不拔的品格。

重點難點

1.理解課文的內容,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2.初步認識借物抒情的方法,學習高粱堅韌不拔的品格。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你們見過高粱嗎?高粱是北方最常見的最普通的農作物,高粱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今天讓我們學習一篇關於高粱的課文——高粱情。(板書課題)

請大家看大螢幕(課件展示高粱的圖片)

①把圖中的“根”放大,猜測這是高粱的那一部分。

②課題為什麼在“高粱”後面加上一個“情”字呢?作者對這種北方最常見的、最普通的農作物又懷著怎樣的感情呢?下面就讓我們帶著這幾個問題來學習一下這篇課文吧。

二、出示自讀提示,明確學習要求。

1.瞭解作者描寫了高粱的哪些特點,抒發了怎樣的情感。

2.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和同學交流看法。

3.瞭解課文的表達方法。

4.自讀課文,不理解的詞語畫下來,查字典,不懂的提出來,小組內交流解決。

三、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並思考,然後小組討論。

1.輕聲朗讀課文,結合插圖想一想:課文描述了高粱的哪些方面,重點寫的是什麼?在書上標註出來。

小組交流:課文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2.重點學習第2——3自然段。先默讀概括出高粱的根的特點、作用並畫出相關的語句。然後小組內交流自己是怎麼體會出來的。

3.全班交流。

高粱的根的特點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長著很多氣根;二是很苦;三是扎得很深。(板書:長著氣根堅韌很苦扎著很深有力)

四、品讀課文,概括表達方法。

1.默讀第1、2、4自然段,想一想:高粱在我心中有著怎樣的地位,為什麼?

2.高粱對我的影響是什麼?我對高粱有著怎樣的情感?(板書:神聖、敬佩、激勵著我)

五、指導有感情朗讀課文。

六、總結

本文的作者通過描寫高粱,尤其是高粱的根的特點,抒發了對高粱的深厚感情以及對它堅韌不拔的品格的讚美。這種寫法叫借物抒情。

七、板書設計。

高粱情

長著氣根堅韌

很苦

扎得很深有力

八、課後反思

本文是一篇自讀課文。這就要求教師擺正學生的.位置,讓學生自主學習,積極進行語言實踐。我圍繞核心問題制定了自讀自悟的課堂結構,讓每個學生經歷了“讀,思,議,品”的實踐過程。其中“讀”是帶著問題讀,讀得有目標;“思”是邊讀邊想,思考有方法;“議”是組內討設定交流平臺;“品”是體驗感悟,落實語感訓練。在整個自學自悟的過程中,課堂形成了一種真正的讀書氛圍。學生親自經歷了知識獲得的過程,語文實踐落到實處。

本文具有借物抒情的特點。作者對高粱懷著怎樣的感情?這是教學的重點。我們只有理解了高粱根的特點,才能領悟到作者對它堅忍不拔品格的敬佩和讚美。我循著這條思路設計了“循理悟情”的教學流程:第一步,提出問題:高粱有什麼特點,作者對高粱懷著怎樣的感情?第二步,嘗試解疑:高粱有哪些特點,劃出描寫高粱的句子;第三步,反饋交流,理解核心問題。第四步,循理悟情,體會堅韌不拔的品格。第五步,昇華主題,體會作者對高粱的敬佩和讚美之情。雖然整個教學過程流暢,但是感覺學生的情感活動不夠強烈。在以前,“循理悟情”也許是一個不錯的教學選擇。但是,比照新課標,這顯然走回了重分析,輕感悟的老路。所以,沖淡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扭轉觀念,輕分析,重感悟。教學流程可以這樣安排:第一步,提出問題:高粱有哪些特點,作者對高粱懷著怎樣的感情?第二步,整體把握,初讀識情。(敬佩、讚美之情);第三步,品讀詞句,披文入情。你可以從哪些詞句看出敬佩、讚美之情?第四步,反饋交流,緣情悟理。第五步,昇華主題,實現遷移。現實生活中哪些人具有高粱的品性?師生圍繞核心問題,抓住有關語段、看圖、品讀,領悟情感。把對高粱根的特點的理解放在體會情感之中。這樣,用情感激發學生的智慧,讓學生與作者產生強烈的共鳴。

課堂作業新設計

1.把生字和拼音連起來。

shèng shuò róng cōng mǐn bào sù

速暴敏聰榕碩聖

附答案

shèng shuò róng cōng mǐn bào sù

速暴敏聰榕碩聖

2.仿寫句子。

它就像一個摔跤手,腳跟穩穩地定在地上,等著對手向他撲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答案:

戰士們像箭一樣地穿過熊熊大火。

3.思考問題:學過課文制後,高粱給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麼?

附答案:高粱堅韌不拔的品質令我敬佩。

備課資料

牛漢(1923年10月2日-20xx年9月29日)[1],本名原為“史承漢”,後改為“史成漢”,又名“牛漢”,曾用筆名“穀風”,山西省定襄縣人,蒙古族。現代著名詩人、文學家和作家,“七月”派代表詩人之一。1940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主要寫詩,近20年來同時寫散文。曾任《新文學史料》主編、《中國》執行副主編,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名譽委員、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他創作的《悼念一棵楓樹》《華南虎》《半棵樹》等詩廣為傳誦,曾出版《牛漢詩文集》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