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國論》名師教案推薦

來源:才華庫 2.62W

教學設想

《六國論》名師教案推薦

以活動為主,提供能讓學生充分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努力實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教學維度

教材分析

對高一學生來說,本文難點不多、主題明確,學生便於把握,較適合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但因為是一篇議論性文章,重在說理思辨,因而趣味性不強,較難出彩。

基本構想

突出課堂上學生的自主性,培養通過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摸索文言文學習的能力。既重過程又重結論。教授傳統課文,既教授傳統內容,又體現新課改精神。

學習目標

1.利用工具書自主疏通文字;

2.文章大意把握與主旨歸結;

3.說理性文言文論證手法探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學習準備

課前教師準備閱讀材料。學生備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課前早讀閱讀材料:蘇轍《六國論》節選,李楨《六國論》李選,史料《七國興亡》,讚揚和批評《六國論》的文章各幾段。

教學方法

1.教法:點撥答疑法、講解法、導引法、檢測法

2.學法:自主學習法、討論學習法

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

我國古代的啟蒙讀物《三字經》中有這樣的話:“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蘇老泉就是蘇洵。請生介紹作者。戰國時代,七國爭雄爭霸,秦由弱變強,吞併六國,統一天下。這一段歷史縱橫捭闔,單是對六國被秦滅掉的原因,就有多種說法。同學們請看戰國形勢圖。(出示多媒體畫面:“秦滅六國”)

那麼,蘇洵提出了怎樣的觀點,他又是怎樣論證的呢?

二、感知課文。同學們大聲朗讀一遍課文,再注意一下不易理解的字詞,可以劃下來。再指四名學生個別朗讀一遍。

三、組成學習小組。把自己發現的問題向本組成員提出,由本組成員互相解答。能夠自己解決最好,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到全體同學面前,再討論。

師生共同討論解答各小組未解決的問題。

檢查合作學習的效果 ,出示多媒體畫面,生當 堂回答以下三方面的問題,老師評點。

1.解釋下面加線的詞:[prv]

第一部分:(1)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 (2)蓋失強援,不能獨完 (3)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 (4)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 (5)至於顛覆,理固宜然 (6)與嬴而不助五國也(7)燕趙之君,始有遠略 (8)斯用兵之效也 (9)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10)後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 (11)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 (12)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 (13)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14)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

小結:以上為實詞,特點是數量多。譯時要逐字落實,活用的要講清用法,古今異義的要注意講準確。學習方法是擴大閱讀量,增強語感,積累。

第二部分:(1)賂秦而力虧 (2)不賂者以賂者喪 (3)諸侯之所大欲 (4)蓋失強援

小結:以上為虛詞,特點是數量少,用法活。學習方法是:積累

2.翻譯下面的句子:

⑴趙嘗五戰於秦,二敗而三勝。後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之不終也。

⑵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於亡。

小結:翻譯句子是能力,原則:儘量直譯,輔以意譯。

四、(探)合作探究,學習本文的論證藝術

1.本文的一、二段在全文中有何地位?

2.作者是怎樣論證自己的觀點的?下面的哪個段照應分論點一,哪個段照應分論點二?

3.生齊讀一、三段,分析作者論證證方法和思路。(正面引導,學習作者的論證藝術)

生自由朗讀二、四段,思考:對這個層次的論證,有兩種觀點(已印發給學生),一種認為論證嚴謹,有力,另一種認為論據不準確,不能論證“不賂者以賂者喪”的觀點,是蘇洵寫作的漏洞。你怎麼看?生討論,掀起高潮。

師引導,明確:

通過討論,明確:議論文寫作,要有內在的.邏輯美。本文為典範的議論文,值得學習。也有不足。論據的不符合史實的地方,論點也太絕對。

蘇洵作為大文學家,難道沒有這點歷史知識嗎,難道不知道寫作文要緊緊圍繞中心論點行文嗎?請看“北宋的外交情況”(多媒體)

生同討論後明確:本文的借古諷今、高瞻遠矚不畏強敵的思想,形成文章的魅力;斬釘截鐵、生動有力的語氣,增添了文章的語言魅力。

五、小結:七國的消煙已經散去,歷史的回聲永不消失,智者的思索不應停止。讓我們帶著積極思考探究的精神,去學習每一篇課文。作業:二選一:1。課個閱讀蘇轍的《六國論》原文及譯文,分析其觀點。

2.選一個社會現象談談你的看法,可以模仿本文,也可以創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