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以內的連加連減》教學設計 (人教新課標一年級上冊)

來源:才華庫 2.36W

夏履鎮中心國小  周玉琴

《10以內的連加連減》教學設計 (人教新課標一年級上冊)

一、設計思想

長期以來,計算教學忽視了教學本身的人文因素,脫離了學生個體。因此,計算教學總是與單調、枯燥連在一起。新課程的實施,給計算教學注入了新的血液。新課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現實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本教學設計,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構想、設計現實、生動、活潑,充滿童趣的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欣賞、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自評互評等多種活動中學習數學、享受數學並得到全面發展。   

二、教材分析

連加、連減在學生學習了10以內加、減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安排。目的是通過教學,使學生體會這兩類式題的運算順序,能正確進行計算,從而擴大學生用加、減法解決實際問題的範圍,併為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打下必須的基礎。連加、連減雖然不是加法和減法單元的教學重點,但卻是加法和減法單元的難點之一。教材先通過例1教學連加,然後呈現例2的摘絲瓜場景教學連減。接著通過一系列的練習,逐步使學生進一步體會連加、連減算式的含義,鞏固對運算順序和計算方法的認識。

三、學情分析

連加、連減雖然不是加法和減法單元的教學重點,但卻是本單元的難點之一。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這一知識的自身特點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充分引導學生聯絡具體情境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理解運算順序,掌握計算方法。要引導學生通過具體情境多觀察、多討論、多表述,在多樣的活動中深入領會並掌握知識。

四、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情景建立連加、連減的數學模型,理解連加、連減的具體含義,會進行10以內連加、連減的計算。

    2、培養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獲取資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經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過程,培養學生團結協作意識和能力。

    4、使學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識的同時,體會連加、連減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快樂。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讓學生聯絡實際情境,體會連加、連減的意義和理解運算順序,學會計算。使學生理解圖意列出算式。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1、創設情景、激趣學習連加。

課的一開始,我就利用圖片,讓學生充分的感知,並通過自己的感知說出圖意,培養了學生理解和說的能力。而且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利用舊知識的遷移,讓學生感受今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麼不同,從而引出連加。課題的引出後,並不是死板的講述運算的順序,而是讓學生自己去編寫算式,並自己去計算,這時學生的興趣非常高,教師藉此讓學生在同桌說說你是怎麼計算的,採用自主探索,大膽嘗試的教學方法,放手讓學生建構連加的計算順序,很自然的引出了預算順序。

學生初步理解連加的含義後,利用動態的練習讓學生的思維從形象向抽象過度,進一步鞏固了新知,也為學習連減埋下伏筆。

2、延續情節,學習連減。

愛於表現是每個兒童的天性,讓孩子們有表現的機會使孩子們增長有意注意的時間。因此教學設計上讓學生先發揮想象編寫連減的算式,再通過自己編寫的算式來編題目,充分理解連減的含義。出示板書連減,因為連減的算式動態的畫面比較容易理解,所以我要求學生看著靜態畫面描述所發生的事,從整體上初步理解連減的含義。

    3、觀察對比,小結演算法

通過上面的學習,學生基本掌握連加連減的含義及運算順序。但在學生的知識庫中這還是兩個獨立的知識點,有部分同學可能對連加連減的關係有模糊的認識,這時我引導學生在連加和連減知識點間搭建橋樑,形成聯絡,構建學生自己的知識王國。

七、教學準備:圖片、小棒、正方形片

八、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舊引新

師:小朋友們,這個星期天,你們都到哪兒去玩兒了?(生自由發言)

    師:這個星期天,有兩位小朋友,芳芳和她的弟弟也打算好了去鄉下的奶奶家玩(貼出圖片:芳芳和弟弟)。星期天一大早,芳芳的媽媽就帶著她們姐弟倆一起乘上“口算號”公共汽車出發了。來,我們都看看有哪些口算,也來算一算吧!

    學生看卡片口算:4+1  5+2  5-2  8-2   10-4  3+4                                 

5+3  7+1  3-1  6-2   6-6   7+3

師:一路上,芳芳看到車外的橘子黃了,地裡的辣椒紅了,到處是一片豐收的景象。不一會兒,她便到了奶奶家,奶奶正在自家的院子裡餵雞呢!芳芳連忙跑過去幫奶奶餵雞。引出例1。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了兩位小朋友去鄉下奶奶家遊玩和乘坐“口算號”公共汽車的情境,相機進行口算練習,既調動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又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結合情境、探究新知

探究連加

1、說圖意。課件演示小雞圖(動態)。請學生仔細觀察。

(1)師:小雞也想和我們交朋友,在圖上你看到了什麼?

(原來有5只小雞在吃米,先跑來了兩隻,又跑來了一隻。)

(2)師:根據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麼數學問題?(一共有多少隻小雞?)

學生複述圖意,指名說,同桌說,齊說。

2、嘗試列式。

師:要知道一共有幾隻,小朋友們會列式計算嗎?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做?(加法)為什麼?

(1) 隨生答板書:(1)5+2=7    7+1=8    (2) 5+2+1=8或5+1+2=8

指名學生說說第一種方法兩個算式的意思。

師:老師看到小朋友們還列出了5+2+1=8和5+1+2=8這兩個算式,老師不明白是什麼意思,誰能來告訴老師?(生回答) 

    (師恍然大悟狀)哦,老師明白了,原來要求一共有幾隻小雞,還可以直接把5、2、1三個數加起來!

   (2)讀算式。(師:剛才的小朋友讀得真不錯,你也跟著他讀一讀吧)

(3) 比較不同。

引導學生看這兩個算式與以前學過的加法算式有什麼不同?--有三個數,兩個加號,讓學生給這樣的算式起名字。指出:數學上叫做連加(板書:連加)生齊讀。

(4) 說算理: 

師:5+2+1=8的8,你是怎麼算出來的?(生先討論,再彙報)

彙報交流(學生可能說一個一個地數出來的。或是先算5+2=7再算7+1=8……不管哪種方法,學生只要說出理由,都給予肯定。)

    師:是呀,計算連加時我們一般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師指板書:5+2=7),算出得數7(將7填到框中)然後再把算出的得數(強調是算出的得數)加上第三個數,這樣的計算,也就是說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板書:從左往右)

學生齊說計算方法。

探究連減

師:你們幫小雞解決了難題,他們可高興了,過了一會兒,又發生了什麼事呢?

(原來有8只小雞,先跑掉了2只,又跑掉了2只,)

指名說圖意(同連加)

師:小朋友,看了這幅圖,你會編個數學小故事來考考大家嗎?(學生同桌先討論,再交流)

    師:要求還剩多少隻小雞,會列式嗎?這個算式怎麼讀?8表示什麼?2表示什麼?還有一個2呢?8-2-2表示什麼?得數4你是怎麼算的?(指名學生答後齊說,師隨學生回答將板書填寫完整)

    師:看看這道算式又和我們以前學過的減法算式有什麼不同?你也會給它取個名字嗎?(板書:連減)生齊讀

    指出:計算連減時一般也是先把前兩個數相減,再把算出的得數減去第三個數,也就是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3、初步小結:幫完了奶奶餵雞,小朋友也認識了今天的兩個新朋友,它們是-------?都是按怎樣的順序進行計算?

小結。

今天我們學會了連加、連減,在計算時,一般是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計算的。

【設計意圖:現實生活既是學習數學的起點,又是學習數學的歸宿。創設情境是現實生活與計算教學溝通的橋樑。在新授部分,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創設芳芳給奶奶餵雞的富有濃厚生活氣息的情景,既生動地反映出連加、連減的意義和計算方法,又讓學生直觀理解連加、連減的意義,更讓學生感受到連加、連減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絡。其間,採用由扶到放、小組或同桌合作討論的教學方式,有效地培養了學生觀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聯絡情境、應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題

   師:下面看老師擺出的圖,你們會列式計算嗎?

   操作: (1)先擺4根小棒,再擺3根,再擺1根

   (2)先擺10個正方形片,再用線劃掉3個,再圈出5個)

 學生看教師操作過程分別在書本72頁上列式計算。

提問:4+3+1你是怎麼算的? 

10-3-5同上教學並提問:為什麼用10去減呢? 

    2、想想做做第2題

    師:喂完了小雞,芳芳來到了奶奶家後面的小河邊,看到小河邊有一棵高高的樹,一群小鳥正在上面快樂地飛翔呢!(多媒體出示動態的圖)你能說出這幅圖的意思嗎?看了這幅圖,小朋友能自己列出一道連加算式嗎?(板演齊練)指名問:4+3+3表示什麼意思?10表示什麼?

    3、想想做做第3題

    師:小河邊有高高的樹,清澈的小河裡,還有著一群可愛的小鴨子在遊玩呢!(出示圖片)誰知道這幅圖是什麼意思啊?你會列出一個連減算式嗎?9-2-4表示什麼意思?得數3表示?為什麼從9裡面去掉呢?

    4、給小鴨子找家

    師:小鴨子們在河裡遊玩了一會都上岸了,可是,它們卻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小朋友們,你們願意幫他們找一找嗎?(出示圖,小鴨子身上寫著得數,小房子上寫著相應的算式)

    學生上來給小鴨子找家,個別提問:你是怎麼算的?

    師:還有誰找不到家啊?哦,老師幫得數是1的小鴨子造了一座房子,但只完成了一半,小朋友們能幫它造完嗎?(學生交流方框中應填幾)

    師:你們真棒!咦?這裡還有一隻小鴨子,它為什麼這麼傷心啊?那怎麼辦呢?誰願意給它造房子?(學生給得數是4的小鴨子造房子,指名反饋,教師將相應的連加或連減算式板書)

    【給小鴨子找家的遊戲活動,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在其間滲透一些需逆思考的題目,進一步啟用學生的思維,也讓學生體驗到學知識,用知識的快樂。】

5、想想做做第5題

    師:夕陽西下,芳芳跟著媽媽依依不捨的離開了奶奶家,小朋友們跟著他也一起學會了許多的新知識。現在啊,有一群小動物還想考考我們小朋友知識學得怎麼樣呢,小朋友們,願意接受小動物們的挑戰嗎?好,我們來看圖,請你看圖後把算式寫完整,看誰寫出的算式多!(出示圖片)

    生獨立練習,教師巡迴指導。

    指名學生說出算式,並說說分別是怎麼想的?(進行相應的反饋)

    【學生欣賞的角度不同,列出的算式也不同,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組織小組交流、全班交流,既關注學生思維的個性化,又開闊了學生的思路,實現了“思維共享”。 】

    (四)全課總結、延伸課外

     師:今天,小朋友們一起認識了哪些新朋友?怎麼計算連加和連減呢?指出:在以後的計算中,小朋友們要慢慢學著把第一步的得數記在腦中,不寫出來,直接寫最後一步的得數。

    指出:像今天我們學習的連加連減,在我們的身邊也經常可以看到。比如,小朋友們一起到操場上去跳繩,先去了幾個,又去了幾個,然後又去了幾個,求一共有幾個小朋友,不就是連加嗎?

    佈置作業:課後找找身邊的連加和連減故事,比比誰找的多!

    【設計意圖:通過佈置課後讓學生自己尋找生活中的連加與連減故事,讓學生體驗知識就在自己的身邊,體驗數學知識的實際價值,從而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九、板書設計、

10以內的連加連減

5 + 2 + 1 = 8                          8 - 2 – 2 = 4

十、作業設計

十一:鎮街交流意見

十二:教師使用體會

問題研討

學生在學習這個知識前已經熟知加減法的含義,對10以內數的加減口算也比較熟練。而且學生具有“添上、再添上”與“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經驗,所以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並不困難。但是一年級兒童受到年齡特點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時間短,思維還處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像連加連減這樣需要較強注意力的知識點,對他們來說是學習上的難點,表現在由於看不見或忘記第一步計算結果而導致第二步計算受阻的現象。面對這種現象教師給如何引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