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古詩教案(通用5篇)

來源:才華庫 3.23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村居》古詩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村居》古詩教案(通用5篇)

《村居》古詩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會寫“散、歸、趁”3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

2、通過朗讀,培養學生感受美、欣賞美的能力,領悟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能有感情地誦讀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生字的音、形、義;正確、流利地誦讀古詩。

難點:通過朗讀,培養學生感受美、欣賞美的能力,並通過想象領悟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朗誦音訊、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在二三月間,公園裡、學校中,到處都是春暖花開的景象。今天,老師還想帶大家到一首古詩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

板書課題:村居

二、自讀古詩

1、請大家自由讀古詩,用自己的學習符號標記應重點注意的地方。(如不認識的字、不懂的詞、難寫的字等)

2、大家瞧,這麼多的風箏多美呀,你能將它們放飛得更高嗎?(指名認讀生字)

提示:“鶯”的韻母是“ing”,不要念成了“in”。

“趁”是的韻母是“en”,不是“eng”。

3、同學們真不錯,將漂亮的風箏都放上了天。讓我們再來認認它們!

4、進行自學,想一想用什麼方法記住字形。

5、互相交流。

6、師針對難字進行指導。

三、品悟古詩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師:早春二月的小山村是冰冷沉靜的嗎?它有怎樣的美景?

1、自由讀讀古詩,你會有很多的發現的。

2、學生自由讀詩。

3、你看到了什麼?生彙報。

4、(小黑板上的詩句)你能把你看到的這些帶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嗎?指名讀文。

重點引導學生通過“長”“飛”“拂”“醉”等字眼體會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機。

5、瞧,草兒吐出嫩綠的新芽,黃鶯也飛來快樂地歌唱,河堤上的楊柳也陶醉在這迷人的春色中,在春風的吹拂下輕輕柔柔的。我們的小山村變成了一個充滿生命力的世界。想配合這美麗的畫面再來讀讀嗎?

6、你還有什麼發現,有什麼感受?能說給大家聽嗎?

7、這麼多美妙的感覺,我想大家一定能讀好這一句的。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1、這麼好的春光,你想做些什麼呢?(指名說)

2、村子裡的孩子也和大家一樣喜歡這美妙的春天嗎?

3、板書: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防紙鳶

4、你能讀好它嗎?自由讀古詩第二句。

5、指名讀、齊讀。

6、你能配合畫面,說說這句詩所描繪的情景嗎?

重點引導學生通過“歸來早”“忙趁”體會孩童歡暢的心情。

7、讀了這一句,你有什麼感受?能說給大家聽嗎?

8、很有意思的想法,能將你的想法融進詩裡讀出來嗎?

9、想不想加入他們放風箏的隊伍?這樣吧,讓我們一起放飛心愛的紙鳶,一邊用詩歌表達自己的心情。

四、背誦全詩

1、早春的山村,草長鶯飛,楊柳依依。孩子們也將自己心愛的風箏放飛。多美的春景圖呀!它不僅吸引了詩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這一首古詩你一定能背下來。

2、生自由背。

3、集體配樂吟誦。

板書:

村居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村居》古詩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古詩《村居》選材於幼兒園大班早期閱讀課程《幸福的種子》系列活動。古詩語言精練,情感強烈,節奏鮮明,意境優美,引導幼兒學習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幼兒對語言文學的興趣和敏感力。

活動目標

1.通過配樂欣賞、賞畫吟詩來感受詩中山村熱鬧的春景。

2.嘗試用繪畫形式表現古詩《村居》,根據圖片理解古詩的內容。

3.學習有感情、有韻律地朗誦古詩。

重點難點

重點:嘗試用繪畫形式表現古詩《村居》,根據圖片理解古詩的內容。

難點:學習有感情、有韻律地朗誦古詩。

活動準備

1.背景音樂

2.PPT

3.筆、紙

活動過程

1.請幼兒觀察照片,引入古詩《村居》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些照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播放幼兒春天時在幼兒園活動的照片)

——你們在照片中看到了什麼?小朋友們在幹什麼?幼兒園的大樹和小草都有了什麼變化?

——這些照片讓老師想起了一首古詩《村居》。

2.播放背景音樂,教師朗誦古詩《村居》。

——請小朋友們仔細聽古詩。(教師朗誦古詩)

——你在古詩中聽到了什麼?(第一遍)(草、楊柳、兒童……)

——聽得真仔細,這首古詩到底說了什麼呢?我們再來聽一聽。(教師再次朗誦古詩)

——這一次,你聽到了什麼呢?(二月天,教師可以追問:你覺得二月天是什麼意思呢?)

3.播放 PPT,幼兒邊看古詩畫面邊聽教師朗誦古詩,再次完整感受古詩,並理解古詩大意。

——小朋友們都聽到了古詩中的很多內容,那你猜猜看這首古詩是寫什麼季節?

——對,寫的是春天的山村美景,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片。你看到了什麼?

(播放 PPT 古詩畫面)(柳樹、小草、小鳥、兒童、風箏)

——請你來說一說第一句古詩“草長鶯飛二月天”是什麼意思?(幼兒嘗試逐句理解古詩,教師加以補充更正)

——古詩《村居》描述了一幅美麗的山村春景,早春二月,村子裡的小草長出了嫩綠的芽兒,黃鶯在天上飛著,歡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樹長長的枝條,輕輕地拂著地面,彷彿在春天的煙霧裡醉得直搖晃。村裡的孩子們放學以後,一路上沒什麼耽擱,早早的回家,趕忙趁著東風使勁吹的時候,把風箏放上藍天。

4.讓幼兒用繪畫的方式表現古詩《村居》。

——這樣一首美好的古詩,我們可以用什麼美好的畫面去展示這首古詩呢?(逐句請幼兒用筆畫出來)

——好了,我們一起看著你們畫的古詩把這首古詩朗誦出來吧!

5. 幼兒嘗試有感情、有韻律地朗誦古詩。

——這首古詩是清代詩人高鼎寫的,那古人是怎樣朗誦古詩的呢?

——(教師起立模仿古人搖頭晃腦朗誦古詩)古人朗誦古詩和我們平時念兒歌有什麼不同?(幼兒談論交流)

——對的,念兒歌比較歡快,有節奏,而朗誦古詩我們要慢一些,要有感情、有韻律,還要搖頭晃腦。

——現在我們也學著古人有感情、有韻律的朗誦這首古詩吧。

6.延伸活動。

——我們也趁著在這美麗的春天出去放風箏吧!

《村居》古詩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低)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

3、感受詞中田園生活的情景,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薰陶。說一說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並寫下來。(中\高)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朗讀,理解詩詞的意思,體會田園生活的純樸和情趣。

難點:體會詞的意境。

教法與學法教法:讀議法學法:自悟法與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匯入詞作,感知宋詞

1、課件出示(居)。

師:看螢幕,這個字讀什麼?我們的祖先是這樣創造這個字的——出示“居”的古字演變。看到這個字你想到了什麼?(家,所以有人說居然之家,還有人說安居樂業。)

2、出示“村居”。

師:看到這個詞,你又想到什麼?矮小的房子,勤勞的人們,安靜的氛圍……這村子讓你有什麼樣的感覺啊?

過渡:只是閉上眼睛想象,我們就覺出了村居生活的安寧、美好。那麼讓你站在這村子邊,走進這村子裡,真實地感受這美麗的村莊,你會做些什麼啊?(作詩、畫畫、吟誦)是啊,有多少文人墨客面對著美麗的村居都忍不住心懷感慨,就算曾經在戰場上叱吒風雲,金戈鐵馬。這樣的安寧還是觸碰了他心裡最深的細膩,於是讓我們後輩人為之讚歎的佳作就這樣破繭而出了。

今天我們就感受一下其中一位詩人細膩的感情,一起走進詩人辛棄疾的《村居》(板書)

3、簡介詞名

出示整首詞。

師:這和我們平時學過的古詩一樣嗎?這是我們接觸到的一種新的文體——

詞,它是詩的另一種形式,起源於隋唐之際,在宋朝達到鼎盛。古代的詞,都合樂而歌,故唐、五代時多稱為“曲”。這曲調的名稱叫“詞牌”。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詞的詞牌名是“清平樂”,又叫“憶蘿月”、“醉東風”。

4、簡介作者

辛棄疾,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

二、初讀詞作

1、檢查學生自讀。

2、指導朗讀

師:古人詩興大發時,會情不自禁手舞足蹈,我們不妨也來效仿一下古人。(手舞上闋,足蹈下闋,合之)

三、詮詞釋意

過渡: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讀過這麼多遍之後,你的眼前出現了什麼樣的畫面?

1、“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指導朗讀)吳音是什麼意思?你能不能用家鄉話和老師說句話?翁:年齡大的老公公。媼,年齡大的老婆婆。師:這翁媼在幹什麼?相媚好?很親熱的在一起打趣交談。翁媼你們在聊些什麼啊?(x翁、x媼)

過渡:你還看到了什麼樣的畫面?

“大兒鋤豆溪東”(出示畫面)師:“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正需要x大兒來鋤草,來x大兒把你的辛勤勞動讀出來。

“中兒正織雞籠”(出示畫面)師:“看來翁媼的兒子們都是干將,那個字寫出了了中兒的專心工作?(織,所以這個字要?重讀。)指導朗讀。

“小兒臥剝蓮蓬”(出示畫面)師:“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小兒就在溪頭蓮蓬處。”小兒是怎麼剝蓮蓬的?(臥在那兒剝蓮蓬)“臥”什麼意思?(趴的意思)師:帶進詩中去讀一讀。好不好?為什麼?師:那你是怎麼理解小兒是怎麼臥的?可以是趴著,可以是躺著,還可以是側著身子,想怎麼臥就怎麼臥,想怎麼剝就怎麼剝,怎麼臥舒服就怎麼臥。師:看他的神情,他怎樣剝的?送一個詞給他,他在剝蓮蓬時態度怎樣?(聚精會神、專心致志)想必他吃得也是(津津有味)。師:這樣的小兒讓我們覺得?天真,活潑、可愛、頑皮……那這樣的小兒在父母眼裡就更受?所以“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那“無賴”指?可愛、頑皮。

2、(出示整首詞)師:我把你們看到的畫面全部呈現出來了,我認為還有一處重要的景色可以把大家看到的畫面連到一起,是什麼?你發現了麼?你看見了麼?

“小溪”,溪上?——青青草。溪東?——大兒鋤豆。溪頭?——小兒臥剝蓮蓬。

這小溪簡直就是這幅村居圖的“點睛”處,因為有了這溪水,所有的畫面和諧地連線在一起,構成了完美的畫面。聽,這流水聲。這是一條什麼樣的小溪?(涓涓的、潺潺的、嘩啦嘩啦唱歌的……)

師:閉上眼睛,伴著這流水聲我們眼前出現了矮小的房屋,溪上綠油油的茂盛的小草,呢喃著軟語的有點喝醉了的老公公和老婆婆。還有他們勤勞的兒子們以及那正在聚精會神剝蓮子的小兒子。這畫面多麼的?——美。這美多麼的讓人?——陶醉。你能不能陶醉著把這美讀出來?(讀的真美,老師也陶醉了,我們都醉在這吳音的美景中,“沉醉不知歸路”。)

四、合作探究

過渡:這種沉醉讓我們忍不住想走上前和翁媼聊聊天,問一問這是“誰家”的翁媼。(這是誰家的翁媼啊?)x翁啊,看您住的草房子這麼矮小,您為什麼這麼開心啊?x媼啊,你的日子過得這麼清苦,您怎麼還有興致喝酒談心啊?x翁:你家這麼多人就住在這茅屋裡,冬天來了,你們怎麼過?你們為什麼還總是笑容滿面呢?(心安茅屋穩,家貧菜根香)

看著這和睦的一家人,我們不禁心生?羨慕。是啊,生處和平年代的我們尚且羨慕他們,何況處於戰亂之時的作者呢!辛棄疾出生於被金人侵佔的北方,親眼目睹了漢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他十分渴望百姓能過上安寧的生活,一直為抗金而不懈努力,但卻遭受奸臣打擊,被貶到遠離戰火的江西農村,一住就是十八年。這首詞就是他在被貶之後寫的。

你覺得作者喜歡這樣的鄉村生活嗎?他嚮往這樣的農村生活,因而會更加激起他抗擊金兵、收復中原、統一祖國的愛國熱忱。

五、總結課文

過渡:想象一下胸懷愛國熱忱的辛棄疾在看到這麼美麗的村莊,這麼和睦的家庭畫面時,會怎樣地合樂而歌?

你想聽聽嗎?可以跟著一起唱。

師:現在這和諧美好的村居就像這首詞當中的那條小溪緩緩地流淌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間,流淌永遠……

六、佈置作業

1、背誦整首詞。

2、你喜歡這樣的田園風光嗎?試著把它改寫成一篇小短文。

3、你的家庭(或者老家)一定也有這樣的溫馨情景,這些情景一定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請你把它寫出來,寫成一篇文章或者一首詩歌。

附:板書設計

26 清平樂 村居

情景(茅簷、小溪、青草)

人物(翁媼)

生活:大兒鋤豆 美麗的村莊生活

中兒織雞籠 (村居)

小兒剝蓮蓬

教學反思

從整個過程來說,這節課並沒有達到原本設計的要求,內容安排較多,學生接受的容量還達不到設計要求;課堂節奏過於舒緩,與題目“村居”的舒緩有過之。雖然保證了節奏的一致性,但是一些環節拖得太長,照顧全體學生,反而導致了一些學生吃不飽的現象。

但是,本課中的一些環節也真正使得學生們在傳統文化薰陶,語文素養提高和知識的掌握方法上得到了一些教育。在“踏歌”環節中,交給了學生一種全新的詩歌朗誦方法,不僅讓他們瞭解了我國傳統文化,而且在不知不覺中也記住了文章。舒緩的課堂氣氛雖然使得環節顯得有些拖沓,但是卻能夠保證全體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效果。

《村居》古詩教案 篇4

一、匯入:

1.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歷來被稱為“詩詞國度”。從小到大我們學了許多詩詞,從這些優秀的詩詞中,我們領略了大自然的神奇秀麗,感悟到人或物的志趣情操。上學期我們學習了一首詞《卜算子·詠梅》,還記得嗎?(師生接讀)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詩詞的殿堂,來學習一首由南宋詞人辛棄疾寫的一首詞《清平樂·村居》。[簡介詞牌:清平樂,詞牌名;村居,詞的題目。]

2.這首詞向我們展示了怎樣一幅畫面呢?請看——(出示課文插圖投影片)看了畫面,你有什麼感受?(指名說)詞人是怎樣描繪的呢?請開啟書本。

二、學習課文:

(一)

1.同學們,你們是學習的主人,老師相信通過你們自己的學習,一定能把這首詞學好。下面,請你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這首詞,把它讀正確,流利。

2.讀得怎樣?請你的同桌來評一評,你讀給我聽,我讀給你聽,讀得好,請給同桌打上“”,如果還需要多練習,請給他打上“▲”,並指出哪兒有問題。

3.得“”的同學請舉手。好,請你讀;再請位同學。

下次有信心得到“”的同學請舉手。(讓老師聽聽你的信心!)

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二)

1.書讀得真棒,老師從你們的朗讀中感受到了你們的智慧與信心。相信你們下面的表現一定會更出色!

2.自由讀課文,討論討論,說說你讀懂了什麼,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3.師:讀書使人快樂,因為我們從讀書中獲得了新的知識,通過剛才的學習,你一定也有了收穫,講出來與我們分享一下。

有沒有不懂的地方,請教他人,誰給他解疑答問。

4.誰能用自己的話連貫地說一說上片或下片的含義?

(三)

1.詩人用樸實、清新的筆調向我們展示了農村秀麗的景色,把農戶們那合適安寧的生活刻畫的活靈活現。同學們,讓我們再次拿起書本,把自己完全投入到詞文中去,讀著讀著,你的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2.請結合老師這裡的'句式,發揮你們的想象:

讀著,我彷彿看到(聽到)。

多麼令人神往啊!你能通過自己的朗讀把它表現出來嗎?[

(指名讀生評齊讀)

3.的確,這樸素恬靜的農村生活,恰似那美麗的桃花源,令人心曠神怡,充滿了嚮往!同學們,你們能根據畫面來編個故事嗎?可以是圖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全幅圖。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行的,試試看!(先小組練說再交流)。

三、總結:

茅簷、小溪、青草、老翁媼,這一切巧妙地結合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難怪詞人辛棄疾是如此的熱愛、嚮往這恬靜的農村生活。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美美地誦讀全詞吧!你可以看著書讀,還可以閉上眼睛讀,讓我們一起感受這份恬靜安謐的農村風光吧!

四、拓展:

美麗的農村風光是歷代文人墨客心中的最愛,在他們的筆下,我們可以欣賞到許多不同時期的農村美景,老師這兒有一首名為《村居》的詩,它是清代詩人高鼎寫的。同學們,你們品讀品讀,感受一下它與我們今天所學的《清平樂·村居》有哪些相似之處。

[出示《村居》(清·高鼎):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注:醉:陶醉;紙鳶(yuān):風箏>]

板書:

農村秀麗

清平樂村居

(南宋辛棄疾)農戶安寧

溧陽市綢繆中心國小馬忠

教學後記:

本課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寫的一首描寫農村生活的著名詞作。作者通過對農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境的描寫以及對翁媼及其三個兒子形象的刻畫,抒發了他喜愛農村安寧平靜生活的思想感情。

在揭示課題時可告訴學生,“清平樂”是這首詞的詞牌名,“樂”要讀“yue”,不讀“le”,“村居”是這首詞的題目。

在教學時,教師可先範讀這首詞,使學生初步瞭解這首詞的內容,並感知這首詞的讀法。然後讓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檢查自讀情況時,要注意“媚”讀去聲,“媼”讀“ao”,“剝”讀“bao”。

學生讀對、讀通詞的句子後,應把教學重點放在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詞句上。有些詞語可以讓學生聯絡句子,或結合生活實際自己體會。

在朗讀上片時,要提示學生邊讀邊想象出這首詞勾畫的由茅屋、小溪、青草組成的環境多麼清新秀麗,在這樣的環境中,一對正在聊天的老人又是多麼悠閒自得。

指導朗讀下片,要讓學生抓住作者刻畫的人物形象,邊讀邊體會詞的意境。尤其是小兒剝蓮蓬吃的那種活潑天真的神情狀貌,要啟發學生在讀中加以體會。[

指導朗讀全詞時,可藉助插圖,讓學生一邊誦讀,一邊看圖,結合對詞句意思的理解,想象詞作者所描繪的生機勃勃、和平安寧、樸實安適的農村生活圖景,讀出對這種景象的喜愛、讚美之情。

整個教學,教者抓住了詞所表達的特有的意境,著重引導學生自主朗讀,在讀的過程中進行感悟,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詞的理解,更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村居》古詩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配樂欣賞、賞畫吟詩來感受詩中山村熱鬧的春景,並嘗試有感情朗誦古詩。

2.通過古詩新唱、表演等方式,拓展幼兒對古詩的感受,喜歡學習古詩。

3.能分析古詩,培養想象力。

4.通過傾聽教師對圖書書面語言的朗讀,提升依據畫面展開想象並用較豐富的語彙進行表述的能力。

活動準備:

古箏音樂;古詩朗誦、新唱視訊各一段;小草、黃鶯、柳樹等胸飾若干;古詩背景圖片一張。

活動過程:

一、已學詩歌遷移,引出古詩

1.已學詩歌激趣。

師:記得我們學過詩歌《春天的祕密》嗎?詩歌裡春天的祕密在哪裡?

2.過渡引出古詩。

師:今天,老師還想帶大家到一首古詩中去找一找春天的祕密呢!

二、圖文並茂解析,品悟古詩

(一)完整配樂欣賞古詩《村居》

1.幼兒帶著問題,傾聽古詩。

師:請小朋友仔細聽古詩,找一找春天的祕密在哪裡?(老師配樂朗誦古詩)

2.幼兒回答問題,梳理古詩。

師:古詩裡,春天的祕密在哪裡呀?(老師根據幼兒的回答,用完整的詩句迴應)

(二)藉助圖片來理解古詩《村居》

1.出示古詩圖片,再次完整感受古詩。

2.幼兒嘗試逐句理解古詩,老師加以補充更正。

3.教師小結:古詩《村居》描述了一幅美麗的山村春景,二月裡,村子前後的青草漸漸發芽生長,黃鶯飛來飛去。楊柳披著長長的綠枝條,隨風擺動,好像在輕輕地撫摸著堤岸。在水邊和草木間蒸發的水氣,煙霧般地凝聚著。楊柳似乎為這美麗的景色所陶醉了。村裡的孩子們放學以後,一路上沒什麼耽擱,回家挺早,趕忙趁著東風使勁吹的時侯,把風箏放上藍天。

(三)結合視訊理解古詩《村居》

三、多種形式呈現,表現古詩

(一)嘗試有感情、有韻律地朗誦古詩

1.師幼討論如何朗誦《村居》。

師:這樣一首美好的古詩,我們該用怎麼樣心情和聲音去朗誦這首古詩呢?

(前兩句輕柔、稍慢地朗誦,後兩句高興、稍快地朗誦)

2.幼兒嘗試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二)在古詩新唱中表演古詩中的情景

1.欣賞古詩新唱。

師:你們知道嗎?古詩不僅可以用來朗誦還可以唱歌呢!我們一起來聽聽!

2.嘗試古詩表演

師:這麼好聽的古詩新唱中,我們能不能把它表演出來呢,請你們來把《村居》表演出來。

(集體做一做草長和鶯飛的樣子,用身體動作表示拂堤楊柳的樣子;再請若干幼兒配上胸飾進行古詩表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