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第三課時教案

來源:才華庫 2.81W

第1課時

安塞腰鼓第三課時教案

本文是一篇氣勢恢弘的散文詩,有著雄渾偉奇的畫面,更有著與畫面風格一致的氣勢磅礴的語言,對這樣的文章,先從調動學生的興趣、學習熱情入手,視訊播放黃土高原的“安塞腰鼓”表演的畫面,讓學生欣賞,激越熱烈的表演場面,並且讓學生對安塞腰鼓這一藝術有一個感性的認識,為進入文字的學習打好鋪墊。教學本文重在美文美讀美評,重在薰陶感染,重在情感體驗,從而達到共鳴。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6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3、初步感知文章內容,理清文章脈絡。

二、重點、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感知文章內容,理清文章脈絡。

三、教學過程 :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同學們聽過“搖滾”和“勁舞”嗎?其實,在我們中國古老的黃土地上,早就有我們自己的搖滾和勁舞。它就是融搖滾和勁舞為一體的我們中華民族的藝術奇葩一一安塞腰鼓。

1、多媒體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畫面,學生欣賞。

師問:你看了這些畫面,此時內心洋溢著怎樣的感情?

(學生自由回答,談一談觀後感,可以從聲響、畫面等方面談:安塞腰鼓——氣勢鏗鏘激越,發聾振聵;動作變化豪邁粗獷;舞姿奔放雄渾。充分體現著陝北高原民眾憨厚朴實、悍勇威猛的個性。 ).

2、匯入:

俗語說:“一方山水養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風情。”產生於黃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粗獷、雄渾、動力十足。今天我們就一起跨越時空,走進黃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風采和魅力。

(二)美讀課文,學習新課

1、讀課文。

(1)教師範讀或放錄音,學生聽讀,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調。

(2)指導朗讀。

“第一部分是鼓聲響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中間部分是鼓聲響起來,語調就應該激越、高昂。鼓聲落,要讀出悠遠寂靜、若有所思的情緒,語速稍慢。”

(3)學生組內自主朗讀,體驗作品的情感、語調,然後推薦代表,比賽朗讀。

2、知內容。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用“   好一個的安塞腰鼓”對安塞腰鼓進行評價。可填詞、短語、句子;最好用文中的內容。

3、明結構。

說明:文章按“鼓響前、腰鼓表演、鼓聲止”可分成3大部分。第二部分為文章的主體部分,分別從4個角度來展示腰鼓舞的藝術魅力,且這4個角度的分水嶺都是一句話。

學生會很快找出:好一個安塞腰鼓!

明確:這是文章內容與結構上的核心句。

“好一個安塞腰鼓!”在文章中反覆出現,怎麼讀?

請用“——的安塞腰鼓”對安塞腰鼓進行評價。可填詞、短語、句子,最好是文中內容。

教師指導朗讀課文,

三、佈置作業

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熟讀成誦。

四、結束語:

有人這樣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來有股能勁,揮槌有股狠勁,踢腿有股蠻勁,跳躍有股虎勁,轉身有股猛勁,全身使出一股牛勁,看了叫人帶勁,聽了給人鼓勁,實實在在足勁!”

劉成章寫的《安塞腰鼓》這篇文章是一首生命的和力量的讚歌。腰鼓自身,就是人類生命力量的凝聚,能最充分、最徹底的表現生命的陽剛之美,作者傾注了全部的熱情與筆力歌頌。既有對陝北高原土地和土地上生命的讚美,又有對我們這個從沉睡中覺醒、邁著雄健的步伐,不斷走向繁榮的偉大祖國的禮讚!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安塞腰鼓獨特的魅力,感受黃土高原後生粗獷、豪邁、開放的性格。

二、重點、難點:

1、瞭解安塞腰鼓獨特的魅力,感受黃土高原後生粗獷、豪邁、開放的性格。

三、教學過程  :

一、揭題讀題

1.讀題。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安塞腰鼓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你想到了用哪些詞來形容它?

二、細讀課文第二部分,感受表演中的安塞腰鼓。

這一部分中,作者對安塞腰鼓發出了一句由衷的讚美,並且在文中出現了多次,快速瀏覽課文,把它劃出來。

好一個安塞腰鼓!

是啊,好一個安塞腰鼓!好在哪裡呢?請同學們放聲朗讀課文的5-17小節,哪些語句特別能打動你、感染你,你可以多讀幾遍。

(一)學習6-8小節,體會場面的巨集偉。

1.指名讀,這一段主要寫安塞腰鼓好在哪裡?或者說你感受到安塞腰鼓的什麼特點?

引出: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麼壯闊、多麼豪放、多麼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2.這腰鼓,是怎樣的壯闊、豪放和火烈呢?看!(引讀)

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百十個斜背響鼓的後生,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理解“流蘇”、“瞳仁”的意思。

3.出示第7小節,指名讀,你體會到什麼?

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睏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

找出反義詞,腰鼓為什麼有這麼大的魔力,理解句子的意思。

4.以詩的形式練習了朗讀。

現在我們就以詩的形式,讀這詩一樣的語言,品位詩一樣的意境。

安塞腰鼓如此豪放火烈,如此充滿力度、激情和感染力,難怪作者發出這樣的讚歎——好一個安塞腰鼓!

(二)學習9-11小節,體會聲音的震撼。

1.男女生分組讀。

2.找出兩個比喻句。讀一讀。

山崖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

觀眾的心也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安塞腰鼓強烈是聲響給人以震撼,腰鼓在動,所以山崖在動,心更在動。)

3.想一想:還有什麼也變成牛皮鼓面了?(河流、黃土地、天空)

是啊,安塞腰鼓如此令人震撼,難怪作者發出這樣的讚歎——好一個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如此使人驚心動魄,難怪作者發出這樣的讚歎——好一個安塞腰鼓!

(三)學習12-14小節,欣賞擊鼓的後生。

1、自由讀,你感受到擊鼓的後生怎樣?

(有力、生命活躍強盛、能量奇偉磅礴、元氣淋漓)

理解“元氣淋漓”,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如果你是親臨現場的觀眾,你怎樣誇獎他們?

2、這些後生們為何如此元氣淋漓、如此能量巨大?因為有黃土高原這片土地的養育談不上有——,可以說,沒有黃土高原就沒有——元氣淋漓的後生,當然也談不上有——驚心動魄的搏擊。所以作者又發出這樣的讚歎——好一個黃土高原!好一個安塞腰鼓!

(四)學習15-17小節,欣賞奇麗的舞姿。

1.指名朗讀:好一個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2.什麼叫“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

3.指名讀第15小節,幾個排比?都是寫什麼?

4.引讀:每一個舞姿都——

5.小結,這一部分,可以概括為——奇麗的舞姿。

如此奇麗的舞姿,如此使人拍案叫絕的舞姿,連山河也感到痛快,觀眾呢?怎能不陶醉其中,如痴如醉,浮想聯翩,所以——好一個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文章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略)

二、新授:品味文章的寫作特點。

1.同學們,我們一起領略了安塞腰鼓巨集偉的場面,感受了雄壯的聲響,見識了擊鼓的後生,欣賞了奇麗的舞姿,你能用一個字形容表演中的安塞腰鼓嗎?——鬧或烈。

1.同學們,我們一起領略了安塞腰鼓巨集偉的場面,感受了雄壯的聲響,見識了擊鼓的後生,欣賞了奇麗的舞姿,你能用一個字形容表演中的安塞腰鼓嗎?——鬧或烈。

課文中除了寫“鬧”“烈”,有沒有寫靜呢?

讀一讀,男生1-4,女生18-20

這樣“靜——鬧——靜”的寫法,有什麼好處?

俗話說:靜如處子,動如脫兔。如果說,表演中的安塞腰鼓是熱烈,強烈、壯烈、火烈的,那麼,表演前的靜是嚴陣以待、蓄勢待發,表演後的靜是戛然而止、是平靜、安靜、寧靜、寂靜。不管是舞前的還是舞后的靜,都是為了突出舞時的烈。雖然舞停了,但舞姿仍在眼前,舞聲仍在耳畔,情感仍在心中。

俗話說:靜如處子,動如脫兔。如果說,表演中的安塞腰鼓是熱烈,強烈、壯烈、火烈的,那麼,表演前的靜是嚴陣以待、蓄勢待發,表演後的靜是戛然而止、是平靜、安靜、寧靜、寂靜。不管是舞前的還是舞后的靜,都是為了突出舞時的烈。雖然舞停了,但舞姿仍在眼前,舞聲仍在耳畔,情感仍在心中。

2.文章除了這種對比的寫作特色外,在語言上還有什麼特點?有什麼好處?

(排比、比喻、反覆)

三、拓寬欣賞,理解地域差異以及文化的多樣性。

同學們,如果說產生於黃土高原的安塞腰鼓是粗獷雄渾、動力十足的,那麼,孕育在蘇北裡下河水鄉的海安花鼓則是溫柔秀美、歡快活潑的,而且還曾經參加了國慶50週年的慶典活動。現在我們來欣賞一段描寫海安花鼓的文字。

一溜鮮嫩嫩的水鄉嬌娘,一溜紅紅的花鼓,一襲碧碧的綠裳,蘇北的裡下河呵,接納了淮河,接納了大海,接納了長江,接納了從上天垂下的雨簾。

碧碧的綠裳在飄,紅紅的花鼓在跳,柔順的裡下河女子在笑。綠裳是春色,花鼓是青春的火焰,嬌嫩得可以掐出一把水的女子,是粘稠的老酒,將五千年的土地裝扮得年輕,裝扮得奔放。

水靈靈的影兒,在跳躍,在閃爍,在敲擊。震醒了大江,震醒了大海,震醒了沉睡了五千年的土地,震醒了與大江、大海連線的裡下河。多水的江海平原,多水的女兒,敲打出的花鼓聲,濺出的也是水一樣清澈的血漿。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中國地大物博,像安塞腰鼓、海安花鼓這樣非常有地方特色的表演藝術還有許多,你還知道哪些?

板書:

演出前   安靜的腰鼓             靜

演出時   隆隆的腰鼓             動

演出後   寂靜的腰鼓             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