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三角形》小班數學教案(精選9篇)

來源:才華庫 1.72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認識三角形》小班數學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認識三角形》小班數學教案(精選9篇)

《認識三角形》小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圖形的興趣和數學活動常規。

2、初步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3、感知並說出三角形的基本特徵,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體。

活動準備:多媒體、課件各一,圖形若干。

活動分析:觀察、對比是孩子們探究的過程,通過圖形的對比引導幼兒感知三角形的基本特徵,作為本次活動的重點。活動中運用課件直觀、形象的特點,通過多種遊戲形式,採用啟發法、提示法,引導幼兒進一步掌握並概括三角形的基本特徵,從而突破難點部分。活動的結束之際,組織幼兒進一步從生活環境中找出像三角形的物體,作為活動的延伸環節,自然結束。

活動過程:

一、匯入。採用觀察法,通過課件中圖形寶寶的口吻引出三角形。

二、展開。

1、採用遊戲法引導幼兒在眾圖形中尋找三角形。

2、引導幼兒觀察三種三角形的共同特徵,發現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

3、動手操作:

a、幼兒從圖形筐中找出三角形,分別數出邊、角的數量,進一步掌握三角形特徵;

b、觀察並說出三角形像什麼。

4、遊戲“猜猜我是誰”。組織幼兒根據圖形漸漸露出部分猜測出圖形,進一步鞏固幼兒對圖形特徵的認識。

5、遊戲“捉迷藏”幼兒從簡單的畫面中找出三角形。

6、引導幼兒觀察並找出活動室中那些物品像三角形。

三、延伸。

請幼兒到生活環境中進一步尋找三角形的蹤跡。

《認識三角形》小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認識三角形的特徵,知道三角形由3條邊,三個角。

2、能將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見實物進行比較,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體。

3、發展幼兒觀察力,空間想象力。

活動準備

1、PPT一份,大三角板一個,長短不同的小棒,雪糕棒等

活動過程

一、匯入:手指遊戲:快樂的小魚

二、學習三角形特徵

1、認識三角形

(1)出示魔法線昨天張老師得到了一根魔法線,我今天把他帶來了,讓我們一起把它叫出來。123,請出來。

(PPT出現一根紅色的魔法線)提問:它是什麼顏色的?

(2)第一次變化這跟魔法線他會變,讓我們一起喊123,看他會變成什麼?(孩子們一起喊123,PPT出現三根紅線)提問:數一數變成了幾根線,

(3)第二次變化(孩子們一起喊123,PPT出現一個的三角形)又變成了什麼?(三角形)

(4)觸控三角形老師這裡也有一個大的三角形,我請小朋友們來摸一摸,他是不是有三條邊,三個角。

(5)又一次變化一個三角形又變出了好多的三角形,雖然它們的大小不同,但他們都是三角形。

2、鞏固三角形特徵

(1)引導幼兒觀察圖形,發現三角形的特徵。

前幾天張老師去旅遊。到了一個神奇的國家,三角形王國,他們這裡的東西都是三角形的,老師把他拍了下來今天和你們一起來分享(繼續看PPT,出示各種各樣的三角形物品)A鐘錶店B食品店C帽子店

(2)再來找一找王國裡還有哪些東西是三角形的(許多小旗子,屋頂,冰淇淋,標誌牌等)

(3)引導幼兒在活動室裡找一找三角形的物品

3、老師小結三角形特徵,使幼兒獲得的知識完整化。(出示最後一張PPT)今天你們表現真棒,找到了這麼多三角形的物品,他們雖然長得不一樣,(不同形狀,不同大小)但都有三條邊,三個角;有三條邊,三個角的圖形都是三角形。

三、複習三角形的特徵提供冰糕棒、小木棒供幼兒拼三角形,鞏固認識其三角形。

活動反思

小班幼兒的思維是具體形象思維,用變魔術的形式引出開頭吸引孩的注意,通過變一邊、摸一摸、看一看、找一找、擺一擺等,做了三角形等一系列活動,使每位幼兒在廣闊的活動和認識空間在拼拼擺擺的過程中加深對三角形的認識,老師及時的小結使孩子獲得知識的完整性。雖然生活中屬於三角形的物體少一些,但孩子們能積極參與並觀察,找到了好多的環境中的三角形。

《認識三角形》小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背景:

不同形狀的三角形,使得幼兒很感興趣。通過動手操,將3根一樣長或不一樣長的小棍,拼做三角形,使幼兒進一步認識到了有三個角,三條邊的就是三角形。

活動目標:

1、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開有三條邊,三個角,複習手口一致點數。

2、培養幼兒的觀察和比較能力。

3、激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4、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遊戲的樂趣。

5、能與同伴合作,並嘗試記錄結果。

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三角形,並知道三角形有許多形狀

2、區分三角形與正方形

活動準備:

PPT課件、教具實物(三角形的彩紙或吹塑紙,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各1張。夠每個幼兒做1-2個三角形的小棍(長短不同),正方形彩紙一張)

活動過程:

教師小結:

正方形有四條邊,三角形有三條邊,正方形的四條邊一樣長,三角形的三條邊不一樣長;正方形有四個角,三角形有三個角;正方形的四個角一樣大,三角形的三個角可以不一樣大。(教師邊說邊演示)

4、它們都是三角形嗎?

教師PPT出示各種三角形,請幼兒說說它們是不是三角形,為什麼?(幼兒只要答出“是三角形,因為它們都有三條邊,三個角”就可以了。

教師小結:

①、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

②、三角形有許多兄弟,它們雖然長得不一樣,可是它們都有三條邊,三個角

③、三角形的三條邊可以不一樣長,三個角可以不一樣大

④、只要一個圖形有三條邊,三個角,它們就是三角形

5、讓幼兒尋找常見實物中有什麼東西像三角形(出示PPT)

6、幼兒操作。

將許多長短不同的小棍發給幼兒,讓幼兒數3根小棍做三角形(可以找一樣長的小棍也可以找不一樣長的;做得快的可以做第二個,第三個)。

教學反思

我上這節數學課,就是讓孩子們認識三角形,難點就是讓幼兒如何區分三角形和正方形。在這教學過程中,我將許多長短不同的小棍放在孩子們的桌上,讓孩子們數3根小棍拼做三角形(可以找一樣長的小棍,也可以找不一樣長的)。通過讓他們動手操作,讓孩子們進一步認識到了:

1、三角形有三個角、三條邊

2、三角形的三條邊可以不一樣長,三個角可以不一樣大。

《認識三角形》小班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經歷從具體物體中抽象出角的過程,認識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們之間的關係,並能按一定標準分類。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體會身邊處處有數學,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進一步體會通過探索解決問題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課

(課件)播放:繁忙的工地上,五臺挖掘機在緊張的工作著,剷鬥臂形成了各種各樣的角……

師: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麼?

生1:畫面上有5臺挖掘機。

生2:工人叔叔工作非常繁忙,非常辛苦。

生3:剷鬥臂上形成了很多角。

生4:剷鬥臂上的角不一樣大。

師:我非常欣賞這位同學,她已經學會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生活了!

(課件演示:剷鬥臂上形成的各種角)

師:剷鬥臂在工作的時候,能形成什麼樣的角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板書課題:角的認識)

【設計意圖】

本課的教學,從挖掘機工作的生活場境入手,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角,從而來複習角的知識,進一步研究角的相關知識,讓學生感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緊密相連,養成注意觀察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現象的習慣。

二、探索新知

(一)認識平角、周角

1、 學生做各種活動角。

師:老師課前讓大家準備了活動角,請大家把活動角的兩邊重合,一邊不動,另一條邊開始轉動,就可以得到一個角。然後把你得到的角沿邊畫下來。小組同學說一說,你折的是什麼角。(小組交流)

師:哪組的同學願意上臺給大家展示一下你們小組折的角?

2、小組彙報交流

師:展示你們折的角,並告訴同學們它的名稱。(實物投影展示,再把角貼在黑板上)

(學生已經認識了直角、銳角和鈍角,很容易說出名稱。個別學生可能還會說出平角和周角。)

【設計意圖】這是一節概念課,所有角的定義都是規定的,如果只是告訴學生這些角的定義,學生有可能記得很牢,但是缺乏必要的體驗,肯定沒有深刻的印象。這裡以操作體驗為主讓學生在複習直角、銳角和鈍角的基礎上認識平角和周角,經歷知識產生的過程。

3、分類。

師:這麼多角,看起來太亂了,能不能把他們分類整理一下呢?

(小組活動)

師:把你們小組折的角放在一起,分分看。(一組同學在臺上分)

師:你們是怎麼分的?為什麼?(學生上臺展示)

生1:我們把直角分為一類,把銳角分為一類,把鈍角分為一類。

師:這位同學分的非常合理,有不同意見嗎?

(個別學生可能會按平角和周角分類,如果說不出,教師再啟發、演示。)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作出各種活動角,把剪下來的角貼在黑板上,故意給學生造成一種“視覺混亂”的局面,激發學生探究新知。

4、認識平角。

師:手拿一個活動角,從兩邊重合開始,一邊不動,另一條邊怎樣轉動,當兩條邊成一條直線時問

師:這是角嗎?為什麼?

生1:是,因為他仍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生2:我認為不是角,因這裡是平平的,不尖了。

生3:我也認為不是角,因為它看上去是一條直線。

生4:我反駁他們的意見,請問兩位同學,角是怎樣形成的?

生5:角是由一點引出的兩條射線組成的圖形。

生6:那麼請問你看到從一點引出的兩條射線了嗎?角還可以怎樣形成?

師:我非常欣賞這位同學,他能自覺運用已經學過的角的定義來解決今天的問題。還有不同意見嗎?

師:(演示平角的形成過程)同學們請看,這個角的兩邊成一條直線了,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平角。(板書)

(畫平角)

師:好,跟著老師畫平角。(示範平角的畫法)。

5、認識周角。

師:我們輕鬆一下,一起來做個遊戲

⑴老師先說出一種角,你們利用活動角轉出這種角:開始!銳角!直角!鈍角!

⑵老師轉動活動角,你們說出它的名稱。開始!

師:(老師轉動一週,兩條射線重合),這是角嗎?為什麼?

生1:我認為是,從剛才的討論中我發現這個圖形也是一條射線繞著它的端點旋轉形成的,而且是旋轉了一週,所以,我認為是角。

生2:我認為不是,角是由一點引出的兩條射線組成的圖形,而這裡只有一條射線,所以不是角。

生3:我補充,因為這兩條射線重合了,其實是有兩條射線的。

師:同學們的回答都很精彩!請看大螢幕(課件演示周角的形成過程),這是一條射線繞端點旋轉一週組成的圖形,我們給它叫周角。(板書)

(畫周角)

師:好,跟著老師畫周角。(示範周角的畫法)。

《認識三角形》小班數學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在觀察、操作活動中,概括三角形的特徵,認識各部分名稱以及底和高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二)過程與方法

在觀察、操作活動、概括中,積累認識圖形的經驗和方法。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概括三角形的概念,認識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學難點:會畫三角形的高。

三、教學準備

課件、實物投影。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主題圖。

教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哪兒嗎?你能找出圖中的三角形嗎?

2、生活中的三角形。

教師:生活中哪兒有三角形?(隨著學生說出示)

3、引入。

教師:真會觀察,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會用到三角形,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三角形的世界。

【設計意圖】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找三角形,列舉生活中的三角形,喚起舊知,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豐富了三角形的表象,同時體會三角形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三角形的含義。

(1)教師:我們在生活中找到了三角形,現在請你畫一個三角形。

(2)訂正:誰來展示一下自己畫出的三角形?說說你是怎麼畫的。(先畫一條線段,從這條線段的一個端點出發,再畫一條線段,把兩條線段的端點連線起來)

預設:學生會畫出不同的三角形。在說畫法的過程中體會“圍成”。

(3)課件出示:

教師:大家看,這兩個是三角形嗎?為什麼?(有兩條線段的端點沒有連上)

課件演示:畫三角形的過程。

教師:大家說得非常好,三角形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必須相連,這樣相連的三條線段就是“圍成”。

(4)教師總結:說說什麼是三角形?(由3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設計意圖】

在畫三角形、說畫法、辨析交流的過程中,理解“圍成”的含義,概括三角形的含義。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認識三角形》小班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下P80~81頁例1、2

教學目標:

1、在原有的認知基礎上,通過觀察、推理、辨析等手段,知道三角形各部分名稱並概括出三角形的定義;學會三角形的表示法,理解認識三角形的特徵。

2、認識三角形的高和底,會畫三角形內的高。

3、聯絡生活實際、通過實驗操作理解三角形的穩定性及其應用。

4、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生活。

教學重點:

概括出三角形的定義,知道三角形各部分名稱,認識三角形的高,會畫三角形內的高。

教學難點:

對三角形穩定性的理解。

教學準備:

課件,三角形、四邊形模型,三角板,白紙

教學過程:

一、情景匯入

1、師:同學們,夏天來了,人們傍晚都會去廣場散步,你們喜歡去嗎?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去廣場到處看看,不過老師有一個要求,希望同學們用數學的眼睛仔細找一找畫面中的三角形,有信心找得到嗎?(播放課件)

生說一說,師動畫演示圖片中的三角形

2、聯絡生活:對於三角形同學們並不陌生,找一找說一說,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或表面是三角形?

3、生活中處處有三角形,看似簡單的三角形應用得那麼廣泛,到底有什麼奧祕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三角形的特性。(板書課題:三角形)

二、師生互動引導探索

(一)三角形的意義:

(1)出示形狀不同的三角形

師:你認為什麼樣的圖形才是三角形?同桌之間說一說。

(2)教師演示三條線段是怎樣擺的,從而使學生知道一根接著一根連在一起的封閉的圖形,隨後明確這是圍成的、

(3)揭示概念、

教師啟發同學互相補充,口述三角形的定義、

師:對,三條線段端點連端點沒有空隙,實際上就是把三條線段圍起來,所以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板書概念)學生齊讀。

練習:認一認下面哪些是三角形?說明原因。

(二)三角形的特徵:

(1)摸摸手裡三角板學具、說一說:

①三角形由什麼組成的?

②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幾個頂點?

(2)教師演示課件,出示三角形各部分名稱,邊問生邊回答 同桌討論:這些三角形都有哪些共同的特徵?

引導學生用一句話概括三角形的特徵、

(三)演示課件,教學三角形表示法。

(四)教學三角形的高。

(1)情境創設。

這間美麗的木房子房頂是什麼形狀的?工程師想測量房頂的高度,你們認為應該量哪一條線段最合適?

(2)課件演示三角形底和高的有關內容。

(3)師生共同學習三角形高的畫法。提醒學生注意底和高要對應。

(4)學生練習畫高。幻燈展示學生作品,講評。

(5)提問:三角形中有幾條高呢?學生說說,師出示各種三角形的三條高。

(五)三角形的特性:

1、(課件)出示自行車、屋簷、球架等三角形的圖片,為什麼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先做一個遊戲:

(1)用三角形木框實驗、

學生嘗試:讓男學生用手拉一拉這個三角形,感覺怎麼樣?

(2)出示平行四邊形(用木條釘成的)教具,讓女學生試拉一拉它們、感覺如何?

為什麼男同學拉不動,女同學一拉就變了?是不是女同學比男同學的力氣大呢?換位遊戲證明答案。

引導學生得出結論:三角形的木框不易變形、

提問:要使平行四邊形不變形,應怎麼辦?(加一條邊構成兩個三角形)

(3)揭示特性、

師小結:房架、自行車架等之所以製成三角形,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使其結實耐用、

(4)練習1:哪種方法更加牢固?

練習2:怎樣使椅子變得牢固?

2、(出示課件),生活中還有很多物體都運用到了三角形的這種特性,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我們看到的大橋、鐵塔、帳篷、人字梯等物體中都用到三角形,現在你知道為什麼了嗎?三角形的這種特性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我們學習數學的時候要多動腦筋運用到生活中去。

三、課堂練習

1、填空

2、判斷

四、反思回顧

今天我們學習了三角形,你覺得自己收穫了什麼,自己表現怎麼樣?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多觀察,多思考,就會有許多發現,收穫更多的知識與快樂。

五、板書設計

三 角 形

定義: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特徵: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

特性:穩定性

《認識三角形》小班數學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小班上學期雖然還沒有進行數的形成教學,但在日常活動中已經滲透了許多數的概念教育,因此,通過數形結合認識三角形的.特徵幼兒有一定的基礎。3歲幼兒經常會把幾何形體理解為他們所熟悉的實物,因此,教幼兒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見的實物進行比較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體有利於發展幼兒對應能力。

活動目標:

1、能說出三角形的名稱,感知三角形的主要特徵。

2、能從周圍的環境中找出與三角形相似的物體。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正方形、三角形每人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複習正方形,引出三角形,並利用蒙層功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幼兒自主探究如何將正方形變成三角形。

教師:小朋友可以自由選擇操作材料,試一試用正方形如何變成一個三角形?

幼兒操作、討論、分享發現。

小結:通過操作,我們發現對摺正方形的對角線就可以變成三角形。

二、分組操作,幼兒嘗試用喜歡的標誌把自己發現的三角形記錄下來。

過渡語:剛才我們一起用一個正方形對摺變成了三角形,那這個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呢?請小朋友自由選擇操作材料,並用自己喜歡的標誌記錄你的發現。

小結:三角形都有3條邊和3個角。

三、通過希沃白板以遊戲的方式,複習和鞏固對三角形的認識。

遊戲一:通過七巧板拼成的圖片,讓幼兒找出圖片中藏起來的三角形寶寶。引導語:請小朋友小眼睛認真觀察並找出下面圖片中藏著的三角形寶寶。

遊戲二:通過蒙層擦除,讓幼兒分別辨別三角形,最後出示完整小動物。

遊戲三:幫助三角形找家。

遊戲四:比比誰能夠快速的找到三角形寶寶

引導語:大家說說日常生活中我們看見過哪些像三角形的東西?

引導幼兒觀察、找出三角形的特徵。

遊戲五:在各種圖形中找出三角形。

教師:請找出圖片中的三角形,並把它放到三角形的家裡。

活動延伸:

到幼兒園、家裡再找一找三角形寶寶。

《認識三角形》小班數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探索操作活動中,初步感知三角形,知道其名稱和形狀特徵,認識三角形的多樣性;

2、能不受其他圖形干擾找出三角形;

3、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教具:

1、各種不同的三角形;數字卡;

2、星星、正方形、菱形各1。

學具:

1、3條長度不同的紙條(幼兒每人一套);

2、各種圖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若干;

3、圖形拼圖;

4、膠墊人手一塊

活動過程:

一、探索操作:

1、請幼兒拿3條不同長度的紙條拼擺圖形。幼兒探索活動,教師指導。

2、幼兒展示自己的圖形,教師集體說說,擺了什麼樣的圖形,用了幾條紙條,有幾個角。

二、認識三角形的特徵

1、"小朋友真棒!現在我們請出今天的圖形客人。"出示三角形引導幼兒數數三角形的角與邊各有多少?(教師根據幼兒數出的角、邊,在三角形上標上數字)

2、出示星星、正方形、菱形、讓幼兒分辨它們是否三角形?

3、出示各種圖形,讓幼兒把三角形歸類放到一邊。(二次操作,鞏固對三角形特徵的認識)

4、操作:幼兒人手一圖形拼畫,請幼兒找出畫中的三角形,塗色。

5、向爸爸媽媽展示自己的畫。

三、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我上這節數學課,就是讓孩子們認識三角形,難點就是讓幼兒如何區分三角形和正方形。在這教學過程中,我將許多長短不同的小棍放在孩子們的桌上,讓孩子們數3根小棍拼做三角形(可以找一樣長的小棍,也可以找不一樣長的)。通過讓他們動手操作,讓孩子們進一步認識到了:

1、三角形有三個角、三條邊;

2、三角形的三條邊可以不一樣長,三個角可以不一樣大。

《認識三角形》小班數學教案 篇9

設計思路:

根據幼兒活潑好動,喜歡擺弄物品的特點,我為幼兒提供了小棒、圖形、彩紙等大量活動材料,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樂,樂中做,啟發幼兒主動探索、發現三角形的特徵,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使幼兒養成動手、動腦、動口的好習慣。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探索操作活動中,初步感知三角形,知道其名稱和形狀特徵;

2、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3、初步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活動準備:

1、長短不同的小棒若干,總數是幼兒人數的6倍;

2、三角形卡片若干;

3、紅領巾、小房子、小旗子等三角形實物若干;

4、彩紙、鉛筆、橡皮、剪刀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探索操作:

1、在正方形拼圖的基礎上,請幼兒任意拿3根小棒拼擺圖形。幼兒探索活動,教師指導。

2、請個幼兒說一說,擺得什麼樣的圖形,用了幾根小棒,有幾個角;

3、師生共同拼圖,並點數圖形的邊、角;

小結:有3條邊、3個角的圖形叫三角形。豐富詞彙:三角形。

二、探索感知:

1、請幼兒任意取出一個三角形卡片,點數它有幾個條邊、幾個角?

2、出示各種不同的三角形,引導幼兒觀察其不同點,相同點。

不同點: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角尖、有的角大……

相同點:都有3個角、3條邊。

3、小結:不管圖形大小,不管角尖,只要有3條邊、3 個角的圖形都是三角形。

三、找一找、想一想、說一說

1、引導幼兒在環境中找出象三角形的物體(小彩旗、紅領巾)。

2、請幼兒想一想、說一說,見過的象三角形的物體

四、做一做、試一試剪裁三角形並拼圖

1、教師引導幼兒用各種方法剪裁出任意三角形(剪、撕、畫等),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

2、鼓勵幼兒用剪出的三角形拼出自己喜愛的動物或物品的形象。

五、自我評價,展覽幼兒作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