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液化》教案

來源:才華庫 1.35W

課時教案

高中物理《液化》教案

課題

§4-6 液化

授課日期

(知識·能力·德育)

教學目標

1、 德育目標:進一步引導學生對大自然和物質運動形式多樣化的認識

2、 知識目標:

(1) 認識液化現象

(2) 瞭解液化的方法

(3) 知道液化放熱

3、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以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

教學

重點

知道液化現象

教學

難點

液化的過程

教學

器材

燒瓶、鐵架臺、石棉網、酒精燈、小燒杯、玻璃片、水、乙醚、注射器

教學過程

主要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新課引入

物質由氣態變成液態的現象是普遍存在的,物理教案-液化,物理教案《物理教案-液化》。請大家舉出物質由氣態變成液態的例項

學生舉例:

水蒸氣遇熱升到高空,遇冷後變成液態的水落回地面,形成雨。冬季廚房裡的水蒸氣遇到冷的玻璃窗,變成了水。

教學過程

主要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新課探究

教師:水蒸氣遇熱升到高空,遇冷後變成液態的水落回地面,這就是雨。冬季廚房裡的水蒸氣遇到冷的玻璃窗,變成了水。

我們做個實驗觀察這類現象。

實驗1:

教師:我們發現水蒸氣吹到玻璃片上,有水珠在玻璃片上生成。這就是物質由氣態變成了液態,叫液化。

需要指出的是水蒸氣由管內噴出時,在管口外很短的距離內我們什麼都看不到,管內部分的氣體才是水蒸氣。我們看到的霧狀的'“白氣”是已經液化了的細小的小水珠成霧狀。切不可把這些霧狀物誤認為是水蒸氣。生活中大家見到人撥出的“白氣”,開啟冰箱冷凍室的門,門口出現的“白氣”,開啟熱水瓶蓋子,瓶內冒出的“白氣”等等,都是水蒸氣液化成的小水珠成霧狀。

大量的實驗表明,所有氣體在溫度降低到足夠低的時候都可以液化。

但是要使氣體的溫度足夠低,需要非常複雜的低溫技術。人們探索能不能使氣體在常溫下,或者在溫度不太低的情況下實現液化?

實驗2:

教師:這個實驗表明,用壓縮體積的方法也可以使氣體液化。

所以,氣體液化的方法是使氣體的溫度降到足夠低;或者是氣體的溫度雖然沒有降到足夠低,但是隻要溫度降到一定程度,採用壓縮體積的方法也可以使氣體液化。

教師:我們從實驗中看到,水蒸氣只有遇冷時才能液化。所以液化時放熱。被100℃的水蒸氣燙傷要比被100℃的沸水燙傷更嚴重,原因就是水蒸氣液化時放熱,它比同溫度的沸水放出的熱要多。

實驗1:燒瓶中裝入熱水,用酒精燈加熱,待水沸騰時,水蒸氣從瓶口的細玻璃管內噴出,吹到玻璃片上,讓學生注意觀察在玻璃片上有什麼現象發生。

學生觀察思考:燒瓶中裝入熱水,用酒精燈加熱,待水沸騰時,水蒸氣從瓶口的細玻璃管內噴出,吹到玻璃片上,讓學生注意觀察在玻璃片上有什麼現象發生。

實驗2:我們在這個注射器裡吸入少量乙醚,取下針頭,用橡皮帽把口堵住,然後向外拉活塞,注射器中液態的乙醚消失了,全部變成了氣態的乙醚。我們再推活塞,使氣態乙醚的體積被壓縮,注意觀察管內發生了什麼現象?

學生觀察回答:

注射器內的氣態乙醚又液化了

學生看書舉例:

家庭用的液化石油氣,打火機內的可燃氣體都是液態的,是採用在溫度不太低的條件下壓縮體積的方法實現液化的。液化後,氣體的體積大大縮小,便於運輸和貯存。

我國向國際市場提供的長征3號運載火箭要用氫作燃料,氧作助燃劑,就是採用壓縮體積的方法使其液化後裝入火箭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