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魏救趙》教案

來源:才華庫 1.59W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圍魏救趙》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圍魏救趙》教案

《圍魏救趙》教案1

教學目標

1、自主學會本課的生字詞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在複述課文中進一步積累語言。

2、理解課文內容。聯絡上下文體會詞句意思,感受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瞭解孫臏善於分析、因勢利導的聰明才智。

3、能按事情的發展順序概括有關內容。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孫臏善於分析、因勢利導的聰明才智。

教學難點

聯絡上下文體會詞句意思,感受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教學準備蒐集有關孫臏的資料,瞭解有關孫臏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匯入新課

1、通過預習,你能正確認讀課文中的詞語嗎?多種形式檢查認讀文中的詞語。

2、老師示範說一個這樣的句子。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選擇其中的一個或幾個詞語說一句與課文有關的話,幫助對詞語的理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試著簡要介紹課文主要內容。

3、再讀課文,根據課後第二題的提示,試著把課文分成四個部分,並把括號中的內容補充完整。

第一部分:趙國被圍,向齊國求救(1~2段)。

第二部分:田、孫商議,直取大梁(3~8段)。

第三部分:佯攻襄陵,圍魏救趙(9~12段)。

第四部分:孫臏設伏,齊軍大勝(13~14段)。

三、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一)學習第一部分(抓重點詞讀出文字背後的資訊)。

1、讀一讀,說說事情的起因是什麼?

2、魏國軍隊怎樣?在文中勾畫出相應的詞句。說說自己的理解。

為了體現魏國軍隊強大,課文用了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

(1)“所向披靡,勢如破竹”直接寫出了魏國軍隊的強大。龐涓率領的軍隊在攻打趙國時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2)齊國的擔心間接寫出魏國軍隊的強大。

3、結合自己的理解,練習讀相應的關鍵詞句,你還能讀出什麼資訊?

(嚴峻的形勢讓齊國必須出兵救趙,然而面對強大的魏軍,齊國想救趙也不是那麼容易。這為後文齊軍大勝,體現孫臏的足智多謀埋下伏筆。)

(二)學習第二部分(從對話中瞭解孫臏計謀的絕妙之處)。

1、分角色讀田忌、孫臏的對話。從對話中你知道了什麼?

2、如果依田忌之計直奔邯鄲,聯絡上文試想這次救援會是什麼結果?如果直奔邯鄲有可能:

(1)邯鄲失守,因前文提到“趙國危在旦夕”。

(2)打了勝仗的魏軍士氣高漲,遠道而來的齊軍若與魏軍主力硬拼,勝負難料。

3、再讀孫臏的話,體會孫臏計謀的絕妙。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孫臏先對魏軍的優勢、劣勢做了分析,然後提出了“避實就虛,攻打大梁”的計謀。

“乘虛而入,直取大梁”既有形勢的分析,又有行動的策略,孫臏的計謀判斷準確、措施果斷。

4、從“胸有成竹”“穩操勝券”這些詞中,你可以看出孫臏是個怎樣的人?

(三)學習第三部分。

1、孫臏的計謀是怎樣具體實施的?自由讀第三部分,用自己的話簡要說一說。

2、在齊軍“佯攻襄陵”“直奔大梁”之時,魏軍士兵的心裡發生了什麼變化?從這裡又可以看出孫臏的計謀妙在什麼地方?

3、把自己感興趣的精彩部分再讀一讀。

(四)學習第四部分。

1、在孫臏的“一攻一逼”之後,這件事的結果會怎樣呢?自由讀第四部分。

2、精疲力竭的魏軍在進入孫臏設下的伏擊圈後是個怎樣的狀況呢?找出相關詞句讀一讀。

3、魏軍此時的“丟盔棄甲、潰不成軍”與攻趙時的“所向披靡、勢如破竹”相對比,你體會到了什麼?

4、對於孫臏的“圍魏救趙”你有什麼看法?

四、再讀課文,講述故事

1、再讀課文,結合課後第二題再次梳理課文脈絡。

2、根據課後第二題的提示,在小組內講一講“圍魏救趙”這個故事。

3、小組推薦組員為全班講述這個故事,共同交流評議。

4、故事交流會:講一講課前蒐集的其他有關孫臏的故事。

五、自主積累,書寫生字

1、找出課文中的成語,用“讀一讀,記一記,抄一抄”等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積累。

2、正確、美觀地書寫本課的生字。

《圍魏救趙》教案2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理清文章脈絡。

2、抓住重點,複述故事梗概。

3、積累課文中的成語

教學重點:

1、學習生字詞,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

2、把握課文內容,弄清文章線索

教學難點:

把握課文內容,弄清文章線索。

教學流程: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1、引出課題:孩子們,還記得《田忌賽馬》的故事嗎?裡面的主人公是誰呀?(孫臏)(簡介孫臏)今天就讓我們在學習一個與孫臏有關的故事,去進一步領路孫臏卓越的才能和超凡的智慧。一起去感受驚心動魄的圍魏救趙這場戰爭。

2、讀題質疑:讓我們齊讀課題兩遍,“圍魏救趙”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二計。看著題目,你有什麼疑問?(根據質疑梳理問題:為什麼圍魏救趙?誰圍魏救趙?怎樣圍魏救趙的?圍魏救趙的結果如何?)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1、孩子們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走進這個精彩的故事,請孩子們跟隨朗讀帶自己輕聲的讀一讀課文。

2、孩子們,為了更好的讀懂課文,我們先來認識一下本課的生字詞語。

詞語:課前我已經檢查了孩子們的預習情況,完成的很棒,讓我們把生字送回詞語中,用你們最美的聲音一起讀一讀這些詞語吧,每個詞兩遍。你們的聲音真的很美。

三、再讀釋疑,理清脈絡

1、再讀課文,用自己的話釋疑:(“學貴有疑,大疑則大進,小疑則小進,不疑則不進。”讓我們帶著剛才的疑問自己再次讀一讀課文。)

(1)故事起因:(邊問邊板書)想一想,故事中有那幾個國家?誰攻打誰?找到的孩子請舉手。魏國派的是誰去攻打趙國呢?(龐涓)帶領的魏軍一路(所向披靡,勢如破竹),把趙國的都城(邯鄲)圍了個嚴嚴實實,所以,趙國(危在旦夕)。於是趙國就向他的鄰國(齊國)求救。齊國會幫助趙國嗎?為什麼?文中哪裡告訴了我們答案。我們一起讀一讀這個句子吧!我們再來看看地形圖,或許你就會更加理解為什麼齊國會出兵幫助趙國了。請看這是趙國與齊國相鄰,如果魏國佔領了趙國,那魏國下一個攻打的目標可能就是(齊國),所以可以說齊國既是為了幫助齊國,更是為了自保,而不得不出兵。趙國和齊國的關係可以說是脣齒相依,脣亡齒寒的關係。(課件出示)孩子們,剛才我們說的這部分內容其實就是故事的(起因)看看文章哪些段落是故事的起因。(1-2)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請用雙豎線做好標記。讓我們一起讀一讀故事的起因吧,想一想能不能用簡單的話歸納故事的起因,並記在文中相應的空白處。

(2)故事經過:齊國是怎樣救趙國的呢?這是故事的(經過)孩子們我們都知道,在寫作的時候這部分內容要怎樣描寫?(詳細)現在請孩子們小組合作學習這部分內容,想一想課文是根據(事情發展)順序寫的,完成課後第二題,並按照提示用雙豎線把課文劃分為四部分。田忌和孫臏先根據戰勢商議好乘虛而入,直取大梁。再派小部分兵力佯攻襄凌,主力卻直奔大梁,逼得龐涓只能放棄攻打邯鄲,迴護大梁。

A、第二部分,齊國派誰出兵幫助趙國呢?起初他們各自是怎樣打算的?他們最終商議,直接攻打哪裡?孫臏是怎樣說服田忌的?哪些段落在講這部分內容。(3-8)你們小組合作完成得不錯,我想再請一個小組為我們快速的介紹一下這一過程,其他的孩子想一想能不能用簡單的話歸納這部分內容。

B、第三部分,這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麼?為了麻痺龐涓,孫臏怎樣做的?(佯攻襄陵)佯攻是什麼意思?虛張聲勢的進攻。而齊軍主力卻直奔大梁去了。哪些段落在講這部分內容?(9-12)如果我們用簡單的話來概括這部分的'內容就是(佯攻襄陵,圍魏救趙)

(3)故事結果:圍魏救趙的結果如何?請快速瀏覽故事的最後一部分,並歸納它的主要內容。用簡單的話就概括為:孫臏設伏,齊軍大勝。

根據事情發展的順序,我們把本篇課文分為四個部分。

2、孩子們讓我們一起再次回顧一下圍魏救趙這個故事。有哪幾個國家,誰攻打誰,魏國派出的是誰去攻打,趙國的都城邯鄲被圍得個嚴嚴實實,趙國危在旦夕,向齊國求救。於是,齊威王就命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率大軍出征。田、孫商議,在佯攻襄凌的同時直奔魏國都城大梁,在魏軍日夜兼程趕回魏國救援時,在桂凌設伏,齊軍大勝。

四、抓住重點,複述故事:

1、回憶複述故事的方法。

(1)分清故事主次。

(2)抓住每一部分的重點詞語。

(3)主要內容複述略詳,次要內容簡單帶過。

2、請生複述。

五、積累詞語,結束新課

孩子們:通過複述故事我們知道起初魏軍是一支所向披靡、勢如破竹、攻無不克的強大軍隊,可最後怎麼就成了丟盔棄甲、潰不成軍、落荒而逃的殘兵敗將了呢?讓我們下次課再來合作學習圍魏救趙成功的原因吧!

作業(4分鐘)

摘抄本課的四字語。

《圍魏救趙》教案3

教學目標:

1、能聯絡上下文體會成語意思,感受關鍵成語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2、理清文章結構,概括故事的主要內容。

3、通過學生複述故事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4、通過老師的設疑和學生的相互討論來了解文章內容,體會文中蘊涵的深刻道理。

5、瞭解孫臏善於分析、因勢利導、足智多謀的聰明才智。領悟故事中蘊含的道理:遇事要沉著冷靜,並要開動腦筋,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1、把握故事內容,弄清文章線索。

2、領悟其中的道理,弄清故事引人入勝的原因。

教法學法:導學互動

教學準備

1、蒐集相關視訊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自學導綱

1、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中國的歷史故事嗎?讓我們乘坐歷史的列車,穿越時光的隧道,飛回歷史的天空。猜一猜,下面這幾個歷史故事的主人公分別是誰?

課件出示:

完璧歸趙-(藺相如)負荊請罪-(廉頗)

破釜沉舟-(項羽)毛遂自薦-(毛遂)

紙上談兵-(趙括)臥薪嚐膽-(勾踐)

背水一戰-(韓信)田忌賽馬-(孫臏)

師:在《田忌賽馬》中,我們已經初步領略了孫臏的才能。今天讓我們隨著歷史的車輪,走進《圍魏救趙》這篇課文,去進一步領略孫臏卓越的才能、超凡的智慧和驚人的毅力。(板書課題)

2、出示導綱,生依照提示瞭解背景,自主閱讀課文。

3、生彙報交流初讀課文的收穫,師適時點撥引導。

過渡:看來,同學們的預習工作做得很好。“學貴有疑,大疑則大進,小疑則小進,不疑則不進”。在自學中你發現了哪些有探究價值的問題?(是誰為什麼圍魏救趙?他們又是怎樣圍魏救趙的?圍魏救趙的結果如何?)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開始今天的閱讀之旅。

二、導學互動

1、出示導綱探究性問題。

2、生帶著問題精讀課文。

3、小組合作,討論探究。

4、交流彙報,師相機引導、點撥。

出示導綱探究(一):故事起因

1、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怎樣?

2、魏國軍隊怎麼樣?在文中勾畫相關的句子,說說自己的理解,並有感情地朗讀。(出示重點語句:這一年,魏國將軍龐涓率領八萬精兵出征趙國,一路所向披靡,勢如破竹,很快就直抵趙國都城邯鄲,把一個小小的邯鄲城圍得嚴嚴實實。)

(抓住“所向披靡”、“勢如破竹”、“嚴嚴實實”這幾個詞,一方面說明魏國的強大,龐涓率領的軍隊在攻打趙國時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另一方面說明面對強大的敵人,齊國救趙國是不容易的。)

3、為什麼在這種情況下,齊王還要去救趙國?

(引入“脣亡齒寒”的故事。齊、趙兩國之間互相依靠,有著脣亡齒寒的利害關係。)

過渡:在強大的魏國軍隊面前,齊國最終決定出兵,到底戰鬥結果怎樣呢?讓我們迅速瀏覽最後一段,說一說。

出示導綱探究(二):故事結果

1、文中哪幾個成語寫出了魏軍的失敗,同時也反映了圍魏救趙的成功?理解後有感情地朗讀。

(出示重點句:魏軍措手不及,被殺得丟盔棄甲,潰不成軍)。

(措手不及、丟盔棄甲、潰不成軍、落荒而逃等寫出了魏軍來不及應付的狼狽和大敗時的慘狀,反襯了圍魏救趙的成功。)

2、對比閱讀前後語段。

過渡:起初魏軍是多麼強大的一支軍隊,可現在怎麼就成了這樣的狀況呢?首先讓我們來觀看一段視訊。接下來合作學習圍魏救趙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出示導綱探究(三):分析圍魏救趙成功的原因

出示第7段:孫臏胸有成竹地說:“魏國集中全國的主力去打邯鄲,自己的都城大梁卻只剩下一些老弱殘兵,這不正是個大好機會嗎?我們現在去救邯鄲,會跟魏國主力硬拼,傷亡一定很大。倒不如乘虛而入,直取大梁。魏國國都一旦危急,主力必定會回師自救。我們在他們返回的路途做好準備,以逸待勞,豈不是穩操勝券!"

分角色讀田忌和孫臏的對話,想一想孫臏為什麼要齊軍不直奔邯鄲而要直取大梁?

1、分析直奔邯鄲的劣勢和直取大梁的優勢並體會孫臏計謀的絕妙。

(抓住“胸有成竹”、“乘虛而入”、“以逸待勞”、“穩操勝券”這幾個關鍵詞理解孫臏善於分析、因勢利導的聰明才智,並朗讀出他的“胸有成竹”。)

2、抓住“乘虛而入”理解魏國虛在哪?

3、“魏國國都一旦危急,主力必定會回師自救”與哪些事實相符?孫臏採取了哪些行動逼迫龐涓回師自救?

(佯攻襄陵、直奔大梁)(孫臏為什麼要派兵佯攻襄陵?)(佯攻襄陵的最終目的是直奔大梁,直奔大梁的目的是逼龐回師,逼龐回師不但能救趙國,而且能以逸待勞,在桂陵設伏,打敗魏軍。)

4、齊軍“以逸待勞”又體現在哪?

5、孫臏為何要在桂陵佈下天羅地網?

(桂陵是通往魏國的交通要道,地勢險峻,易守難攻。)

6、總結出示圍魏救趙成功的原因

戰術上:避實擊虛、攻其必救、以逸待勞、聲東擊西、知己知彼

行動上:佯攻襄陵、直奔大梁、桂陵設伏

7、你理解“圍魏救趙”這個成語的引申義嗎?

三、導學歸納

1、孫臏,我___________您!您真是一位_________的軍事家!

2、讀了這個故事,你得到了什麼啟示?

四、反饋訓練

此時此刻,你一定被孫臏的計謀所折服,你想對孫臏說些什麼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