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脊軒志》導學案(蘇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8.99K

 學習目標:

掌握有關的文學常識,瞭解作者的主要經歷和作品的主要題材及風格。

學習作者善於從日常瑣事中選取富有特徵的生活細節來抒寫感情的技巧。

體會本文筆墨清淡而情意纏綿動人的特色。

體驗文中流露出的真摯的親情。

學習重難點:

通過細節描寫感悟作者在敘事中營造出來的抒情氣氛。

學法建議:

要重視誦讀。本文是歸有光的抒情名篇,感情真摯強烈,應通過誦讀讀出文氣,讀出意蘊,讀出感受。

要重視對文章的鑑賞。應通過對語言的品味,整體感受文章,並進行合理的體驗想象,作出自己的個性解讀。

課時安排:

兩課時

學習過程:

匯入新課

文題背景

1.題目解說

“項脊軒”是作者在崑山時的書齋名,以此為名,有兩重含義。 其一:書齋很小,如人的脊樑之間,從文中“室僅方丈,僅容一人居”可以看出。其二:歸有光的遠祖歸道隆曾在太倉涇居住,作者自號“項脊生”。把自己書齋命名為“項脊軒”,含有懷遠追宗之意。     史書記載,作者於嘉靖十九年(154)考取舉人,60歲才中進士,授縣令職,以後參加八次會試,均沒有考中。     事實上,讀完全文,讓我們感受到:歸有光別號“項脊生”,從小就志向遠大,要博取功名,光宗耀祖,“項脊”二字,也可理解為歸有光要成為家族頂天立地的脊樑的人生理想。如果說妻死之年手植的枇杷樹,今已亭亭如蓋,象徵著作者的小有建樹,那麼作者在向親人們宣誓,他日他一定會讓他自己的功名事業根深葉茂,庇廕子孫。  “志”:記。是古代記敘事物、抒發感情的一種文體。前一單元的《遊褒禪山記》《石鐘山記》屬遊記,總的屬這類文體。在“淮水東邊舊時月”中,“月”見證了“石頭城”的興衰。在 “項脊軒志”中, “項脊軒”就是歷史的見證。

2.作者簡介 

歸有光(1506--1571年),字熙甫,明朝崑山人,著名散文家。作者自幼苦讀,9歲能文,20歲通讀五經和三史(《史記》《漢書》《後漢書》,加《三國志》稱“四史”),但考試不利,35歲才中舉,後8次考進士落第,於是遷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講學20餘年,學生頗多,稱之為“震川先生”。他直到60歲才中進士當縣令。一生鬱郁不得志。 

歸有光雖然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覽群書,在散文創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詣,是明代接觸的散文家。他反對明朝中期前後七子的“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擬古主義主張,自稱“好古文辭,然不與世之為古文者合”提倡“獨出與胸臆”,強調真實感情。他的這種文風,發揚了唐宋的優良傳統,後人把他和唐順之、茅坤等人並稱為“唐宋派”,而他的成就最高。他的散文源出《史記》,取法於唐宋八大家,風格樸實,感情真摯,被譽為“明文第一”,當時人稱他為“今之歐陽修”。

文章字詞疏通(第一節)

室僅方丈

顧視無可置者

又北向

使不上漏

5.前闢四窗 

四、語段欣賞

本節描寫了項脊軒圖:修葺後的南閣子,為何如此深得我心?它的美表現在什麼地方? 日影反照,室始洞然--明亮之美 植蘭桂竹木於庭--氣節之美(香飄四溢 高風亮節) 偃仰嘯歌……人至不去--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 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朦朧美(這是美的極至,是人與景的融合) 還有一個最關鍵的原因:這個小軒是屬於自己的,環境是自己的。能有屬於自己的一個優美的讀書的小天地,誰不高興呢? 總結:作者寫項脊軒的修葺與軒中的生活,寫自己在這不完美的世界裡的自我欣賞、自我陶醉,其著意處不在於此,寫喜的目的是為了給下文寫悲做鋪墊。 

五、總結

六、作業

第二課時

複習匯入

二、重點語句(指出重點詞,特殊句式等)

1.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於廳。庭中始為籬,已為牆,凡再變矣。

 

2.吾兒,就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

 

3.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

 

4.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

 

5.瞻顧遺蹟,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

 

6.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

 

7. 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撫之甚厚。

三、文字鑑賞

(一)、閱讀課文,抓住關鍵句和過渡句編寫提綱 (關鍵句一般是總起句、總結句、過渡句等)

關鍵句是: “然餘居於此, 多可喜, 亦多可悲。”    

“餘既為此志, 後五年” “既”:已經。 

這兩句話告訴我們兩個資訊: 

一是全文主要是寫作者的“喜”和“悲”。 

二是前四段是主體,後兩段是補記,文章由此可分為兩大部分: 

深入:1.請大家抓住關鍵句(或文眼)概括文章的悲喜之情: 

文中寫了哪些可喜的事?

①修葺後的南閣子;      ③祖母的關心與鼓勵; 

②母親的慈愛                  ④夫妻的相敬如賓 

文中寫了哪些可悲的事?

①老屋的破舊;         ②諸父分家; 

③母親的去世;           ④功名未就(不效); 

⑤妻子的亡故;          ⑥失    火。 

以上這些是對文章悲喜之事的概括,下面我們看看課文是怎麼體現這些內容的。

2.文章補寫內容有什麼作用?

 3、教師陳述: 

細節描寫就是作品中對具有典型意義和藝術魅力的細小情節(多為人物的生活細節)的描寫。它是作品反映生活的重要手段,是衡量作品藝術性的重要因素。 

提問:文章這麼感人,在選擇細節描寫上有何獨到之處?

歸納:細節的選材--瑣細、真實、豐富; 

細節的描寫--自然、簡潔、清淡; 

細節的抒情--細膩、深摯、委婉;

結論:由此我們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對祖母、母親、妻子及自我的深情。

四、總結:

在這篇抒情散文中,作者通過對項脊軒前後變化的記述,寫出了對於它的親切感情,也寫出了對於親人的深沉懷念。作者對自己的書齋項脊軒的無限眷戀的感情,是貫穿全文的一條線索。無論寫景、敘事或抒情,看來似乎信手拈來,散漫無章,但實際上都與項脊軒息息相關, 由狀物而懷人而抒情,三者融為一體,做到了形散神不散,這是本篇組織材料、安排結構的一大特點。或喜或悲之情,作者均善於通過選取富有特徵的生活細節,曲盡其妙。作者用家常語敘家常事而情意纏綿動人,尤其善於用簡樸生動的人物對話、口語,盡傳人物的神情、儀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