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樹(教師中心稿) 教案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1.32W

管帥中學教學案

致橡樹(教師中心稿) 教案教學設計

第 3章(課)  1節  2課時 備課時間 2003年9月9日

課題 致橡樹 課型 新授課

教材分析(教材重點、難點、雙基分析) 1、《致橡樹》的主題思想(詩歌表現出來的愛情觀)。

2、《致橡樹》的主要藝術特色,特別是詩中象徵手法的運用。(分析詩歌中的意象及其象徵意義。)

教學目的(知識能力、德育的目標要求) 1、理解詩歌中鮮明而各具特色的意象。

2、理解詩歌抒發的思想感情。

3、感受詩歌語言表現出來的節奏。

4、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人生,熱愛生活的感情。

教具 錄音機 教學方法 誦讀指導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一 、作者簡介

    舒婷,原名龔佩瑜。1952年6月6日生,福建省泉州人,當代女詩人。1971年開始寫詩,1979年開始發表詩歌。《福建文學》圍繞她的詩作展開關於“朦朧詩”討論,當時爭議很大,’影響頗廣。1980年到福建省文聯創作室工作。現為中國作家協會福建分會理事。主要作品有:詩集《雙桅船》(獲中國作家協會第一屆“1979--1982”全國優秀新詩二等獎)、《舒婷顧城抒情詩選》。她的《祖國,我親愛的祖國》獲1979--1980年全國青年優秀詩歌獎。

二、《致橡樹》是一首怎樣的詩?

    解析:《致橡樹》是一首愛情詩,感情色彩強烈,又具有清醒的理性傾。詩的抒情主人公化作一株木棉,而她所愛的物件則是一株橡樹。“致橡樹”是“木棉”對“橡樹”的真情傾訴。在這真摯誠懇的傾訴中,表達了詩人對愛的熱烈追求,否定了傳統的完全依附性和單純奉獻性的愛情觀,肯定了平等的、獨立的、同甘共苦的愛情觀,抒發了一位自尊而嚮往獨立的愛情生活的女子的心聲,表現了詩人對愛的理解和信念。

三、《致橡樹》是怎樣否定傳統的愛情觀的?

    解析:全詩可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否定傳統的愛情觀。

    首先詩人以形象的比喻,否定了完全依附性的愛情觀。“攀援的凌霄花。對於“高枝”,“痴情的鳥兒”對於綠陰,都是依附性的。它們離了高枝和綠陰則無處安身。更不能“炫耀”和“高歌”。

    其次,詩人又用排比句式,否定了單純奉獻性的愛情觀。泉奇制勝-源一味送出“清涼的慰藉”,險峰則為了“襯托你的威儀”,還有日光,奉獻出全部的光和熱,還有春雨.只是滋潤了對方的心田,……這都是一方對另一方的單一的奉獻,卻得不到應得到的溫暖:

    這兩種愛情觀都是以犧牲一方作為愛的前提,是漫長的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陳腐觀念的潛流影響,也是封建道德在我們民族心理上的積澱。詩人用排比句,以堅定不移的否定詞語,表達了不容置疑的態度。在否定依附性的愛情觀時,詩人用了“絕不像”“絕不學”;在否定奉獻性的愛情觀時,詩人用了“也不止像”,“也不止像”,“不,這些都還不夠”。

四、《致橡樹》是怎樣抒寫詩人的獨立、平等的愛情觀的?

    解析:詩的第二部分抒寫詩人的獨立、平等的愛情觀。

    首先,“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作為樹的形象”,這與前面的“攀援的凌霄花”和“痴情的鳥兒”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必須有獨立的、與對方有同樣的地位和人格。這種愛,有堅實的根基和感情的交流:“根,緊握在地上,葉,相觸在雲裡”。這種愛,相敬如賓而心心相印,互相理解。“每;陣風過,我們都互相致意,但沒有人,聽得懂我們的言語”。兩個人可以分別保持著自己獨立的迥異的形象和性格:“你有你的銅枝鐵幹”,剛毅、頑強,是個英勇的男子漢;“我有我紅碩的花朵”,美麗、溫柔,是個感情豐富的新女性。

    其次,真正的愛情應該能夠同甘共苦,終身相依。詩人以寒潮、風雪、霹靂比作生活中的苦難,用霧靄、雲霞、虹霓比作生活中的歡樂,雙方分擔苦惱,共享幸福。

    最後,作出斬釘截鐵的結論:偉大、堅貞的愛情應該是不僅愛他的外表,更要愛獨立的

人格和紮紮實實的根基。

五、《致橡樹》的主要藝術特色是什麼?

    解析:《致橡樹》以木棉和橡樹這兩種喬木為象徵,構思奇特、巧妙,意蘊深邃。它們都是常綠的喬木,同樣生活在熱帶地區,卻又各有自己獨立的特點。一個又稱英雄樹,開紅花,給人以熱烈和溫暖;一個高大雄偉,樂於造福人類,使人感到有一種內在的力量。兩株相傍,“站在一起”,表現了詩人的既獨立、又自尊的崇高而堅貞的愛情觀。

    詩人在詩中所否定的傳統的愛情觀,往往並非是人的感情和價值的平等的結合,而是權勢和財勢的結合,於是雙方自然成為主導和從屬、依附和被依附、統治和被統治的關係。這樣就失去了愛的本質。這種陳腐的觀念,至今仍可見其影響和潛流。因此,詩人在《致橡樹》中對愛情的追求和理解,顯然具有不可低估的現實意義。這也是這首詩發表之後,受到廣大讀者的讚賞,引起文藝界重視的原因。

    《致橡樹》的語言飽含著感情色彩,.又具有深刻的哲理。一句句形象的比喻,寄寓著詩人細膩的情和愛,表達了“終身相依”的忠貞不渝,而又絕非忘乎所以的狂熱和感情用事的宣洩,處處包含著清醒的理性的思考。也正因為它的這個特點,使這首詩蘊含著豐富的社會內涵,耐人咀嚼,令人回味。

    這首詩的韻律舒暢而有節奏感,讀之琅琅上口,韻味售永、悠長。首先,它的詩句排列大體整齊而有變化,既不呆板,也不感重複。有些詩句是成雙成對的,這不僅增強了語勢,更有節奏感。兩個“我如果愛你”,又引出兩個“絕不”和兩個“也不止像”。“根,緊握在地上,葉,相觸在雲裡”,不僅情趣盎然,而且在形式上字數相同,詞性相對,不求嚴格對仗,卻有中國古典詩歌的韻律美。其次,全詩從頭至尾押一個韻,音節連貫綿長,一氣呵成,蘊含著脈脈深情,又富於音樂美。

總之,舒婷的詩善於把抽象的感情凝聚為形象,用精心描繪的細節去概括生活的面貌,揭示事物的本質。她大量使用隱喻和象徵的方法,來表現自己的意象。這樣利於表現當代人複雜的內心世界。很明顯,她接受了一些歐美現代詩歌藝術的表現手法,構成了她特異的藝術風格。她雖然顯露出可貴的詩的才華,還需要吸取更豐富的藝術營養,使之日臻成熟。

板書設計

致橡樹   舒婷

1、象徵。“橡樹”“木棉”

2、對偶和比喻手法的運用。

教後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