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山》音樂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

來源:才華庫 6.16K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採山》音樂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採山》音樂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

《採山》音樂教學反思1

在準備這節課時,我首先認真的熟悉了教材,詳細閱讀了教參,把握了歌曲的特點,瞭解了歌曲的難點,確定了以體驗勞動快樂為主線的教學目標。

然後,我才根據教學目標安排設計了這節課!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我主要安排了三個環節。

一是節奏xx的練習;

二是用跟唱法學習歌曲;

三是通過欣賞《拾稻穗的小姑娘》引出愛勞動的話題,培養學生愛勞動的好習慣,讓其從勞動中體驗快樂的感覺。

隨說新課標更注重孩子的體驗、感受,對歌唱方面的技能要求並不是很嚴格,但這也並不是說課堂教學中不必要對學生的歌唱提要求,其實我們應該認識到體驗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表現,有了好的表現,才會有更好的感受與理解。淡化技能並不是不要技能,而是要求老師要有在無形中滲透技能並使孩子容易掌握的教學方法,讓歌唱教學這塊內容更加豐富起來。讓孩子從自己的歌聲中體會感受美,達到我們美育的目的。一首歌曲旋律和歌詞是兩個重要的部分,而在這堂課上我主要想解決的是旋律的節奏問題。

因為這首歌中的歌詞還是比較貼近我們的生活,不做過多解釋學生也能夠理解。而節奏則是旋律的主宰。這首歌曲的旋律中出現了較多的十六分音符,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要掌握它們是一個難點。於是我就用模仿小動物的聲音並做律動的形式進教室引入節奏練習,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突破難點為歌曲的學習打下基礎。第二塊內容就是用跟唱法學習歌曲。在教學中我發現歌曲的旋律非常快,要想讓孩子準確的唱出歌詞,就必須讓他們先讀歌詞,瞭解歌詞。然後再用跟唱法學習歌曲。另外,要想讓學生用最美的聲音表現歌曲,就必須讓學生有最真實的感受。所以在設計這個教學環節時,我抓住了孩子愛玩的天性,讓孩子在音樂中玩起了《採山》的遊戲。

讓孩子在玩中充分的感受採山姑娘的愉快心情!這樣孩子才能用最真實的感受來表現歌曲!老師只需要對孩子們的演唱稍加糾正就可以了。這樣以來老師也不必在感情的處理上浪費太多的時間,就可以輕易的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第三塊內容就是德育教育。當學生欣賞完《拾稻穗的小姑娘》後,我從歌曲的情緒入手,讓學生知道是勞動給小姑娘帶來了快樂的感受。勞動也同樣能給我們帶來快樂,希望孩子們今後會更加的熱愛勞動。一節課上下來,才感覺到在某些細節上還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有更好的改善和完善。願望總是美好的,但結果往往不是完美的。

通過這堂課的教學我也從中得到了更多的啟示,相信在以後的教學中自己會有更加成熟的教學思維,更加精彩的教學活動,來豐富我和孩子們共同的音樂課堂。

《採山》音樂教學反思2

《採山》是一首活潑、輕快的歌曲,在備課時,我首先認真的熟悉了歌曲,仔細閱讀教參,把握歌曲特點,瞭解歌曲的難點,確定了以體驗快樂為主的教學目標,然後,根據教學目標設計這節課。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學唱歌曲,讓學生在聽、做、體驗的過程中,感受彷彿自己在濛濛的細雨中光著小腳丫去採山的愉快心情,並指導學生歡快地有感情地演唱這首歌曲;在學唱《採山》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並掌握多樣化的節奏。

這節課的匯入,我用美妙的大自然風景圖片吸引孩子們的眼球。然後通過採蘑菇一系列設計好的問題來激發同學們的興趣,讓他們在充滿好奇中期待這一課。

在教唱環節中,我先讓學生聆聽歌曲兩遍,使學生對歌曲有一定的印象,為學唱歌曲奠定了基礎。然後我把比較難的地方先教給學生,學生的接受能力還是很快的,教學目標達到了。在節奏訓練前我讓學生自己找到採蘑菇樂句以此加深印象,然後哼唱這個樂句的旋律。在節奏訓練時爭取讓大部分學生明白這個十六分節奏而且能打好這個節奏型。

為了熟練歌曲,在練習中我通過表演啟發學生隨音樂創編一些採蘑菇、採木耳、採山菜等動作來表現歌曲情緒,熟悉歌曲的旋律;通過讓學生用拍手、跺腳的一些簡單律動演唱歌曲,幫助他們感受歌曲的節奏和句式。

這節課的某些細節還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通過這堂課的教

學我相信在以後的教學中自己會設計出更加精彩的教學活動,來豐富我和學生們共同的音樂課。

《採山》音樂教學反思3

教材分析:

《採山》是一首民歌風的創作歌曲,採用四三拍,一段體結構。這首歌曲歡快、活潑、清新別緻,歌曲的旋律大跳和級進音程的交替進行,節奏鮮明緊湊,配合著旋律音程的起伏,使歌曲具有朝氣,並富有動力感,配上生動、形象的歌詞,極易為兒童接受和喜愛,歌中描述了小朋友在濛濛細雨中採山的愉快心情。表現了小朋友光著小腳丫採山時靈巧的身影,靈活的手指,採蘑菇、木耳、野果、山菜,豐收的喜悅香甜在心的感受,連夢中都要笑出聲來。這首歌的詞曲結合緊密,形象、生動,深深打動每一個演唱它的人,是一首適合兒童學唱的好歌。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用歡快、活潑的情緒,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採山》。

2、通過演唱、表演等活動體驗歌曲輕快、活潑、清新的音樂特點。

3、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的投入到各項音樂活動中來,從中體驗歌曲所描繪的大自然的美麗景色以及快樂勞動的主題,讓學生明白勞動光榮的道理。

4、通過小組創造,用簡單的動作表現歌曲,提高學生的交往能力。 教學重點:

1、能有感情的演唱和表演歌曲,從中體驗課堂樂趣。

2、創設情景,讓學生對歌曲進行表演,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表現能力。

教學難點:

1、歌曲中十六分音符和休止符的掌握和運用。

2、學生參與各項活動的積極的態度和情緒的把控。

教具準備:

多媒體、鋼琴、圖片、小樂器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今天,老師帶你們去旅遊好嗎?

2、隨音樂《採山》,做律動進教室。

設計意圖利用遊戲減輕師生的心理壓力,形成一種輕鬆平等的師生關係,有利於學生調動情緒,帶著愉快的情緒開始音樂課。同時,初步感知歌曲。

二、新課教學

(一)感知歌曲

1、現在,我們到了目的地,這兒是哪裡呀?請看:

課件展示:清晨的大山靜悄悄的,一會兒熱鬧起來:小猴子、青蛙、兔子、山羊、山雞??等等,還有數不清的小鳥,它們都從四面八方來到這寧靜的大山,各自顯示著自己。噢,原來動物們要開一個音樂演唱會。突然,一個小女孩,提著小籃子,一邊唱一邊來採山。(背景音樂《採山》)

2、我們和小姑娘交朋友,好不好?這個小姑娘特別喜歡挽著小竹籃到森林裡去。大家猜猜,她會去幹什麼呢?

設計意圖以新朋友的形式出現,使學生感興趣,而且教學更加生

活化。

3、我們來聽聽小姑娘的回答。(播放《採山》)學生回答。

4、什麼是採山呀?再聽歌曲。學生回答,教師解釋。

5、小姑娘每次去採山,總會唱著歌,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吧。(課件播放動畫《採山》)

設計意圖讓學生視聽結合,體會歌曲情緒。

6、你們知道小姑娘都採了些什麼嗎?我們一起來聽聽。(播放《採山》)

7、用你們的小眼睛告訴老師,好嗎?(播放《採山》)

8、小姑娘採了這麼多東西,心情怎麼樣啊?讓老師感受到你的心情。(播放《採山》)

設計意圖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生反覆聆聽和感知歌曲。

9、你最喜歡其中的哪一句?唱一唱好嗎?生唱,師及時給予表揚。

(二)學唱歌曲

1、節奏訓練

(1)同學們喜歡採山嗎?(喜歡)我跟你們一樣也喜歡採山,因為山上有那麼多誘人的野果和山菜。山上有位仙女姐姐說:“聰明的孩子們,這些漂亮的蘑菇你們喜歡嗎?想採嗎?只要讀準確蘑菇上面動物的叫聲並說出動物的名字,你就可以把漂亮的蘑菇帶回家了。”

師:請同學們比一比,賽一賽,看誰得的蘼菇最多?

A. 呱∣呱0∣(青蛙)

B. 喵∣喵―∣(小貓)

C. 汪

(生讀)

設計意圖進行節奏訓練,為後面的.十六分音符打基礎,從而降低歌曲的難度。

(2)請將這些動物的叫聲連起來讀一讀。

(3)學生分三個聲部分別扮演不同的動物。

2、歌詞教學

(1)師教學生按節奏朗讀歌詞。

(2)齊讀歌詞。

設計意圖通過以上兩種方式,使學生加深對歌詞的理解,更於無形中培養學生的節奏感,為學生學唱歌曲打下基礎。

3、唱歌教學

(1)跟音樂哼鳴,加深學生對歌曲的印象。

(2)用“嗚”隨音樂唱,培養正確的發聲習慣。

(3)用“嚕”隨音樂唱,加強發聲練習。

(4)用“啦”隨音樂唱,進一步加強發聲練習。

(5)放慢速度,跟琴輕唱歌曲。

設計意圖學生跟琴輕唱、自學,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6)跟歌聲旋律輕聲感受。

(7)師生接龍,用遊戲來檢查學生的學習程度,並對學生所學進行指導糾正。

(三)處理歌曲

小姑娘在山上採到了那麼多的蘑菇、山菜,她的心裡真高興,我們也

用最好聽的聲音來唱一唱,體會小姑娘的心情,好嗎?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用輕快的聲音演唱,用歌聲表現歌曲內在情感。)

(四)編創活動

1、師生共同編創,學生分別扮演“小姑娘”、“蘑菇”、“小鳥”等角色,分組創編,自編自導,老師巡視指導。

2、分組彙報展示,並請學生評價。

設計意圖充分給予想象的空間,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學生自我表現的舞臺,創設情境,使“小演員”們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從而更好地表現音樂、創造音樂。

三、小結延伸

今天我們玩的真高興,可是太陽要下山了,讓我們唱著歌兒離開吧。生輕唱歌曲離開教室。有時間我們再一起去採山吧!

教學反思:

這節課,不管老師還是學生,都從中體驗到了快樂。

一、在匯入時,我採取了情景創設,帶孩子們去旅遊,從學生的不斷“哇”的感嘆聲中,我得到了滿足,孩子們興奮的不得了。我自己也覺得把課堂中的表演派上了用場。三年級的課堂,應該是有趣、生動的。

二、在這一課的難點處理上,我以遊戲作為鋪墊,和孩子練習了16分音符的節奏型,學生也在遊戲中掌握了知識點。

這節課上完以後,我覺得雖然讓沒接觸過音樂的孩子學到了很多知識,也收穫了快樂,但是同樣有不足。在處理難點節奏型上,雖然在遊戲中學生已掌握,但在帶入歌曲後,還是處理的不理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

《採山》音樂教學反思4

《採山》是三年級上冊中的一首必唱曲目,通過學習引導學生關注大自然、熱愛生活,並且體驗山村孩子的樂趣。重、難點是解決十六分音符、休止符和頓音記號的,教材版面中設計了身勢動作節奏圖,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隨音樂節奏進行律動活動,感受音樂形象,體會歌曲的歡快、活潑性。明確了這些任務我對整堂課進行了精心的設計,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是出現了不少問題,課後有很多地方值得反思與總結,特別是當假期集中磨課,同行們給予我中肯的評價與建議之後,這磨課的過程與收穫更值得我認真反思總結。複雜的知識點講解過程要簡單化。

《採山》這一課的重、難點在於十六分音符、休止符和頓音記號的突破,但就是因為在分析教材時太過於把它定位為重、難點,所以想出了很多解決的辦法,如用手、腳的模擊模拍。在突破這些難點時,花了大量的練習,雖然達到了一定的效果,但還是收效不大,甚至教學中感覺有些模式化,同事在評價過程也曾指出,在玩中學,既簡單還有趣,反覆強調重、難點會引起學生們的畏懼心理,以為這是什麼高深的知識,如果在玩玩樂樂中學習,如:念詞、生活中的用語代替等等,將其“淡化”,並且在這些方式中得以“化解”,或許會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採山》是一首歡快、活潑的歌曲,在演唱時要求學生掌握教材上的律動節奏圖,在設計的過程中一開始我就採用直接進入律動節奏圖。

對於三年級的同學來說,身體的協調性還只是達到了中等水平,但手、腳、演唱三部分協調還是有一些難度。所以後面手、腳、演唱三者同時進行的時候,學生就有一些應付不過來的感覺。這就要求自己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雖然身勢律動節奏圖是解決節奏的一種很有效的辦法,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循序漸進的將其落實下去。就《採山》而言,在處理上,如腳(3拍)就可以首先進行單一的練習,然後再進行輪換。接著加入手的節奏擊拍,合上音樂演唱。在身勢與演唱的協調上還可以將學生分成:打擊組和演唱組,同時進行練習,這樣使學生在親身的實踐中更好掌握、感受到音樂的節奏性和音樂形象。每首歌曲的旋律、歌詞、曲式、調性的設計意圖都是為了將歌曲最大程度的處理到美,那麼這個時候老師就會注重教材的重、難點,而忽略了演唱者本身的聲音美。

《採山》其所以在演唱時要求給人歡快、活潑的感覺,並能通過演唱體會的山野童趣。這和曲子本身有著很大的關係,如歌曲的每一句最後都是由休止結束的,所以重點應該注意休止符的停頓,唱得斷而輕快,更好的體現山野兒童採山時的餓靈巧、愉快,老師在這方面就應該加以引導。在這種輕快演唱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更好的感受音樂形象,還能在音樂技能上有明顯的收穫。他們學會了聲音的控制,學會了在體驗中,同學、老師之間互相去聽,然後進行評價,對比出哪一種演唱方法更好聽。學生學習的每一點進步都值得老師對其鼓勵與肯定,班級中那麼多學生不可能每一個都積極的融入音樂配合老師,但是他們比以前有所進步就要值得肯定與表揚,課堂素質展示卡及歌曲儲存卡的評價設定能及時的讓孩子在每一次課後肯定自己的收穫,讓他們及時的從學習中得到滿足感。作為老師還有什麼能比讓孩子們快樂學習更重要的。藉助磨課藉助同事們的幫助,記錄近段時間對這節課的反思與收穫以助自己能跟上大家成長進步的步伐。

《採山》音樂教學反思5

陳老師講的《採山》一課是: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湖南文藝出版社三年級下冊第3課教材。《採山》是一首輕快活潑的少兒歌曲,歌曲形象描繪了山村孩子在濛濛細雨中採山的心情,表現了小朋友光著小腳丫採山的靈巧的身影和豐收的喜悅。歌曲為四二拍,徵調是三句是兩段體,它運用了前八後十六、前十六後八、十六分、小附點節奏。

陳老師在本課的教學中以故事為線索——大山爺爺邀請小朋友們去採山,如果同學們能完成大山爺爺的兩條節奏練習,大山爺爺就為他們開啟大山之門;當孩子們完成了節奏訓練之後,大山爺爺讓小朋友們按照大山爺爺拍手跺腳的標記跟著音樂做律動,如果做得好大山爺爺將帶領孩子們去看山裡更美的風景;當孩子們做完律動,投入到大山爺爺的懷抱,大山爺爺為孩子們帶來一位新朋友“十六分音符”,並且告訴孩子們如果誰能唱準十六分音符,就可以把大山爺爺的禮物裝進自己的小籃子;當孩子們唱準了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大山爺爺非常高興他派大山中的小精靈和孩子們一賽歌喉;最後是孩子們的表現得到了大山爺爺的肯定,他邀請孩子們一起去採山。陳老師的故事線索清晰明瞭,重點突出,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抓住了三年級的孩子們好玩好動的天性,孩子們爭先恐後的展示自己,課堂氣氛很熱烈。

陳老師在解決本課的難點時,也是很下了一番功夫的,她通過幾種途徑讓學生來感受、體驗、表現前八後十六、前十六後八、十六分、小附點節奏。

1、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跟著音樂律動,唱拍結合,感受前八後十六、前十六後八、十六分音符描繪出在這春光明媚之時,一群光著腳丫的孩子們去採山的情境。

2、引導學生在音樂情境中用輕快、短促、有彈性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激發學生想象出採山的孩子們看到大山爺爺送給他們的那麼多的寶貝時那種高興、愉快、欣喜的心情。表現了孩子們光著腳丫採山的靈巧身影。

3、在本課的唱歌活動中,通過創作表演《採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表現欲,啟發學生跟著音樂旋律,唱拍結合,感受前八後十六、前十六後八、十六分、小附點節奏。通過拍一拍,唱一唱的方式引導學生在音樂情境中用輕快、短促、有彈性的聲音有感情的學唱歌曲,學生從歌曲中體會“採山”勞動所帶來的快樂,能用肢體語言加以表現。在對歌曲《採山》一課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陳老師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靈活設計課堂教學的音樂審美、情感態度和知識技能目標,真正起到教學目標的導向、調控、評價作用。

總之,陳老師以學生為主體,靈活設計課堂教學的音樂審美、情感態度和知識技能目標,真正起到教學目標的導向、調控、評價作用。通過學生拍一拍、唱一唱、跳一跳的方式,引導學生在音樂情景中用輕快、短促、有彈性的聲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完成教學。

《採山》音樂教學反思6

本次選教的是人音版第四冊第六課《愉快的勞動》第二課時《採山》這首歌,《採山》是一首活潑、輕快的少兒歌曲。全曲為2/4拍子,五聲徵調式,三句式一段體。“2 5、6 2”的四度跳進與級進的旋律進行,使歌曲具有濃郁的山歌風格。xx x x0 的典型節奏,形象地表現了鄉村孩子赤腳在山野中奔跑的腳步聲及天真、頑皮的形象。

在本課中,為了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強烈興趣,我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新課標的理念,堅持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把想一想、聽一聽、跳一跳、唱一唱、編一編、演一演等教學環節貫穿起來,循序漸進,在樂中學,我看到學生自始至終都是充滿樂趣的,認真傾聽和學習的。我聽到孩子們能用情感來演唱歌曲,也看到了孩子們能用我自己創編的動作配上歌詞的意思來表演,我很欣慰,也感受到孩子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性學習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同時孩子們也感受到歌曲所表達的情緒和表現的人物形象以及懂得了要熱愛勞動的道理。在最後的環節,舞蹈組、樂器組、演唱組共同表演的環節讓我感受到孩子們發自內心的快樂,這種氛圍感染了我。可以看出孩子們是通過了歌曲的表演感受到了音樂的美,更勇於表現美,敢於表現美。

我對孩子們的表現算是滿意,紀律都還是挺好,在學唱中,兩處教學難點都能在我引導下完成得不錯,整節課我能自然流暢地循序漸進、非常緊湊地完成了教學內容。

但拍下教學視訊後,我觀看後進行認真的思考,覺得本課還有以下幾點的不足之處:

1. 匯入部分在播放視訊《採蘑菇的小姑娘》時,播放出來不是歌曲開始,因為之前我上課前試播了一下忘記點選返回開始了,以為是平時的視訊,沒注意是格式的不同,下次要更細心一些。

2. 我的教學語言對於二年級的學生還要再生動形象一些,更放得開一些,有時候我的某些話聲音太大。這點以後在教學中會更加註意加強練習

3. 表演部分中的最後一個全班表演環節,我本來已做好了每個學生一個彩色蘑菇貼在學生座位凳子抽屜的側面,準備給學生一個驚喜,最後讓他們貼到自己的身上,請兩三個同學來邊唱邊“採蘑菇”,可是我自己給忘記了。所以最後下課了就作為獎品獎給學生了。

4. 最後一個環節讓學生說說自己生活中關於勞動的表現,有幾個學生回答的都是做好事的表現,我當時再肯定一點地強調這些事情不應該屬於勞動的表現,應該是屬於助人為樂、做好事的表現,然後再啟發學生重新說出來,效果就更好了。我當時擔心用的時間太多,所以就用這句話--“是助人為樂”就帶過了,然後進行自己的總結,以後的課裡我會更加註意的。

以上是我對本課時《採山》的教學反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