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學生音樂學習習慣的培養》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2.5W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指出:“教育的重點在於‘育’。所謂‘育’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心理學指出,學習習慣是人們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具有系統性和穩定性的學習心理和學習行為方式,是個性特徵的重要方面。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重要條件。對於音樂學科來說,學生只有擁有良好的音樂學習習慣,才能逐步掌握音樂雙基、才能在學習的過程中,領悟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循序漸進的音樂學習中陶冶情操,提高修養。

《關注學生音樂學習習慣的培養》教學反思

對於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學習習慣,我們學校的音樂老師在實際的音樂課堂教學中主要做了以下嘗試:

一、突出音樂學科特點進行音樂課堂常規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周密而合理的課堂教學組織工作是確保教學能順利進行的基本條件。所以,建立課堂教學常規,目的是使學生能養成良好的上課習慣。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老師有計劃,有目的,要求明確,嚴格落實,持之以恆,常抓不懈才能形成。一進教室,我站在前面誇獎第一個坐好的同學,這樣其它的小朋友一般都能自覺地坐好。再如:學生每次開啟書時,都要一邊翻書一邊說話,面對這種情況我把正確的行為編成順口溜:“開啟書,快靜齊,勤思考,認真看。”學生會說順口溜後進行開啟書比賽,比一比誰的速度快。

1、明確音樂課堂常規要求。首先是課前準備,主要是要求學生認真做到:備好學具快、靜、齊。其次是上課要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回答和提出問題的習慣。再次,要求學生知道並注意時刻保持良好的坐姿、朗讀歌詞的姿勢、演唱歌曲的姿勢、演奏課堂樂器的姿勢(如樂器怎麼拿?怎麼演奏?怎麼放)等。

2、持之以恆抓落實。

(1)、抓典型。抓好的典型,也抓差的典型,獎優罰劣,表揚第一個按照老師要求做好的同學,以點帶面,這樣其它的同學就都能自覺地像第一位同學那樣做好了。

(2)、搞評比。就是在所教班級裡面開展同學與同學之間、組與組之間、排與排之間執行課堂常規要求的比賽。我們在實際的音樂課堂教學中常採用多表揚激發音樂學習動機,規範課堂紀律。每一次學生進教室之前,我要求學生排好隊,比一比誰排隊時最快、最安靜,每一節課我都進行評比。

3、突出音樂學科特點,把課堂常規放在音樂中進行。

音樂課的常規訓練和其他學科相比,既有共性,也有不同之處。不同點在於既要對學生進行站、立、坐、及排隊、進出教室的訓練,又要把這些訓練放在音樂中進行,讓學生在濃濃的音樂氛圍中輕鬆愉快地完成各項練習。如:聽音樂做律動進教室,坐下後聽音樂拍手,安定學生的情緒;聽上行的音階表示起立上課,通過師生問好歌建立良好的課堂常規,同時達到融洽師生感情的目的;用簡短的音樂或有節奏感、樂律感的兒歌(人坐直。腳放平,胸挺起等),讓學生安靜坐好,強調所有的訓練都要在音樂中進行,充分體現出語言的音樂性,動作的音樂性,以及課堂活動的音樂性,使學生的音樂學習習慣在充滿音樂氛圍的常規訓練中逐漸牢固的形成。

二、培養學生認真聆聽音樂的習慣。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它通過聽覺直接和我們的心靈接觸,學生聽的過程就是一個體驗的過程、理解的過程,也是一個想象的過程。“聽”是進入學習音樂的基礎,音樂教學中的任何活動都要在“聽”的基礎上進行。因此,音樂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學會聽音樂的方法,養成認真聆聽音樂的好習慣。如何聽音樂有個方法問題,教師只有培養學生養成認真聽賞音樂的習慣和科學的聽賞音樂的方法,才能形成欣賞音樂的能力,使音樂伴隨他一生。音樂一開始要靜靜的聽,完整的聽,在參與聽賞音樂的初級階段,學生只能對作品感悟到:高興、歡快、優美、憂傷等情緒,隨著參與聽賞的深入,教師要引導學生去尋找“為什麼?”使學生從感官的欣賞到理性的分析,掌握音樂要素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讓學生懂得音樂藝術像文學作品中的文字,繪畫藝術中的線條和色彩一樣,也有它自己的一套傳情達意的手段,具體來說就是旋律、節奏、和聲、音色、速度和力度等音樂要素。我們平時正是根據音樂中各種不同的音樂要素及其表現形式——如旋律的起伏與平穩、節奏的緊湊與鬆弛,以及不同的力度、速度、節拍、調式、演唱形式等來“聽”出音樂作品所表現的不同情緒、風格和豐富多彩的音樂形象的。

但如果讓學生一味地去聽,學生很難全身心的投入到音樂中去,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要讓學生由被動的'“要我聽”變自覺的“我要聽”,就要求教師在不斷的優化教學方法,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把音樂作品的內涵和“美”挖掘出來,利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去聆聽音樂。欣賞音樂。如欣賞《快樂的早晨》,可先編講一個簡短故事作為欣賞前的導言,然後提出聽賞要求,要求學生通過靜靜地仔細聽,來感受早晨優美的景色和活潑的小熊貓歡快的心情。復聽時,讓學生跟著音樂動一動,用簡單的動作表現出活潑歡樂的情緒。再如:欣賞《誰來了》,使學生能從音樂中感受不同動物的音樂形象,由鋼琴演奏的“獅吼”是最具特色的,一連串的上行音階,叫起來很像雄獅的怒吼,此外還有烏龜、小兔、小鴨等,學生聽後都能異口同聲說出來,因為大管深沉、後重的音色表現了烏龜遲緩而笨重的形象,單簧管豐滿、圓潤的音色奏出了小兔子輕快跳躍的旋律等等,使學生邊聆聽邊有如身臨其境,體驗大自然與人的密不分割的關係,表現出音樂的魅力。通過一系列課堂教學和訓練,使小朋友自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培養學生對音樂作品注重情感體驗和表現習慣地培養。

1、激發興趣,體驗情感。

大家都知道: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因此我們教研組的老師們特別注重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讓學生主動發現、感知和理解音樂作品中蘊含的內在情感和音樂美,進而要求學生在正確演唱、演奏作品的基礎上,用心去演奏,用情去歌唱,努力做到字正腔圓、聲情並茂。真正做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音樂興趣是學生音樂學習的動力,是產生情感的基礎,同時也是學生在音樂方面,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學校教育只是人生的一個學習階段,所以掌握學習方法,比掌握學習內容更為重要。努力做到通過音樂教育陶冶人的情操、啟迪智慧,激發學生對美的愛好和追求。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愉快的音樂實踐活動中,主動地去發現、探究,去理解音樂、表現音樂,並在一定基礎上創造音樂。有了興趣可以產生情感,情感可以上升為審美,審美可以積澱情操,情操可以昇華人格。

2、引導訓練學生輕聲唱歌,防止喊唱!

在音樂課上學生會經常出現喊唱的現象,特別是一年級的學生。因為在兒童表現欲的驅使下,他們為了顯示出自己聲音大,表現出自己唱得最好,就會用上全身力氣喊唱。遇到這種情況,首先不能訓斥,更不能不耐煩,而需要的是因勢利導,畢竟他們僅處啟蒙階段,還不懂得發聲的方法。因此,我們教研組的老師除了“言傳”以外,更注意“身教”。如在學生學會演唱《唱給媽媽的搖籃曲》歌曲之後,我們會啟發學生:

“搖籃曲是一種哄孩子入睡時演唱的歌曲題材,我們如果想讓媽媽入睡時,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感?我們的聲音應該怎樣?”學生都會說:“要輕輕地唱。”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想讓學生做到輕聲唱而不大聲喊唱,就必須讓他們漫漫理解歌唱的要求和方法,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能自然地輕聲唱歌的習慣。

四、運用激勵評價,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學習習慣。

建立良好的音樂課堂常規,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前提,培養學生良好的聽、唱、動的習慣是學習音樂的關鍵。學習習慣是一種自覺、主動、持久、穩定的行為方式,國小階段音樂學習習慣的培養要從一年級新生入校的第一節課抓起。但是要讓學生真正“習慣成自然”並不是件很容易的事,這就要求老師們在平時的教學中進行持之以恆的科學而嚴格的訓練,並多采用激勵評價的手段予以效果的提升。

激勵是一種對人的刺激,這種刺激既可以鞏固人們正確的行為趨向,也可以改變人們的行為並起到導向作用。激勵評價它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信心為宗旨的教學手段。我們認為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恰當的使用激勵評價的教學手段,可以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早日形成。在激勵教學法下我們能看到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的點滴進步。如在激勵評價方法的研究過程中,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明顯提高、課堂紀律表現良好、主動參與唱歌教學、欣賞教學、器樂教學的學生的比例有所提高;學生的表演能力、創造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揮;課堂教學秩序良好、學生的音樂素質也有明顯進步。這樣,學生在和諧的音樂氛圍中不但學會了如何在音樂課上進行學習,同時也初步養成了動腦、動口、動手等多種形式的主動參與的學習習慣。我們教研組的老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特別注重學生在音樂課上表現出的任何一點微小的進步,或任何一次參與學習行為中的閃光表現,尋找一切機會給予激勵和肯定,如一個良好的坐姿,一次認真的欣賞他人的演唱,或一次專心的聆聽音樂等,我均會報以熱烈的掌聲和甜甜的微笑,並獎予一顆紅星,一朵小紅花,使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並帶著成功的喜悅,不斷的參與到音樂學習活動中,從而促使學生有形無形地養成良好的習慣,並得以不斷地鞏固和發展。培根說過:“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生。”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是造就學生個性發展,將來走向事業成功的客觀需要,這就必須從小抓起,不能延誤。

我在教學實踐中,始終貫穿並特別強調的是要經常給學生表演、表現的機會:唱得好,唱得壞是一回事;敢不敢唱又是一回事。對於一些靦腆害羞、性格怯懦的同學在課堂上不敢唱,不願唱的情形,我們經常採用“同伴互助”的方式,允許他可以找班裡的朋友和他一起唱,逐步幫他們找到自信和勇氣,在同伴互助的氛圍中得到鍛鍊和感染。在音樂課堂中培養學生敢於當眾歌唱的習慣是培養學生的一種自信心、一種做人的勇氣、一種對生活的樂觀態度;使學生擁有自己豐富的音樂體驗,其實是通過音樂的手段,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的人格教育。

在教學實踐中我門觀察到:學生很在意老師對自己的態度。有時,老師的一個激勵的眼神,一個對學生豎起的大拇指,給他音樂書上扣一個小紅旗,他會興奮好幾天。我認識到激勵行為對於老師來說,看似是個不起眼的可以忽略的小動作,實則是教師的教育思想,改革意識的很直觀的體現,是最能喚起學生學習的熱情的地方;凡是被老師表揚過的學生,上課紀律也好了、帶學具也齊了、唱的歌、吹的小曲子都帶有情感了!我們教研組的老師要求每新接一個班都要在短時間內記住每個學生的名字;耐心的處理學生中發生的問題,及時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儘量以輕鬆的語氣和學生說話,創設一種輕鬆和諧的氛圍進行教學活動。這種尊重體現在音樂教學上,會激發學生創作的慾望。

在唱歌教學中,每一次學生唱的有感情時、吹奏的整齊時,我們都給同學們錄音,然後大家一起聽錄音進行評判:誰的聲音最美?誰的表現最有感情?每一次公開課學校都要錄影,我們師生一起看錄影、研究成功的地方是怎麼努力的?失敗的地方需要哪些改進?在聲像的觀看中互相學習。每當同學們聽到錄音時教室裡安靜極了,看錄影時學生露出得意的面部表情。我認識到,給學生錄音、錄影是對他們創造的尊重,也是對學生的學習成果的一種尊重激勵。

總之,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推進,音樂教師也面臨著許多困難和挑戰,這就要求我們第一線的音樂教師不斷的思考、探索和創新。要搞好教學,教師就要樹立正確的理念,明確教與學的關係,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教師觀、學生觀,在課堂上言傳身教給學生一個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好習慣,益終生!讓我們每一位音樂教師在平時的音樂教學中都來關注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學習習慣吧!

,關注學生音樂學習習慣的培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