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課文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2.93W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課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課文教學反思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課文教學反思 1

上課鈴一響,我拿著課本愉快地走向教室。這節課我要上的內容是語文(人教版)第九冊的第19課《“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課文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父親和母親對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評價:母親的愛是“靈感和創作的源泉”,而父親的“警告”則是時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總結,提高”。作者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認識到兩種評價對自己健康成長的必要性,而且還認識到這兩種看來截然相反的評價所蘊含的共同點:那就是愛。對於教學這篇課文,我還是胸有成竹的,因為課前我精心做好了準備,而且這篇課文我還教過幾次了。

課堂氣氛很好。幾年來我已經和我的學生建立了較深的感情,課堂上也建立了較民主的關係。我們都投入在課文的學習之中,小組討論學生暢所欲言,紛紛談自己的理解。整堂課的各個環節都很流暢。當我結合課文內容,講到“成年後,作者越來越多體會到兒時是‘多麼幸運’。這是為什麼?”這個問題時,有的學生回答:因為“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它們像兩股風不斷地向作者吹來。作者謹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風颳到。有的學生回答:因為“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兩個極端的斷言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愛。其他學生都紛紛結合課文中作者的感受和自己的理解來談。

就在這個時候,班裡的陳嘉彬同學舉起手,我從他的眼神裡讀到一種急切的心情,於是我請他說說自己的想法。他站起來,稍作停頓後說:“我不贊成作者的說法。如果像他說的那樣用兩種截然不同的方法來教育我的`話,那我就會糊塗,無所適從,不知道該聽誰的。對於我來說這不是幸運。”他的話引起了全班學生的一陣鬨動,學生們紛紛在私下議論開了,在一片的議論聲中我聽到了有贊成也有反對的聲音。對於他的發言我好像有那麼一點驚訝,也好像有那麼一點情理之中。因為陳嘉彬同學的發言,如果在傳統的課堂教學裡是不會聽到的,但是我慶幸的是在新課改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學生的內心的話、與書本觀點不同的話都可以在課堂暢所欲言,學生的個性特點可以張揚,這同時也是對於我們師生平等關係的一種肯定。

這時,我靈機一動:為何不來個“以學定教”,就圍繞這個問題進行課堂大討論呢?

我的想法得到全班同學的贊成。

有的學生說:我還是贊成作者的說法。因為爸爸媽媽這樣教他,他最終成為了一個大作家。

有的學生說:對!我們不是有一種傳統說法叫父母分別扮演白臉和黑臉來教孩子嗎?所以我也贊同作者的說法。

有的學生說:傳統的東西就一定是好的嗎?傳統的東西也有許多是不好的,用在現今社會是不合適的。比如傳統常說‘食不言,寢不語’。我看就不適合我的家。我們白天都不回家,晚上吃完飯後,我們都各自忙自己的事。如果不是在晚飯時間邊說邊吃,根本就沒有時間來了解各自白天的事了。我看白臉和黑臉的說法就不一定對!

有的學生說:如果不這樣,那你認為有什麼更好的方法呢?

有的學生說:我希望我的父母教育我時(態度)一致。要麼是表揚,要麼是批評。

有的學生說:而我則只要我的爸媽指出、批評我做得不對的地方。因為我表揚多了容易驕傲。

有的學生說:我希望我的爸媽在我做得好的時候一致表揚我,在做得不好的時候一致批評我。

學生們個個都那麼投入,臉上紅通通的。下課的歌聲響起來了,我在極不情願的情況下,叫停了學生們激烈的討論。我非常肯定所有學生的發言。還特意表揚了有不同觀點的學生。針對剛才學生的發言,我因勢利導:“你們有這樣的想法,你們的家長知道嗎?今天晚上請你回去與家長談談你們的想法,並且把你們談論的結果寫下來,告訴我,好嗎?”下課了,我笑著與學生點頭再見,高興地離開教室。教室裡仍舊一片議論聲。

從課後學生寫的情況和後期與家長的交流情況來看,學生與家長通過課後的談心,在教育孩子的態度這一方面,家長與學生基本上達成一致的看法。有的學生在日記本上寫道:我很高興我的建議得到我的父母的贊成。看來,只要是好的建議,父母還是接納的。

有的家長還說道:我們很喜歡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與我們溝通,希望今後多做這樣的作業,這是引導我們進一步走進孩子心裡的很好的做法。

課後,我還時時回味著這節課的教學。曾幾何時,我們的課堂教學走入了一個誤區:我們每次的研究課、競賽課、展示課上,看到的是教師和學生精彩的“表演”。捫心自問,對於學生早已背得滾瓜爛熟的課文還需老師指導學生讀通讀懂嗎?對於學生早已倒背如流的答案,還需教師去啟發、點撥嗎?我認為:一節成功的課,課堂應當激盪著師生豐富而真實的情感。課堂應關注的不是既定知識結論的有效傳遞,而是應該關注活生生、有思想、有情感的人,以及學生在課堂中的真實生活和真切成長。由此,課堂教學的本質意義,已不僅在於教知識、教技能,而在於努力地促進學生智慧、精神、情智等多方面的綜合生成。新課程理念一再強調:課堂上教師的一切行動要為學生的發展服務,聽到的要是孩子們富有童真童趣和個性的真實的聲音。

在教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時,學生敢於提出自己的不同於書本的見解,主動地參與,在課堂上積極地和同學爭論,課堂成了一個生機勃勃的群體。課後與家長的討論,使家長與孩子的心連得更近。這樣富有生機的課堂,使我對新課標有了更深的理解,使我對新課標下的教學有了更多的感悟和思考:讓教學回歸生活,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學到的是鮮活的能使他有深刻感受的東西。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課文教學反思 2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課文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父親和母親對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評價,這兩種評價對他產生的巨大影響,以及作者從這兩種評價中感悟到的愛。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從父母親對孩子各自不同的評價中體會父母對孩子的愛。

本堂課我教學的特色是以讀為本,自讀自悟。注重學生閱讀的獨特體驗;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以導—讀—悟—辯四大環節貫穿整堂課,環環相扣,教學思路清晰,層次分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充分的調動,創設了一種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這節課我認為比較成功的地方就是花了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讀書,訓練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在朗讀的過程中做到:讀中悟情,讀中入境,讀中感悟,讀中積累。如,我首先讓全班同學自由讀課題,在自由讀的過程中感受兩種不同的語氣。然後,指名幾位同學讀課題並評價。我設計了這樣的評價:全班自由讀課文,讀完後再說一說誰讀得好,為什麼?用書上的語言並有感情的讀出來。

這個過程是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先在組內互相練習朗讀,然後在全班進行評價。這個評價的過程其實就是訓練學生有感情的練習朗讀課文,從而進一步感受這兩種不同的語氣。其次,在感悟母親對我的評價總是“精彩極了”,她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可是父親對我的評價總是“糟糕透了”,他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這個問題的時候,把課文朗讀與自己的實際生活聯絡在一起,做到了由課內聯絡到課外。如,當學生回答母親這樣做其實是在鼓勵我時,我又問她你是如何體會到的?請她把這些句子讀出來,學生能有感情的讀出來,就說明他們已經有所感悟了。

比較成功的第二個地方是辯。我設計的辯題是父親和母親對孩子這兩種不同的評價,你更贊同誰的做法?為什麼?分成兩組展開辯論,每個組各選一兩名主辯手,小組成員可以互相補充。當分好了兩方之後,一場激烈的辯論就開始了。孩子們在辯論會上表現出的爭先恐後、機智幽默、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令在座的老師大飽眼福。辯論會上不時傳出笑聲、掌聲、讚歎聲。

當然,這節課也有遺憾之處:辯論的時間稍微長了些,辯論後應該再回到課文中,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母親和父親對孩子不同的評價就是愛孩子的表現,讓孩子健康地成長。這樣課文的主題就得到了昇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