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教學反思15篇

來源:才華庫 1.35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假如》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假如》教學反思15篇

《假如》教學反思1

《假如沒有灰塵》是一篇略讀課文,也是一篇語言準確、生動,知識性、趣味性很強的說明文。全文共6個自然段,層次分明,調理清晰地說明了灰塵與人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揭示了一個深刻的哲理: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只有正確地認識它們,才能趨利避害,造福人類。

在教學過程中,我以學生自學為主,重在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並進行適當的點撥引導。具體表現在:

一、在活動中,激發學生搜尋整理資料的能力。學生代表採訪同學:從你的預習作業中,你知道灰塵是怎樣的嗎?灰塵是怎樣耀武揚威的?你對灰塵的態度怎樣?古往今來,人們對待灰塵的態度怎樣,書上是用哪句話來表述的?從而讓學生自己發現知識,獲得知識,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

二、圍繞第二自然段“假如自然界真的沒有灰塵,我們將面臨怎樣的情形呢?”的問題通讀全文,在文中找出答案,並在答案中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及說明文知識的滲透。從灰塵對人類的危害及灰塵的作用中學生明白了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只有正確地認識它們,才能趨利避害,造福人類。如首先從4—6自然段找出共同點,在品讀課文中體會到這三個自然段在結構上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先介紹灰塵的特點,然後再具體說明灰塵的作用,結尾都運用“假如沒有灰塵”這樣的句式,對其重要作用加以強調和總結。接著讓學生查詢這些文段中所使用的說明方法和表達方式。最後通過灰塵的危害和作用明理。

三、加強了說明方法的判斷運用及答題技巧的訓練。PPT出示習題一:你能說出這些句子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嗎?習題二:比較下列句子,說說哪個表達效果更好,並說明理由。習題三,體味用詞的準確性。還特意通過“假如沒有灰塵”和“有了灰塵,”交替出現填空強化了灰塵的特點和作用,加強了審題能力的訓練。

四、挖掘文字,讀寫結合。試寫假如沒有……(如假如沒有電,假如沒有公共汽車……)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寫出事物的兩面性。

教學過程其實也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所謂教學相長,在以後的略讀課文教學中我可以試著放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

《假如》教學反思2

簡簡單單教語文點滴體會

長陽實驗國小曾曉雲

《假如》是一首詩歌,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如何讓學生體會這種關愛,進而學會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是本課的教學目標。我在教學本課時,沒有給學生做過多的分析和講解,而是以朗讀為主。學習第一節時,我先用語言創設情景,讓學生體會到寒風中的小樹最需要溫暖,然後,我讓學生用朗讀給小樹送去溫暖,學生在動情的朗讀中,關愛之情油然而生。學習第二節時,我抓住一個創新思維的激發點,提出問題:我用神筆為小鳥送去糧食,小鳥會怎樣感謝我呢?我會是什麼心情呢?學生邊讀邊想象:它會為我唱一支歌,它會為我銜來一束鮮花,它會為我跳一支舞……體會到幫助別人是多麼快樂的事啊!學習第三節時,我引導學生在讀中換位體驗,“假如你就是西西,你的願望是什麼?”學生回答自然是“希望自己的雙腿能好起來”。此時,我鼓勵學生用最關愛的朗讀幫西西實現這個心願,從他們入情入境的朗讀中,我感到,這顆“愛”的種子已在學生的心田裡生根發芽。於是,我對他們說:“現在,神筆就在你們的手中,你想畫什麼呢?”學生的發言踴躍,真情自然流露。

崔巒教授主張:“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本節課正是從這一宗旨出發,用最簡單的手段——一本書、一支筆、一張嘴,以求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用最簡煉的問題,激發最豐富的思維,因為課堂提問好比一把鑰匙,能開啟學生的思維之門。問得多不如問得精,要問得“牽一髮而動全身”。 用最簡要的教法,創造最有效的課堂。語文課最簡要的教法就是“以讀為本”,因為語文教學離不開讀,體會語言的魅力要靠讀,體驗課文的情感要靠讀。但看似簡單的讀,我用了別具匠心的引導,引導學生在讀中培養聽、說、讀、寫的能力,在讀中提升語文素養。由此可見,簡簡單單教語文,實則非常不簡單,需要教師課前課後下足功夫。

《假如》教學反思3

最近教了《假如》這篇關於“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課文,下面總結一下學習這篇課文的一些做法:

一、學習課文中的好詞語,注重語言的積累

低年級閱讀教學語言積累主要積累規範的詞、片語。這篇課文,生字和詞語的教學主要把教學著力點放在學習和積累有規律的詞句、優美的片語上。如“窗前的小樹、紅紅的太陽、樹上的小鳥、好吃的穀粒、不幸的朋友、健康的身體”,完善學生的積累,幫助學生構建好新的語言圖式。另外,積累了好幾對反義詞:“寒冷——溫暖、縮——伸、遙遠——附近、哭泣——歡笑、不幸——幸福”。

二、感悟課文中體現的關愛他人和環境的願望

《假如》這首詩表現的是對弱勢群體的關愛,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我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反覆讀這篇課文,就會感受到濃郁的人文氣息撲面而來。這首詩,是一首愛的讚歌。“愛”是情感中最美好部分,因此把“關愛他人、關愛自然環境”作為本課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本詩的學習起點是《神筆馬良》的故事。聽故事是孩子的共同的愛好,因此,把這個故事引進課堂,由此來拉開本詩學習的序曲。然後圍繞“愛”展開教學,朗讀這首詩,學生會產生許多共鳴。要讓學生通過反覆朗讀那些飽含真情的語句,反覆感受那些真真切切的人和事,帶領學生感悟教材,獲得美好的人生體驗。

三、聯絡生活實際,充分發揮想象,拓展延伸

一位外國作家說過:“每個兒童都是一名詩人。”這句話說得太好了,兒童的確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無限的創造力。少年兒童有著赤子般的真情,有著天馬行空般的奇思妙想,這些是成年人無法比擬的。針對他們的這個特點,在學習這篇詩歌的時候,我抓住課後第四節那個帶給人無限遐想空間的省略號,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假如你有一支馬良的神筆,你要畫些什麼?”沒想到學生們的回答非常精彩:

1、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盲人們畫上一雙雙好眼睛,讓他們重見光明,親眼看看這個美麗的世界。

2、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親愛的奶奶畫許許多多的好衣服,讓她穿得舒舒服服的。

3、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雲南災區的人民畫上一箱箱甘甜的礦泉水,讓他們不再冒著烈日到處找水喝,讓他們不用再喝那髒髒的黃泥水。

4、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舟曲災區的人民畫一道道安全的堤壩,為他們阻擋住泥石流,讓他們平平安安地生活和工作。……孩子們有著無窮的想象力,孩子們有著熾熱的真情,孩子們心裡裝著無數美好的願望,孩子們的心地最善良美好!

課堂教學過程中有不少令人遺憾的地方,如學生的朗讀還須加強。在語文課堂中應該有琅琅的讀書聲,只有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會的課堂才有了語文的色彩。

《假如》教學反思4

新課程對三年級的習作,特別要求學生“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內容,“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因此,本教學預設著眼於說寫聯絡,滲透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有創意地表達。下面三點尤為突出:

1.凸顯主體地位。

學生變和編的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主體對習作的興趣以及主體作用的發揮程度。因此,“假如我會變”教學預設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相信和尊重學生,幫助學生樹立習作信心,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學生自說“我”變、內容自選、“我手寫我口”、“我口評我文”,主體地位凸顯,習作興趣濃厚,充分的自主權利讓學生如同插上會變、會編的翅膀。

2.注重合作探究。

一人智慧有限,多人智慧無限。為了讓學生抓住這次“變”的機會,成功地變出和編出神奇而精彩的故事,既預設讓學生自主想象探究,又考慮讓學生互相協作探究。如合作探究讓人心動的內容,相互交流和評價“假如我會變”的故事,由同桌合作、小組合作到全班合作,既有生生合作,也有師生合作,形式多樣。這樣注重合作探究的預設必定會生成課堂精彩。

3.注意個性創意。

寫出個性,寫出創意,是本次習作能否變得神奇、編得精彩的關鍵。在開啟學生習作積累時,注意引導學生選說自己熟知的事物;在學生構想我會變的故事時,注意引導學生編出實現自己獨特的心願和故事;在我手寫我口時,注意讓學生體現出個性特點,寫與眾不同的內容;在評析習作時,注意引導學生評析好自己最得意的地方,張揚自己的個性,表達自己獨特感受和體驗,展現自己的新創意。

總之,這節課的教學取得了很多的經驗,也看到了自己作文教學的不足。在今後的研究過程中,我將著重在作文教學指導上下功夫,力求讓作文教學上得更加有特點,更有生命力。

《假如》教學反思5

【瞭解文字】

《假如》是一首充滿童趣、情趣、理趣的詩歌,語言清新活潑,充滿兒童的想像力、創造力,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顯示了兒童博大而純真的心!全詩用並列結構的形式,引導學生學會關愛環境,關愛動物,關愛他人。

最後一小節以“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結尾,耐人尋味,給學生留下了一個很大的思考空間與說話、寫話練習的平臺,加上全詩語言簡煉,大量運用短語的形式,處處都是充滿美好幻想的語言,為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瞭解生本】

兒童充滿了想象力、創造力,他們希望認識社會、改造自然。在兒童的心靈裡,有著赤子般的真情,有著火山噴發般的力量。雖然他們往往只能“假如”,但是這些“假如”都是他們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獨特認識,是他們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和追求。

【課前鋪墊】

課前我就佈置孩子們自己去了解神筆馬良的故事,然後在課堂上給大家講出來,通過學生的講述,設定動畫神筆馬良的情景,概括故事的主要事件,引出“馬良的神筆”的“神奇”。然後自然過渡到“假如”的學習中去。

【預設教學點】

新課標指出,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學習字詞,低年級閱讀教學語言積累主要積累規範的詞、片語。這節課的字詞複習我把教學的著力點放在學習和積累有規律的詞句、優美的片語上。如“窗前的小樹、紅紅的太陽、樹上的小鳥、好吃的穀粒、不幸的朋友、健康的身體”,完善學生的積累,幫助學生在自己的語言結構中構建新的語言圖式。同時,這首詩語言清新活潑,充滿兒童的想象力、創造力,詩歌的內容接近孩子的認知水平,反覆朗讀就能理解。

【營造課堂情景】

通過幻燈片的展示將孩子們帶入小樹在冬天受凍的情境,感受小樹的痛苦,再引入到“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孩子們自然的就結合書中的想象說出給小樹畫上一個“紅紅的太陽”。

接著讓孩子們聽小鳥的叫聲,情境融合發揮想象讓他們說出自己聽到叫聲的感受,他們都體會出小鳥們飢餓的叫喊,而且表演十分豐富,這樣順利的引入到“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孩子們:“我會給小鳥畫許多好吃的穀粒。”

由小樹的快活和小鳥的快樂,反襯引匯出不幸的朋友西西的可憐,讓孩子們體會自由說出沒

有腿的悲傷,再自然的引出“假如我一枝馬良的神筆??”,孩子們自然的體現出他們應有的善良:“我會給她畫一條好腿??”並分別說出假如西西有了這一雙好腿後的生活變化,感受西西的喜悅。

這三小節詩的學習,都是先將孩子們引入詩中情境自然的感受詩人的想象,再讓學生在讀中得到體會感情然後得到昇華。

【讀寫結合,舉一反三】

一位外國作家說過:“每個兒童都是一名詩人。”對這句話我深有同感,兒童極具想象力和創造力。在他們的心靈裡,有著赤子般的真情,有著天馬行空般的奇思妙想,有著成人遙不可及的奇幻。他們在詩歌創作方面具備天資。

所以在學習這篇詩歌的時候,我抓住課後那個帶給人無限遐想空間的省略號,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假如你有一支馬良的神筆,你想畫什麼?”我還沒有讓孩子們思考,許多小手就高高舉起來了,我還是先讓孩子們同桌之間相互的說一說,再請孩子給大家說說自己的有了神筆的願望。孩子們的回答非常精彩:

我要給盲人畫一雙明亮的眼睛,讓他們都能看到美麗的世界。

我要為沒有水的地方畫上一條河流,讓人們都能喝到水。

我要給我們的學校畫許多綠綠的樹,五顏六色的花,使我們的校園像花園一樣美。

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給貧苦的山村孩子畫一所漂亮的學校,讓他們坐在明亮的教室裡學習。

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給失明的孩子畫一雙明亮的眼睛,讓他們看到五彩繽紛的世界。

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給四川的小朋友蓋特別特別堅固的房子,這樣他們就不用再怕地震了。

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人們畫一雙翅膀,在藍天下自由自在的翱翔??

孩子們天馬行空的想象將孩子真善美一面展現出來,課上孩子的“假如”,讓我感受到一顆無私而又純真的愛心。最後,我讓學生把自己剛才想到的願望寫在練習紙上,從而讓學生在本節課的學習中非常自然地接受聽、說、讀、寫的訓練。

【課堂診斷】

教學設計時想引導學生運用學習方法,自主學習、探究課文,但語文教學總是一種缺憾的藝術,總有所欠缺。在評價學生方面沒有行程對學生有效的鼓勵,在一些朗讀上沒有指明朗讀的目的,致使孩子們對一些朗讀的把握有了偏差,比如問題最大出現在第三小節,學生

體會出了西西的不幸應該帶著一些沉重的心情來讀這節詩,但是我沒能抓住孩子的這一感受進行指導朗讀,於是請了幾組孩子起來讀也沒達到理想的朗讀效果。課堂上的細節把握不足,如果用“假如”來貫穿全文的語言,不要任意用“如果”來代替,這樣可能更能體現出課堂的統一性。怎樣從文字出發,最後又迴歸文字本身,並有階梯性的,層層漸進,這在以後的教學中需要我不斷地推敲,不斷地鑽研。

《假如》教學反思6

這篇課文是俄國著名詩人普希金代表作《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對涉世未深的中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具有指導意義。這節課我的設計思路是:讀詩、悟詩、寫詩三個部分。讀詩部分用時較多,學生基礎較差,課前表現的不夠積極主動,我努力調整學生狀態,儘量用鼓勵的言語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學生越來越積極主動,其中給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個女生讀了兩遍詩歌,讀的越來越好,一個男生聲音洪亮、朗讀流暢,超水平發揮,讓聽課師生刮目相看,我也及時的給他點評,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感悟部分因為學生較小,我沒有放開學生讓學生先找出表示人情感的詞語,並讓他們歸類,以此發現前後變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加深了,有一個女生說“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也會對你笑。”引用的話語很有意義,我覺得在那一剎那,名詩和名言在學生頭腦中有機的融合。

學生也收穫了受益匪淺的啟示。遺憾的是學生因為時間的關係沒能完成。留下遺憾。這也是這堂課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後在時間上應注意調整。

總之,以後在高效課堂教學中,要放開手腳,認真備課,調整課堂結構,以期達到真正的高效。

《假如》教學反思7

放飛想像的翅膀,讓文字開出燦爛的花朵

語文是所有學科學習的工具,同時它兼有的文字美、語言美是其它學科無法比擬的。古往今來,那些詠物抒情的文章,那些鶯鶯燕燕、桃紅柳綠的詩詞,陶冶著一代代熱愛文學的人。我們在語文的教學中除了帶領學生體味作者的思想,教育學生做人以外,如何花一些功夫讓學生愛上文學,愛上文字表達呢?通過一些實踐的體會,我發現,以課文為藍本,描摹發揮,充分想像,合理表達是使學生髮現語言美,並樂於運用語言抒發情感的有效途經。

例如,我在教學國小語文s版二年級下冊《假如》一文時,就使用了這種方法。《假如》這篇文章運用的是詩歌的體裁表達了小朋友的幾個美好的願望,他希望能用馬良的神筆給被狂風吹得東倒西歪的小樹畫上溫暖的陽光和雨露;給飢惡的小鳥畫上穀粒;給殘疾的西西畫上一雙好腿,從課文中可以使學生受到幫助別人、同情弱小的思想教育。下面我將講述我在本課實施的想像教學的幾個步驟:

一、故事激趣,進入想像情境。

“神筆馬良”是我們這一代人熟知的神話故事,但對於現代的孩子來說,還有點陌生。為了讓學生了解神筆的神奇,我繪聲繪色地講述了這個充滿著浪漫主義色彩的故事。孩子都是愛聽故事的,特別是這種情節曲折生動,說者表情豐富,能深深抓住心靈的故事。他們都聽呆了,閃動的大眼睛完全進入了故事裡的人物行為、思想的變化,隨著主人公的遭遇不時變換著心情,為我將要進行的想像教學打下了基礎。

二、補充故事,培養想像能力。

我並沒有說出故事的結尾,當學生聽到馬良被貪心的皇帝逮捕並實施了威逼利誘等各種手段來讓他畫出金銀財寶的時候,故事嘎然而止,孩子們受到好奇心的趨使想知道善良的馬良怎麼樣了,可惡的皇帝有什麼下場,這正是發揮孩子聰明才智的時候,這些躍躍欲試的小傢伙們為馬良想出了很多好辦法:“可以用神筆畫一雙翅膀飛走吧!”“畫一個土行孫幫馬良挖地洞,他就可以從地洞裡逃走了。”“畫一些天兵天將,或者孫悟空就可以打敗皇帝的軍隊了。”……學生們的想象能力如此豐富,我們當老師的就要抓住任何一個訓練契機,對學生進行各方面的語言文字訓練,創造機會讓他們暢所欲言,充滿成就感。

三、結合課文,挖掘詩歌內容。

《假如》是一篇韻味十足的詩歌,短小精悍,要學習這樣的詩歌必須根據詩歌內容進行合理想像,編造情節,把詩歌學“厚”來。為此,我特意給學生創造了一個情境:清晨,小作者“我”看到了三樣有困難需要幫助的人或物,它們分別是小樹、小鳥、西西,你們能想像一下它們正在遭受什麼痛苦嗎?學生們紛紛暢所欲言:1、柔弱的小樹被猛烈的狂風颳得東倒西歪,也沒有水喝,快渴死了,它難受地說:“快救救我吧!”“我”會用馬良的神筆給小樹畫上太陽和雲朵,這樣狂風就不會來了,雲朵也會變成雨滴,小樹就不會渴了。2、剛生下來的小鳥正在遭受著飢餓的折磨,鳥媽媽去很遠的地方覓食了,大半天了都沒回來,小鳥們被餓得喳喳地哭泣,並且還很擔心鳥媽媽的安全,如果“我”用馬良的神筆給小鳥畫上穀粒,鳥媽媽就不用再到遙遠的地方覓食了,小鳥們也會吃得飽飽的。3、坐在教室裡的西西,由於腿殘疾了,沒有辦法像同學們一樣在課間的時候到操場上跳繩、跑步、踢球、做遊戲,她只能靜靜地呆在教室裡,心裡卻多麼渴望能和小朋友們一起健步如飛地玩呀,無數次,她靜靜地躲在教室的角落裡暗暗流淚,無數次,她望著天空中自由自在飛翔的小鳥發呆,她幻想著能有一雙好腿,想去哪裡就去哪裡,那該多好啊!“我”要用馬良的神筆為她實現這個願望。通過情境的擴充套件,學生更能體會到詩歌的意境,能更好地深入文字,被文中的思想感情所打動。

四、發散思維,拓展文字內涵。

學習要把知識變成自己的東西,就不能侷限於已知的範圍,要學會遷移運用才能內化為更強有力的工具,從而舉一反三,才能材思泉湧。在結課階段,我讓學生拿起馬良的神筆,畫出自己的願望,凸顯他們的善良,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學生紛紛說出:“假如我有一隻馬良的神筆,我會給山區的貧困孩子畫上學習用品,讓他們能安心地坐在教室裡讀書。”“我會給老師畫上一個機器人,讓他幫助老師批改作業。”“我會給奶奶畫上一瓶神奇的藥水,只要一噴就能年輕十歲。”“我會給大沙漠畫上烏雲,讓那裡痛快地下幾場大雨。”“我會畫一個時間隧道,這樣我們就可以去遠古探險啦!”……學生們的想象力是多麼豐富啊,只要我們能為學生創造平臺,學生是會給我們驚喜的。

五、課後延伸,飛向廣闊空間。

上完這一課後,我發現學生對想像充滿濃厚的興趣,“打蛇隨棍上”,為何不對此進行一次習作訓練的教學呢?以《假如我是……》為題,把自己想像成一種事物,運用優美的語言,敘述自己的故事,體裁可以是詩歌,也可以是散文。雖然學生不明白什麼是散文,我也並沒有提出這個概念,而是出示了幾篇例文,讓學生仿寫。二年級的學生水平還沒有那麼高,這種訓練也只是維持在寫話的範圍內,學生可以就寫幾句話,只要能寫出內心的感受就行。有些學生寫道:如果我是一隻鳥,我要飛遍世界各地,看看各地的美景。

如果我是一片雲,我要變成一場雨,讓花兒一看我就笑。

如果我是太陽,我要給寒冷的地方送去溫暖的陽光。……

結束這一課的教學,我感受頗深,我們總是說,孩子們充滿好奇心,充滿想象力的思維被我們的教育一點點地磨損,最後消失殆盡,那是什麼原因使孩子們喪失學習的熱情,又是什麼原因使學生對這類想像文章的學習情有獨鍾,歸根到底是我們應該把創造留給孩子們,讓他們拿起學習的武器,自己去發現,自己去探索,最終掌握文字的使用方法,讓文字隨著想像開出燦爛的花朵。

《假如》教學反思8

今天講了《假如》一課,發現有不少問題。

一、在識字部分又浪費了不少時間,導致時間調控不勻,出現沒講完課的情況。今後得適時調整。

二、指導朗讀有點浮皮潦草,孩子讀的並不是很有感情,感覺情緒調動的還不夠。感覺還是沒有把孩子帶入到情境中。

但還是有成功的地方的,因為識字時間較長所以讀生字部分和孩子配合得很好。孩子積極性很高,男女生比賽讀,分小組度,各種形式讀。在回答識字方法上,孩子都說了完整話,我覺得這部分落實的很好,例如:孩子回答“我是這樣記住泣的,左邊一個三點水右邊一個站立的立就念泣,泣哭泣。”

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有所提高,例如我會說“我要給窗前的小樹畫一個紅紅的太陽。”讓孩子仿寫,孩子說:“我要給媽媽畫個機器人,幫媽媽幹活。”

明天讓孩子們寫個續寫,看看怎麼樣再決定。

《假如》教學反思9

假如我是汽車設計師》是國小美術四年級上冊第14課內容。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發現同學們對美術(副科)預習不是很重視,在授課過程中更需要教師去了引導與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教師要善於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去肯定他的成績,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與成就感。在課堂激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創新精神,使學生對學科產生興趣,從而產生學習的動力。

另外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師生互動不是十分熱烈,學生有些被動,學生作業只是少部分同學有了創造表現的能力,下面是我在反思中思考的兩個問題:

1、是不是學生的生活條件與已有知識面淺,我的提問過深,沒有很好地激發起學生的興趣。

2、我對學生已有的美術技能技巧是不是過高估計。

我對自己所提出的問題做好下回答:

1、應分析使教學匯入新知過程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如:小朋友們從家裡來學校是走路快,還是坐汽車快?從而更易於激發學生的興趣,把汽車發展史與汽車文化轉為教師直接講述,然後進入教學主題。

2、學生的美術知識技能技巧是長期練習的結果,是不是平時的教學中我過份的注重了學生思維的培養,從而忽略了美術基本技能的培養。假如作業要求更加明確,讓小朋友們設計出的汽車有如像:有四個輪子或六個輪子、有駕駛室,再加上你想添置的東西,這樣學生更容易表現出來。舉個例子:猶如要求學生畫大象。學生作業展現的畫面有大象的基本特徵:有彎彎長長的軟鼻子,粗粗的身體與粗粗的四條腿,如果再加上學生設想就可以。我們老師用這樣的眼光去評價學生就可以了。

《假如》教學反思10

假如》是一首充滿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詩,語言清新活潑,充滿兒童的想像力、創造力。全詩用並列結構的形式,借“馬良的神筆”,表達“我”對小樹、小鳥、不幸的朋友西西發自內心的關愛。這些關愛,顯示了兒童一顆博大而純真的心。朗讀這首詩,讓學生產生了心靈的共鳴,給學生想像的空間,滿足了孩子情感表達的需要。

 一、分析教材,設定教學目標

識字教學是低年段的教學重點,結合本校學生大多來自進城務工人員的孩子這一實際情況,考慮到學生在家裡的識字鞏固得不夠,所以在教學目標中設定有複習生字詞。而本節課的主要教學目標則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語言。

本單元的開篇的導語是“如果我有一支神筆,我會畫很多東西給需要的人。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點出了本單元的專題是關於愛的,主要在於培養學生對他人、對生活、對世界的愛。所以本課的情感目標設定為通過對本文的學習,讓孩子懂得如何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

 二、換位體驗,感悟課文內容

在課文內容的品讀環節,我採用師生對話的方式,藉助課件的情境展示,例如第一小節的學習先出示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的'小樹,讓孩子們根據情境來想一想此時小樹的心理和需求,以“小樹、小樹,你為什麼縮著身子?”“小樹、小樹,你為什麼輕輕嘆息?”兩次問話讓孩子設身處地地體會自己此時假若是這棵立在寒風中的小樹的感受,接下來的兩個小節,分別出示在鳥窩中苦苦等待、餓得哭泣的小鳥和孤獨地坐在家中輪椅上絕望地望著窗外的西西,讓學生在真切的情境渲染下切身體驗小樹的寒冷、小鳥的飢餓、西西的不幸。

同時,李鎮西老師說永遠不要放鬆語文的讀。這堂課,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如個體品讀、男女賽讀、整體悟讀,使學生在流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品讀字詞,感悟文字的情感,把讀的權利真正還給學生。在此環節中,我讓學生反覆朗讀課文,抓住關鍵問題展開學習,激發學生對小樹的幫助、關愛,接著我依次講了給小鳥畫穀粒,給西西畫好腿,引導學生互相關心,團結友愛,做一個善良、無私的人。

 三、捕捉瞬間,巧用生成資源

二年級的孩子充滿了奇思妙想,所以很多時候孩子的問題總是令人啼笑皆非。但是,這些我們看似可笑的問題後面卻是一片廣袤的思維沃土。所以我們不能忽視課堂中的突發狀況,而是要加以利用,使之成為課堂教學內容的有利補充。

教學第二小節時,當老師出示小鳥呆在書上的鳥窩圖時,我們孩子們:鳥媽媽去哪裡了?孩子們都能說是去遙遠的地方尋食了。突然一個孩子舉手問:“老師,那顆書上有這麼多的棗子,它們為什麼不吃棗子呢?”是呀,為什麼呢?這時候很多孩子舉起了手,答案也是五花八門卻很合情合理,比如“棗子太大了,小鳥吃不下”、“棗子有核”、“小鳥不愛吃棗子”……孩子們的回答讓課堂的氣氛更加熱烈起來,孩子們都投入到了積極思考的過程中,另一方面也讓孩子們體會到了鳥兒們的無可奈何。孩子們內心最純真的情感得到進一步的激發,也讓孩子們產生了憐憫之心,思考如何才能幫助小鳥不再飢餓,不再苦苦等待他*的歸來。

四、拓展創作,習得寫作方法

在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中,利用多媒體,我把現今的環境汙染,年邁的孤寡老人、飢餓、失明兒童的困惑等等狀況通過視訊播放,並配上淡淡憂愁的音樂,以形成強烈的視覺聽覺效果,讓學生在瞭解世界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同情心和產生關愛他人、關愛環境、關愛生活的美好願望。這時我說到:“回去之後,你們把想要說的話寫下來,下節課帶過來給老師和同學們看看。讓大家一起來感受你那美好的心願”。

一堂課下來,教學目標都能如預想的流程順利進行下來,孩子們對課文內容的感悟得到昇華,都能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更重要的是從最後孩子們的拓展寫作結果來看,孩子們的心中那份關愛之心已經被激發起來,不論是對年邁的老人,還是對飢餓的熊貓,又或者是對失明的孩子……

當然,本堂課也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例如在教學完第一小節後,可以做簡單的小結,授予方法,從而讓孩子們在小組合作的形式下嘗試自主學習第二、三小節。做到更加充分地將課堂還給學生。對於最後的拓展延伸部分,過於急促,只請了兩個同學口頭說一說自己要畫什麼,如果能綜合學生的回答,形成一個範本,再讓學生去自由創作,則有可能形成更豐富的創作成果。

《假如》教學反思11

實踐前反思:

《假如》一文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23課。本文是一篇文字優美、情感豐富的兒童詩,主要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弱勢群體發自內心的關愛,顯示了兒童博大而純真的心!在設計本課教學過程時,我將階段訓練目標、本課的教學要求以及學生的學習實際狀況有機整合起來。

(1)識字

“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學習獨立識字。”這是低年級識字的目標。《假如》這篇課文共有13個生字。其中,要求寫的是8個,只認不寫9個。激發孩子識字慾望,隨文識字和集中識字相結合,採用多種方式識記字形。如,用換偏旁的方法識記(拉—泣、搖—遙、藻—操);用加偏旁的方法識記(寸—尋、良—食、建—健),並運用生字組詞、說話。課開始,藉助神筆馬良識記“良”。教學時,通過四讀文字,隨文識字,一讀,遇到不懂的字多拼讀;二讀,遇到生字記一記;三讀,隨文請出生字;四讀認字讀書。四次與文中生字親密接觸,達到最佳的識字效果。隨文引出生字之後,進行“聽音點字”“認讀”等遊戲,並將生字放入語言環境中進行鞏固複習,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2)寫字

書寫前,引導學生觀察本課要寫的八個字,先找一找容易寫錯的字和不容易寫好的字,在學生觀察發現的基礎上進行寫字指導。容易寫錯的字有:“哭(少點)、食(最後一點寫成捺)、體(少橫)”。記憶易錯字,可以引導學生編順口溜,如,“一隻小狗兩張嘴(哭)”。不容易寫好的字是“操、場”。“操”字的書寫關鍵是要把右邊寫好,而寫好右邊的關鍵是把上面品字寫好。寫“品”時,三個口要小而扁,要給下面的木字留出位置。“場”字的書寫關鍵是要把右邊的橫折折折鉤寫好:橫宜短,第二折要與橫平行;第三折要向裡收。

(3)閱讀

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語文就是要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讓學生有感情的讀,有體會的讀,以求達到與文字的共鳴;通過自由讀、同桌互讀、師生合作讀、聽電腦範讀等多種形式的讀法讓學生與文字親密的接觸,對文字有更深的認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就有了主動探究的重要基礎。因此,上課伊始,我播放動畫片《神筆馬良》,讓學生也想擁有夢寐以求的馬良的神筆,“假如文中的小朋友也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他會做些什麼?”孩子們已經迫不及待想要去文中看看啦。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遇到不會讀的字拼讀課文下面樹葉裡的拼音。

課標強調,語文學科應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為重點。我提取了第三小節作為重點講解,創設情境體會西西的不幸,並通過老師的範讀,讓學生更能入情入境地讀出對西西的不幸,從中體會小作者對朋友的關愛。此時,學生對閱讀文字有了企盼和渴望。在教學中我再現文字的場景,幫助學生感知、理解文字,並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讀懂文中的人,讀出特有的情。這樣既滿足了學生個體的情境體驗,又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語文的習得,最終的目的是表達。記得一個外國作家說過,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詩人。是的,兒童充滿想象力、創造力。在上課交流的基礎上,讓他們也仿照作者的樣子,把自己的願望寫成一首小詩,或者用手中的畫筆畫下來。

實踐中反思:

在研磨的課堂中,反思我的誤區:

一、背教案上課,忽略了課堂的生成

葉瀾教授說:“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如果教師忽略課堂上動態生成的東西,教學處於靜態化、程式化。一次次失去了培養學生髮展的機會。如寫“食”字前,“食”與“良”作了比較,學生觀察了這兩個良字的不同,在寫的時候,我還是按照以前的習慣把“食”的最後一筆寫成捺,學生髮現以後說:“老師您寫錯了。”我覺得不好意思,立刻把它擦了。其實可以利用這個生成,及時表揚這位同學,並讓其他同學也來觀察,老師寫的“食”錯哪兒了?讓學生對“食”字的寫法有更深的瞭解,以後養成善於觀察發現的好習慣。有如,我寫完“場”字時,學生說:“老師您寫得好漂亮。”我當時只是笑了一笑,沒有總結我寫得好的原因。如果我當時這樣說的;“謝謝您的誇獎,老師寫字的時候做到了:一、觀察字形的特點,注意關鍵的筆畫。二、邊寫邊思考每一筆該從哪起筆,三、對照檢查。也就是平時老師強調的一看二寫三對照。學生會因此有啟發,課堂也會因此更精彩。

二、課堂浪費,不懂得取與舍

我採用隨文識字,遵循孩子的年齡特點,通過“四讀”文字,識記字的音、形、義,但教學方法還是和一年級時一樣,目標沒有更好地提升。記字的方法學生已經積累了,就不用再去教學生如何去記憶,可是還是在識記字形方面浪費了很多時間,我應該放手讓學生去發現、用自己的方法去識記。二年級了,不在是隻是識字了,應該學會遷移運用,學會用生詞說話,在環境中識記。檢查學生掌握的情況,為了保證課堂時間,總喜歡叫一些優生回答問題。其實中下面的學生更值得關注。又如,有些環節可以要也可以不要的,儘量不用,儘量多一些時間讓學生識字、寫字。

三、忽略了以學生為主體

評價一節課的成功與否,不是看教師講得多麼的精彩,而是檢查學生學得如何。教師一味地按著教案來上,每一個環節的時間算好了。備課的時候忽略了學生,上課的時候也是為了完成一節課而上。學生再也不是學習的主人,被老師牽著鼻子走,這樣課堂就留下了很多遺憾。

面對課堂中出現的誤區,我思考如何走出這個窘局:

一、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點燃學生的智慧的火花,激起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課堂就成功一半了。課堂上我會安排多種形式的讀,如一讀,自由大聲地讀通課文,在文中遇到不會讀的字藉助拼音多拼讀幾次,尊重學生的個性需求,學習的主動權掌握在學生手中;二讀生字寶寶請同學們讀書(其實是自由讀課文,只是說法不同),只要遇到生字寶寶多打幾次招呼(多拼讀幾次),並且認一認、記一記;老師在這兩個環節只是一個引領者,完全讓學生自主地學習。三讀是“爭當讀書小能手”的遊戲,形式是同桌互讀,爭當讀書小能手,以遊戲的形式出現讓學生讀得更有興趣,四讀是聽電腦(或老師)範讀,適當給學生放鬆的時間,也給學生一盞指明燈,起到範讀正音的作用。這四讀也是為識字作鋪墊的,隨文識字。

二、放手讓孩子自學,老師激勵再激勵

每個教學環節完成後,老師都要有激勵的話語,讓孩子更好地投入下一個環節,也對他們的付出給予肯定。比如孩子完成第一次讀書之後,我說:“你們讀的很認真、很投入,熱情地與字寶寶打了招呼,要想交上好朋友,一定要記住它們的名字和樣子(也就是音和形)。所以生字寶寶請你們再讀課文,遇到生字寶寶停一停,記一記。又如寫字環節,我說:“書法家的字寫得漂亮,都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你們發現了什麼?怎樣寫好關鍵筆畫?低年級的孩子愛讚美,愛表現自己,激勵是不可缺少的。

三、教師是引導者,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老師講40分鐘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但40分鐘要指導學生讀書不容易,老師應該在40分鐘裡充分發揮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孩子學習的能力,激發他們學得有效,學得充實。葉聖陶先生說:“學語文主要靠學生自己讀書,自己領悟”,強調的是“自讀自悟”。新大綱也指出,在學生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指點,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髮表獨立見解,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教師只是引導者,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如每一次讀書,老師都有明確的目標,學生除了讀通課文,還要思考課文講了什麼?讓學生有目的地讀書,做到“自讀自悟”。

四、目標明確,形式多樣

有效教學的評價標準是學生的有效學習,其核心是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教學是否有效,關鍵是看學生的學習效果,看有多少學生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有效學習,取得了怎樣的進步和發展,以及是否引發了學生繼續學習的願望。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新課標要求低年級學生會認常用漢字1600至1800個,會寫800至1000個。這艱鉅的任務將成為學生學習的難點,也是教學的難點。我們根據教材編排的特點,隨文識字和集中識字有機結合。採用“四讀法”,一讀,學生自主初讀課文,尊重學生個性化的發展。二讀是學生讀中識記生字,三讀是檢查學生讀或師生合作讀,邊讀邊出示字卡,四讀是錄音或老師示範讀,這一教學過程遵循學生的年齡特徵,從學生心理出發,運用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這種的教學模式省時高效,課課通用,老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

《假如》教學反思12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首外國詩歌。

詩歌的作者是俄國偉大的民族詩人普希金。他一生與黑暗專制進行著不屈不撓的鬥爭,他的思想和詩作引起沙皇極度不滿和仇視,他也因此曾兩度被流放。在這樣極其艱難的處境下,詩人沒有喪失希望與鬥志,他更加熱愛生活,相信正義必勝,光明一定會到來。這首詩就是在他被流放期間創作的。

這首詩歌是詩人真實生活的寫照,是詩人發自內心的強烈呼喚,表達了對美好未來的熱切期盼和執著追求,自始至終洋溢著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它告訴人們: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但這只是暫時的,當人們度過艱難困苦之後再回首往事,那過去的一切將變得更加美好。這是人生經驗的總結,也是生活的真諦。

這首詩僅八句,但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原因就在於它充滿了人情味和哲理,讓人感受到詩人真誠博大的情懷和堅強樂觀的情緒。詩歌問世後,許多人把它當作激勵自己前進的座右銘。今天,它是培養學生文學素養、進行挫折教育的極好教材。

《假如》教學反思13

《假如沒有灰塵》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思路清晰,層次分明,說明有序,淺顯易懂。作者運用了列數字、作比較等說明方法。清晰而又生動地說明了灰塵與人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揭示了一個深刻的哲理: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只有正確地認識它們,才能趨利避害,造福人類。

在教學過程中,我積極響應學校提倡的“先學後教”的教學新模式,以學生自學為主,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空間,讓學生自己活動,從而發現知識、獲取知識,重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適時點撥引導。為此,在匯入課題時,先板書灰塵二字,讓學生說說灰塵有哪些危害?然後讓學生大膽設想一下,假如沒有灰塵,人類和自然界將會是怎樣?接著讓學生初讀課文,將自己的想法與課文的內容相印證,看看有哪些異同,引起學生思想上的震撼。檢查字詞,重點理解:“時時勤拂拭,勿使染塵埃”這一諺語,讓體會到原來灰塵在人們心中的危害是那麼的大。再接著,讓學生默讀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灰塵的特點和作用,請學生用一段話回答課文第2自然段的設問:“假如自然界真的沒有灰塵,我們將面臨怎樣的情形呢?”最後,還引導學生想:從灰塵的危害和作用中,你能悟出什麼道理?這讓學生懂得:灰塵太多確實會汙染環境,但適量的灰塵存在,對大自然和人類都有好處。讓學生深刻地理解到: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我們應該正確地看待事物。

領悟說明文的表達方法,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因此,在學生理清線索、理解內容之後,我引導學生運用在精讀課上學到的閱讀方法自讀自悟。圍繞“作者是怎樣說明灰塵的特點和作用的”這一問題熟讀精思、討論交流。並啟發學生注意作者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並認真體會這些說明方法的作用。

在讓學生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灰塵太多確實會汙染環境,但適量的灰塵存在,對大自然和人類都有好處。我讓學生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事物具有兩面性,學生舉了好多例子,如人類生活離不開水,但洪水氾濫,會給人們生命財產造成威脅;廢品一方面可以回收利用,節約資源,但如果利用不恰當又汙染了環境等等。

學習了這篇課文,練筆也很有必要。為此,在佈置作業的時候,我讓學生以“假如沒有……”為題,寫一次小練筆,讓學生深刻理解使用假如句子的應用並蒐集有關灰塵好處的資料,讓學生動手能力得到施展的同時瞭解到灰塵與我們人類的關係。

本課總體教學感覺還可以,作為一名新手能得到前輩們的表揚和指導,深受感激和安慰。仍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比如教案處理不夠到位,深知領悟本文的說明方法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可是在教學過程中,方向把握有失偏頗。有些教學完全可以在學生預習之時完成的,卻在課堂上重複,浪費了學生寶貴的學習時間等。這些都是在今後教學上應該多加註意和改進的。

《假如》教學反思14

《假如》是新教材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中的一首兒童詩,主要內容是借馬良的神筆,表達少年兒童的美好心願。這一課的內容實際上比較簡單,與孩子們的生活實際比較接近,所以最容易引起同學們的共識,特別是課後的省略號更給大家提供了無限遐想的空間,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假如我也有這樣的一枝神筆,我會……孩子們大部分都能表達出自己美好的願望。

另外,課堂是充滿變數的,教師無論設計出怎樣的教學思路,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都會產生許多變化,而面對這些無法預料的變化,對我們教師提出了很高的應變要求。所以課堂的教學要善於對學生的問題進行引導,抓住細微之處,生成靈動的課堂。

反思一: “鳥媽媽再也不用到遙遠的地方去尋食,那什麼是遙遠?”孩子們明白遙遠所代表的意思,但是無法用準確的語言表述出來,於是再問:“鳥媽媽都會飛過哪些地方?”用這個問題的答案再來詮釋上一個問題。其實學生在這個環節的表現是很富有想象力的,說“鳥媽媽可能會飛過高山,飛過小河”,“鳥媽媽可能會飛過田野,飛過村莊”。但由於我的點撥還不夠到位,所以,失去了對學生想象力進行訓練的機會。

反思二:“讓小鳥呆在家裡,苦苦等待,餓得哭泣。”我丟擲的問題是:你有沒有苦苦等待的時候,那時你會想些什麼?結果孩子們的回答幾乎全是希望媽媽早點回來給自己做些好吃的等等。原因就在於我給的問題目的性不強,學生都毫不猶豫地作出了回答。假如把問題換一種說法:當你一個人在家的時候,沒有吃的沒有喝的,餓的發慌,這時候,你的心情怎麼樣?這樣學生就會很自然的說出很孤單、很無助的感覺。然後老師接著引導而此時的小鳥也是這樣在家裡(苦苦等待 餓的哭泣)。在這個基礎上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學生的體會應該會比較到位一點。

反思三:在課堂教學最後設計的練習:假如我有馬良的神筆,我會……。老師在讓學生說自己的美好願望時。一個學生說:“老師,我沒有什麼願望!”針對這種現象,老師可以借題發揮。因為這些孩子畢竟還是二年級的學生,他們的表達更多的是簡單天真的想法,或許自私,或許不陽光。這需要我們老師的引導、教育,才能將文章所要表達的意思真正讓學生明白。

因此,要想上好一節課,大框架確定後,還要在細節上多下功夫,只有考慮的周全,才能應對學生在課堂上出現的種種問題,並能作出較恰當的回答。有時侯,一節課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不起眼的小問題而顯得精彩,使整節課顯得有生機。教學是一個不斷總結自己,反思自己,進而提高自己的過程。從這點上說,屬於我的教學之路還很長很長,我會一步一個腳印走得堅實。

《假如》教學反思15

教學目標:

⒈認識4個生字。正確讀記“削弱、柔和、朝暉、龐然大物……”。

⒉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灰塵的特點和作用。

⒊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並學習運用。

⒋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證唯物主義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和說明事物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明白灰塵與人類的關係,懂得任何事情事物都有兩面性。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匯入新課

⒈在平時的生活中,你們喜歡灰塵嗎?師生交流。結合生活實際,談談灰塵有哪些危害。

⒉灰塵在平時真的令人討厭,因此人們總是“時時勤拂拭,勿使染塵埃。”談談對這句詩的理解。

⒊假如沒有灰塵,人類和自然界將會怎樣?引出課題。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⒈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並想想:假如沒有灰塵,到底會出現怎樣的情形呢?

⒉出示生字新詞,引導學生讀準字音。

塵埃(āi ) 直徑(jìng ) 散射(sǎn) 較(jiào)短

削(xuē)弱 朝(zhāo)暉 單調(diào) 調(tiáo)節氣候

⒊交流:假如沒有灰塵,到底會出現怎樣的情形呢?

三、精讀課文,自主學習

⒈默讀課文,看看為什麼沒有灰塵就會這樣,灰塵有什麼特點?用“——”畫出來。灰塵有什麼作用?用“~~~~~”畫出來。

⒉小組同學互相交流。

⒊全班交流彙報。

⑴灰塵的特點:

①小。從哪兒感受到?

句子:灰塵顆粒的直徑一般在萬分之一到百萬分之一毫米之間。人眼能看到的灰塵,是灰塵中的龐然大物,細小的灰塵只有在高倍顯微鏡下才能看見。

這句話是怎樣寫出灰塵“小”的?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龐然大物”是指龐大的東西。這段話首先運用列舉數字的方法介紹了灰塵的大小,接著又運用對比的方法突出了灰塵非常細小的特點。這兩種說明方法的運用,使說明的事物更加具體、真實、生動。)

朗讀體會。

②散射光線(散射七色陽光)

③具有吸溼效能

⑵灰塵的作用:

①陽光變柔和

②天空色彩富於變化

③形成小水滴(小水滴形成雲霧、雨、雪、晚霞朝暉、閒雲迷霧、彩虹日暈等自然現象)

⑶最後的歎號,充分表達了作者對灰塵的讚美,我們真的離不開灰塵,讓我們借用書上的幾個假如再來讚美一番這灰塵

①引讀幾個假如。

②說一說從這幾句話中發現了什麼?

(句式相似,都強調了灰塵的作用大,但強調的角度不同。這三個句子都採用“假設”的說明方法寫的。)

4、5、6三個自然段都先寫了有了灰塵怎樣,然後寫假如沒有灰塵怎樣,這又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呢?

⒋補充課外資料:作者運用假設和作比較的說明方法向我們介紹了灰塵的作用之大,除了書上寫的這些作用外,你還知道灰塵有哪些作用?

⒌灰塵的作用可真大呀,就讓我們再一次來讚美並感謝它們吧。

從第4-6自然段中任選一段,細細品讀,用“正因為大氣中有了灰塵, _______________。”這個句式來說說。

四、明白道理,拓展思維

⒈怪不得作者第一自然段中說人類的生息離不開灰塵,讓我們在來看一看第一自然段,你悟出了什麼道理?

⒉生活中還有哪些事物也像灰塵一樣,具有兩面性,舉例說明。(如鳥糞、電視、網路……)

板書設計: 12*假如沒有灰塵

大小及來源 列數字

散光 柔和

散射七色光 色彩富於變化 對 比

吸溼 小水滴 氣象萬千 假 設

教後反思: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時,我總體感覺思路比較清晰。但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問題。其一,學生對字的讀音掌握不夠好,比如“朝暉”這個“朝”字在初讀課文時強調了讀音,但在後來的朗讀中,還是有好幾個學生讀錯。這可能是進入五年級後,我對閱讀理解的教學加強了,而對字詞的教學減弱了,學生還不能很好適應所致。其二,在教學時,我對一些描寫的教學引導過細,以致教學時間不夠,在一堂課內沒能完成整篇課文的教學任務。略讀課文上成了精讀課文,這是我對略讀課文的重點把握不夠所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