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學反思彙編15篇

來源:才華庫 3.24W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音樂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音樂教學反思彙編15篇

音樂教學反思1

《悉尼歌劇院》是要讓學生知道悉尼歌劇院是澳大利亞悉尼的標誌,它不僅外型獨特,美麗,而且內部結構科學。同時要求學生能收集自己喜歡的建築物的圖片,並配上文字,向同學作介紹。根據課文的結構、語言以及教學重點,我採用了多媒體課件來輔助教學。 在課前,我就向學生布置語言直播廳的作業,要求收集有關澳大利亞的資料以及自己最喜歡或自己最想了解的各國的建築物的圖片或文字,而我則利用網路資源收集了有關的“悉尼歌劇院”和悉尼風光的影音資料,然後根據自己的教學思路製作了簡報。

在教學時比較注意引導學學生主動積極地朗讀語言。描寫悉尼歌劇院美麗、獨特的外形的這三個比喻句,我先利用媒體讓學生體會到本體與喻體之間的相似之處,再通過不同的形式讓學生反覆誦讀,結果學生自然而然的進入了文字,學生讀得聲情並茂,潛移默化中積累了語言,為語言的運用作了鋪墊。

在本堂課中我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改變了以講代練,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學生手、眼、腦、口等齊動,潛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掘,增大了課堂教學的容量。網路上有關悉尼的影音資料畫面優美,使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讓學生一下子對悉尼有了一個直觀的印象。同時課題也由出示的畫面引入十分自然,有生活氣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理解比喻句和“巧奪天工”這個詞時,能配以多媒體演示,從不同的角度悉尼歌劇院的圖片資料幫助學生理解三處比喻句的貼切。

音樂教學反思2

現在,尤其在高段,學生喜歡音樂而不喜歡音樂課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他們熱衷的是流行歌曲、偶像歌星,而對教材中的歌曲卻不屑一顧;他們可以如數家珍的報出一長串的、連音樂老師恐怕還未所聞的歌名及某某歌星所唱,而對音樂課上老師反覆教唱、竭盡所能講解的歌樂曲卻模糊不清,甚至毫無印象。這裡固然能找到很多原因,講出一大堆非我們音樂教師所能的理由,但是從一個教育者應有的工作責任感和歷史使命來反思我們的教育,憑心而論,我們的課堂教學本身存在的許多問題,恐怕也是一個不容低估的重要因素。

音樂課類似文學課,語言文字解說的多,提及音樂語言少,尤其是音樂欣賞課,老師講得多,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非講個清楚不可,那麼留給學生的聆聽、思考、參悟、情感體驗就少的可憐了。這樣的結果只會是,學生的音樂作品積累的少,對音樂的感悟淺薄,最終是對音樂課沒了熱情。音樂課即我們小時候所說的唱歌課,但僅僅會唱的歌曲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得少。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課的後半部分的唱歌是“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既不用心,何來有滋有味,何來有情有感!那麼音樂課裡的歌曲不好聽,不夠味,那當然會到課外去找,找他們自認為好聽,夠味的歌來唱。

雖然現在在轟轟烈烈的搞課改,但在相當一部分教師的眼裡這是從低段起步的,和高段還沒有完全的接軌,因此高段的課堂任就是老一套的教學模式,當然有時也會用一些新的手段。

如此的對比、反差,再加上家長們的“務實”,我們該如何去面對這高段的音樂課堂,尋找行之有效的辦法途徑來駁回學生的“愛樂之心”。

音樂教學反思3

《雛鷹之歌》是一首比較新的歌,而且好聽,很有勁,學生挺喜歡的。這首歌有兩個特點,一、是帶有新疆地區的音樂風格,。因此,我設計音樂活動“我是小樂手”這一教學環節。二、是有許多的下滑音。因此,我採用一些流行歌曲作例子,讓學生在很熟悉的歌曲裡找到唱下滑音的感覺,再來演唱歌曲。

在教授《雛鷹之歌》時,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先讓學生去查詢書上的插圖的由來,在上新課時,就由學生們自己介紹,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無形中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課外知識的好習慣.再次,這首歌的曲調節奏較複雜:有十六分符、切分音,以及三十二分音符,所以這首歌曲我主要通過聆聽範唱,範唱曲調從聽覺中加強學生的模仿記憶,有了基本旋律的輪廓後,讓學生看譜唱曲。為了加強其記憶,分為二部學習。我在教學中用聲情並茂的範唱先抓住學生的主導情緒。孩子們在感動中一步步學習體驗歌曲的旋律走向。

音樂教學反思4

一年級小同學唱歌的熱情高,興趣濃,但具體在學唱的過程中卻缺乏永續性。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準確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及興趣需求,及時調整課堂教學環節,營造適合學生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總能處在一種亢奮階段促進教學程序,提高教學效果。

在教學《報春》這首歌曲時,我首先以模擬布穀鳥的叫聲進入教室,一下子就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了,於是我抓住時機展開教學,同學們興趣盎然,學習效果明顯提高。中途,部分同學注意力又發生了轉移,我馬上把歌曲內容編成適合兒童口味的小故事,再一次激發他們的興趣。歌曲唱會了後,他們就有一種完成任務的感覺,各自幹著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為了使課堂教學始終如一,我就根據所編故事中的小動物讓同學們分角色表演,然後相互評價,並頒發優勝獎,給予表彰鼓勵。因此學生始終興趣濃厚,極大的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音樂教學反思5

1、成了遊戲教學,融音樂與遊戲為一體,來發展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及創造能力。教學一開始,我就和學生們一起做拍手遊戲,學生們從小就會玩拍手遊戲,從一拍到十,一邊拍一邊數,和打花巴掌遊戲很像。學生的興趣自然很高,也為後面的創編歌詞做了鋪墊。然後再引導學生把自己做的遊戲和北京小朋友做的遊戲作對比,北京小朋友做的遊戲有什麼特點?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再讓學生自己通過聽、說、唱、想等多項活動來學習歌曲,學習中遇到的難點我也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提出、解決,我儘量要求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只是一個引導者、參與者和鼓勵者;學生不是被動的學唱一首歌,而是在這一堂課中成為創造表現的主人,讓學生們能夠體會到音樂的美,不僅要用眼睛、用耳朵、用身體動作,更要用心靈去體會。

2、

在歌曲《小紅帽》教學時,我設計了給歌曲作情境表演的教學環節。但在表演時,我發現這樣一個現象:班裡音樂成績好的同學總是搶著做“主角”,而一些表演能力一般的同學卻坐在座位上一動不動,可他們的小眼睛裡分明流露出無限的嚮往……這樣就使得活動失去了平衡。我靈機一動,出示了兩幅畫,請小朋友比較一下哪一幅畫更形象?學生們說:“第一幅好畫得好。”我故意問為什麼,學生說:“第一幅畫有房子、花、草、樹、小鳥等等,看上去更漂亮;而第二幅畫只有小紅帽、大灰狼和外婆,很單調。”我說:“對了,加上花、樹、草、小鳥等這些‘配角’,我們的表演就顯得更加生動了。我們班不是還有一些小朋友沒加入我們的‘森林王國’裡來嗎,你們願意讓森林變得更生動、有趣嗎?”小朋友們樂了,情緒很激動,都說願意!這下,許多表演能力強的小朋友主動去幫助那些不善言表的小朋友,幫他們設計樹、房子、小草的造型。隨著音樂的流動,小朋友們都沉浸在各自的角色之中,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所以我想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的創造性思維方式和靈活的應變能力非常重要的,它能讓我們成功地扭轉教學被動的局面,使教學活動順利進行。

3、

教育,需要我們愛學生,因為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賞識,需要老師走進他們的心靈,理解他、關心他、愛護他。有這樣一件事例讓我深刻地感受到,一個學生只要受到老師的重視,受到老師的關心,他就會朝著好的方向發展。一年級孩子跳舞是本學期才開始的,由於時間和能力的關係,和二、三年級的學生比較起來肯定是要稍微差一些。還有些孩子忍受不了老師的批評而提前退出訓練場。而其中有一位學生長得特別可愛,原本也是個要放棄的孩子,因為她覺得訓練實在太苦,於是老師一遍又一遍地提醒她動作,一次又一次地鼓勵她,讓她當小老師,把動作在全班同學面前演示,還讓她跳主角。可以看出,孩子的興趣正一點一點地攀升,現在每次訓練她都很積極地參加,因為我想她可以從舞蹈訓練場上得到更多的關注,得到更多的讚揚。那麼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也應該把這種關注放進去,關注每一位孩子,即使這節課他沒什麼突出的地方,我們也應該發揚他們的閃光點。

4、

有這樣一種設想:以往的音樂測試太過於注重形式,讓一些學生認為,音樂課只要唱好幾首歌,不用學習音樂知識或技能就能取得好成績。所以我想這樣的考試不能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那麼我們可以將考試形式變化一下,如果採取不同形式、不同內容、不同方法的音樂測試,將會收到良好的效果。1、歌曲演唱:利用卡拉OK進行演唱。要求每人選一首最熱愛、最熟悉的歌曲到講臺上面對全體同學唱。2、自由表演:(1)有舞蹈特長的學生可選所學課本中的內容,跳一段舞蹈;(2)自編自演;3、聆聽:(1)放樂曲片段,讓學生說出歌曲名稱,並說說自己的心情;(2)邊聽歌曲邊憑感覺打節拍。4、器樂:(1)選出幾種打擊樂器,讓若干學生自由組合為歌唱的學生打節奏。(2)學器樂的學生,可單獨演奏樂曲。以上不同內容、不同形式的測試,有力地調動了他們的思維和參與,考出了學生平時真正的能力和水平。這樣學生們不再追究自己分數多少,而是著重自己參與的內容。

5、

有些孩子很喜歡音樂,在做某些動作時,嘴裡會自發地哼些調子,其中有些調子是學來的,有些調子純粹是即興地創作。當然,對這種小年齡的孩子不可能期盼他們創作出多麼完美的兒歌,很可能他們所編歌曲中有幾個音似乎與某首熟悉的歌相似,某些節奏又和大家聽過的歌相同。但不管怎樣,這些創作的歌曲畢竟是他們自己重新組織加工而成的,是

音樂教學反思6

《瑤族舞曲》是一首非常著名的樂曲。樂曲生動地描繪了瑤族人民歡慶節日時的歌舞場面。體驗歌曲優雅高貴的旋律和輕盈明快的節奏,感受歌曲表達的歡樂情緒,幼兒對音樂活動很感興趣,雖然在演奏中不是很熟悉。但是對幼兒來說已經是很棒了。

在音樂欣賞課堂中,應根據中班幼兒的具體情況去提問題,讓幼兒通過多方面、多層次的思考與感受發表自己個性化見解,從而達到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和提高學生感受音樂的能力。幼兒是教學最有用而普遍的資源,我們應從多方面去開發他、塑造他,據此,在本節中我做了以下的教學嘗試:

1、開始時請幼兒聽音樂做律動《拍手點頭》,引起幼兒學習興趣。

2、 出示2/4拍節奏圖譜:幼兒看符號進行拍手、拍腿、拍肩節奏練習。

3、帶幼兒認識少數民族,最後匯出瑤族,進而帶幼兒欣賞《瑤族舞曲》。

4、欣賞音樂《瑤族舞曲》幼兒用手在身體部位打節奏,感受樂曲的不同。

5、出示《瑤族舞曲》圖譜,教師帶幼兒一起看圖打節奏。

6、幼兒聽《瑤族舞曲》做節奏練習。

7、幼兒聽曲自編舞蹈動作,幼兒自由舞動。

8、教師示範跳瑤族舞,幼兒跟著一起跳舞。

通過此次活動,我深切地感受到。要讓幼兒真正喜歡音樂,就必須做到貼近他們的生活興趣和欣賞角度,相互交流、相互溝通,讓他們真正走進音樂的實踐中去,發揮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作能力,親身體驗音樂給他們帶來的歡樂。這樣,音樂活動才會受到幼兒的歡迎和喜愛。

音樂教學反思7

新的學期即將開始,回顧前一時期的音樂教學工作,以下兩個方面體會較深。

一、學習新課程標準,明確教學目的,開闊學生視野。

作為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悟,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和推進新課程改革,我認為,在教學中,要使學生先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感受、體驗和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只有這樣,學生才會逐漸喜歡音樂,從而才能對音樂有更深一步的瞭解。要積極引導學生,從而使學生不僅做到現在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

因此在音樂課教學上,我會從下列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培養:

1、根據音樂教室現有的樂器,通過音樂欣賞的形式,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各種樂器,並且讓學生參與其中親身實踐,講解各種樂器基本的演奏方法,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對樂器有了進一步的接觸,而且還對我國的各種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

2、通過豐富多彩的音樂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空氣,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餘可調節情緒,有利於其他課的學習。

二、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針對本校特點,配合新課程改革,在學習音樂教材的同時運用電子琴進行音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為:

1、在音樂欣賞課上,有些樂曲可以利用學校現有的樂器,結合大綱要求,給學生示範演奏,改變以往放錄音讓學生單純欣賞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既開拓了視野,有提高審美能力。

2、在音樂理論知識的教學方面,為避免單純學理論的枯燥,利用情境聯想教學,讓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例如音符實值的學習,通過模仿動物叫聲的長短來辨別不同的音符,這樣一來,學生會比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不同教學裝置,欣賞大型的交響樂和民族管絃樂作品,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和感受音樂。

4、課堂上,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音樂教學反思8

在音樂課堂教學實踐中發現,同學的學習熱情不高,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導致學習效果不理想。於是我通過對教學《龜兔賽跑》這一案例進行反思,具體地分析探索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策略、集體協作等方面的反思及調整的過程與方法。

一、講究音樂與實際生活相結合,進行課堂教學內容的反思

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往往容易從完成教學任務的角度去思考和實施教學內容,但這樣卻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換位思考。所以在課堂教學上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教學內容不僅具有音樂性、審美性,更應讓內容貼近實際,使學生能從身邊的實際中感受到音樂的魅力,然後再根據學生的審美需求,考慮學生的學力水平,充分地把現有教材中的內容重組或調整,利用生活中學生能認知或接觸到的實際例子,把教材中枯燥的內容融入生活情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審美情感與審美愉悅,讓教學內容真正使學生想學、愛學、樂學。在教學《龜兔賽跑》時,我安排了欣賞三段不同的音樂:第一段是兔子、小雞和小貓;第二組是烏龜、鴨子和小羊;第三組是大象、小熊和老牛。第一步讓學生聆聽音樂並思考:這段旋律表現了哪一組小動物呢?第二步問為什麼你會認為這是這組小動物呢?此時學生會根據他平時積累的經驗告訴我們:大象的腿很粗,它走起路來很笨重,所以它的音樂聽上去很強也很沉重,而烏龜呢,它爬得慢,但身體沒有大象那麼龐大,所以音樂聽上去很平穩。而小兔子是一蹦一跳的,所以音樂聽上去很輕鬆,也很活潑。第三步讓學生聆聽音樂模擬這一組動物走路的情景。這樣才能激起學生對音樂的內化,體會音樂藝術的美感。

二、堅持以學生為本,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反思教學目標

整個社會從21世紀初就在提倡“以人為本”,那麼在教學當中也是必須要堅持以學生為本,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因為學生的需求、愛好、能力、基礎和興趣都是多樣化的。音樂課堂教學目標應結合實際,教師應切實做到以人為本的科學教育觀,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遵循學生的現實發展水平和能力,根據學生在每個階段的學習實際情況,認真把握好課程標準,靈活設計課堂教學的音樂審美、情感態度和知識技能目標,提高教學目標設定的合適度,增強教學目標實現的有效性,真正起到教學目標的導向、調控、評價作用,成為課堂教學成功的保證。在設計《龜兔賽跑》這一課時定下了三個教學目標:1、欣賞,目的是使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能簡單的感受到節奏、旋律、速度所表現的不同,進而想象對應的音樂形象。2、編故事,通過創作編寫故事,給學生強烈的畫面感,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3、二次表演,通過前面的欣賞和創作的故事後,學生的腦海中都有了大概的畫面感,也激發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表現欲。通過反思,圍繞著學生年齡特徵和音樂感知等特點,重新設立教學目標:“通過對教具的直觀介紹及有關樂曲欣賞,充分體驗學生豐富的表現力,同時形象感受和理解作品所表現的音樂形象及情緒。”課堂上,通過討論欣賞、比較欣賞、選擇欣賞等多種教學策略進行反思。

三、充分了解學生的認知心理,緊緊圍繞學生的主體性來實施教學

國小生的身心特點出發,國小生的學習依賴心理強,這就要求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時刻圍繞學生的主體性來實施教學。儘可能的讓他們主動去理解節奏、感受旋律的不同和美感,主動的掌握知識要點。多以朋友的身份融入學生,能多一些換位思考,真正的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看待問題,思考教學,拒絕填鴨式教學,拒絕完成任務式教學。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心理、對音樂的興趣愛好與情感反應等,合理安排課堂教學策略,儘可能的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全身心的感知並參與音樂實踐活動。

四、圍繞主體,多反思多學習多創新

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反思性教學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能更好的因材施教。那麼在國小音樂教學方面若要做好反思性教學,則須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圍繞這個主體,從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心理出發,充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對音樂課堂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策略、集體協作等多角度、多形式進行科學反思。反思不是閉門造車,反思也不是單純的面壁思過,反思是為了更好的指導教學,需要更好的總結,向優秀的同仁學習,在教學中多創新,更好地適應教學的需要。比如從成功的課例中我們應該反思:“這次成功的原因是什麼?”“對應的理論依據又是什麼?”“是不是在教學的設計與過程中哪個環節有特色,讓學生感興趣?”“下次如何做得更好?”等等,從中提煉方法和技巧,總結出規律和經驗,進一步指導教學。從失敗的課例中我們應該反思:“為什麼這次會失敗?”“是不是在教學設計不合理,還是教學方法不恰當?”“教育理念或教育思想有沒有問題?”“是不是有哪位同仁在這一課教得很好,值得學習?”等等,從中吸取教訓,向教學優秀的同仁學習,從而更好地促進教學內容的選擇、組合、調整;教學目標的設計、達成;教學策略的合理、優化,才能使課後的反思性教學隨筆真正起到反思、調整、改進後續教學的積極作用,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能,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音樂審美能力。

音樂教學反思9

合作是一種方法,合作是一種過程,合作更是一種精神。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獨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合作精神的缺乏成為許多獨生子女存在的一種素質缺陷。在現代社會,能否具有合作精神,能否與他人合作以成為一個人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動性學習,是針對教學組織形式,相對於“個體學習”而言的。合作精神是音樂教學的強音。通過合作學習,可使學生反映迅速,思維敏捷,通過合作學習,可使學生了解合作中個體服從群體的關係,同時在合作中因體驗某種情感而產生共鳴,從而培養學生團結友愛的集體觀念和互助互幫的高尚情操,也可激發他們積極向上不甘落後的競爭意識,通過合作學習,有助於因材施教,彌補教學難以面對眾多有差異學生的不足,從而真正實現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發展的目標。那麼,在音樂教學中,如何科學合理有效的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呢?下面就我的理解談幾點看法:

(一)合理選擇學習內容

首先,合作學習的內容應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發生發生濃厚興趣時,他就能積極思索,大膽探究,並使其整個心理活動積極化,能積極主動地去感知有關事物,對事物的觀察也變得比較敏銳,想象力豐富,情緒高漲,意志力強。所以音樂教學從培養學生的興趣入手,使他們情感得到激發,讓他們在一個活潑,積極主動的氛圍中學習音樂,真正使他們的身心得到陶冶,這何樂而不為呢?

其次 合作學習的內容應有活動的意義。因課標下的每一項內容都可以當作合作學習的內容。然而在選擇時必須設計本校、本班多人合作學習的活動,它們或是引人入勝的場景,或是讓人困惑的問題……如在欣賞《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時,就可以設計一個軍隊的閱兵儀式,讓所有的學生都當一回“戰士”,使他們深深地感受到人民軍隊的豪邁雄壯,勢不可當的軍威及進行曲的風格特徵等。這樣,就更大程度地激發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獲得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體驗,同時也充分發揮了學生在音樂課中的主體作用。

最後,合作學習的內容應難易適中。假如內容太難,已有的興趣可能被扼殺得無影無蹤,他們會覺得很累、無助、迷失方向,莫不著邊際,甚至產生詛桑、悲觀心理。這恰於教育理論相;反之,太易,大多數學生不需思考、合作就可得出結論或答案,那合作也就沒有意義了。

(二)課堂組織形式的合理化

合作學習一般採用異質分組的形式較好,小組內各成員應有性別、性格、脾氣及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別。讓學生懂得,每個人都有長處與不足,人的才能、個性是多種多樣的。只有即善待自己,有欣賞別人,才能真正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效。正是因每組都是異質的,所以就連帶產生了全班個小組見的同性,這就是合作學習的分組原則——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為小組成員內部互相幫助提供了可能,而組間同質又為全班個小組間的 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

全班學習,小組學習與個人學習是三種最基本的課堂組織形式,其作用難以互相取代。根據音樂學科的具體特點,我認為:小組合作學習是音樂教學中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課堂組織形式,既是利用小組讓學生 一起體驗感受,使學生個體與群體都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也使同學之間相互激勵與促進,形成競爭與合作並存的人際關係,瞭解學習任務完成情況,分析他們的解決方法,及時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爭取的是一種友好的態度和行為,而不能過多地干預學生思考的過程與結果,更不能對學生的困難與疑問袖手旁觀。這可以說是廣大教師的大挑戰。

(三)合作學習的方式多樣化

根據音樂學科的特點,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應採用不同的合作學習的策略,幾合作學習的方式應多樣化 ,如遊戲競賽法,分析討論法,交錯學習法,共同學習法等。在日常的音樂教學中,我曾設計了一個板快“考考你的耳朵”。我採用遊戲競賽的方式,教學生模仿的方法,並先作一個整體的演習,讓學生感受到聽是需要體靜、心靜。接著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並要求各小組沒一個同學聽一個音,然後進行評分。平分採用十分制,聽對一個記一分,聽錯一個不扣分。評分由其他組同學完成。假如組內同學認錯了,可以幫助改正錯誤,假如幫助對了,還是得一分。如聽錯了又的到其他組成員的幫助,如果幫助正確的話,可以給其他組加分。同時班內還要選出統計、督促、記分的學生,以保證公平競爭。總之,此種類型的活動,可以使學生在遇到困難是互幫互助,協同作戰,獲得共同成功的體驗。

四、分析學生的心理特點,注重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

在音樂教學中,我們面對的是未成年的學生,他們的身心尚未成熟,認識水平和自律水平都要逐步地發展和提高,學生的行為也需要監護、引導和規範。合作學習對於學生來說還存在著一定的難度。那麼如何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的能力,也是我們音樂教師需要充分考慮的問題。

首先,我們應該認識到,能力直接影響著活動的效率,使活動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也就是說,能力和活動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所以培養學生能力的前提是讓每一個學生多派參加活動,也就是給他們創造一個學習的氛圍與機會。其次,讓學生明確本次合作學習的 組內任務及學生自身的任務,讓學生在不只不覺中形成一種能力。最後,儘量給學生一些激勵性的言語,來充實他們的內心世界,讓他們感悟到自己所出的地位,只有各自都把握好自己的分寸才有可能創造出預期效果。

五、注重教師在合作學習中的角色轉換

新課程改革的啟動,教育學習方式的變化,呼喚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越來越成為一個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著,也可以說是參與課堂活動“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時刻喲啊改變自己的身份,時而是一個促進者,時而是一個幫助者……。如在學習非洲民間音樂這一單元的內容後,讓學生合作探究非洲民間音樂的風格特徵。這時,教師作為促進者,因為任務梢有難度,有時又充當指導者,就需要觀察學生的情況,即使進行指導。

六、構建適合學生合作學習的環境

學生是具有豐富個性的學習者,並非在任何教學條件下,合作就是最佳的教學組織形式。但是流暢、和諧、默契、尊重、信任的學習環境,都是新課程理念下課堂的“共性”,如何構件適合學生合作學習的環境呢?我考慮到以下三點:

(1)和諧的室內環境。音樂教學應注重環境的美化與佈置,強調創造良好的藝術氛圍,如四周牆壁掛一些音樂家的畫像、名言,音樂掛圖等,也可以開闢音樂專題,介紹音樂小常識等。

(2)良好的心理環境。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創造良好的合作學習的氣氛,用各種形式給學生以 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勵,把學生當作朋友,多一些理解、寬容,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更加活躍,探索熱情就會高漲,合作的慾望就會更強,。課堂就會更加生機勃勃。

(3)充裕的時空環境。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我們還應該預先安排合作學習的時間,保證學生有主動參與的時間,使學生擁有充足、寬餘的發言、補充、更正、辯論與表現的時間,讓不同程度的學生的智慧都得到盡情的發揮,從而使學生更加出色地完成學習任務,最終產生一種成就感,自豪感

總之,合作學習是新課程理念下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作為新世紀的音樂教師在新的課程理念下,我們應時刻把握一學生髮展為本這條主線,我們的音樂課堂教學才能展現生命活力。

音樂教學反思10

成功之處:

在教學《映山紅》這首歌曲時,我首先講故事《閃閃的紅星》情節,講《映山紅》這首歌的情景和寓於的情感,這樣一下子就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了,於是我抓住時機展開教學,同學們興趣盎然,情感真摯的跟著學唱,學習效果明顯提高。中途,部分同學注意力又發生了轉移,我馬上又說把歌曲回家唱給爸爸和媽媽聽,再一次激發他們的興趣。歌曲唱會了後,他們還沉浸在音樂的情感之中。為了使課堂教學始終如一,還可以根據故事情節讓同學們分角色表演,然後相互評價,並頒發優勝獎,給予表彰鼓勵。因此學生始終興趣濃厚,極大的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不足之處:

五年級同學唱歌的熱情高,興趣濃,但具體在學唱的過程中卻缺乏永續性。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準確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及興趣需求,及時調整課堂教學環節,營造適合學生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總能處在一種亢奮階段促進教學程序,提高教學效果。

音樂教學反思11

《歌劇之夜》一課的重點和難點就是在欣賞幾部著名歌劇的同時,瞭解歌劇這種藝術表現形式。從這一點來說本課是比較成功的。

首先是教材的選用。歌劇是一種視聽結合的藝術形式,在中國發展時間比較短,也是學生們比較陌生的藝術形式,因此僅靠聽歌劇錄音是比較抽象的也是不完整的,更不用說理解歌劇的含義了。在本課中我選用了現代著名歌劇《貓》作為匯入:1為學生節選歌劇中幾段重要的視訊,不僅讓學生了解了歌劇中情節還可以讓學生直觀的瞭解歌劇中舞蹈、舞美等表現形式;2此歌劇採用擬人的手法,舞臺化妝形象逼真,非常吸引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3此歌劇中運用的各種藝術表現形式比較明顯突出,容易被學生理解;4使學生直觀的瞭解音樂與相關文化是緊密相連的;5學生能從此歌劇中獲得團結、友愛、寬容的`教育意義。在實際教學中確實達到了以上的目的。

在選擇學生表現藝術的內容時,我選擇了表演唱《獵人進行曲》:讓學生感到歌劇並不是陌生的遙遠的,歌劇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也能唱歌劇!

其次,教學方法。在本課中我採用了歸納的教學方法。在一邊瞭解歌劇情節的同時,一邊幫助學生觀察每段中所用的表現形式。有一些是以前接觸過的,例如音樂、舞蹈、詩歌等,教師稍作引導學生就可以發現了;而有些是新接觸的,我首先讓學生觀察這種藝術表現形式的特點然後再作總結得出新知識的含義,例如在學習“詠歎調”時我讓學生觀察演員在唱歌時的背景(受到群體排斥經過各種努力無法

得到群體原諒的情景下),演唱形式(獨唱),內容題材(抒情),演員角色(主角),從而得出“詠歎調”的含義:歌劇主人公在特定情景下內心情感的抒發,善於表情,一般為獨唱。並且引導學生結合字面意思加深理解。

不足之處:1沒有充分利用學生的興趣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能是有些問題提的過於簡單。2在教學中教師的語言不夠嚴謹,比較隨意。

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進一步深入的研究教材,發掘教材,從而提高引導學生學習的能力,提高教學中設計問題的水平,使每一個問題都有深度、設計巧妙、能增加學生的興趣。

《歌劇之夜》課後反思

灃水中學

藝體組 張倩

音樂教學反思12

這學期學校安排我一年級音樂課教學,通過給一年級學生上音樂課,有一些心得,對這些活潑好動的學生我覺得摸索適合他們的方法尤為重要。

一年級學生剛進入學校,課堂常規訓練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對學生要有計劃地進行常規訓練,這對以後的音樂課非常重要。除了對學生站、坐、行、排隊要進行嚴格的訓練外,對音樂課的常規訓練也是不能忽略的。音樂是一種語言藝術,它能夠通過旋律帶給大家喜、怒、哀、樂。所以我認為音樂課也應該用音樂形式來訓練學生的常規。讓學生真正感受什麼是音樂課。例如:讓同學聆聽音樂進教室,用音樂的“問好歌”來進行師生問好,設計一段師生問好音樂問候語言,拍節奏讓學生坐好,來達到用音樂說話的常規訓練。不僅加強了學生的練耳能力,還能達到常規訓練,以形成音樂課堂的特點。

新課標新教材下一年級音樂課的內容非常豐富,欣賞,創編,器樂,歌唱教學等等幾乎每堂課都有涉及。內容看起來非常的豐富而有趣,可是如果把握不好,課堂就會顯的很亂而教學任務完不成。我覺得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說,音樂學習的最好的方式就是遊戲。只有當孩子在音樂遊戲過程中獲得快樂,才能喚起他們對音樂學習的那種緣自心底的熱愛,併成為他們終身學習的不竭動力。所以在我的課堂裡,一般都是遊戲和活動貫穿的,把我自己也變成了他們的年齡,融入到他們當中去。那樣小孩子的興趣很濃厚。

因此,在一年級的課堂設計中,將節奏、旋律、歌詞、演唱等各種音樂課的常規與知識與技能的訓練均溶入遊戲之中,讓學生在遊戲中掌握各項音樂課常識、在遊戲中聆聽、在遊戲中自我想象、在遊戲中積極表現、在遊戲中大膽創造。遊戲中,學生有個體的獨立活動,更有充分的師生、學生合作活動 。通過這些師生合作的遊戲活動,學生不僅學會了相關的本領,體會到了音樂活動的快樂,更為重要的是:在合作學習中,學生學會了與人交流,與人對話,鍛鍊了膽識,增強了自信心。在課堂中採取遊戲、合作的學習方式,方式的改變能夠讓老師教得輕鬆愉快,學生也學得快樂,並使音樂課堂充滿了生命的活力,散發著濃濃的人文氣息。

孩子就象一張白紙,你給什麼就留下什麼。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要不斷改善與加強自己,努力使音樂課堂的學習充實有效!

音樂教學反思13

音樂是積聚靈感、催發情感、啟用想象的藝術,它作為素質教育的的重要內容和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不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質,而且由於開發智力,特別是在啟用學生創新潛能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時代發展呼喚創新人才,社會進步需要創新人才。因此,創新能力的培養就成為我們現階段教育的當務之急。

音樂是一種非語義的資訊,音樂藝術是抽象的藝術。音樂藝術的創作、表演、欣賞等各個環節,均體現了鮮明的創造意識、創造思維並伴隨著獨特的創造行為,音樂藝術是創造性最強的藝術之一,因此,音樂教學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方面,有著極大的優勢。《音樂課程標準》標準中指出:“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音樂感受與鑑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音樂新課程標準還在“分學段的內容標準”中,把“創造”作為專門一項予以闡述,可見,音樂新課程標準是十分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

思維是智力的核心。從創新的角度講,創新思維也是創新能力的核心。從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水平的實際出發,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更要注重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我在音樂教學中,採取多種形式,著重探討了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問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創編歌詞,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音樂教學活動中,選擇一些學生熟悉的歌曲,讓學生為歌曲重新填詞,或者少量的改寫歌詞,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音樂教學反思14

一、把握學生心理特徵,從而對課堂紀律進行調控

這學期我任教低年級的音樂課程,在音樂課堂上,前幾分鐘,同學們的配合還是相當不錯,但是很快課堂就出現難以收拾的“熱鬧”。記得在第一節音樂課的時候,因為我並沒有很好了解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在上課後15分鐘還沒有進入主題,使課堂出現鬧哄哄的情況,當時我只會發脾氣,所以最後使得學生和教師也出現比較僵的情況。這樣一來,學生對老師的好感也消失,同時也影響到老師的教學質量。後來我查閱了相關書籍,知道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他們都是集中力時間比較短,因此必須把握好課堂的前15分鐘,提高課堂的效率。為此我對自己的教學安排做了相關的調整,我通常把師生問候,練聲及複習前一首曲目的時間把握在前5分鐘。通過簡短的匯入然後直奔主題,這樣一來學生能很好掌握本節課的重點及難點知識。而匯入的方式也必須引起學生的興趣,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對於動畫視訊匯入,故事匯入或者聊天的方式匯入都是相當感興趣,。因此說,把握好學生的心理特徵,課堂的效率已經可以提高一半。

二、用先唱歌后識譜的方法強化聽覺

在音樂課中,學生們對於唱譜從來不感興趣,反而感覺到乏味。剛開始我對這情況並沒有摸著頭腦,還以為是他們偷懶。

音樂學習的各個方面都涉及到聽覺的作用,審美主體對於音樂的各種聽覺感受能力,是審美能力的基礎。因此先唱歌、後識譜與先識譜、後唱歌在教學目的上並不矛盾。對此我作出以下的改善,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讓學生欣賞,以聽領先。並讓學生和著音樂做簡單的律動,使學生對音樂有了聽覺上的印象,為下一步學好歌曲作好鋪墊。然後讓學生欣賞歌曲、感受音樂,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再通過讓學生唱歌,在不知不覺中解決了歌譜中的難點,使學生在識譜時降低難度,讓學生感覺識譜並不太難,從而增強其自信心,加深對音樂的熱愛。

三、讓樂器和舞蹈走進課堂

在音樂課中我發現,每當課上接觸到樂器或者舞蹈,學生們都十分感興趣,但卻是老跟不上節奏。

樂器和舞蹈在課堂的恰當運用,是可以把課堂的氣氛變得最活躍。而且樂器和舞蹈是很好地培訓學生的節奏感。對於剛剛接觸接觸音樂的同學,他們會覺得學習節奏是一大難點,如果只是簡簡單單叫他們跟著老師來拍掌,這樣枯燥的學習是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在某些節奏性強的歌曲中,我會嘗試多用樂器來在輔導,先讓學生跟著我有嘴和手同時打節奏,並強調嘴和手要一致。然後我再作樂器示範,最後每組學生中挑選幾位出來表演,學生學習的效果很理想。

音樂教學反思15

《竹鄉之歌》是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十四單元《丁丁冬冬學識字》中新增的一首兒歌。其主題單純、內容淺顯、語言簡練、韻律和諧、富有童趣、貼近兒童的生活。這樣更好地幫助學生集中學習帶有竹字頭的字詞,避免了以往歸類識字時只有圖、字的單調性,使識字教學更有趣味性和直觀性。由於一年級學生對生活中的實物認識深刻,抽象思維是建立在直觀思維基礎上的。所以就針對他們聽力強、記憶力強的心理特點,帶學生首先反覆朗讀課文,直至背下來,然後縮小語境,摘出詞語、認讀,再把單字從這些詞語中摘離出來,把字音與字形對應起來,單獨識記,最後把單獨識記的漢字放回到課文中,使學生加深對字詞的理解,對詩句的更深領悟。

根據資源特點和學生年齡特徵,在教學本課時,我在原有課件基礎之上增加了文字素材、圖片素材、將PowerPoint作為主要媒體資源,將授課思路有條理的串了起來,內容涉及面廣,無論是圖片還是文字都為上好這節課奠定了基礎。竹林風光及竹子編制的實物圖片,以生動直觀的形式展示更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的利用遠教資源。

具體運用如下:導課階段出示幻燈片圖畫:竹林風光來誘發學生參與,激發學生興趣。在指導整體感知朗讀階段出示幻燈片,啟發學生去逐句理解、投身體驗,嘗試學習的樂趣。在突破難點時,本課的一個教學重點是學習帶有“竹字頭”的生字詞,因此,在讀文的基礎上,我讓學生找找“竹鄉什麼多”,在查詢中既可以讓學生了解竹鄉就是因為它和竹子息息相關,理解文字內容,而且可以找出帶有本課要重點學習的字詞,可謂一舉兩得。

學生找出了“籬笆、彩筆、風箏、笛聲、竹筒、籮筐”這幾個詞,由於這裡有些東西學生很熟悉,但有的東西學生是一知半解,於是我採用了《幸運52》中的猜詞環節,讓學生說說你知道的東西,可以好幾個人一起補充,讓其他同學猜,猜中後出示教師收集到的圖片加以瞭解,既可聯絡學生的生活經驗,又可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聽話能力、思維能力,從而有效地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

在上《竹鄉之歌》以前,我還擔心孩子們能否理解少數民族的含義、能否想象竹子的故鄉的美麗景色。上完這節課後,我的擔心是多餘的。由於資源的二次看法與整合,孩子們提前預習了課文,且這篇課文的生字詞很簡單,所以課本內容的學習很快就結束了,剩下的時間,我讓孩子們討論我國的少數民族。孩子們居然知道我國有56個民族,還能說出一些名字來,如:回族、蒙古族等等,說到傣家人的生活,竟然有孩子知道一些,看來課外書籍很好的補充了我們的課堂知識。在上完這節課後,我在想:語文課是不是就應該侷限於課本呢?許多老師都在講如何利用有限的課堂把知識點落實等等,可很少又老師想到用一點點的時間去進行課外知識的拓展,因此,我們的課堂僅僅是書本的課堂。為了拓展孩子們的眼界,語文課堂必須要貼近於生活。語文課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

課後我更深的感覺到如果沒有媒體資源的再次開發與利用,那麼良好的教學效果就無從談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