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線圖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3.02W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路線圖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路線圖教學反思

路線圖教學反思1

《認識簡單的路線圖》這一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基礎上,知道地圖上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在這節課中,引導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並能進行描述行走的路線。課的開始,通過已經學習的兒歌,複習舊知,為新課的學習打下紮實的基礎。接著以談話的形式引入線路圖,讓學生每次看平面圖的時候,要養成好習慣,先看方向標,找到四個方向,通過確定四個方向,確定去某個地點的路線。

學生在新知的學習後,教師以趣味性的練習環節,讓學生在貼近生活的生活環節中,學會看簡單的線路圖,描述行走的路線。

在這節課中,教師先扶著學生進行探索,在學習中耐心地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整節課是由各種活動貫穿其中,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中數學的生活性,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數學教學必須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等新理念,使學生願學、樂學、突出教學重難點,課堂氣氛輕鬆、愉悅,是一個立體化的開放式教學,學生也從中獲得大量的知識資訊,提高了各種能力,並貫穿了尊老愛幼的品德教育。

路線圖教學反思2

10月份的下鄉送教活動,我組織了大班數學活動路線圖的教學。在這次教學活動的準備、組織和實施過程中,得到了領導和同事的大力支援和幫助,從而使這次教學活動開展得非常的成功,本人表示非常感謝。

此次活動教學目標:

1、在玩操作遊戲中體驗尋找路線圖的樂趣。

2、能夠理解箭頭所表示的意義,運用空間方位指示解決實際問題。

3、學會看路線圖,從起點走到終點,相應的路線。

此次活動的教學重難點:

1、重點是理解箭頭的意義;學會看路線圖,根據路標從起點走到終點,找到相應路線。

2、難點是在學會路線圖的基礎上,自制路線圖。

教學方法上總結一下幾點:

1、首先是認識箭頭理解箭頭的意義。

我讓孩子通過回憶,強調孩子以往的經驗通過數學活動的尋找法的教學策略來實施的。

2、與箭頭遊戲,這就是我們最熟悉的遊戲法,這樣使數學活動活起來,孩子與孩子的幼幼互動,孩子與老師的師幼互動也充分調動起來了。

3、認識地圖。瞭解起點終點。怎樣從起點走到終點。我先提出問題,讓孩子討論該怎樣走,通過討論法來明確路線的設定。

4、從而引導法寶-路線圖,也是此次活動需突破的重點。我運用示範性操作,以及驗證性操作(並用語言來說說自己的操作結果,以及請個別幼兒上臺示範驗證實施的)活動中都鞭策讓孩子們獲得學習方法(活動中看圖線路時是先看箭頭指示的方向再看數字需要走幾步)其次是讓孩子們還得良好的品質(不懂就問等以及操作後相互驗證也是終身受用的品質)尊重兒童,(讓孩子們相互合作)以及教師的角色:引導者和支持者。

路線圖教學反思3

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些方位之後,結合這些方位在觀察公園路線圖,城市平面圖等活動中,認識簡單的路線圖,並會用方位詞描述行走路線。

我認為本節課的知識具有很強的實用性,但是整個教學過程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方面我做的不夠好,沒有提高學生參與學習數學的意識和能力,更沒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整節課學生學的比較累,老師教的也不輕鬆!

在課後,我反思其實在前面環節的教學中,其實我可以脫離課本,自己設計一個情景,並不一定要完全按照課本排列順序來教學,如:我可以以“小芳迷路”為切入點,讓孩子直接“幫忙尋找孩子”或者“打電話給家長”等活動,這樣可能更能引起學生的積極性。到後來,我完全可放手讓學生自己來操作(這點是我在本課上沒做好的)。而且在引導學生學會用方位詞描述行走路線圖時,我可以用分步填空的形式,如:

“先從( )出發,到( );再往( )方向到( );最後往( )方向到( )。”這樣比我原先設計的“從( )方向到( )”,更容易被學生接受。

路線圖教學反思4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基礎上是學生再次辨認東南西北,並認識簡單的路線圖。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方向的認識和感知還是相對抽象的,學生需要大量的實際的感想支援來感受這一內容。老師在教學的時候創造了大量的活動情境,也注意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學生學習的興趣還是很高漲的。在課堂中,學生也十分踴躍的發言,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看法,並和同伴交流學習體會。老師也在教學中很好的發揮了引導者的作用。一堂課下來覺得一下幾點是老師需要注意的:

1、老師的提問語句還需要精確。

2、在情同學設計一條最合適的旅遊路線的時候,小組內交流了,但是全班組織交流的還不夠,不知道是不是擔心時間的原因,老師沒有很好的落實。

3、在看公交車路線的時候,沒有說明“幾站”的頭尾是如何確定的。有一小部分學生總是沒有把終點站算進來。

認識簡單的路線教學反思

創設情境,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通過投影出主題圖,把學生帶入具體動物園參觀情境中,學生目光都投向主題圖,認真觀察並積極舉手發言,表達自己想去的地方,搶當遊客向他人介紹人家想去的地方。其間其他同學聽得很認真,及時做出評價。可以說課堂氣氛很濃,爭先恐後當導遊、遊客。真正體現課堂氣氛活而不亂的局面。同時通過同桌換角色。多次練習,老師在此指導學困生。這樣使全體學生都參與教學活動中。符合新課標要求與理念:“面向全體,全員參與,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也符合當前倡導的參與式教學。整堂課設計都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只是組織與點撥。學生身臨其境進入公園進行參觀,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在看行走路線和描述行走路線的過程中,使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得以發展,也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另外,通過拓展練習,質疑問難,反饋矯正,師生互動中鞏固了位置與方向,學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讓生活數學化,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路線圖教學反思5

認識路線這節課是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是否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認識生活中的路線圖是學生的一種基本的生存能力,也是學生從生活實際環境中建立空間觀念的有效途徑。

因此,在課堂上,我設計了開放性、實踐性、趣味性較強的活動。充分運用書中的公共汽車路線圖,聯絡學生的生活,創設春遊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為新課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作用。在學習過程中,介紹公共汽車的行車路線,讓學生運用已學的方向和路線的知識,介紹汽車行駛路線圖,同時,通過接龍遊戲,為學生創設了活動的情境,使學生自始自終在一種愉悅的氛圍中,自覺地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認識路線”這節課教後,總也感覺有很多令人不滿意的地方,由於時間關係,卻沒有讓學生交流“上學、放學”的路線如何走。這是本節課上最大的缺憾。

總之,要上好一節課,除了要認真按課標要求,轉變教學觀念外,還要根據課上學生的學習情況、參與熱情等,靈活使用教材、駕馭教材,真正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真正讓學生學會、學懂。

路線圖教學反思6

本課主要是:讓學生能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知道地圖上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並能進行描述行走的路線。

但“認識路線”這節課,總也感覺有很多令人不滿意的地方。如,由於怕教學時間不夠,所以,如“自己設計一條合理的參觀路線”的路線圖。儘管學生都有去完成,但只讓學生在小組內展示,在班級展示,卻沒有讓學生交流“參觀”的路線如何走。這是本節課上的一個遺憾。

總之,要上好一節課,除了要認真按課標要求,要轉變教學觀念外,還要根據課上學生的學習情況、課堂反應等,適時調整教學方法、手段,才能真正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真正讓學生學會、學懂。

路線圖教學反思7

《認識路線圖》是蘇教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確定位置》的內容,是上冊簡單示意圖的發展。本課要使學生能用方位描述行走的路線,並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鞏固所學知識,發展應用能力。這節課內容較多,教學任務較重。後面的綜合運用部分,學生有沒有這方面的生活經驗,對於這節課有很大的影響。課後,回想這節課,體會較多。

1、要及時創設有效情境,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主動投入數學學習。新課匯入中的“我們和他們一起去”,學生“觸景生情”,激起了學習的興趣;“你想遊玩南山公園的哪些景點?”學生“觸景生需”,暢所欲言,出現了像“我想遊覽公園裡的所有景點”這樣的好想法,更有了不走或少走重複的'路的好想法;為小兔設計從家到小狗家的路線時,一句“還有其他路線嗎?”,學生“觸景生思”,提出了好幾種設計方案,粗粗一算,竟有八九種。

2、聯絡學生生活實際,學習有價值的數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什麼是有價值的數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僅應該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相關,而且能夠在實際中得到應用。《認識路線圖》一課,學生能用方位描述示意圖上的行走路線,已初步掌握了相關知識。但是本課知識只有在實際應用中才能更好地體現價值,所以我又給同學佈置了課外作業:看站牌,去公園遊玩,並要求用上本課所教知識,讓同學感受到數學的實用價值,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

3、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學習。低年級的小組合作學習往往容易流於形式,效果不佳還耗時耗力。所以在小組學習過程中,必須建立小組學習的規範,引導學生開展好小組合作學習。在這次的學習活動中,我共安排了5次小組合作學習。第1、第2、第3次學習學生或已有基礎,或想法不受限制,有幾條說幾條,只要學生能互相學習,所以教師不需多話;第4、第5次學習,則要求學生集思廣益,開拓思路,集一組的智慧解決實際問題。但是,為了讓學習有效,我給出了提示。事實證明,提示有利有弊,幫助了一些人,也縱容了一些人。

4、合理安排時間,取得最佳學習效果。時間花費少和學生掌握得好是一個兩難選擇,往往顧了這頭,失了那頭,尤其是像《認識路線圖》這樣的課,很容易顧此失彼。為了節約時間,我捨棄了一向使用的四大組競賽法(包括髮言、紀律、作業等),可是卻多花了時間管束學生。仔細想想,有些地方我可以再鬆一把手,不必時時事事都扶著學生,教師少一些語言,說不定效果倒更好。

路線圖教學反思8

“數學的知識,思維和方法必須經由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實踐活動中理解和發展,而不是單純的依賴教師講解去獲取”。 《數學課程標準》提倡的。

這節課,要求學生認識簡單的路線,真的是認識這麼簡單嗎?意義不在此,活學活用的數學才有意義,回想我們生活中很多事例,路線圖的作用是逃生時,乘搭公交車時,參觀時候會用到這些路線圖。

這些都是應用於實際的生活中才會用到的,因此學完了這節課後是否就完事嗯?不是的,應該讓學生把這些知識運用在實際的生活中。

這些課的知識點不多,學生掌握得也不錯,如果能將這些知識延伸到實際生活中,讓學生從親身經歷中體驗這些有用的數學知識。

路線圖教學反思9

今天校領導安排來聽我的隨堂課,按照程序我上了《位置與方向》中最後一個例題——《描述並繪製簡單的路線圖》。例題呈現了“公園定向運動路線圖”,讓學生學習在觀測點變化的情況下,判斷行走的方向和路程,練習描述簡單的路線圖。“做一做”呈現了學生合作畫路線圖的情境,使學生知道如何根據方向和距離,繪製簡單的線路圖。本課時的教學難點是根據觀測點的變化來重新確定方向標觀察物體的位置。

鑑於對教材的理解和教學目標的達成,我做了如下教學設計:第一部分,複習匯入,出示了兩種型別的題目,用角度來描述物體的方向和兩個相對物體的位置關係描述。這些都是本節課知識學習的基礎,學生掌握得比較好,為本課的學習鋪設了橋樑。第二部分,探究新知,先學會描述簡單的路線圖,我出示例題校園定向運動路線圖,提問要準確描述出方向與距離,我們得先做好什麼呢?學生都知道要量出角度與計算出距離。第一段路程,我示範,在觀測點上先畫出方向標,找到較小的角測量出角度,在這裡量角器的使用我也細緻得講解了,確定了方向後,我讓學生用比例尺測量、計算出該段路程是多少,這樣確定了方向和距離就可以描述從教學樓出發到1號檢查點怎麼走了。接著,我提示學生在1號檢查點處標上方向標,選擇較為小的夾角測量大小,然後再測量計算出路程,用這種方法在書上嘗試完成。然後黑板上示範校對後,讓他們說一說從1號檢查點到2號檢查點怎麼走,注意說出方向和距離,再根據方向和距離說一說2號檢查點到終點怎麼走,待學生熟練後嘗試用“先、再、最後”全部連起來說一說。在學生基本能描述路線圖後進入第繪製路線圖的環節,我提示學生先定下起點和比例尺,在黑板板演一部分後讓學生獨立完成。第三部分是鞏固練習,選取了書上練習題,先根據描述繪製路線圖,再說說回程時候的方向和路程。

一節課下來,教學目標基本達成,但問題也很多。課後周主任和宋老師、葉老師都參與了討論,給我提出了一些不足之處,指明瞭方向,再加上聽了黃老師的課後得到一些啟示,把自己有待改進的地方歸納如下:

1、課堂語言有時過快,老師的語速不應該是一層不變的,碰到比較難懂的問題和重點部分要放慢語速。

2、課堂要突出重點,不必面面俱到。比如量角度是四年級上冊的知識,大部分學生都已經掌握,我在講每個觀測點的時候,都詳細得講了量角的方法,大可不必,只要第一個角詳細講,第2個稍微講下,第3個可以直接出來度數。

3、要善於使用實物投影儀,學生繪製好路線圖後我還是在黑板上也畫了一遍,讓學生校對,其實大可不必這樣。因為是新授課,學生知識不瞭解,我應該先在投影儀上展示正確的畫法,再展示錯誤的案例,主要有3種,一是再南偏西走是有的學生還是以起點作為觀測點,那是沒有意識到觀測點已經發生位置轉移了;二是雖然定了比例尺,但學生畫的時候沒有根據比例尺的長度來畫,畫得過長或過短了,那是不理解比例尺的作用;三是南偏西30°畫成了北偏西30°。如果這樣,把學生的典型錯誤展示出來,那錯誤的同學肯定印象特別深刻,以後儘量不發生類似錯誤了。

4、教學中沒有關注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個性發展,根據描述畫示意圖的時候,為了方便反饋,比例尺的定製我給了學生要求,讓他們都用圖上1釐米代替實際50米,這樣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我應該讓學生按照自己喜歡的覺得方便的自由確定。

5、教學術語不到位,比如我說了“每到一個點都要畫上4個方向”,若能說成“每到一個觀測點都要表示方向標”那就更符號數學語言了。

總之,今天的隨堂聽課活動,讓我收穫很多,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感想校領導給了我一次磨練的機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