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線統計圖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3.05W

通過教學反思教師可以儘早發現一些教學不足,比如說教學設計上出現哪些問題、課堂交流和啟迪是否得當、課後訓練是否到位等等。下面是關於折線統計圖教學反思的內容,歡迎閱讀!

折線統計圖教學反思

《折線統計圖》教學反思

折線統計圖是國小階段統計知識的一個重要內容。折線統計圖是在學生認識了條形統計圖之後進行教學的,但是折線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有著明顯的區別,而且兩種統計圖在生活中也有著不同的用處,雖然從兩種統計圖中,人們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所需要的資訊。但是條形統計圖的最大特點是:它可以清晰地呈現不同類別中統計量的數量,不同的類別之間沒有次序關係,即使改變不同類別在條形統計圖中的次序,也不改變其本質。條形統計圖適用於不同類別中統計量大小的比較。而折線統計圖不但可以清晰呈現數量的多少,還清晰地表現數量增減的變化情況,它關鍵在於描述時間或次序關係及統計量數量的變化情況,並用來預測。它的橫軸通常是依時間或次序的先後排列的,若改變其順序則往往會失去原來的意義。折線統計圖適用於表示隨著時間或次序逐漸變化的統計量。

數學依賴於生活,並從生活中抽象和昇華,讓學生學習大眾的數學,學習生活的數學,這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觀。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過程,這時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觀。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過程,這是我的第一想法,我覺得如果選擇學生身邊熟知的例子,他們會更樂於接受。因此我就把教材中的例題進行了處理,選取了學校體育比賽中的踢毽子比賽,聰聰和明明兩位同學的訓練成績。另一方面兩位同學的統計圖有利於新課中對比預測,用一個事例貫穿了整個教學過程。且出示兩位同學的條形統計圖後,出示一位學生跳繩成績的折線統計圖,讓學生猜一猜,這一環節不但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認識了折線統計圖。

折線統計圖“能反映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這一特點,在相應的條形統計圖中同樣可以體現,只是它更清楚而已。如何讓學生有效地感知這一特點?比較重視讓學生經歷從條形統計圖到折線統計圖的演化過程,且採取加強對比的策略解決它。通過出示兩幅圖來進行比較,這樣可以讓學生很清楚地看出它們之間的不同點和相同點,這樣不僅溝通了兩者在反映數量變化趨勢上的不同,更彰顯了折線統計圖的直觀性與便捷性。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注重學生整體的發揮,而對於每個學生獨特的,我又不急於給予評價孰優孰劣,而是留給學生自己思考、判斷、比較的思維空間。如在案例中,我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探索的空間,充分相學生,放手讓學生去操作(繪製折線統計圖),去探索,去講解,最後,在各方面的反饋中,讓其他學生在感悟、選擇、反思、糾正中學到了知識,這樣的課堂不僅使學生獲得了共性的發展,還發展了學生的個性,為學生人性的張揚搭建了舞臺。

折線統計圖教學反思

統計問題是最常見的生活問題,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知識是新課改的目標。如何真正讓數學貼近學生生活,讓數學理論聯絡生活實際,如何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獲得一定的情感教育是我這節課主要研究的內容。針對本節課我反思如下:

1、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現實出發,使生活材料數學化數學教學生活化。因此,我在課前的談話利用學生熟悉的旅遊景點引入新課,引導學生走進這個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在現實、有趣的情境中學習折線統計圖,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近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同在,有效地調動學生學數學的興趣,促進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在探索中合理利用多媒體,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直觀的手段,有意讓學生觀察折線統計圖的形成讓學生頭腦中形成一種清晰的“動態表象”,呈現過程,突破重點、難點,使學生清楚地感知和經歷由條形統計圖演變成折線統計圖的過程,體現知識遷移的過程。加之學生剛剛認識折線統計圖,可能會產生是不是所有的資料都可以繪成折線統計圖的'疑問,所以設計一個這樣的環節:讓學生觀察,比較,分析同一時間不同地點的旅遊人數和不同時間同一地點旅遊人數兩組資料,帶領學生選擇合適的統計圖,知道折線統計圖不但可以看出數量的多少,而且可以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的特點,激發學生體驗兩種統計圖的對比。讓學生明白統計圖的選擇要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來確定哪種更合理。

3、注重在分析與預測中體會統計意義和作用

課標中提出,統計教學應讓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並能根據統計的資料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本課中的例題預測2020年來陝西旅遊人數的預測,練習中預測病人體溫,天氣情況等富有現實意義的素材,使學生不但能根據折線統計圖對資料進行簡單的分析,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而且能根據折線統計圖資料變化的趨勢做出合理的推測。同時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到了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培養了學生描述、分析資料的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課後回顧反思,存在不足:

1、忽視很多小的教學環節,教學方法的滲透掉了。如:看到折線統計圖,你有什麼疑問?用手勢表示趨勢時,除了上升趨勢,還有下降趨勢,水平趨勢,波動趨勢等,通過多種這些高低起伏的線段手勢,更能讓學生看出數量間整體的變化趨勢。

2、語言表達不精練,問題設計不精準,導致個別地方學生理解不透提問意圖。

3、教學重難點沒有很好的突破。除了對摺線統計圖特點的分析外,在對學生資料分析觀念培養突破不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