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犛牛的小卓瑪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2.95W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放犛牛的小卓瑪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放犛牛的小卓瑪教學反思

放犛牛的小卓瑪教學反思1

本課我通過以“走進西藏”為主線進行各種教學活動,在“看西藏”、“唱西藏”、“頌西藏”的教學活動中,不僅弘揚了民族音樂文化,而且有感情了表現了歌曲。課堂效果較好,氛圍較濃。

第一環節:我從“走進西藏”的教學活動入手,播放媒體“西藏風情”及背景音樂,在音樂烘托下藉助青藏高原那美好風光以及風土人情,深深地吸引學生的視野。同時我利用國小生好動愛表現的特點,把OX OX | OX XX |藉助舞板,在歌曲伴奏音樂聲中,讓學生在音樂中進行律動,這樣不僅使學生在動中感受音樂,而且為學唱歌曲做了鋪墊。同時又培養了學生音樂的協調能力。

第二環節:“唱西藏”是歌曲的教學部分,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小卓瑪”是什麼意思?我讓學生帶著問題欣賞歌曲,從而理解在藏語中是美麗的小姑娘的意思。對於歌曲中一字多音、十六分節奏、倚音處的正確演唱,我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學生在聽一聽、看一看、比一比、動一動、唱一唱的活動中幫助學生解決難點,有感情的表現歌曲。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不僅讓學生感受藏族歌曲的藝術風格,使學生準確掌握音樂常識,並且增進了學生對民族歌曲的喜愛。

第三環節是“頌西藏”。為了能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歌曲、表現歌曲。我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用舞伴模擬OX OX | OX XX |節奏,做騎犛牛的動作,晃動身體,進行律動。同時藏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為了能讓學生喜歡西藏、弘揚民族音樂文化,讓學生表現放犛牛的小姑娘,跳一段藏族舞蹈,在歌唱、舞蹈音樂聲把課堂氣氛推向了高潮,表達出藏族小姑娘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情感。

放犛牛的小卓瑪教學反思2

本節課我運用了國小情境探究式歌曲教學模式,通過以“走進西藏”為主線進行各種教學活動,弘揚了民族音樂文化,學生在聆聽——感受——探究——創造——表現等過程中學習了歌曲《放犛牛的小卓瑪》,生動有趣,效果較好。

第一環節是“神祕的西藏”。首先播放課件1:“西藏風情”, 在《走進西藏》的歌曲音樂烘托下藉助青藏高原那美好風光以及風土人情,深深地吸引學生的視野,。又抓住歌名中 “犛牛”和我們這裡山村的“牛”形成對比、“小卓瑪”是什麼意思?(藏語:美麗的小姑娘)這兩個關鍵詞語進行提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匯入了新課。

第二環節是“可愛的'西藏”。主要是進行新歌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在教法上以聽為主,為了增強學習的目的性,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自主學習,在實踐中提高了學生的能力,例如:通過讓學生聽賞感知作品時,讓學生感受藏族歌曲的藝術風格,使其發現並認識了倚音,又運用課件2:“倚音”有與無的對比法,使學生準確掌握音樂常識:倚音,並切增進了學生對民族歌曲的喜愛。

第三環節是“我是卓瑪”。重點是讓學生創造表現,通過播放課件3:“藏族舞蹈”讓學生欣賞並感受到藏族舞蹈的魅力,為他們創編藏族的舞蹈做了很好的鋪墊,使其樂於即興表現放犛牛的小姑娘,然後教師歸納帶學生跳舞把課推向了高潮,表達出藏族小姑娘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情感。

最後環節是“暢想西藏”。小結對學生進行了愛祖國、愛家鄉、愛西藏的德育滲透教育,然後進行拓展,讓學生帶著問題回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