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計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3.35W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空城計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空城計教學反思

空城計教學反思篇1

(一)通過審題質疑,理清文章內容。

從審題質疑出發,抓住課文脈絡,諸葛亮為什麼要擺空城計,怎樣擺空城計和空城計成功的原因。這是一篇閱讀課文,課文內容學生基本能讀懂,但真正能理解諸葛亮擺空城計成功的原因並不容易。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學習重點段落,從而理解課文內容。

(二)創設情境,激發思維。

為了便於學生理解空城計成功的原因,我截取了電影中與文章內容吻合的片斷,意在讓學生能通過直觀的形象情境,讓學生進入課文意境和角色之中,理解課文內容。

(三)根據課文內容設計恰當的語言和思維訓練點。

在學生初讀課文後,根據提示概括地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學習為什麼擺空城計時,根據課文內容理解“蜂擁而上”“臉色發白”並展開想象說話。學習怎樣擺空城計時,用小標題概括並複述課文。

(四)有待改進的地方

教學過程中的評價語言過於單一,教師的評價語言不僅是一種智慧,一項技能,更是一門藝術,多思、多學、多練就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評價語言愈來愈精彩。電影片段的運用流於形式,還未落到實處,可讓學生帶著要求觀看效果更佳。

空城計教學反思篇2

在《空城計》的第二課時開頭的環節我請一個孩子用自己的語言來繪聲繪色的講一講空城計的故事,這個要求對於我們班的孩子提的有些高了,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並且這一環節和後面緊跟著的分角色朗讀課文有些重複拖沓。這一環節完全可以去掉一個,就會顯的更簡明更清晰一些。

給孩子的思考時間少孩子們的認識自然也就不會深刻,所以使學生對諸葛亮這個人物僅僅停留在了聰明和諸葛亮的沉著冷靜上,而當一個孩子提到諸葛亮的足智多謀時沒有表示強烈的讚許,沒有使孩子們認識到足智多謀與聰明的不同。在分析諸葛亮的人物時還是應該多抓住人物身上的細節從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容態上入手體會情境。當孩子們的認識總停留在一個平面時老師應該適當的加以提高拋給學生一些更高的認識起到教學相長的引導作用,而我在這裡卻完全忽視了,仍然讓他們的認識停留在了自己的層面上。

司馬懿這一人物在課文中是不可忽視的他起到了鋪飾襯托的作用,用這一人物更反襯出了諸葛亮的才智過人計高一籌,而對司馬懿的分析也不到位,使他沒有在學習中起到很好的襯托。

空城計教學反思篇3

漸暖的空氣,破冰的流水,漸綠的柳枝,吐芽的苞蕾,金黃的菜花,這些春的使者,驅散了料峭的寒風,送來了溫暖的氣息!四月,一個萬物復甦的月份,一個勃勃生機月份。四月,也是我們學校的遠端資源教研月,這幾天正如火如荼的舉行“遠端教育資源運用”比賽,全校老師必須運用多媒體上一節課,昨天,這個令人害怕又激動的時刻到了……。。

《空城計》節選自《三國演義》第95回。課文描述諸葛亮面對強敵而能處變不驚,設下計謀,終於使司馬翻引兵退去,突出表現諸葛亮的足智多謀。

為了使以後的教學再上新臺階,發揚優點,彌補不足,結合本課的教學環節,談談自己教學本課後的一些感受。

(一)教學資源運用的時機與效果的關係

為了對課文內容及人物性格特徵的理解,我下載了一個關於《空城計》司馬懿退兵的視訊,意在讓學生能通過直觀的形象情境,讓學生進入課文意境和角色之中,理解課文內容。如在理解司馬懿的性格特徵時我是這樣設計的。“同學們,諸葛亮在笑容中施計,在笑聲中取勝,但諸葛亮的取勝還取決於一個人,他是誰啊?馬上學生回答說司馬懿,為什麼說取決於司馬懿呢?同學們異口同聲的說因為他沒有

直接攻打進去,她反而中計啦!哦!是這麼回事,我聽出來了,假如此時領兵的是你,當眼前看到西城這樣一幅景象時,你是選擇進還是選擇退呢?別忙著告訴我,你們先和同桌討論討論,於是學生開始熱烈的討論起來。在彙報時,有的選擇了進,也有選擇了退兵,還有的選擇先去探個虛實在攻打進去……。都得到了我的肯定。藉此機會,我說司馬懿究竟怎麼想的呢,我們一起來看段錄影(播放錄影)。此時有的學生邊看邊笑了起來,我趁機問,你們笑什麼啊?(因為司馬懿中計了)是啊,不光我們在笑他,連諸葛亮也在撫掌而笑啊。緊接著介紹司馬懿的有關資料,最後請同學們想想司馬懿退兵是草率之舉還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的,請同學們在文中找一找司馬懿退兵的理由?就這樣讓學生來感受司馬懿謹慎多疑,剛愎自用的性格特點,用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起到了較好的效果。

(二)調動積極性與參與意識的關係

由於我上課的時間在上午的最後一節課,學生的精神狀態不是很好,這是課前讓我最苦惱的一個問題—————————怎樣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我想到了,我的課以分析諸葛亮的笑為切入點,為什麼我不以笑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呢?這樣不是一舉兩得了嗎?於是在課前幾分鐘,我先和同學們開起了玩笑:“同學們,你們可知道,周老師一般在上午最後一節課一般是不會上新課的,因為我怕,我怕我的精神狀態不好,也怕你們的精神狀態不好,影響上課的質量,今天沒有辦法,周老師抽到了這以籤,那就不得不打破這個慣例呢?不過今天周老師特別有精神,因為我知道我要上這節課,早上我吃了兩個大埋頭另加一瓶牛奶,你們看我多有精神,你們呢?“有”。好的,還有幾分鐘,才上課我們先來做一個小遊戲,老師出示詞語,你們表演,好嗎?學生精神抖擻的說“好“。課件出示“會心一笑、捧腹大笑、撫掌而笑、哭笑不得、回眸一笑”最後我說:“總之,笑比哭好,你們要記住在生活中,如果你笑世界陪你笑,如果你哭那就自己一個去哭吧!所以你是願意笑對每一天還是哭對每一天呢?好,上課!”整節課,學生精神飽滿,主動性高!

(三)朗讀與感悟的關係

本文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人物形象刻畫的生動逼真。為了讓學生深刻領會中心思想,把握人物形象,要引導學生儘量模擬人物語氣;反覆的讀,充分得讀,有效地讀。有效地讀,就是進一步感受人物的性格特點,加深的文章中心的理解。我讓學生在課前熟讀了課文,當堂也安排了不同方式的讀,如默讀、個別讀、分角色讀,齊讀等方式,個別讀的也很精彩,感悟的也很深刻,但我感覺堂課上只是讀出了聲,讀的不夠到位,沒有模擬人物的表情,沒有達到把“話”讀成“畫”的要求。

(四)有待改進的地方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儘管我非常投入地走進課堂,也得到了同事們的好評,但是細細回味課堂中的'每一環節,許多疏漏和處理不當的地方便呈現出來。

1、普通話還是有待加強,板書夠工整(這也是我的強項,但總感覺上這種課時間要緊,沒有達到我理想的境界)過渡型語言不簡潔明瞭,課堂情況應具備隨時調整教學環節的能力,以後在這方面還需加強錘鍊。

2。需要進一步加強教學機智。如課上有個同學說了一句不禮貌的話,(司馬懿說:諸葛亮,你有種就過來單挑)我當時只是評價了一句“說話要有禮貌哦同學”。當時就沒有想到追問一句:“孩子,你想想司馬懿他也是魏之名將,久經沙場,他會這樣說嗎?你這句話他會怎樣說呢?”我相信效果大不一樣的!總之,教師的評價語言不僅是一種智慧,一項技能,更是一門藝術,多思、多學、多練就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評價語言愈來愈精彩。

3、說實話,我自認為自己最大的缺點就是課堂上還沒有真正的走進文字,走進作者,走進學生,我相信這也許是教師的最高境界吧!!

最後我想對自己說:“變則通,通則變,要永葆青春,用新的教學理念,更好地為學生服務,為教育服務!”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空城計教學反思篇4

《空城計》是《三國演義》中特別精彩的一個故事,有很多吸引學生的東西,學生也有濃厚的閱讀興趣,但上完課後,我總感覺心裡很空,有太多的遺憾讓我的情緒無法釋然。

一、都說上課前要備教材、備學生,遺憾的是我一樣都沒備透。《三國演義》看了已有好幾年,忘得差不多了,當中的故事情節、人物我還沒有學生了解得清楚,自然掌控不了課堂的發展,也無法輕鬆應對課堂上的生成資源。

二、在分析諸葛亮人物時還是應該多抓住人物身上的細節從人物的語言、神態、心理、動作入手分體會情境。當孩子們的認識總停留在一個平面時老師應當適當地加以提高,拋給學生一些更高的認識,起到教學相長的作用。我卻忽視了,仍然讓他們的認識停留在自己的層面上。

三、我認識到司馬懿這一人物能反襯出諸葛亮的計謀高人一籌,我也帶著學生深入體會了。當我問道:“看到這撤退的兵你有什麼感想?”學生的回答非常精彩:“我認為司馬懿應該改叫司馬疑!”“司馬懿還不如他的兒子司馬昭呢!”“如果諸葛亮碰見的是司馬昭那就慘啦!”“司馬懿應該派一小隊人馬先去探個虛實的,這樣退兵太可惜了。”這時,學生完全沉浸到故事中去了,都在積極思考,這是個多好的教育契機,我卻匆匆總結幾句,草草收場,因為我後面還設計了一個環節,就是讓學生分組朗讀或表演,我怕在這個問題上糾結完不成下面的任務。如果我當時能抓住機會,順著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進一步探討司馬懿為什麼會撤兵,然後總結空城計成功的原因。最後丟擲問題“司馬懿真的不如他兒子,是魏國用人不當?”激發學生課後去閱讀《三國演義》,自己去鑽研,去進一步瞭解人物形象。這樣,不僅對課文做了總結,也是對文字的一個延伸。

看來,我需要提高的地方還有很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