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範文

來源:才華庫 3.02W

本堂課教學的是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通過教學,一方面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分數的實際意義,另一方面也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探究計算方法的機會,同時也鍛鍊、培養學生運用分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意識。整堂課設計與教學過程突出了以下一些特點: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範文

1.知識由學生自己遷移——讓學生在恰當的生長點上順利學習。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及算理和認了分數及理解其意義的基礎上學習的。本節課在新授課之前先練習了四道題,複習了整數、小數加減法的意義、算理,又在複習分數的意義中引入猜測,通過習舊引新,承前啟後;再通過故事作為切入點,創設親切、活潑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境。

2.問題由學生自己提出——讓學生在具體的實際問題解決過程中主動學習。《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和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在教學設計時,要努力以問題為主線來組織教學活動,努力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解決問題的過程,並讓學生在提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學的價值,增強應用意識。本課在設計簡單的分數加減法計算的例題時,根據教學內容,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內容作為教學題材,從學生熟悉的分吃西瓜的情境出發,讓學生從中提煉出與分數有關的數學資訊,並且從這些數學資訊中,主動地提出數學問題,明確了本堂課所要研究的主要內容,老師則順水推舟地引領學生去主動探索自己提出的問題。這樣的設計,改變了教師出題、學生解題的傳統做法,所有的例題和部分練習題都出自於學生之口,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投入到學習中去,在解決自己提出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到探究與成功的樂趣,有效地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3.方法由學生自己探究——讓學生在操作實踐的.過程中主動建構運算圖式。教材通過是現實的問題和直觀的圖形,揭示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規律,最終達到擺脫對直觀圖形的依賴,能夠直接進行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運算。既然問題來自於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也應當由學生自己去探究與體驗。這是新課標所要求的。因此當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後,老師不是急於授予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引領學生藉助手中的學具主動地操作實踐,並進行必要的合作交流,啟發學生自己去思考問題的本質特徵,形成各自獨特的思維方式。本課以分吃西瓜的有趣情境為主線,引導學生藉助畫圖或摺紙,邊塗、邊想、邊算,憑藉已有的對分數意義的認識,在頭腦中逐步積累並建立起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運算表象,在與他人進行交流討論的過程中,一種基本的運算圖式也得以主動建構,學生體驗到了初步的算理。在經歷了一番操作和探索之後,學生已能用自己樸素的言語對運算方法加以表述。學生正是藉助直觀圖形來發現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運算規律,最終達到擺脫對圖形直觀的依賴,能夠直接進行同分母分數加減法運算。同時也在探索、感悟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愉悅和成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