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高教學反思(通用5篇)

來源:才華庫 2.18W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職高教學反思(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職高教學反思(通用5篇)

職高教學反思1

一、發揮引導作用,抓好學法指導的首要環節

由於受社會重視程度、傳統觀念等多方面的影響,上職業學校普遍成為學生的“次選”,造成職高生源文化素質參差不齊,有的學生數學成績只有幾十分,甚至十幾分、幾分,加上部分學生學習目標不清,學習動力不足,教學中教師普遍感到數學難教而學生感到數學難學,有的學生甚至出現厭學數學的現象。因此,加強學生學習引導,幫助學生提高思想認識、明確學習目標、端正學習態度、激發學習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抓好職高數學教學的前提條件。

1、結合專業需要,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主動性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許多職高學生認為到職業學校只要學好專業技術就行了,這種思想認識必然導致學生對文化課學習不感興趣,普遍缺乏內在學習動力。所以,解決好學生對待文化課學習態度問題,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成為職高數學教師成功教學的前提條件。教學過程中,我首先注重學生思想的疏導,在所帶的每一屆新生中都要開展“職校學生為什麼要學習文化課?”、“數學與成才”、“數學與我所學的專業”、“數學與生活”等專題講座、主題班會、專題演講活動,通過討論、分析,學生明確了學好數學知識是學好專業技能的需要,是個人成才的需要,是不斷掌握新知識、新工藝、新技術、新方法努力適應競爭社會的需要,從而自發的把過去認為教師要我學的思想轉變為我要學的內在動力,為學好數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2、注重針對性,指導學生數學學習的方法

科學高效的學習方法,是使學生邁入知識殿堂、豐富自身各種能力的通行證,古人云:“學貴有方”。學生不僅要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會學知識。數學有其區別於其他學科的特點,數學教師要加強學法指導,指導學生明確講究學法的重要意義,並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滲透初步的教育學、心理學基本原理,從平時的做好數學筆記、注重錯題的分析、試題歸類、知識點聯絡等方面入手,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注重言傳身教,發展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心俗話說:“學高為師,德高為範”。數學教師精通的專業知識,廣泛的文化修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嚴謹的治學精神,踏實的勞動態度,時時刻刻都對學生起著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的勞動具有示範性,這種表率作用沒有任何其他教育因素能代替。其次,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堅持做到對學生嚴格要求與關心熱愛相結合,不僅關心學生的學習,而且要關心學生的思想、生活,對後進生不諷刺、不歧視、不傷其自尊心,通過召開座談會、個別談心,不斷了解學生的內世界,注意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重視培養學生堅忍不拔、鍥而不捨的意志和不畏艱難、勇攀高峰的精神,努力促進飛躍點。

二、發揮主導主體作用,抓好學法指導的主要環節

教與學密切相關,教師善教、樂教、會教,學生才會善學、樂學、會學,課堂教學上只有真正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確保教學相長。

1、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數學思想是人們對數學理論與內容的本質認識,直接支配著數學的實踐活動。數學方法是數學活動過程中所運用的途徑、程式及手段,它具有過程性、層次性、可操作性等特點。數學思想是數學方法的靈魂,數學方法是數學思想的表現形式和得以實現的手段。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有數形結合的思想、分類討論的思想、化歸的思想、整體的思想、演繹的思想、統計的思想、類比的思想、抽象的思想等。例如,在“距離問題”的複習課中,可以把點與點、點與線、點與面、線與線、線與面、面與面的距離從平面到空間進行系統的分析研究,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提高解題效率。

2、注重思維過程的暴露,優化教學設計

教學活動是一種特殊的認知活動,教師要把工夫下在備課上,本領展示在課堂上,水平體現在教科研上。教學過程中要堅持以優化教學設計,努力提高教學實效為目標,針對每一節課,要堅持做到“四備”(備教材、備自己、備學生、備教學方案),設計多種方案,比較擇優而取之,從教師角度要考慮“為什麼教?教什麼?怎樣教?”,從學生的角度要考慮“為什麼學?學什麼?怎樣學”,要通過探究、合作、啟發引導等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著力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注重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

現代教育技術可以為教學提供更多更好的感性材料,幫助學生加速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轉化,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記憶,積極促進學生感知、注意、思維等,同時,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增大了課堂教學容量,拓展了學習空間,優化了資源結構,提高了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把意義學習落到了實處。

三、發揮輔導作用,抓好學法指導的重要環節

課外輔導工作是日常教學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首先,要針對學生數學基礎較差的實際,利用課外時間組織學生系統複習國中階段的數學知識,在班級開展一幫一結對幫扶,幫助基礎較差的學生樹立信心、明確目標,儘快趕上大部隊前進的步伐;其次,要開展分層教學研究,從講解的內容、練習的難易等方面兼顧不同層次學生,激發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再次,要開設第二課堂或興趣。

小組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學法水平,擴大學生知識視野,做好學法素材與實踐的儲備。

實踐證明,加強學生學法指導是提高職業學校數學教學質量行之有效的好方法,隨著數學教育正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如何進一步加強學生學法指導,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需要我們職高數學教育工作者在科學的學習理論指導下去不斷探索和研究,才能使職校生全面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真正實現學會學習。

職高教學反思2

職業高中的生源質量一般,學生個體差異較大,入學的起點較低。我們所教的很多學生本來就沒有很好的學習習慣,文化基礎較薄弱,整體素養也不是很高。面對這樣的學生群體,要保證教學質量,我們作為老師所花的功夫就要更多一些,對課堂的組織和把控就要研究得更深一些,在課堂教學上更要多進行創新。我覺得應該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激趣。指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你的教學感興趣,在課堂上能互動起來。孔子有言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確實,“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二精要。在職業高中的語文課堂上要儘量少講,但是講課要精彩,要點不繁,有吸引力,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消化空間。

三存異。對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要承認差異,實施分層教學,針對不同層面的學生悉心輔導,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

總之,中職語文教學具有它的特殊性,作為教師,我們更應提倡創新,使學生充分發揮自主能動性,對語文的學習產生興趣,發揮他們創造能力,為他們能順利的走上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

職高教學反思3

從事職高數學教學工作已經多年了。對於職高學生的基礎和習慣的特殊性,如何有效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如何儘可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在課堂上50分鐘的學習效率,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要教好職高數學,首先要了解學生的現狀和認知結構,瞭解學生此階段的知識水平,以便因材施教;其次對教材有整體的把握和認識,這樣才能將知識系統化,注意知識前後的聯絡,形成知識框架;再次要處理好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關係。

一、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分為三大領域,即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因此,在備課時要圍繞這些目標選擇教學的策略、方法和媒體,把內容進行必要的重組。備課時要依據教材,但又不拘泥於教材,靈活運用教材。在數學教學中,要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達到預定的目標,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要能突出重點、化解難點

每一堂課都要有教學重點,而整堂的教學都是圍繞著教學重點來逐步展開的。為了讓學生明確本堂課的重點、難點,教師在上課開始時,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將這些內容簡短地寫出來,以便引起學生的重視。講授重點內容,是整堂課的教學高潮。教師要通過聲音、手勢、板書等的變化或應用模型、投影儀等直觀教具,刺激學生的大腦,使學生能夠興奮起來,適當地還可以插入與此類知識有關的笑話,對所學內容在大腦中刻下強烈的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尤其是在選擇例題時,例題最好是呈階梯式展現,我在準備一堂課時,通常是將一節或一章的題目先做完,再針對本節的知識內容選擇相關題目,往往每節課都涉及好幾種題型。

三、根據具體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

每一堂課都有規定的教學任務和目標要求。所謂“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能隨著教學內容的變化,教學物件的變化,教學裝置的變化,靈活應用教學方法。數學教學的方法很多,對於新授課,我們往往採用講授法來向學生傳授新知識。而在立體幾何中,我們還時常穿插演示法,來向學生展示幾何模型,或者驗證幾何結論。如在教授立體幾何之前,要求學生每人用鉛絲做一個立方體的幾何模型,觀察其各條稜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各條稜與正方體對角線之間、各個側面的對角線之間所形成的角度。這樣在講授空間兩條直線之間的位置關係時,就可以通過這些幾何模型,直觀地加以說明。此外,我們還可以結合課堂內容,靈活採用談話、讀書指導、作業、練習等多種教學方法。在一堂課上,有時要同時使用多種教學方法。“教無定法,貴要得法”。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於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都是好的教學方法。

四、關愛學生,及時鼓勵

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要及時加以總結,適當給予鼓勵,並處理好課堂的偶發事件,及時調整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隨時瞭解學的對所講內容的掌握情況。如在講完一個概念後,讓學生複述;講完一個例題後,將解答擦掉,請中等水平學生上臺板演。有時,對於基礎差的學生,可以對他們多提問,讓他們有較多的鍛鍊機會,同時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及時進行鼓勵,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能熱愛數學,學習數學。

五、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圍繞著學生展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讓學生唱主角,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為學習的領路人。

在一堂課中,教師儘量少講,讓學生多動手,動腦操作,剛畢業那會,每次上課,看到學生一道題目往往要思考很久才能探究出答案,我就有點心急,每次都忍不住在他們即將做出答案的時候將方法告訴他們。這樣容易造成學生對老師的依賴,不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學生的思維本身就是一個資源庫,學生往往會想出我意想不到的好方法來。

總之,要提高學生在課堂50分鐘的學習效率,要提高教學質量,我們就應該多思考、多準備,充分做到用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根據職高學生的自身特點,提高自身的教學機智,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

職高教學反思4

語文在大學聯考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為重要。但是,教學中,我發現有些學生,讀書的時間越久,語文學習的熱情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三,更是輕視語文學習,表現出種種消極心理。現在我結合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對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並試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表現

1、漠視語文漠視語文的學生表現為對語文的學習抱無所謂態度,常常是上課想聽就聽,不想聽就不聽;課後作業有時間就做,沒時間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別是語文基本功較好的學生,認為語文過去學得不錯,可以先放一放,臨上陣前再搞突擊,於是,語文就被他們打入了“冷宮”。他們認為語文可學可不學,因為學得再認真,在大學聯考中也考不到數理化那樣的高分,不認真學,分數也低不到哪兒去。

2、應付老師,平衡自己這些學生迫於大學聯考和老師的壓力,對語文的態度比冷漠型要積極些,但也只是應付,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只是滿足於上課聽講,課後完成老師佈置的書面作業,滿足於老師問起時,有“我已認真學過了”的回答;捫心自問時,也可以“我已努力過了”聊以。他們從不對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作積極的思考,從不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歸納和總結,更談不上讀一些課外書籍,學習始終處於被動狀態。

3、擔憂焦慮卻不知所措,這類學生對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認識,但由於基本功差和學習方法不當等原因,儘管在語文學習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試成績不見提高甚至出現倒退,於是,他們便對語文學習失去了信心,怕上語文課,怕碰語文書,對能否學好語文存在憂慮。隨著考試的臨近,心情極度緊張;考試時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覺範圍變窄,思維刻板,情緒慌亂,時刻擔心失敗,並想象失敗後的情境,無法發揮正常水平。這樣幾個輪迴之後,他們有種一籌莫展的感覺,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4、投機取巧有些學生不是不能學好語文,也不是不知道語文重要,而是認為大學聯考語文不考課本,試題全部來自課外,抱著投機取巧的心理,大搞題海戰術,今天一套資料,明天一套試題,見題就做,企圖能夠“碰”上大學聯考試題,對老師提出的緊扣課本、多讀文章、培養語感的要求充耳不聞。還有一些學生,題目也不做。他們抱著“我聰明”、“我運氣”的心理,等到考場“超常發揮”。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機取巧者。

二、成因

1、認識的偏差有的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語文學科的特點。

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們一個一個詞語的積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閱讀、一次一次說話的練習、一個一個片斷的寫作,就像砌房子一樣,一塊石頭、一個磚頭、一抹水泥、一張瓦片、一顆釘子、一根木條,你就得一點一滴的壘和砌,嫌麻煩就不行。而有些學生對語文學科的.這一特點缺乏充分的認識,認為上課聽聽、課後做做練習就可以提高,從不注意觀察生活,從不讀課外讀物,從不多寫一篇文章。抱著這樣的認識學習語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語文學習》雜誌有一句醒目的標題語:“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這句話含義是豐富的,但它至少說明一點:生活中處處有“語文”,把語文學習僅侷限於課內是不行的。有的學生不能認識語文成績提高的漸進性。較之其它學科,大學聯考語文更側重於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下是綜合素質的表現,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奏效的,這就是所說的“漸進性”。語文學習往往會出現花了一些時間而看不出成效的現象,但是隻要能堅持不懈,付出定有回報。有些學生的功利心太強,一旦努力沒有效果,馬上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殊不知一旦拋開語文不學,或不能堅持不懈地學習,很快就會看出退步來,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就是這個道理。還有的學生不能認識課內和課外的關係。近幾年來,為有利於對考生能力的測試和人才的選拔,大學聯考命題材料幾乎全部取自課外,有些教師和學生便產生了一種錯覺,課本對大學聯考已經沒有作用,於是,本來就有投機心理的學生對複習資料倍加青睞,卻把語文課本束之高閣。殊不知,“教材是個例子”,大學聯考試題與教材的關係是“流”與“源”的關係,正所謂“題目在課外,答案在課內”。

2、學生自我調適能力不強。

學生偏科,因素很多。進入高中,尤其是高三,還偏科,重理輕文,則主要是因為理科的題目透明度高,答案標準,成就感強,而文科的題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時間做了,也不知對否。特別是寫作類題目,有時是絞盡腦汁、搜腸刮肚寫出來的,自認為不錯,常常因偏題等原因被老師判為不及格。與其這樣吃力不討好,還不如去解理科題目,“解題目多帶勁,解出一道難題多夠刺激”。就是喜歡文科的同學也寧可花時間在政治、歷史上,因為這些學科投入少,見效快,在這種心態下,一些本來對語文感興趣、語文學得較好的學生對語文學習也失去了熱情。再加上高三複習階段,各科老師都感到課時緊,任務重,往往通過發資料、做作業的方式擠學生的課餘時間,真是“無邊作業蕭蕭下,不盡資料滾滾來”,學生的課外時間都忙於完成這些需要上交的書面作業,不知不覺就把“語文學習要多讀書”這些無需上交的“軟作業”拋到九霄雲外了。

三、調控措施

1、變語文教學目標為學生的主體需要。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動行動,行動能優化心態。高中學生學習語文之所以出現種種消極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學認為憑著十多年積累的老底夠了,“我不需要學了”,如果能讓他們自己發現知識上的“空洞”,產生“我想學,我要學”的心理,他們就能付諸行動。筆者曾在學生高二時搞過一個試驗,讓學生分析、提煉、積累課本中的作文素材。每個班分成6個組。一個小組負責一冊課本和讀本的內容。每個小組指定一個組長。組長負責把本書裡的重要課文分配到人。然後收集整理的資料,並加工處理,如修改、裝訂等。準備工作做好後,班上組織交流。最後教師收齊,裝訂成冊,作為一個學生課題來處置。這樣,原來不夠重視課本的人,懂得了課本的價值;原來感到作文無料可寫的人,也大有收穫。因而,他們再也不小看課本,高三時候,還有一些學生在自覺梳理所有課本里的知識材料。他們再也不認為課本無用了。因此,教者要善於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需求,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離開了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效果當然不會很理想。

2、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誘人的情境。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也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愛好和興趣在學習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者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實踐中,雖然我不善於創設誘人的情境,但我感到應該朝這方面努力。因為這樣做,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習興趣,啟用課堂氣氛。如複習古典詩歌的藝術創作手法時,《詩經》裡“賦”與“興”手法的運用往往成為學生理解的難點。朱熹關於“賦”“比”“興”的定義雖然準確簡潔,但老師如果照本宣科,學生會感到既難以理解,又枯燥無味。怎樣才能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形象,化枯燥為生動?我在講“賦”和“興”時引入了同學們喜歡和熟悉的流行歌曲。講“賦”時,在解釋了“賦”的含義實際上就是直接進行敘述或描寫後,我引了《小芳》的歌詞:“村裡有個姑娘叫小芳,長得美麗又善良,一雙美麗的大眼睛,辮子粗又長……”指明這種從多方面進行描寫的方法實際上就是古代所說的“賦”。講“興”時,我引了《縴夫的愛》的歌詞:“天不颳風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陽,妹不開口妹不說話妹心怎麼想”,講清了“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辭”的含義。這種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學中顯得輕鬆風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複習語文的興趣。盧梭說:“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我想,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真的能化“壓力”為“魅力”,讓“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就可逐漸消除,而走向積極。

3、分解大目標,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

俗話說,“信心是成功之舟”。自信心是人們完成任何一項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只是因為缺乏足夠的自信心而導致失敗,這在生活中司空見慣。自信心對於高三學生更為重要。高三學生考試頻繁,情緒波動大,一旦哪門學科有兩次考試“滑坡”,馬上就自暴自棄,這時,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改善學生作為學習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妨搞一些小的專題性的競賽,如注音、改錯別字、找反義成語、名句默寫等,對高分獲得者及時表揚和獎勵,因為教師的“表揚和獎勵”代表著一種“權威”的認可,它能夠使學生的自尊心得到極大的滿足,使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極大的增強。學生學語文,最怕的有作文、現代文閱讀和詩歌鑑賞。在開始進入詩歌鑑賞複習階段,我採用了分解法教學:瞭解詩歌的常識——鑑賞詩歌的形象——灌輸詩歌的表達方式和表現手法,訓練答題步驟——品味詩歌語言——最後,每人上交一篇關於談詩歌鑑賞技巧的小論文。經過幾周的訓練,學生覺得“詩歌鑑賞也就這麼回事情嘛,沒有什麼好怕的”。但是,有一個普遍現象值得重視——他們的閱讀量有限,他們的鑑賞水平太低,必須強調他們多做練習。否則,理論並不能很好地指導他們的實踐——準確鑑賞詩歌,這才是真正的難點。但無論怎樣,我通過做這樣的分解工作,使大部分學生排除了畏懼心理,這一點,仍然是有效的。心理學研究也表明,“獎勵可以提高學習效果,至少不會降低其效果”,“獎勵是人的一種本能性的追求”。這樣學生在階段學習中有了收穫感、成就感,嚐到了學習的甜頭,他們學習語文的胃口就會增加。

職高教學反思5

本人於20xx年6月從大學畢業,之後通過編制考試來到區職教中心擔任一名會計教師。現如今已快5年了,在職高會計教學上雖然不能說已經很成功,但是一直也在不斷反思的過程中進步。在教學過程中,以教學思想指導教學實踐,反過來又驗證思想的正確性。

一、專業課的教學要體現實用技術應用的要求

會計教學的培養目標決定了中職教育的會計教學方向。與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在教學計劃、教學大綱上均有所不同,在課程設定上要確定符合中職會計專業培養目標定位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並側重於能力的培養。在課程內容的敘述思路上要突破原來文化理工科課程以“學科體系”為線索的指導思想,在掌握必要知識和理論的基礎上,突出技術的綜合應用能力培養、加強實踐操作和技能訓練。通過動手操作做賬,體會整個會計做賬過程,加深知識理解,在課程的講解上,要突破原來以概念、定律、定理為線索的體系,採取從感性認識入手,通過一系列的小例子讓學校對會計先有一個自已的認識,然後在上升到理性概念認識的學習,以核心例項和“教、學、做”相結合,再利用已學的概念去完成更深一步的會計實訓課。在課程培養目標上要糾正只重知識和理論的傾向,要大大增加操作考核與專案製作考核的份量,這樣學生才能更好的更透徹的理解書本上的知識,在教材選擇上,要有利於提高職業崗位(專業領域)的技術綜合能力和學生未來的發展後勁。像會計從業資格證的考試方向。

二、教學設計與教學過程應以學生為主體。

教學過程是離不開學生參與的。會計專業具有較強的技術性、經驗性和理論性,如果光靠教師的講授,沒有學生的參與,其教學方式肯定是“填鴨式”的。在現代中職教學中,雖然部分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講解很大程度上教師還是處於主導地位,但如果能夠適時的轉換角色,讓學生自己主動思考和解決問題,是能收到很好效果的。在實踐課,如“會計學基礎模擬實驗”、“初級財務會計模擬實訓”課程中,教師不宜過多直接傳授,而適合設定一個案例背景,提供相關資料、工具等,指導學生在協作和問答中自己解決問題。教師只對理論性問題進行講授說明,起到點撥、誘導和激發興趣的作用。

第一,在教學方法上注重案例教學,並將管理學的理論與方法運用到教學實踐工作中來,如教學生通過團隊合作來討論和分析問題,利用頭腦風暴法進行決策等。案例教學就是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的一種重要教學方法。在運用案例教學時,可將班上的學生按小組分隊,每一小團隊對案例資料進行討論,同時在給出結論時教他們利用管理決策的一些方法。這樣不僅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有效思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口頭表達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的能力,而且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視野和增強學習的信心。

第二,在課堂教學上鼓勵學生自己踴躍站起來回答問題,作為教師並不要輕易否定學生的觀點,鼓勵發散思維。在上“會計學基礎”課時,我經常讓學生自己說一說他們的一些想法,譬如,說說他們自己覺得會計工作人員是怎麼一個職業,是不是大家都認為會計就只是一個記賬的而已,他們會哪些技能呢。在一個單位中,會計人員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如果自己以後做會計工作,會怎樣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等。在這樣一次次輕鬆交流的氣氛中,我鼓勵學生主動踴躍地起來談自己的想法。每次班上都有十幾名學生主動回答問題,這樣學生不僅自己思考了,而且還能鍛鍊自己勇氣和增強自己信心,同時也輕鬆掌握了一些相關的專業知識。把知識體現的更加直白化,簡單化。

第三,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集中注意力聽課,掌握所學知識,把每一節課要講的內容精心設計成幾個大的問題,每個大問題裡含有許許多多的小問題,小問題裡面又含有許多更小的問題。這些問題要借用學生已有的知識,一步步學習新知識,問題的邏輯性很強,遵循了循序漸近,由淺入深的原則,大部分問題在學生的最近所要學習的範圍內,學生有可能回答出來,但必須動動腦筋,努力思考。也有可能回答不出來,這個時候老師就可以帶著學生的好奇與疑惑來為大家上好新的知識課。這樣整個課堂氣氛非常活躍,通過不斷地問問題,讓學生不停地思考。回答問題時,有時學生讓齊回答,有時找個走神的學生回答,比較難的題目找成績好的學生來回答,簡單的題目就會找成績差或一般的學生來回答,以提高他們的興趣與自信。整個教學過程,好像是和學生在交流。另外在每一節講完後,我都要總結本節課的內容,每一章講完總結本章的內容,一本書講完總結全書的內容,讓學生們和我一起回憶所有的知識框架。通過總結,使學生所學知識系統化,體系化,很難忘記,這樣做遵循了遺忘的規律。

三、會計操作技能與理論概念學習一樣重要

會計是一門實用型很強的學科,僅僅記住一些理論肯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在以後的工作中學會應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貫徹“瞭解識記到理解掌握到運用”這個思想,做到理論聯絡實際,將理論很好地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在我講解理論的時候,在講解會計科目時,就舉了大量身邊例子,譬如對於學校而言,多媒體教學裝置,教學樓這些都可以稱之為固定資產,付給教師的工資叫做應付職工薪酬;一個公司裡的某某品牌或是商標就是無形資產,儲存在倉庫準備出售的產品叫庫存商品等等。但這還遠遠不夠,必須學會應用,這也是學習的目的。

如會計學基礎課程中的關鍵是做會計分錄,為了讓學生掌握該部分內容。每學一個賬戶,我都會隨機出幾個業務題,讓學生作會計分錄,通過做題,學生會很好地體會該賬戶的用法,用丁字型會計賬戶講解,借方記什麼內容,貸方記什麼內容,期末餘額在哪一方,表示什麼意思。這樣講完所有的賬戶後,學生雖然理解了各個賬戶,還不會具體應用,一些賬戶學生容易混淆它們的用法。因此我首先按章節分類練習,主要分為這幾類:籌集資金、供應原料、生產過程、銷售過程、利潤及分配過程等,每一類讓學生做大量的真實業務練習。為了節約時間,通常我讀業務題,同時讓學生理解分析,然後學生依次按順序站起來回答,因為每個學生必須站起來回答,所以他們不得不努力思考,有些學生實在講解不出來,我就會讓大家幫他做這題,碰到稍微難點的,我會把這道題涉及到的科目寫到黑板上提示大家,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為讓知識更加系統化連貫化,給學生某企業一個月的經濟業務,帶領學生作一遍,再給學生另外一個月的經濟業務,讓學生自己做。同時提醒學生注意,作練習的時候要考慮該題目考查的知識點,應用那些知識。這樣反覆練習,可使學生將實踐與理論緊密結合起來,從而牢固掌握會計理論知識和實務操作技能。

四、教師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

任何一門學科,教師都要精通,才能更好的教學。會計學更是如此,只有精通業務,才能將正確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而不致於誤人子弟。會計學科知識更新很快,市場經濟下新的會計事項不斷出現,國家幾乎每年都出臺一些與財務有關的制度、法規或規章。稅率稅法都在發生著一些變化。

因此,我們教師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而且還要樹立終身學習、與時俱進的觀念。只有這樣,才有能力在教學內容上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做適當調整或增減變動。僅僅掌握所教課程的課本,但對於教師是遠遠不夠的。俗語說:“要想給別人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就拿第六章“會計報表分析”課程來說,教師必須要掌握好它的相關一些課程如稅法、經濟法、成本會計和審計學等等,這樣你對知識才有巨集觀的判斷,還要熟悉會計方面的法律法規,如《企業會計準則》、《會計法》、《企業會計制度》和《會計基礎工作規範》等;同時也要掌握當前國內國際上發生的一些較大的財務事件。以便實時舉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要想讓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理解更系統、更透徹,就必須要掌握各個方面的知識,這樣在講課的時候就可將其穿放進來,讓它融入整個教學過程中。

而且進一步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有助於在加強自己的師德師風建設的同時,努力鑽研新準則和準則指南,及時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在教材內容更新滯後的情況下,盡多的把最新的專業動態傳授給學生。學校也可以加強校企合作。作為教師要走出學校去,企業的管理者和財務人員要請進學校來,共同提高會計教育的質量。加強網上資源的建設和利用也是提高教學資源的利用率的一個好方法,進一步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使教學內容和所培養的人才能更加適應社會的需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