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教學反思4篇

來源:才華庫 1.1W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教學反思4篇

《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教學反思1

本節課的關鍵是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得出,探究實驗僅僅是學生掌握知識和提高能力的手段。由於物體通過凸透鏡所成的像的性質與物距有關,而物距又與透鏡的焦距、二倍焦距有關,凸透鏡的焦點、焦距比較抽象,所以在引課前,設計了讓每組同學粗略測出凸透鏡的焦距,使學生認識到焦距的存在,為以後由記錄的資料總結出規律做好準備。

引課時,回顧凸透鏡是照相機、投影儀和放大鏡上的重要部件,它們的工作就是靠凸透鏡能使物體成像的。教師並用凸透鏡演示成像,讓學生觀察現象,然後教師問:“你們看到了什麼?知道為什麼嗎?由此你想知道什麼問題呢?”通過這種情境設計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增強學好本節課的信心。這一節課學生有學習興趣,積極性高。但是由於這是學生的第一次自己主動探究實驗,學生還缺乏一定的實驗技能,在探究過程中離不開老師的及時指導,學生實驗時,老師要加強巡視和指導。個別小組只是好奇地觀察成像情況,忽視了物距和像距的`測量,使實驗流於形式,得不到自主實驗的結論。實驗在教師的引導、點撥下進行的比較順利,由於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較慢,後面顯得時間有點緊,沒有得到很好的訓練。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通過不斷地反思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創新能力。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增強學生思維能力和想象力的培養。

《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教學反思2

通過本節課教學我感到有以下幾點收穫:

1、引入新課的實驗是後面學生猜想以及學生實驗的依據;同時也在有目的引導與學生自主探究之間找到了一個平衡位置;

2、通過問題串的討論,使學生明確在實驗中需測量什麼、觀察什麼,並使學生成功的獲得實驗資料;

3、分工與合作節約了大量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

4、通過黑板畫圖,將學生收集到的證據在凸透鏡主光軸的圖上描點,使學生通過統計規律找出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感到尚有以下幾點不足,需在今後的教學中改進:

1、語言不夠精煉,尤其在普通班,生源偏差,問題問的複雜,造成部分學生學習有困難;

2、學生實驗時間偏短,造成部分資料有偏差,表現在清晰的像位置沒找準;

3、交流不夠充分,在合作方面的收效有待提高。

《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教學反思3

本節課的關鍵是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得出,探究實驗僅僅是學生掌握知識和提高能力的手段。由於物體通過凸透鏡所成的像的性質與物距有關,而物距又與透鏡的焦距、二倍焦距有關,凸透鏡的焦點、焦距比較抽象,所以在引入課前,設計了讓每組同學粗略測出凸透鏡的焦距,使學生認識到焦距的存在,為以後由記錄的資料總結出規律做好準備。

課堂引入時,回顧凸透鏡是照相機、投影儀和放大鏡上的重要部件,它們的工作就是靠凸透鏡能使物體成像的。教師並用凸透鏡演示成像,讓學生觀察現象,然後教師問:“你們看到了什麼?知道為什麼嗎?由此你想知道什麼問題呢?”通過這種情境設計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增強學好本節課的信心。這一節課學生有學習興趣,積極性高。但是由於這是學生的第一次自己主動探究實驗,學生還缺乏一定的實驗技能,在探究過程中離不開老師的及時指導,學生實驗時,老師要加強巡視和指導。個別小組只是好奇地觀察成像情況,忽視了物距和像距的測量,使實驗流於形式,得不到自主實驗的結論。實驗在教師的引導、點撥下進行的比較順利,由於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較慢,後面顯得時間有點緊,沒有得到很好的訓練。

課後,我得到以下體會:

1、本節課是在學生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完成的,符合新課改的要求。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提高了動手能力,也增強了學習物理的興趣。學生普遍反映如果只背那些死的規律,一點興趣都沒有。現在學生們通過不同的方法記住了成像的規律。

2、由於部隊學生對前面所學的基礎知識沒有學習好,實驗時手慌腳亂,導致課堂氣氛有點亂,所以還有一部分學生沒能得到很好的效果。以後應在探究前講清探究的步驟和探究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3、學生有強烈的實驗需求,以前有許多實驗我以為很簡單,往往就用演示實驗一帶而過,通過這節課我深深的感受到實驗對學生是多麼有趣多麼重要,以後要儘可能讓學生多動手。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通過不斷地反思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創新能力。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增強學生思維能力和想象力的培養。

《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教學反思4

“凸透鏡成像規律”是國中物理教學的一個難點。我認為,教學的策略並不在於教師有沒有講清、講透,而是看教師有沒有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主動獲取知識,樂於探究。所以本節課在探究活動開始時,給學生創設一些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使學生產生探究的動機,從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本課教學設計的過程為:通過凸透鏡能成放大和縮小的像引出思考;學生分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教師進行歸納指導;教師和學生共同探究,從實驗資料中總結歸納凸透鏡的成像規律;通過實驗思考,應用生活例項,加深對凸透鏡成像規律的理解。整個教學過程,教師是一個引導者和參與者,課堂上引導學生交流討論,充分重視學生探究過程中各種能力的培養。

反思本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在今後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1、課前應要求學生認真做好本課的預習工作,只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保證本節課的順利完成(如:了結探究的目的;u、f、v所代表的含義;本次探究的大致步驟等)。

2、探究實驗前就讓學生先固定透鏡,再用筆記錄透鏡兩側的一倍兩倍焦距的位置,確定好範圍,那麼在探究過程中物距 範圍就看蠟燭放在哪個範圍,像距就看最終承接到最清晰時光屏所在的範圍。

3、整個過程引導過多,留給學生自主探究思考的機會較少,但全部讓學生探究學生又會找不到方向,這要就選取一個收放點。課堂教學要及時引導、啟發學生進行探究活動。如蠟燭、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可以用資訊快遞的方式給出而不是讓學生再思考回答。第一組資料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第二組資料由小組合作完成,接著還可以進行物距與像距的變化規律的探究。

4、凸透鏡成像規律比較抽像,直接得出成像規律是非常困難的,最好在學生分組實驗資料實驗現象的基礎上,再結合成像光路圖更容易得出規律。

5、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根據實驗現象分析、總結規律能力的訓練,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傳授物理問題的研究方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