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學反思(集合15篇)

來源:才華庫 3.2W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物理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物理教學反思(集合15篇)

物理教學反思1

新課程教學呼喚教師從單純的知識傳遞者走向教學研究者、教學反思者,也就要求新時期的教師不僅專業學識要較為豐富,而且還善於對教學問題進行研究和反思。那麼,什麼是物理教學反思?物理教學反思對於教師的專業發展有什麼幫助?我們物理教師又如何進行教學反思?筆者試做些初步探討。

一、什麼是教學反思呢?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行為,是教師對教學行為和教學活動進行批判的、有意識的分析與再認證的過程。而國中物理教學反思就是一種以追求物理教學實踐合理性為目的,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髮現、思考、解決問題,對教學行為和教學活動進行批判的、有意識的分析與再認證的過程。

二、新課程提倡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學習的習慣。

可是,如果物理教師對於教學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時吸收他們的研究成果,自己對教學又不做認真思考,“上課時,只是就事論事地將基本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下課後要他們死記,而不鼓勵他們思考分析”,那麼,又怎能轉變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物理問題的空間呢?那麼,教師首先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通過反思,在現在的教學中,教師應儘可能組織學生運用合作,小組學習等形式進行實驗,開展學習。讓學生自由探索,設計實驗,分析實驗資料,總結規律。在這種氛圍下,學生樂於探究,主動參與,勤於動手。改變了教師一味傳授的權威,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現在學生普遍反映,現在的課堂教學形式多了,經常開展討論和交流合作學習。老師鼓勵的話多了,比以前和藹可親了,上課經常能夠聯絡,接觸社會實際,從生活中來學習,思考。經常做家庭小實驗,上網查資料,學生學習比以前更輕鬆了,更喜歡上學了,對學習也比以前更有興趣,更積極了。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形勢下要求:一個稱職的國中物理教師,決不能“教書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學習,與時共進。

三、新課程下物理的教學反思對於教師物理專業發展有很大的作用。

一方面,有助於我們在新課程改革下實踐教學智慧。

教學的複雜性決定了它不是教師展現知識、演練技藝的過程,而是教師實踐智慧的體現過程。

例如學了溫度的測量後所做的反思是:本節課學生活動較多,如: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認識到憑感覺判斷物體的冷熱是不可靠的;通過實驗學習實驗室溫度計的使用,使學生了解一般科學測量都要注意的問題和一般方法;讓學生估計水(或教室)的溫度然後再測量;探究體溫計的特殊結構和使用方法等,這些試驗和探究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實踐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中培養學生理論聯絡實際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從中也學到了一些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方法,因此學生普遍歡迎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但同時,對於教師的要求實際上是提高了許多。

另一方面,有助於我們在新課程改革環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學。

當代國內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師即研究者”。教學反思中的“反思”,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教師的一種經常的、貫穿始終的對教學活動中各種現象進行檢查、分析、反饋、調節,使整個教學活動、教學為日趨優化的過程。這無疑會促進教師關注自己的教學行為,深入地開展教學研究活動。

作為一種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成為時下教學界研究的熱點之一。許多教學雜誌也刊登了很多關於研究性學習的文章,各地也普遍重視研究性學習。但是如何開展物理學科的研究性學習,需要我們深入、細緻地探討。

物理教學反思2

一、填空題(每空l分,共l4分)

二、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16分)在每個小題的選項中,只有一個

選項符合題目要求,請將其序號填入下面的答案欄中。

三、作圖題(每小題2分.共4分)

四、實驗探究題(共18分)

五、綜合應用題(共16分)

(四)一模考試成績簡析

1.市區考生的難度係數為0.50。略難於09年會考

2.。

3.如何正確看待自己學校的成績。

(1)各批次的上線人數和上線率絕對名次

(2)各批次的上線人數和上線率與同類學校對比

(3)學科各批次的上線人數和上線率與學校總分的對比

(五)對會考物理複習備考的建議

1.研讀兩本書

《義務教育階段物理課程標準》

《國中學業考試說明與檢測》

注:命題人也要讀這兩本書,很有可能你的感悟和命題人得感悟相同。

(五)對會考物理複習備考的建議

2.注意對基礎知識複習的方法。

① 要強調學生對基礎知識形成過程的理解,對同一知識點或規律要適當設定不同的背景,從多角度、全方位來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應用,不鼓勵對物理概念、規律的死記硬背。要注意將基礎知識與社會生活、生產實際結合起來,加深活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引導學生戴著“放大鏡”和“顯微鏡”從司空見慣的日常現象中發現不平常的因素,學會將生活現象與物理知識相聯絡,讓學生養成用物理眼光去觀察世界、去物理知識用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

複習後期要學會畫知識脈絡圖

3.注重訓練和提升學生的基本技能。

① 注意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綜

合能力和運算能力及突破性思維能力。

② 課堂精選反饋練習。

4.加強實驗與探究的複習。

① 對於驗證性或(測量性)實驗,一定要明確實驗的原理,用到的實驗器材,實驗的方法和步驟,以及實驗資料的處理。

②對於設計性實驗,是探究能力考查的重點。一般只考查探究能力的一個或兩三個探究要素。在平時的複習中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

5.強化規範,謹防意外失分。

①作圖題分為定性和定量兩類,定性的作圖不能潦草,定量的作圖則要準確。

②簡答要重視有依據、有分析、有結論。

③實驗設計題要注意實驗條件的控制、實驗操作的要點、與實驗操作所對應的現象或記錄資料是否表述清楚,在敘述操作過程中需記錄的物理量是否有相應字母進行表示。

④計算題中的重要步驟應有簡要的有助於解題的文字說明,要寫明所應用的公式,計算過程與結果均要有單位。

物理教學反思3

八年級物理對學生是一門新的課程,剛接觸到這一門課時,學生往往有新鮮感,表現出了較大的興趣。但很多學生只停留在興趣上,或者時間一長,很多學生就失去了學習物理的興趣,所以在物理教學上,我得出了以下幾點反思:

一、多做實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使學生的學習更有主動性,而這方面教學方法起著很關鍵的作用,多種教學手段的應用,會使課堂更搞笑!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因此我們就應利用學校以有的條件,儘量多做實驗。在研究光的色散現象時,我利用三稜鏡讓同學們觀察白色光的色散現象。我還從生物實驗室借用了試管,讓同學們研究敲擊裝有水的試管時,到底是不是空氣的振動發出了聲音。還有,在講究凸透鏡的習題時,我利用實驗室裡的凸透鏡讓學生們自己觀察,並總結實驗的結果。這樣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又加深了同學們的印象、和對物理學習的興趣。

課外,我還要求同學們利用身邊的材料,自己多做物理實驗。在學習色光的三原色時,我就要求同學們,利用自制的放大鏡(裝有水的圓形塑料瓶)觀察自己家的電視機的顏色,是否是由紅、綠、藍這三種顏色的色光組合而成的。

二、讓同學們學會觀察,多觀察

首先,我上課時儘量多做演示實驗,讓同學們仔細的觀察。並用心的思考總結實驗結論。對錯誤的結論,並不是立刻指出,而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但是課堂上的演示實驗,畢竟是有限的,而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卻是很多的。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多聯絡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並表揚那些善於觀察,對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仔細觀察過的學生,加以表揚,以鼓勵同學們多去觀察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並用我們所學到的知識去解決一些問題。如果沒有學到過的知識,就透過自己查閱資料,同學間的相互討論,還有問老師來解決。讓同學們在自我學習的過程中體會物理的樂趣。

三、盡要讓學生自己去調查物理知識的應用

看看我們的生活環境中有哪些例子。透過學生自己的參與,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將我們所學的知識,再用來去解決一些生活中的物理。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噪聲,同學們能夠利用我們所學過的減弱噪聲的三個環節來控制噪聲。也能夠利用回聲,來估測一些生活中的距離。這樣,同學們既能夠將理論應用於實踐,又會加深同學們對知識的熱愛,對擁有知識的自豪感,也進一步加深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

四、不要讓學生對物理產生恐懼感

剛接觸物理,在帶給同學們新的知識的同時,也讓有些同學產生了恐懼。教師要了解學生對物理的學習狀況,要求他們寫物理總結,及時瞭解學生學習物理的動向。對感到物理有困難的同學,及時進行問題的解決。不讓他們的困難和疑惑,越積越多,從而感到物理很難,一點都不懂。從而逐漸失去學習物理的.興趣。

總之,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如何時刻提起學生們學習的興趣,是每一個老師,在任何時候都務必思考的的問題。

物理教學反思4

在聽一節物理課《溫度》的時候,發現老師設計的教學過程是首先讓學生體驗,感受冷熱的不同,由於對比參照的不同,會有錯誤的反映,從而引入溫度的對比和測量等,然後進行溫度計的結構學習和使用。

但是,由於在冷熱的感知過程中,一直讓同一個學生參與體驗,缺乏應有的對比反應,學生描述感受也就沒有戲劇性的不同,學生感覺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也就沒有對為什麼要使用溫度計測量有鮮明的認知性,也就少了研製溫度計的迫切性。

相對的,如果讓兩個不同的學生分別將手插入冷水和熱水中適應一段時間,在同時插入溫水中,立即評價,感覺對比也就大不相同,也就容易勾起學生對井水冬季、夏季不同反應的質疑,體悟到感覺的對比作用,也有不靠譜的描述等。繼而認識到為了便於對比和記錄,科學的方法是選取相同的參照物比對,引入溫度的界定和溫度計的研製和使用。

這就提醒我們教學活動設計應注意目的的導向性,絕不是為活動而活動,也不是僅僅為突出學生的參與性,而是有明確的目的和功能,是為了更好地理解某一知識內容,或者掌握某一方法技能。

還比如溫度計的使用,同樣可以讓不同的學生按照不同的測量方式以及觀察結果,對比結果的不同,讓學生感受到規範操作的意義和操作要領。進而感受到學習的價值,指向學習目標的達成。學習更多一些體驗性,而不是單純的接受性,也就更多一些頓悟性,也就無形之中保證學習的理解性,印象深刻而穩定。

所以,教學活動設計應注意目的的導向性,做好細節的組織和調整,既讓學生感受到參與其中的情趣性,還讓學生體悟中明確學習內容的生成,注重教學活動的時效性。

物理教學反思5

在今年物理教學過程中有這樣的體會:學生學習物理,如同瞎子摸象,正如不同的瞎子對大象的認識不一樣,不同學生的腦海中的物理世界也大相徑庭,有的學生抱著“物理大象”的腿不放,當碰到“物理大象”的鼻子時,就發出“物理物理雲裡霧裡”的感嘆,有的學生喜歡這裡摸摸,那裡抱抱,做了大量的題目,但不會整理,對“物理大象”也只留下一個模糊的不完整的認識,我們的教學就是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按照一定的順序去摸“物理大象”,力求獲得一個完整且清晰的認識。理解重角度,操作重順序。

一輪複習

一輪複習是以《考試說明》為綱,按教材的內容順序以章節為單元從知識和能力兩個方面進行教學設計。複述是複習管理中重要的一個方面,將知識點串成知識線,零亂的知識條理化,由厚變薄,印象深刻,自然持久。學生經過高一高二學習,對高中物理有了大概的瞭解,但是有些概念辨析不清,有些規律理解不透徹,再加上或多或少的遺忘,學生的物理知識結構混亂且模糊不清,不會簡明而完整的複述,有些同學甚至在一輪複習之後也只能對照複習資料中的知識清單機械地再現其中的一部分,不會用自己的語言簡明扼要地表達。如“直線運動”中可將知識點串成如下的知識線:“質點與參考系”時間間隔與時刻” “路程與位移” “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 “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和圖象”。不少同學經過高三一輪複習,感覺比過去懂得多了,但複習到後面,前面的內容又忘記了,恐怕在引導學生進行有條理的複述方面做得不夠。

大學聯考是選拔性考試,對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在《考試說明》中有“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用數學知識處理物理問題能力”和“實驗探究能力”等五個能力要求。在具體到每一個章節中,這五個能力又有不同的表現,如在“直線運動”中具體表現為:畫情景圖,選用公式,圖象的識別與應用,估算。畫情景圖是理解能力的表現,畫情景圖是將題目中用文字語言表達的物理過程轉化為用圖象語言去表達物理過程,為用符號語言(即運動學公式)表達物理過程作鋪墊。運動學的解題過程可理解為三種語言的轉化過程:

有些學生通常沒有畫情景圖的意識,直接從“文字語言”轉化為“符號語言”要困難得多,雖然有些簡單的題目不畫情景圖也能做出來,那是因為這些同學將情景圖直接畫在大腦中,而不是畫在草稿紙上,由於大腦容量的限制,資訊較多、過程複雜的問題在大腦中難以完整地再現,常常難以立式或出現差錯。選用公式和圖象的識別與應用是用數學知識處理物理問題能力的表現,估算是分析綜合能力的表現。但對每一個章節中這五個能力的表現還不很清楚,有時只看到一個個題目,看不清題目背後相對穩定的能力要求,需要在今後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學習和完善。

正如要提高自己對“直線運動”中題目的理解能力,首先要有畫情景圖的意識一樣,可能每一種能力都首先具備一種意識,有了這種意識,就會自發地行動,久而久之便養成了這方面的能力。有些同學在成長過程中無意中獲得了學習物理所具備的一些意識,在後來的學習中就能輕鬆完成學習任務,有些同學在成長過程中沒有獲得了這方面意識,學習物理就困難重重。那麼學好物理要具備哪些意識呢?這方面只有一些零碎的感悟,也需要學習與思考。另外,如果這種意識在高一高二教學中能夠逐步滲透,那麼再經過高三一輪複習時系統全面的整理,效果想必會更好。

總之,針對大學聯考的五個能力要求,如何細化到每個章節之中?如何協調好高一高二及高三一輪複習的教學,使學生的能力養成能夠有序發展,到高三一輪複習時就達到大學聯考要求。

我們的學生在一輪複習之後問題還是很多,如差錯多,遺忘快,答題速度慢,為此我們將Ⅱ級要求的知識點,組織成幾個專題進行教學,使知識點變成知識塊,優化學生物理知識結構,同時注意將專題課時化,大系統、小角度,便於在課堂教學中落實,如將以往的“電磁感應中的綜合問題”專題改為“線框在磁場中運動”專題,角度小,便於操作,又利於學生知識整合。在理綜考試中,常常審錯題,書寫不規範,為此我們設計了三大題書寫規範化系列練習,通過練習,不僅使學生書寫規範,而且提高了運用主幹知識解物理大題的能力。

審題太重要,它不是得分多與少的問題,而是得分有還是無的問題。從學生考試後反饋的情況中,也存在看不懂後面兩大題的問題。審題教學通常滲透在日常教學之中,今年我們嘗試開展審題專題教學,針對學生在哪些方面容易出現審題差錯和哪種型別題目常常看不懂這兩方面進行一些整理,並嘗試如何改造好題成為另一個雙胞胎好題?由於這方面資料缺乏,改造題目水平有限,審題專題教學難以較好地開展。

學生在解答理綜卷時總是從選擇題開始的,快速而準確的解答選擇題,可以增強學生解答後續實驗題和三大題的信心。前兩屆我們開展了選擇題的限時練習,今年開始嘗試選擇題專題教學,從以往的大學聯考選擇題中選題,整理出一些答題策略。存在的問題有:對所選大學聯考選擇題目的解題策略、能力要求領悟不深,整理也不到位,由於練習控制,時間緊張,沒有開展選擇題限時練習,二輪複習時選擇題覆蓋面不廣。雖然也嘗試過主要試卷試題知識點分佈統計,但沒有將練習結合進去考慮。

我們也嘗試了錯題統計,按《考試說明》中所列知識點進行統計,不僅有助於學生知道自己的薄弱環節,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還有助於學生知道Ⅰ級要求和Ⅱ級要求的知識點。自信心是戰利品,我們的學生常常自信心不足,原因恐怕是失敗的經歷太多,失敗的體驗太深,我們提倡學生糾錯,通過糾錯反敗為勝,但是學生在糾錯時,常常全盤否定自己原先的想法,接受老師或同學的正確解法,糾錯的過程中自然烙上了的失敗的陰影,為此提出“錯題改造”概念,即在糾錯時,通過與老師、同學的交流改造自己的解法,這樣做既糾正了錯誤,又重拾了信心。

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專題教學,一定是有效的。但是學生的問題太多,時間又有限。如果針對學生的問題,結合大學聯考的應試要求,抓住主要問題,又兼顧問題的覆蓋面,整合好若干個專題,選擇恰當的便於課堂教學角度,這樣才可能是高效的複習。另外,積累好題,改編題目也是今後需要一直努力的方面。

在模考和大學聯考中,實驗題也是得分有與無之分的考題。實驗複習先穿插在一輪複習之中,實驗複習主要存在的問題是實驗複習教學直觀性不夠。實驗題考試的側重點在以下三個方面:實驗設計的原理領會,實驗操作的注意事項和實驗結果的處理與分析。實驗題常源於書本又高於書本,常常是課本實驗的拓展或變式。到高三一輪複習時學生對高一高二的操作已相當模糊,如果針對大學聯考題及《考試說明》中規定的實驗製作一套演示實驗或輔助課件,能增強實驗複習的直觀性,從而提高實驗複習的效果。如果在高一高二的研究性學習中,選擇與大學聯考題相關的問題進行探究性學習,既能提高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又為高三實驗複習作一些鋪墊,從而提升學生理綜水平的檔次。

一輪複習期間專門抽出一定時間進行集中複習,在日常考試中以附加題形式進行鞏固,臨近一模考試前一個月進行適應性訓練:一個半小時如何安排?六個模組如何選答?自己要準備哪幾個模組?主要存在問題有:認識上有偏差和自信心不足。

綜上所述,學科學習能力的養成和學科學習信心的建立與保持是物理學科學習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兩個重要方面。要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物理成功的喜悅,必須深入研究學情和物理學科的特點;要使學生能力發展達到預期目標,必須研究統考題與大學聯考題,把握每個章節的能力表現和所應具備的意識,在高一高二教學中進行滲透。如何協調好這兩個方面,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同時,學科學習能力又能按預期發展,是今後教育教學的一個重點目標。

物理教學反思6

關於物理的學習,很多老師都會遇到學生問這樣的問題:老師,我以前都沒有好好學習,現在想把物理學好,我該怎麼辦,我該從什麼地方開始呢?

關於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完全是沒有完全從頭開始的必要的,因為物理知識的學習是有一定的關聯性的。千萬不可因為前面的知識忘記了,而重新開始,因為這樣的話,很可能會導致在複習舊知識的時候,而跟不上新課,跟不上老師上課的節奏,因此會得不償失。那麼,這部分學生如何做才是正確的操作呢?

首先,不要放棄對新知識的學習,因為新的知識最終也是會變成舊的知識,這樣會導致你不停的複習,不停的追趕進度,手忙腳亂,學習的任務不斷的加重,最後不得不放棄!

第二,高中的物理知識是相通的,必修部分的知識真的是很重要的,它是學生學習後面知識的必備的基礎,比如在必修部分我們學習了勻變速直線運動,那麼學習選修3—1的電場的時候,我們會學習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也會學到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勻變速運動,在必修部分我們學到了圓周運動的問題,在選修部分我們會學到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這部分也學的時候圓周運動,等等很多,因此我們在努力學好現在的這部分知識的時候,就是我們在很好的複習,因此沒有必要從頭再來,否則,事倍功半!

第三,根據高中物理知識的特點,學生應該多去練習正在學習的這部分知識,和相對應的習題,但是,我們不能一味的去做題,而不停下來進行思考與總結。讓學生不斷做題的目的是為了將知識運用的更加熟練,從而為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做準備,但是如果不停下來思考,它考察的是什麼樣的知識點,和前面我們學習的知識有什麼關聯的話,那麼學生前面學習的知識漏洞還是很難彌補的,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一邊做題,一邊總結,這樣,當題目中不斷的出現必修部分的相關知識點的話,說明這是一個必考的內容,需要加強練習,達到複習最好的效果,這就如同生物上學習的“用進廢退”的原則,經常出現說明很重要,一定要弄清楚,弄明白!

所以,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一定要請求一下老師的幫助,給予一定的方法上的指導,避免盲目的去複習,最終,導致學習的壓力倍增!

物理教學反思7

講授了《科學探究:液體的壓強》,在教後我體會很深,現結合這次課程培訓,將教學體會總結如下:

在本節課中,體現了新課改教學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經歷了“觀察----猜想----探究-----應用”的物理科學探究過程,在探究過程中我比較恰當的把握學生的經歷水平、反應水平、領悟水平。在教學中基本做到了三講三不講,注重了規律、思路、技巧和方法的教學。特別是在科學探究方法上,注重了利用已有知識進行理論推導,又用實驗驗證結論的可靠性。結果是異曲同工,從而使得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

此外,我覺的在各個環節的過渡上基本做到了銜接緊密。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得相對輕鬆,能從興趣出發,敢於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組內積極討論,做到在交流中學習,在實驗操作中認真謹慎,分析論證結論比較準確。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本節課的教學總體是成功的,但仍有不足之處:

1、在製作課件上不夠完美。

2、在理論推導過程中應給學生再多一點時間,充分讓學生進行展示。

3、在知識的應用,特別是拓展應用-----液體壓強的傳遞這個環節,鼓勵學生聯絡生活實際多舉例,或老師提供給學生更多的素材。

4、在有些環節中我的語言不夠簡練。

5、這節課的內容比較多,在處理連通器和帕斯卡原理時時間比較緊張在授課時將本節課分為兩節課,我自己覺得對這一部分處理的不太好。

努力的方向:

如果再讓我講這節課,我會進一步研究教材,充分了解學生的學情,從學生的興趣和已有的更貼近的感知水平出發,設計更合理的教學環節,在教授過程中進一步完善“自主高效,多維互動”的開放式創新性課堂教學體系;刪去無效課堂環節,進一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突出因材施教;使師生的合作學習活動更默契。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為學生創設更感興趣的情景,使學生從身邊的生活例項中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再利用所學知識從物理走向社會。同時還要加強學生思維的發散,使之學習、掌握、應用多種科學探究方法,做到“授之一漁勝過授之一魚”;在學生的探究實驗中要加強對學生的實驗指導,使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的輕鬆氣氛中學習;注意學生的差異,做到因材施教,全面提高課堂效益。

物理教學反思8

這次我們生物出的題好多都是原題,但是學生們的錯誤還是層出不窮。這不禁提醒我學生們到底學會了什麼?又記住了些什麼?我們剛學的時候可以不會、可以犯錯誤。但是第二次、第三次,我們必須把它弄懂了、學會了。高中這三年我們要做到的就是考後100分,我們在大量做題的基礎上更要的是質的提高,每道題的每一個選項我們都要知道它錯在哪裡。這對於我們教學提出的巨大挑戰就是,講完並不是我們教學任務的結束,我們更應關注的是學生的反應,學生通過這節課學會了什麼。並且不定期的檢查學生對原有知識的掌握情況,錯題本是很好地利用資源。

學生們對課本的掌握還欠缺太多,比如有一道題是對細胞學說內容的理解,考的就是闡述細胞學說的那三句話,錯誤選項裡邊只是把一切動植物改成了一切生物體,大部分同學就是不知道哪兒錯了。我們每節課要講的知識點不多,一定要把重要的羅列出來,讓同學們知道我這節課最起碼要記住些什麼。我們做題也是為了鞏固和理解這些知識點。而且我們一定要培養學生們查課本的意識,有些題目中的選項就是課本當中的原話,但是學生就懶得從課本當中找,等著老師給他灌輸。當然這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老師的講解只是在他腦海當中過了一遍,而自己查到的卻不同,相當於找到了問題的出處,以後再遇到時就知道去哪一塊兒查詢,一遍兩遍三遍以後也就爛熟於心了。

學生們不懂得總結,蛋白質這一塊兒是第一二章比較難的。這裡涉及到一些計算題,看似複雜,其實歸類起來也就那麼幾類。無非讓你算肽鍵數、至少含有的羧基數或者氧原子數、蛋白質的分子量等等。每一類題型所利用的原理都是相同的,學生們要做的就是歸類,知道遇到每一類題型應該怎麼去思考。

這是我通過這次月考所發現的問題,主要是學生們在學習方法上的問題,還有自己在教學上應該做出的一些改進!

物理教學反思9

本節課的內容較為抽象,單憑教師用語言進行講授不容易讓大多數學生明白,因而我考慮用實驗來突破這個難點。

(1)考慮增加實驗:課本中僅用槓桿和動滑輪兩個演示實驗進行教學,經過反思我覺得功的原理作為一個普遍的物理規律,只用兩個實驗是不足以說明它的普遍性的,因此我考慮增加實驗。反思學生已有的知識和水平,可以增加的實驗有:定滑輪和滑輪組。但又考慮到課堂時間的問題,最後決定增加滑輪組這個實驗。

(2)改演示實驗為學生實驗:決定增加實驗後又思考:三個實驗若都是演示實驗,說服力上也可能有問題,不如讓學生親自對手去做。回想學生學習動滑輪和滑輪組時都曾經親自對手做過這兩個實驗,知識和操作上的基礎都較好,因而改為學生實驗問題不大。

(3)對學生的具體操作進行必要的指導:考慮到畢竟是一個新的實驗,學生測量的部位和操作技巧可能都有問題,為了節約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效率並減少學生走彎路的可能性,我想應該有一個演示實驗:槓桿不省功。為了學生看清所測量的部位,可用投影和教學錄影片進行精確的指導。

(4)實驗簡化:上述實驗若嚴格來證明功的原理理論上必須測量力的大小,但如果測量力的大小,實驗結果因為額外功的緣故必然不準,不能得出功的原理,但前面已經學過槓桿、動滑輪、滑輪組等的省力規律,因而實驗中的力可以不測,並且可以節約實驗時間。

物理教學反思10

充分地體現了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師只作為平等中的首席這一教學新理念,有以下優點:

( 1 )學生學會了如何學習。這節課的內容,在以往的教學中常常只是簡單介紹,本節課提供大量素材和現象,給學生適當的時間,讓他們自己動腦思考,經歷實驗過程,並在其中去想,去說,去做,去表達,去感悟,去探索物理實驗反映的物理本質。“發現”了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的傳播特點。通過探究光的直線傳播規律,學生初步體會到了“提出問題──實驗探究──得出結論──解釋現象(產生問題的現象)──應用結論”的科學研究方法。這種探究方法,將對今後的實驗研究起到較好的作用。

( 2 )充分挖掘了學生的創新潛能。整節課,學生始終處於積極參與的狀態之中,他們在看到各種現象之後,積極去思考並得出初步的結論,有的還想到一些非常有創意的方法。說明只要給他們充分發揮的時間和空間,就會激發起他們的創新潛能。

( 3 )充分展現了物理實驗及其教學的魅力。本課設計的富有創意的物理實驗,突破了長期以來的教學難點,成功解決了光在非均勻介質路徑不沿直線的現象,特別是我自創的哪個用酒精燈加熱光線,使光斑閃爍的實驗和光線在果凍中沿直線傳播的實驗效果非常好,讓學生在經歷實驗探究的活動中,領略了光的奇妙,發展了對科學的好奇心,體驗了探索自然規律的喜悅。

本節課雖精心準備,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 1 )親和力不夠,對學生來說還是以老師講學生聽為主,沒有真正體現新課程的理念和要求。

( 2 )由於時間的限制,有一些設問比較單一,使學生的深入思考不夠。

( 3 )課堂上缺少對學生的評價,學生的回答也較少,由於班級學生不熟悉,整個課堂的氣氛還比較沉悶,不是特別活躍。

物理教學反思11

作為一個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要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自己在教學行為中更應大膽創新,比如在對待教材上、課堂結構上都可以突破常規來進行教學。

我在教樂音的特徵時,就對教材做了改動。第一,我改變了教材上的知識順序。首先從頻率、振幅這兩個概念上著手,讓學生理解頻率是物體在1秒內振動的次數,也就是我們唱歌時聲帶在1秒內振動的次數;振幅是物體振動的幅度(結合手勢),也就是我們唱歌時,聲帶的振動幅度。然後再通過探究活動讓學生認識到頻率越大,音調越高。第二,我用了更易操作、效果更好、學生參與面更大的實驗替代了教材上有一定侷限性的實驗。即用敲擊桌面讓學生觀察桌面上紙團蹦的高低代替教材上的音叉叉股彈乒乓球的實驗,學生很輕鬆就總結出:物體的振幅越大,響度也就越大。第三,我一改課堂中間不唱歌的習慣。即在學生已明白“音調與頻率,響度與振幅”的關係後,大膽地讓全班學生分別用大小不同的聲音唱兩遍“1、2、3、4、5、6、7、i”,這時讓他們自己討論兩次唱法中,什麼相同,什麼不同。再讓意見不同的代表人物站起來辯論,在辯論中他們對音調、響度這兩個不容易理解的概念理解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

在上述教學中,我根據學生已有了一定理解能力的實際情況,直接講述頻率和振幅這兩個概念,同時注重了理論知識與實踐的有機結合,一來打破了學生對物理實驗的神祕感,同時也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使學生增加了對科學的感悟和體驗,教學效果很好。這個創新讓我自己也有成就感,以後的教學還要不斷嘗試各種新方式。

物理教學反思12

回顧本學期的物理教學,主要表現如下:

1、利用課堂教學,打好學生基本功

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利用多媒體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研究教材,研究學生,從九年級學生學習物理的實際情況出發,提前發學案課上著重把握好"預習指導--匯入新課—結合媒體學習新課--小結--評閱作業---章節複習--考核"幾個有機的環節,結合實驗精講概念、定理、定律,做到讓學生在輕鬆、愉快氣氛當中當堂或在考核過程中掌握、消化所學知識,力爭精心設計好每一堂課,紮紮實實上好每一堂課,認認真真鞏固好每一堂課,使物理教學真正落到實處。在學習新課當中,做到突出重點,抓住關鍵,突破難點,精選精講例題、習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在課堂上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讓本來很有趣味的物理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

2、加強實驗教學,增強學生實踐能力

遵循物理教學規律和物理學科的特點,以實驗啟動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的教學。在演示實驗中,引導學生有目的的觀察,啟發積極思維,提示物理現象的本質。組織好學生實驗,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獨立操作的能力、團結協作的精神和學生自主創新的能力。

3、研究學生,因材施教,整體性提高學生素質

學生智力、素質的參差必然導致教學的不統一性,在教學的過程中注意兼顧全體學生,難易有度,激勵先進學生,鼓勵後進生。這一階段,在培養好尖子生的同時,還利用課餘時間輔導、幫助、鼓勵基礎差的學生趕上先進生,讓差生在老師的激勵、關心下不斷取得進步。

4、重視德育滲透,培養科學態度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向學生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教育、交通安全教育、道德品質教育和科學態度教育。著重介紹了我國科學家熱愛祖國的事蹟,介紹了我國曆史上和現代科技成就,大大增強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了其嚴肅認真、實事求是、團結協作的作風。

5、大膽、穩妥探求教學改革

著眼於素質教育,為達到最終培養學生能力的目的,本學期努力嘗試新的教學模式---杜郎口教學模式,還結合愉快教學法、陶治情感法、強化訓練法,和諧地展開雙邊活動,此法不僅能賜其以魚,還賜其以網,授之以漁。教學實踐表明,此教學模式較常規教學更易增強學生的自主自學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主體性。該教法的特點是強調教師的指導,學生自主的學習。

物理教學反思13

學生是學習複習的主體,他們具有主體性。在複習過程中,教師的任務在引導、提示、規劃、試卷的設計和組合,幫助學生查詢遺漏,切記多講,應給學生的反思歸納、總結、內化、活化和對知識的梳理提供足夠的時間與空間。教師對測驗的多數試卷不必批改,而應發動學生採用互評、自評相結合的方法,對學生批改標註過的試卷收回並統計問題,然後引導學生反思、總結只對共性的問題進行講評。關於錯題糾正應該重視,糾錯應該以點帶面,既不要只停留在具體問題的糾正上,而應該幫助學生查出錯的原因,對於屬於知識點或物理方法上的問題應該採用迂迴包抄或由點輻射式地進行復習和糾錯。學生水平的提高是不斷地糾正錯誤、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的。

物理教學反思14

物理傳統的教學模式偏重於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將精力陷於知識點的學習和解題中,對技能、物理過程和方法則關注的較少或落實不夠,尚未體現提升民族科學素養、培養科學精神與科學價值觀的物理課程重要目標。傳統的教學模式還強調理解式學習,忽略科學探究方法的培養;強調統一性,忽視地區差異和學生個性差異,難以適應各地學生髮展多樣性的需求,因此物理課程改革勢在必行。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就應始終體現“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這一觀念,堅持這一觀念,才能切實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對學生終身學習願望、科學探究潛力、創新意識以及科學精神的培養。著眼於學生的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透過讓學生觀察身邊熟悉的現象,探究其內在的本質的物理規律,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實踐潛力。

長期以來,物理教學的主要形式就是教師講解教科書,以使學生掌握教科書的資料,於是構成了這樣一種關係:教學時教科書透過教師的咀嚼餵給學生,考試時教科書經過教師的加工變為考題去檢查學生。

新課程強調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轉變學生學習中這種被動的學習態度,提倡和發展多樣化學習方式,個性是提倡自主、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潛力。教師在探究教學中要立足與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他們質疑、調查和探究,學會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逐步構成適合於自己的學習策略。本文由一齊去留學修改整理。

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敢於“放”,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主動用心的學,要充分相信學生的潛力。但是,敢“放”並不意味著放任自流,而是科學的引導學生自覺的完成探究活動。當學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予以指導。當學生的探究方向偏離探究目標時,教師也要予以指導。作為一名物理教師,如何緊跟時代的步伐,做新課程改革的領跑人呢?這對物理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傳統的教學觀、教師觀提出了挑戰,迫切呼喚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師主角的再定位。

一、轉變觀念,重新定位主角

新課程改革是一場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師“為素質而教”。在教學過程中應擺正“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正確關係,樹立“為人的可持續發展而教”的教育觀念,完成從傳統的知識傳播者到學生髮展的促進者這一主角轉變。這是各學科教師今後發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全新觀念下,教師的職責不再是單一的,而應是綜合的、多元化的。

二、終身學習,優化知識結構

物理學科是一門綜合程度極高的自然學科,它要求物理教師具有豐富的物理知識和相關學科的知識,在專業素養方面成為“一專多能”的複合型人才。新課程對物理教師的知識結構和潛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透過不斷學習,充實完善自己。隨著科技的發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斷湧現,並不斷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師要學習這些新知識,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新課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張透過物理教育對學生進行素質的培養。但由於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多數物理教師在人文素養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師要學習人類社會豐富的科學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新課程對物理教師還提出了新的潛力要求,如要具有與人交往合作的潛力、教學研究潛力、資訊科技與教材的整合潛力、課程設計與開發等潛力。

在新課程資料框架下,絕大多數教師由於知識的綜合性與前瞻性不足,難以獨自很好地完成對學生課題的所有指導工作,要求教師之間務必建立起協作的工作思想。從僅僅關注本學科走向關注其他相關學科,從習慣於孤芳自賞到學會欣賞其他教師的工作和潛力,從獨立完成教學任務到和其他教師一齊取長補短。

在新形勢下,教師第一次處於被學生選取的地位,務必重新審視自己的知識結構,將終身學習內化為自學行為,時刻持續學習、研究、反思、發現、探究、創新及總結的態度,力求成為一個學識淵博、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和現代化資訊素質的教育工作者

三、以人為本,創新教學模式

俗話說:教無定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知識獲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養,不能單*一種固定的教學模式。教學模式涉及知識、教師和學生三大要素,教與學是一個共同發展的動態過程,應明確教學過程的複雜性,綜合三大要素,權衡利弊,博採眾法之長,靈活選取教學方法。既要改革創新,又要著眼實際,用心參與創設啟發式、開放式、範例式、合作式的教學方法。

在新課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開發並不是素質教育的全部,學生的學習目的、興趣、意志、態度、習慣等非智力因素是推進教學程序與實現教學效果的動力系統,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起著發動、維持、調節的作用。在授課中重視物理實驗和物理知識的講授,結合介紹物理學家的故事,物理趣聞和物理史料,讓學生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體會物理在人類歷史發展長河中的作用;善於比較新舊知識的不同點,引發認知衝突,培養學生的質疑習慣,引導學生尋找當前問題與自己已有知識體系的內在聯絡,強化問題意識與創新精神;最後還應透過比較、分類、類比、歸納演繹和分析綜合等邏輯思維方法,向學生展示知識的來龍去脈,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學啟于思,思啟於問”。在新課標下的課堂應是這樣:課堂不僅僅是學科知識的殿堂,更是人性的養育聖殿,它是學生成長的殿堂,是學生髮揮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學生品味生活的“夢想劇場”。在那裡學生有了探索新知識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學習興趣、熱情、動機以及內心的體驗和心靈世界得到豐富,有了親身體驗,學習態度和職責,對個人價值、社會價值、科學價值等的認識就有可能進一步發展。透過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與求知慾,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潛力,使之由“愛學”到“學會”,再到“會學”,最終掌握物理學習的科學方法與科學思維。

四、依靠科技,豐富教學手段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教學資料生動形象化是實現教學效果的重要保證。新課程改革是應時代之需而提出來的,重視實驗教學及現代化資訊科技的應用,用心開發和製作相應的教學輔助軟體和直觀性教具,有利於其有效實施。演示實驗、學生分組實驗、投影儀、計算機等現代化教學輔助手段為教學現代化創造了良好的硬體條件,它改變了以語言傳遞資訊為主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把抽象知識轉化為形象的畫面刺激學生的感官,增強記憶。比如過去認為抽象難懂的物理微觀世界的東西,透過計算機的模擬演示,變得直觀、形象,有助於學生理解。網路的發展使物理網路教學成為可能,從而有利於豐富學生知識,完成探究性學習任務。

教師是新課程的實施者,而教師素質的高低是課程改革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有了一流的教師,才會有一流的教育,才會出一流的人才。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這天,當代物理教師應認清未來教育中教師的職責和使命,儘快完成主角轉變,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努力推進新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資訊創設情景激發學生思維的情境,引導學生提出科學的問題,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放開思維。在課堂教學中由於學生的差異,學生提出的問題參差不齊,有的層次比較低,有的比較有價值。當然教師就應以鼓勵為主,鼓勵學生相互提問題,承認學生有差異,教師應有價值導向,讓學生明確哪個問題有價值。讓學生體會如何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根據本課資料相互提問,然後將問題進行綜合。

就國中階段的學生所研究的題目來說,結論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學生去探究,去發現,是想叫他們去體驗和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科學家研究問題的方法,同時獲取知識。體驗過程具有教育好處,教師要花大力氣去組織探究活動的教學過程,讓學生有明確的體驗目標、科學的活動程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很好的分工合作,觀察、記錄、分析、描述都要實事求是,討論時要尊重其他學生的不同意見,鼓勵學生的新發現、新見解或提出新一輪的探究問題。千萬不要只關注結論的正確與否,甚至急於得出結論。重視過程是針對傳統教學中過分重視結論的狀況提出來的,應當注意不要一談重視過程就走向另一個極端,變成只重過程而輕視結論。事實上,教學的結論也是教學所要到達的目的之一。

新課程強調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轉變學生學習中這種被動的學習態度,提倡和發展多樣化學習方式,個性是提倡自主、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潛力。教師在體驗教學中要立足與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他們質疑、調查和探究,學會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逐步構成適合於自己的學習策略。

物理教學反思15

二、 探究式課堂教學應使學生思維開放

探究式學習是通過發現問題,研究探索,從而獲取知識和技能的一種學習形式。但是探究式學習關注的不僅僅是問題的結果,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主動探索問題的過程,關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特別是創造性思維的方法和途徑,從而使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在“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時,我們啟發和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學生提出:與接觸面受到的壓力大小有關,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與接觸面積有關,與物體的運動速度有關等等。整個實驗探究過程,學生思維活躍,具有開放性。

三、 探究式課堂教學必須要經過實踐探索

物理教學應從生活到物理,再由物理生活。實施探究式課堂教學,必須加強實踐探索活動,讓學生圍繞研究的問題,在實驗、觀察、統計、讀書、查閱資料、蒐集資訊、訪問、調查、分析現象和資料等大量實踐、探索活動中,豐富感性認識,訓練、提高實踐能力。例如在研究 “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的大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的關係時”,我們不是直接告訴學生結論,而是指導學生在做好實驗的基礎上得出結論;其次要注重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分析實驗資料,得出實驗結論;同時要重視引導學生掌握查閱資料、蒐集資訊、調查訪問等方法。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們還要繼續學習生命化課堂理論知識,並積極貫徹到教學中,以期在探究式教學中取得更大的進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