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禮貌的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2.91W

《談禮貌》是一篇典型的說理性,作者先用古語引出自己的觀點,接著分別列舉了三個典型的古人、普通人和偉人,以禮相待的小事例,告訴我們:禮貌待人,使用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談禮貌的教學反思,希望能幫到大家!

談禮貌的教學反思

《談禮貌》教學反思【1】

《談禮貌》是一篇典型的說理性,作者先用古語引出自己的觀點,接著分別列舉了三個典型的古人、普通人和偉人,以禮相待的小事例,告訴我們:禮貌待人,使用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與人往時,以禮待人,恰當的使用禮貌語言,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融洽,社會生活更加美好。

開放日教授第二課時,教學目標確定為①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②能初步感知說理性的表達方法。③懂得禮貌待人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我從國小會禮貌待人,並養成使用禮貌語言的習慣。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先扶後放”,授生以法,讓學生學會自學與合作,加大了參與度。整堂課我都在引導學生讀好書、寫好批註、說好話、做好人。學生理解文字並不難,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揣摩人物特點,便很快明白了故事表明的道理。

朗讀始終是進行語言實踐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讓學生在讀中投入情感和智慧,讀出課文應有的情趣和理趣,我在教課時抓住關鍵詞,是我們常用的指導朗讀的方法,然而這種方法對於一些感悟能力較差的學生往往並不能奏效,果然在指導朗讀描寫牛皋一段話時,多數學生能抓住關鍵詞進行朗讀,尤其分角色朗讀時效果不錯。

任務二就是“由扶到放”的教學模式的實踐。通過對第二自然段進行學習方法的提煉,並且按照第二自然段的學習方法依次在小組內去學習第三、第四自然段。如此安排,不僅調動了每個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更加讓學生學會了一種自學的方法,交流展示環節效果非常好,每個學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這節課美中不足的地方是:①時間把握不夠準確,下課鈴響後沒有及時結課。②學生自主學習環節時間還是倉促,教師不能較全面的瞭解學生學習情況。③課堂練習不充分,沒有紮紮實實的去實踐。

《談禮貌》教學反思【2】

《談禮貌》是一篇說理性的文章,告訴我們: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與人交往的時候,以禮待人,恰當地使用禮貌語言,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文中通過三個生動的'事例從正反兩方面說明講究禮貌的重要性。如何使學生明白文中所闡述的事理,又瞭解使事理明晰突顯所採用的說明方法呢?在教學中,我以“三個故事中哪些語句能表現人物禮貌待人”一線貫穿,讓學生自讀感悟、圈畫批註,寫出自已的感受,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和表達的時空。在交流中,引導學生關注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揣摩人物心理,並呼叫想象創設情境,使學生在正反事理的比照中,在具體詞句的感悟中,既理解語言表達的妙處,又明白文中事理,水到渠成。

在這課教學中,我重點完成兩個教學目標:(一)初識議論文,(二)通過理解文字,讓孩子明白禮貌待人的意義,並落實到行動。

在教學第一個事例時,我通過抓描寫牛皋和岳飛各自的動作、語言句子,讓學生比照研讀體會禮貌待人的好處,並設定了補白:假如,你就是那老人,面對他們兩人的問路你會怎麼想,又有什麼樣的反應?讓學生感受到禮貌待人就體現在細節中,同時教給學生學習第二、三事例的方法,即:從人物的一言一行來感受到禮貌待人的妙用。

對於第二個事例,學生經過認真閱讀課文,結合女青年的裙子被小男孩踩髒後的例子,抓住“對不起”“微笑”“沒關係”等詞語,讓學生感到女青年不但沒有責怪小男孩踩髒她的裙子,反而也以禮相待,這是小男孩主動地道歉,使用禮貌用語的結果。通過讓學生即興表演不禮貌的場景讓學生認識到,在我們今後的生活中,應該用好禮貌用語,同學之間才會和睦相處。

最後一個事例在指導學生讀好周總理語言的基礎上補充周總理的相關資料讓學生明白周總理寬容、和氣;這一句話連用了三個‘您’,可以看出周總理對朱師傅的十分尊重,他的心中時刻裝著老百姓。可見禮貌待人還能體現一個人的思想素質和文化修養。

這節課教學我主要採取“由扶到放”的教學模式。通過:一讀明理,二討論交流,三感情朗讀的三個模組對第二自然段進行學習方式的指導,並且按照第二自然段的學習方法依次去學習第三、第四自然段。如此安排,不僅調動了每個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更加讓學生學會了一種自學的方法,教學效果非常好,每個學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初次看到這篇課文,覺得文章淺顯易懂。但是,上完了這節課,我再回過頭來看我當初所想的,發現自己還有很多地方認識不到位。

三個事例的寫法是一樣的,在教學這三個事例時,我把重點放在第一事例上。因為學生最感興趣的是這個,而這個事例也是最能講出語文的味道來的。其他兩個事例,我由“扶”到“放”,讓學生開展合作學習。

語文課終究不是思品課,我們只能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適時地對學生進行禮貌教育。語文課,應該更多的是一種交流,一種對話,是雙向互動,師生、生生之間暢所欲言,發表觀點,在交流中學習知識,培養情感,得到教育。因此在教學中,我始終堅持引導學生感悟作者潛詞造句的準確、傳神,培養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能力,口頭表達的能力以及在此過程中實現禮貌教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