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教學反思(集錦15篇)

來源:才華庫 3.04W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貓》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貓》教學反思(集錦15篇)

《貓》教學反思1

《貓》一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的經典之作。作者通過觀察大黃貓的神態、動作,傾聽貓的叫聲以及小貓的淘氣來表達對貓的一片喜愛之情,把貓的古怪性格及小貓的可愛形象描寫得栩栩如生。

在研讀教材時我發現,這篇課文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每段都緊緊圍繞總起句進行具體描述,語言精當,層次分明,上下連貫,結構嚴謹而且在遣詞造句的運用上也十分生動和生活化,妙趣橫生。因此我認為教學這篇課文就要根據其自身的特點,抓住總起句,層層深入,環環緊扣,如同剝竹筍一樣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在學習課文的同時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方面的紮實訓練,引導學生鑑賞和品味語言的精妙之處,以期達到“加強基礎培養能力”的目的。

教學這篇課文時,我主要抓住以下三個環節:

1、找出總起句並理解句意。

2、課文圍繞總起句寫了哪些內容?是怎麼寫這些內容的

3、找出並理解重點詞、句是如何表現中心的。這樣教學,符合閱讀教學的一般規律:即從整體入手,再到部分,使學生不僅理解課文內容,而且學到了閱讀此類課文的方法。在整堂課中,我覺得各環節處理的基本到位,檢測預習後發現學生在多音字方面存在一些問題,我進行多次強調,讓學生多讀多記。理解課文中學生品讀詞句也到位,學生理解了貓的古怪性格的具體表現。不足之處是:在總結寫作方法時,有點倉促;擬人的手法也應該讓學生總結出來;板書有點亂,應

該把學生總結出來的詞即時寫於黑板。在教學過程中,自我感覺激情不足,聲調過於低沉平緩,不夠抑揚頓挫,對學生的表揚的力度和方式也不是很到位,針對這些問題,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註意改正,做到更好。

《貓》教學反思2

聽了王老師的《貓》這課兩個課時的教學,深深為王老師那名師風範所折服,他的每一次設計都為了培養孩子的語文學習能力,無論是字詞的讀寫,重點句詞的巧妙引出,情境設計的恰到好處,他的引導方法不僅形式多樣,還非常到位。他的每一句話都在激勵學生樹立自信,敢於說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如果說對於這兩節課的某些設計還有值得探討的地方,我想提出以下建議:

首先,教學設計應以學生為軸心,教學目標的設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來作調整。教師的設計很好,在很多地方都很能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我印象最深的是有這樣一個設計,在學完滿月的貓的可愛調皮之後,老師設計了情境:

(一)、當老舍的朋友來到家中,看到小貓在玩線團,會說……

(二)、當老舍的鄰居來到家中,看到滿院的枝折花落,老舍會說……

(三)、當……這些情境都很好,不僅能把小貓的可愛盡顯於言語中,而且能從這些語言中更好地體會老舍對於貓的喜愛。假若學生真得走進了老舍筆下的《貓》,學生應該能自然而言地用文中相關的話來回答,可是課堂表現是:學生在老師出示相關句子後,讀也沒能讀出其味。考究其原因,不是老師的情境設計不好,而是這個情境對於南方的學生來說有點難,因為老舍的是北京話,南方學生不熟悉,學生要讀好已不易,現在要用說話的方式來展現,對學生來說是有挺大難度的。因此,我在思考:在面對學生不能跟上好的設計時,我想即便是再好的設計,也最好能調整一下,降低一點難度,讓學生真的學有所獲也未嘗不可。不過,不是所有有難度或是學生達不到要求的都要調整,如王老師在引導學生通過重點字詞來感受老舍對貓的喜愛和貓的可愛時,很多個點的學習,很多學生都跟不上,只會找句子,但老師一直在引導,就是要學生有一個意識——通過重點字詞來理解句意和文章要表達的感情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在這些環節,雖然學生不能達到預期目標,可是,我覺得不用更改教學設計,因為這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是教會學生會學語文的好方法。

其次,課文的教學應以單元目標作引領,對於單元目標中的明顯要求,應在課堂教學中有所體現。《貓》所在的單元,都是寫動物的,而且從字面上看好像是不喜歡這種動物,如“好一隻高傲的鵝啊!”“真是貪玩啊!”等等,實際上卻表現了作者對該動物的濃濃喜愛。這一種寫作方法是這一單元要求學生要掌握的,語文園地也有相關練習,我覺得在《貓》這一課的教學中也應有所提點,不是說要很正式或是單獨提出來講,而是在學生提到體現了這種寫作方法的相關句子時,可以稍微提點一下,讓學生有所瞭解,知道有這種寫作方法,從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感情。這樣又可以引導學生複習前兩課中的相關語句,加深對這種寫作方法的印象,同時這也能為學習“課後連結”從不同角度寫貓做個鋪墊。

課堂教學的每一處設計和處理都值得我們去探討和研究,不過我想如果教學設計能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來作適當調整,把單元目標融合到課堂教學中,可能對優化精品課堂會有更多的幫助。

《貓》教學反思3

《貓》是鄭振鐸從事文學創作的早期作品。文章寫了“我”三次養貓的故事。從全文看,重點在第三隻貓。故事的主體是“我”,主旨在於冤案的教訓。作者告訴人們,僅僅根據一點可疑的跡象,就得出主觀臆斷是錯誤的的,依靠自己的強勢話語權和暴力進行隨意的懲罰只會傷害無辜。讓學生讀懂領悟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泛泛的講述`分析對學生來說,只不過是浮於淺表的被動接受。仍無法體會`領悟文章的經典之處,獨到之處。在教學文字時,我實施了探究研讀的方法。

這篇文章,描寫很生動,無論貓的各種形態還是一家人的喜怒哀樂,都躍然紙上。我放手讓學生反覆朗讀,從整體上感知全文,提出值得探討研究的問題。先讓學生畫出抒情議論的句子,引導學生體會`探究。重點放在第二隻貓的失蹤與第三隻貓的死亡所引起的思想感情。如:提問可以設計為:1。文中寫“我”家養的三隻貓,這三隻貓的來歷、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結局及亡失時我的感受有什麼不同?2。文中寫兩隻可愛的貓的篇幅不如一個醜貓的篇幅長,到底發生什麼可怕事情?

3。在寫第三隻貓的結局時,用了哪些詞語直接描寫“我”的思想感情,對於這件事你想對“我”說點什麼?

4。為什麼“我”明白自己的錯誤後會感到如此痛心?

5。作者這樣自責的結果就是“自此,我家永不養貓。”,你知道他這樣做的原因嗎?

因此,這樣探究就是探究課文的抒情議論,探索作者究竟想說什麼,諷喻的是什麼社會現象,在哲理層面上是什麼意思。明白了這些,才算理解了著篇課文。

《貓》教學反思4

《貓》這篇課文是四年級上冊語文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用生動的語言、細膩的語言寫了貓的性格古怪和滿月時的淘氣可愛,字裡行間的流露了對貓的喜愛之情。

為了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課伊始,與同學聊了一個非常簡單的話題:同學們,大家都喜歡哪一種動物,學生的話匣子一下子打開了,正當他們激情洋溢敘述時,引出本課的學習內容15、貓。

一、質疑切入、理清順序

學習課文的過程實際上,是學生與文字的對話過程,學生如果能合理的存疑,一定會很投入地走進文字去解疑。因此,我從課題入手,讓學生充分地質疑,然後我進行歸納總結:老舍先生抓住了貓的什麼特點來寫?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來寫貓的?學生帶著自己地問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在反饋交流時,學生不僅能解疑,而且行文的線索也清晰可見,板書:性格實在有些古怪;滿月時淘氣、可愛。

二、品讀課文,方法引領

重點品讀“性格實在有些古怪”這部分。1、設疑: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寫了它的古怪的?在課文的哪些自然段。2、出示閱讀要求:默讀課文,找出對應的句子,勾畫、圈點、批註,先自我體會。3、小組交流。4、全班反饋:課件出示“高興………不高興”的句子,讓學生齊讀、分角色讀、教師指導讀,學生很快地感受到了作者運用了對比、反語等手法來表現貓的性格古怪的;然後讓學生用同樣的方法繼續默讀課文,課件出示:“老實”,緊扣一個“可是”讓學生體會貓老既貪玩,又盡職的事例反覆朗讀,並用“非……..不可”練習說話,學生通過感情朗讀進一步感受作者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貓的古怪特點表現出來。過渡設疑:除了寫了它的“老實和高興,不高興”課文還寫了什麼,引出貓的勇猛這個事了。通過以上的學習,我及時做好總結:作者是怎樣把“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寫得生動有趣的?水到渠成地引出了學法的指導,學生總結為:寫總寫,然後用具體的事例來突出特點。很好地落實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然後方法遷移學習“滿月時淘氣、可愛”。

三、整體感知、昇華理解

當學完課文後,設疑:學生能夠把大貓和小貓給我們描寫的如此生動,他的祕訣是什麼?這一問題的設計,既是師生對話,也是與文字和作者的對話,更是昇華了本節課的內容。學生很輕鬆地瞭解到了:仔細觀察;抓住特點;積累材料。

《貓》教學反思5

《貓》是老舍先生筆下的一篇描寫動物

的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平實無雕琢的語言,表現出貓性格的古怪,以及剛滿月小貓的調皮可愛。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和對生活的熱愛。

新課標指出四年級要求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力求讓學生通過朗讀來感受作者對貓的喜愛,以研究性閱讀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來說出自己的體會,讀出自己的理解。創設情境來讓學生感受作者和《貓》之間的真情,感受“人愛貓、貓愛人”的和諧畫面,體 會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瞭解作者是怎樣寫出貓的性格特點,並在閱讀中體會“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教學時,我採用了“先扶後放”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通過第一自然段中的“老實、盡職、貪玩”感受貓性格的古怪,重點分析、體會、朗讀第一自然段。放手讓學生合作交流第2、3自然段來突破難點。

在開頭和結尾分別只用有概括句子的文章和老舍的文章作對比,讓學生感受作者用具體事實,抓住動物的神態、動作、聲音來表現動物特點的描寫方法。只可惜這點指導得不夠詳細,只是讓學生感受到,

而並不能保證學生能夠學以致用。

另外還有兩點是需要我注意和改進的:

1、本文是一篇要求背誦優美語句的文章,應給學生一些背的時間。

2、在指導“屏息凝神”這個詞語時“屏息”指導得不夠準確。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繼續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和有活力的年輕教師探討,不斷完善自己,還請各位同事多多幫助、多多指導,謝謝大家!

年級:四年級 姓名:李麗娟

《貓》教學反思6

《貓》這篇文章可謂人見人愛,一直都是教學上的一個典型範文。《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的散文。文章雖然短小,但內容具體,條理晴晰,描寫生動,剪裁得當,構思精巧,是一篇令人百讀不厭的優秀的範文。貓雖然是一種極其普通的小動物,然而在老舍先生的筆下卻顯得那麼生動活潑,那麼惹人喜愛。這篇文章細緻生動地描述了長大後貓的古怪性格,剛滿月時小貓的淘氣可愛,全文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力求突出文中所蘊含著的人文精神——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強調學生在閱讀中學會作者是怎樣用方法把貓的特徵介紹清楚的,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教學時,我採用先扶後教的方法。

教學前三個自然段時,我用引導法,我儘量讓孩子們自己去發現,貓有那些古怪的性格。即先引領學生有機會自己閱讀,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讓學生自己找出既“老實”、“貪玩”、又“盡職”;既“溫柔可親”、不高興時又“一聲不出”;既“膽小”又“勇猛”,這些詞來體會貓的古怪性格,然後讓學生看看作者是怎麼把這些矛盾詞語連起來的?並且疏通寫作結構。然後引導學生分組討論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貓的這些古怪性格?特別從哪些句子哪些詞你能體會到貓的古怪性格?

在交流的過程中,我讓學生自由發言,自談體會,重點引導一些關鍵的句子,通過理解關鍵性的句子,讓學生感受老舍用具體事例說明事物方法,老舍字裡行間蘊含的喜愛之情,老舍對句子運用得出神入化的程度,並且配以朗讀的深入指導,最總達到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提高,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身邊事物,熱愛生活的情感。有同學說:“在作者眼中,貓的髒腳印成了可愛的‘小梅花’,可見作者是多麼喜歡貓呀!”有同學說:“我在‘它還會豐富多腔地叫喚’這句話中體會到老舍對貓的喜愛,在他眼中貓就像一位歌唱家一樣棒。”還有的同學說:“我從‘蹭你的腿,要給你抓癢癢’這句話看出貓與作者之間有著很深厚的感情,真是貓親人,人愛貓”可見,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來潛心研讀,細心品味,學生便會很快地理解文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了。

學習第二段,我就採用放手讓學生自學的態度,讓學習上一段的方法運用在第二段的學習上。

在總結時,我讓孩子們學會“圍繞中心句,用具體事例說明事物特點”這種方法,並能運用在習作上。

反思這節課,學生們學得興趣較濃,貓的可愛也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完全歸功於學生能抓住文中的語言文字,通過朗讀進行揣摩體會。但也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學生似科在怎樣將一個事物的特點寫具體方面收穫甚微。到底讀寫結合是將文章斷開,插入寫作聯絡呢,還是在上完全課後,待下節課再作系統練習呢?這還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地實踐與努力探索。

通過這一篇課文的教學,我體會到語文教學要抓住課文中語言文字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揣摩,既能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又能培養學生說話、寫作的能力。

《貓》教學反思7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作者通過觀察貓的神態、動作,傾聽貓的叫聲,以及對貓的一片喜愛之情為主線,把貓的古怪性格及小貓的可愛形象描寫得栩栩如生。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裡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我教學《貓》的第一課時,引領學生走進了老舍筆下的貓。學生們在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中理解了課文內容,而且深切的體會到了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初步感受了作者是真實具體的描寫。

在教學中我最為關注的還是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感悟,不僅關注他們的本生的感悟,更關注在老師的指導下的提升感悟。第二自然段的句子,表達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與學生實際的理解有距離,特別是“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這個句子。為此,我設計了三次提升(首先是比較朗讀,其次是以梅花圖引發美感,最後提出反問引起思考),讓學生的學習價值得到實現,而不是在課堂中虛度光陰。那麼,用什麼可以顯示出學生的感悟在提高了呢?這決不是附和性的意見,一個強有力的檢驗便是朗讀,讀出自己的特色,而這篇文章又適宜用朗讀來體現,當然在實際學習中學生由於對句子的一再提升的認識而讀得津津有味。

《貓》教學反思8

《貓》的教學反思。有豐子愷的《白鵝》,俄國作家葉.諾索夫的《白公鵝》,老舍的《貓》和《母雞》。一篇篇生動的文章,讓我們具體感受作家筆下栩栩如生的動物形象。四年級的閱讀教學,不僅要理解課文內容,品讀語句,更要注重寫作手法的遷移學習。

《貓》這篇課文寫了貓的古怪性格,並寫了滿月小貓的可愛,抒發了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這篇課文有兩個非常突出的特點。首先是表達了真摯的感情。其次是老實先生平時無雕琢的語言風格。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繼續感受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意境,體會作者對生活德爾熱愛;二是引導學生感受作者用具體事實表現動物特點地描寫方法,教學反思《《貓》的教學反思》。

在學習生字後,我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貓的。對於這個問題,學生經過自讀能迅速地提取資訊。緊接著我們重點學習貓的性格古怪的部分。我讓學生默讀1-3自然段,找找哪些地方讓你覺得貓的性格古怪。先自己找,然後反饋交流,品讀賞析。在反饋中我注重關聯詞的理解運用指導,先找出,然後體會表達效果,再造句。如“任憑……也……”“非……不可……”“無論……也……”。在學習“它還會豐富多腔地叫喚,長短不同,粗細各異,變化多端。”時,我大膽讓學生自由發揮,體會豐富多腔。先自由學貓叫,再請人演示不同的叫,“長短不同,粗細各異”,最後的“變化多端”一起展示。雖然這一環節紀律不是很好,但學生積極性高,自主發揮,相對能感受體會貓叫聲的豐富。最後一段寫小貓滿月時的天真可愛,生氣勃勃。我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體會老舍語言平時、無雕琢而準確、到位。從發言情況看,學生的自主品味還是不行,只有幾個同學發言,積極性不高,也不知道如何組織語言。對於作者所流露的情感,在字裡行間是不言而喻的,學生能很快的說出來。但是要自己說清楚還是不夠。寫作指導,在學習課文中進行點播,學習文章清晰的結構,列舉事例的寫法和平時的語言。教後的感覺是內容講到了,但學生的能力培養還是不夠,沒有真正讓學生入腦、入心……

《貓》教學反思9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裡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

理解貓的性格古怪是本文的重點,也是一大難點,針對這個難點,我是這樣設計教學的:

1、讀讀課文,看看老舍先生家裡養的是隻什麼樣的貓,邊讀邊畫出有關的句子:

教師、學生合作板書:

老實 貪玩 盡職

可愛 古怪 溫柔可親 一聲不出

膽小 勇猛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全文有初步的瞭解,又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2、以貓的貪玩和盡職對比為例,體會貓的性格的古怪:

⑴ 有同學談到課文中的貓是隻貪玩的貓,讀出有關句子。

⑵ 讀出表現貓盡職的句子,標畫有關詞句,說說從哪裡看出貓的盡職。

3、貓很貪玩,但卻又很盡職,學到這裡你對這隻貓又有了什麼新的認識(認為這是隻怎樣的貓)?

⑴ 你能從黑板上圈出一個詞語嗎?

⑵ 再讀讀這兩段話,讀出貓性格的古怪。

(設計意圖:在通過理解、朗讀領悟到貓貪玩、盡職之後,學生很容易能夠在先前的板書中找到與之相關的對貓新的認識──古怪。這樣的設計為理解大貓性格的古怪作出了引導,又為更好的理解另外幾處大貓的性格古怪做好了鋪墊。)

4、舉一反三,從課文的1~3自然段中,你還能從哪些地方讀出貓的性格古怪?

⑴ 請你通過朗讀告訴同學們哪裡還表現了貓的性格古怪。

⑵ 填空:

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它既( ),又( );既( ),又( );既( ),又( )。

(試著說說古怪的意思)

(設計意圖:針對本課的教學重點先通過朗讀表現貓的性格古怪,在朗讀過程中能更進一步體會到貓的性格特點,在此基礎上舉一反三,設計如上填空,學生水到渠成的體會到了貓性格古怪的特點,而且還培養了概括能力。)

以上的教學設計,通過實際的課堂檢驗,效果較好,學生不僅在不知不覺中領悟了貓性格古怪的特點,還得到了朗讀、語言文字的訓練,真可謂是一舉多得。

《貓》教學反思10

今天王校聽課!我在昨晚的時候,做了一個主意,我要按照我平時講課的方式去講解這一堂課!這樣,我能聽到我平時上課的不足,幫助我成長。

講課過程,總得來說,自己比較滿意。能夠按照我的預想進行,也沒有出現失控的事件。

對於今天的課程,我有如下反思,

1.我在授課中,出現了學習目標,讓學生在內容完事後對比學習目標進行總結。但是,因為是第一次用,也有錯誤,我沒有讓學生提前去閱讀學習目標!我只想悄悄地說,我忘了。

2.板書設計不合理!板書是我的死穴,今天因為內容有點多,所以板書感覺很擁擠。我要好好設計。

3.對於關鍵點總結不夠,導致習題的完成出現困難。我檢討!

4.有點被學生帶偏了,後半段時候,分析有點分析不出來貓的可愛。我應該換一個方式引導,這個沒有做好。

放學後,我去找王校評課了。王點,校長誇獎了我,真的好高興!但是,她也指出了幾個關鍵的點~1.課文讀的不夠多,2.引導總結不夠,3.習題時間不夠。王校長指出我模式的不足,我很受益!加油,快放假啦。

《貓》教學反思11

學習本課很輕鬆,幾乎是學生自願去完成學習任務的。課前,我提前兩天佈置學生觀察自家或鄰居家的貓,並認真做好筆記,更進一步的觀察貓的一些固有的特點,以及貓的生活習性,包括貓的生活表現,特別注意觀察貓在高興時,不高興時,抓到老鼠時的神態表現,並作好觀察記錄。

在第二天來學校時,我花了一節課,讓學生將自己的記錄,按順序排列,然後進行逐項詳細地闡述,在學生闡述的過程中,我點選旁敲幫助學生說具體,便於發揮自己的想象,學生邊說,我邊有序地板書關鍵詞句,給學生製作一幅完整的思維模式。特別是在指導學生說貓捉老鼠的過程,一定要動察貓在發現有老鼠“之前,之中、之後”的反應過程,這裡,我特別提示了,以前學過的知識,把事物當人的思維活動,動作神態來寫動物的一般寫法。

學生說過之後,“趁熱打鐵”讓學生起草,在點評學生習作時,再套出新課,引導學生帶上自己的習作和作者進行交言體會。看看大作家老舍先生筆下的貓是怎樣的一隻貓。這篇課文細緻而生動地描述了貓的古怪性格以及滿月時的小貓的特點,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本課語言生動,情感真摯,老舍把貓當朋友,當作家人,當作親人,之所以老舍筆下的貓無論是淘氣還是古怪,那種可愛都表現得淋漓盡致,是因為作者與貓之間像朋友一樣,相互信任,和諧相處,也因此,而能創造出一個非常美麗的世界,其實這一切都是源於對生活的熱愛。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再次走進文字,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從情感中品嚐作者的寫作方法。

本課很明顯,在寫作中用具體事例表現動物特點的描寫方法。本文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在介紹貓的性格特點時,只是將事實具體地寫出。作者先從三個方面具體再現貓的性格古怪。比如:它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它高興時和不高興時截然不同的表現;它“什麼都怕”但又那麼“勇猛”這三個方面的表現,看起來相互矛盾,但都是事實,所以說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再講它小時候十分淘氣,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剛滿月,腳腿還站不穩時就愛玩;第二是稍大一點膽子越來越大,也就更加淘氣。使貓的形象越來越豐富,性格越來越鮮明,給人留下一種深刻的印象。在這環節上,我讓學生再次去修改自己的習作,借作者的“文筆”用一用。

《貓》教學反思12

上課時,我請學生說貓給自己留下的印象,創設了自主、和諧、寬鬆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這節課有一個良好的開端。整節課中我能尊重學生個體差異,能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和自信心。

在學生填“貓既又它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這個空時,允許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填。當學生理解到“小梅花”能體現老舍先生愛貓之情時,我能與學生呼應,利用手勢表現五個瓣的小梅花形狀,引導學生理解老舍先生愛看這小梅花,越看越覺得美,自然而然地體會了老舍先生的愛貓之情。這節課上我與學生始終能進行平等對話。我認為只有在平等的基礎上,課堂對話才是以石擊石的火花迸射,以心連心的心潮相逐,以思促思的智力引爆,以情生情的激情奔湧。

在理解完貓的性格古怪一部分時,我利用課件出示一組省略號,這是我對教材的創造性使用,這樣既能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貓的性格古怪,突破教學難點,又能對冒號的用法進行鞏固複習。意在培養學生創造潛能的同時複習基礎知識,力求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係。學生在補充省略號的內容時結合生活實際講得較好。我在處理第四自然段“滿月的小貓更可愛”時使用以讀代講的方式,給學生留下充足的讀書時間、自由的理解空間。

這節課上學生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小組學習,小組學習時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取長補短,學生在小組學習過程中迸發出思維的火花,讀的水平不斷提高。

實踐證明,教師發揮主動性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於學生創造性地理解教材,符合學生學習規律,收效較好。

《貓》教學反思13

活動目標:

1、 嘗試看圖學編繞口令,喜歡說繞口令。

2、 能注意傾聽詞句,辨別近似音,學習口齒清楚地背誦繞口令。

活動準備:

掛圖:貓和包

活動過程:

一、 交代猜繞口令的名稱,激發學說繞口令的興趣。

這個包是誰的?貓和包之間又會發生什麼事?

教學反思:提問是幫助幼兒分析理解作品的重要手段,新課程要求教師要在課前設計問題時,注重問題的價值性,從問題的設計能體現出教師的教育思想,甚至教師本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尤其對於大班幼兒,問題要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藝術性,要蘊含一定的人生哲理。

二、 觀察圖片,嘗試編繞口令。

1、 幼兒三三兩兩邊看邊議論。

2、 誰看懂了,說了一件什麼事?

3、 誰會把圖片的內容,用一句話來表示?

教學反思: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讓受教育者將來能很好地在社會上立足,離開生活、離開現實的教育是毫無意義可言的,因此,教育不能脫離幼兒的現實生活。在引導幼兒理解完故事內容以後,我有意設計與幼兒生活緊密相聯的問題。幼兒大部分都能說出答案,最後的問題幼兒說得不是很明確,需要老師總結。

三、 聽聽、念念。

1、 示範念繞口令。

2、 看圖自煉與互相練習繞口令,教師觀察傾聽,提示。

四、 鞏固對繞口令特點的理解。

1、 在念繞口令時,什麼發現?為什麼你覺得有些字、詞很難念清楚呢?

2、 原來,念繞口令時有許多讀音相近,由容易混淆的字片語成的句子,念起來較拗口,念快時容易唸錯。

教學反思:這個環節中,幼兒能很好地朗讀繞口令,但不是繞得很快;經過老師的指點,幼兒稍微好些;老師最後暗示並教會幼兒生活中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才能發現美好、感受美好,從而去創造美好。

五、 遊戲:我念得好。

1、 遊戲玩法:在規定的時間內唸完繞口令。

2、 遊戲要求:念得快而準確。

3、 遊戲規則:規定時間內沒有唸完鬧鐘響,就定為失敗。反之,鬧鐘不響為勝利。

《貓》教學反思14

《貓》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是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雖然短小,但內容具體,描寫生動,剪裁得當,構思精巧,是一篇令人百讀不厭的優秀的範文。貓雖然在日常中是一種極其普通的小動物,然而在作者老舍爺爺的筆下卻顯得那麼生動活潑,那麼惹人喜愛。這正說明了在我們身邊,處處都有美好的事物,如何讓學生學會熱愛生活,學會用心去感受,去發現美,欣賞美,並創造美成了本課的最終目標。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裡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力求突出課文中所蘊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以研究性閱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豐富語言積累。

《新課標》把“豐富語言的積累”寫進了教學目的,這既是學習語文、提高語文能力的需要,也有很強的針對性。兒童語言貧乏,他們學習語言的過程也是不斷積累語言的過程。頭腦裡的語言材料增多,語言水平自然提高。這是社會交際所必需的,也是提高認識、發展智力所必需。說話時“妙語連珠,出口成章”,習作時“文思泉湧,妙筆生花”都在於一個人具有深厚的語言積澱。而積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今天我就是結合課文的內容,讓學生積累有關成語。教師看似隨意實則有意的一句話,為學生創設了一種積極思維的可能。重視朗讀,重視整體綜合感知。過去在閱讀教學中,長期存在煩瑣的內容分析和千篇一律的教學程式。使語文教學的情趣淡漠了,形象破碎了,美感削弱了,特有的魅力墜失了……《新課標》中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因此我讓學生自己選擇去讀寫貓性格古怪的句子,並且說說為什麼這麼讀?如本文中對“蹭”字的理解,如果僅僅追求字面上的解釋是遠遠不夠的。由於學生已經過充分的`朗讀,獲得了感知印象,並和已有的感知經驗碰撞、接通,於是心有所悟,豁然開朗。由於語言文字隱喻性很強,許多詞彙可意會不可言傳,可體驗而無法表達,有的是言有盡而意無窮,有的是“盡在不言中”。正是由於語言的模糊性,增強了語言的美感和表現力。使符號化的文字被重新貫注了生命的血肉,抽象化了的概念重新賦予了生活的感性力量。

教學時,我採用了先扶後放的教學方法,即引領學生學習第一自然段,然後讓學生學習第二自然段,從而讓他們有機會自己閱讀,自己發現問題,並自己解決問題。引領學生學習第一自然段的時候,我抓住了“老實”、“貪玩”、“盡職”三個重點詞,體會這三個不同特點的詞的連線詞句所表達的作用成了本段的教學重點,從而去體會貓的性格古怪。教學中,朗讀成了體會情感的最直接與最重要的手段,通過個別讀、自由讀、齊讀、引讀等多種朗讀方法,層層遞進地加強情感的培養,體味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誰能讀得更喜愛些?”的激勵性導語使學生積極而又活躍。同時讓學生感受到作者把貓當成一個調皮的孩子來寫,是一種擬人化,是因為作者喜愛貓。

如此,在重點引領學習第一自然段這一範例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研讀第二自然,就顯得自然而有意義了。自學前,我又引領指導學生從層次、詳略、表現手法,用詞造句等各個方面去學習,於是,學生圈圈畫畫,讀讀寫寫,都能完成這個自讀過程,並參加交流,進行自己講書。這樣保證了他們有充分的時間去研討課文,有效地鍛鍊了學生提取、處理資訊的能力,擺脫了繁瑣提問作情節分析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束縛。學生享有充分的自由,他們可以挑自己最有感觸的地方說,這樣也就激發了他們的積極性和自豪感,也就發揮了他們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但由於自身經驗的不足,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存在著不少缺陷的,如對教材挖掘不夠深,對一些重點詞沒有加深體會等,需要在不斷地積累過程中不斷地進步。

《貓》教學反思15

讀書之樂何處有,數聲鐸振天地心

——《貓》教學反思

指定主題伊始,便開始思考如何架構課堂,《貓》公開課教學反思。如果把這堂公開課比喻成一個孩子的話,他誕生的那一刻帶給我的感覺自然是喜不自勝的,但比起這短短的四十分鐘,在長長的幾個月的孕育過程中我體會到的震撼與幸福,實在無法用簡單話語言說。

就我自己而言,對文字進行社會學解讀是我的強項,這種以作者為中心,以挖掘作者原意為目標的解讀方式很對我人文理想的胃口。去年的公開課選定《風箏》為題,與其說是初生牛犢挑戰難度,不如說,我對自己個性與文字契合度的把握。於是,我開始長時間的“開掘工程”,從《貓》文的社會內容和思想意義入手,圍繞《貓》與鄭振鐸、1925社會大背景的關係,思考其社會性、思想性、時代性。在與師傅崔曉麗老師討論過程中,師傅則從文化學解讀的角度極大開拓了我的視野,她以一種歷史透視的、全息的眼光,緊扣對文字語言的分析,提醒我從文字縱向的超時代的深層思想底蘊角度。注意作者所創辦的文學研究會“文學為人生”的理念,要側重於文字橫向的現實意義,特別是時隔八十年後,在今天,作品仍然具有的“關注弱勢群體”這一社會意義,不僅對文字進行“過去式”的解讀,更要引導學生進行“現在進行時”的解讀。

在課堂架構的雕琢過程中,如何在看似簡單的“三隻貓的亡失”中找到共性,挖掘主題,是我思考得最多的問題。某天突然想到魯迅先生對於悲劇的解讀:“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前兩隻貓有著毋庸置疑的美好,也有著共同亡失的命運,不正是一出接著一出的悲劇麼?可是第三隻貓,它長得難看,性情懶惰,形跡可疑,基本沒有任何美好可言,那麼它的命運算是悲劇嗎?如果算,那與魯迅先生的話有矛盾;如果不算,作者又為何悲從中來,永生悔恨?“悲劇”是必然的,也許,被毀滅的“美好”並不在第三隻貓的身上……我就這樣沉浸在“悲劇”的思考中,伴隨我的是一整個週末的陽光,和書香……當我帶著思考成果“第三隻貓的悲劇中被毀滅的是人的美好”去見師傅時,還為自己的“新發現”竊喜不已。

師傅只輕問了一句:“第三隻貓,真的不美好嗎?”,各種疑問不斷擁堵在我的頭腦,第三隻貓真的不美好嗎?如果不美好,那人對它的毀滅又怎麼能說是人性的自我毀滅呢?同樣是貓,我是根據什麼來斷定它比起前兩隻沒有一點美好呢?果真不美好……那作者行文的意義何在?僅僅只是要表達歉意?抑或我能牽強地說他在表達著反省、表達著……

“生命”——師傅又是輕言一語,如同一個久失武功的人突然被打通了任督二脈,一切疑問在“生命”二字面前土崩瓦解:第三隻小貓的美好與否,是人類根據自己的好惡來斷定的,致使它在家中處於“可有可無”的地位,這是對生命本身的不尊重,即便是作為解讀者的我,也被帶入了這樣的錯誤,它的冤屈,是人類根據自己平時對小貓的印象,粗暴武斷地誤解,他的死亡,更是因為人類冷漠的棒殺……第三隻小貓,它的生命本身就是美好的,人類對於這種美好的毀滅,不正是一出真真正正的悲劇麼?而人類的每一次粗暴、武斷、冷漠的行為,不正是人類在生生地撕毀作為萬物靈長在面對生命時本該有的平等、尊重與保護這些人性的美好嗎?是了,如果沒有正視生命本身的美好,一切分析都是徒勞,教學反思《《貓》公開課教學反思》。

主題架構好後,我們開始了細節的雕琢:對於七年級學生而言,悲劇主題的探究很可能難度太大,深沉的悲劇主題如何能通過更直觀的影像引起學生的共鳴?多媒體與課堂如何能巧妙靈活、不著痕跡地契合?如何帶領學生由淺入深地接近主題?文字解讀的過程中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能力?如何設計學生活動……

“語文價值”——是師傅掛在嘴邊的詞,她不斷提醒我,一定要注意在文字分析時培養學生的提取資訊、總結概括、遷移拓展等能力,這就需要老師做“問題設計”的功課。如何把課堂的環節用一個個由淺入深的問題不著痕跡地串起來;一個問題丟擲去後,學生可能的回答是什麼,能回答到哪個維度,如何追問引發學生對更深層維度意義的挖掘;學生答問後,如何以肢體語言或口頭語言來肯定學生,激發他的自信和創造力;

“多媒體的巧妙運用”——是師傅再三叮囑注意的,不要被課件牽著走,而要讓它成為課堂的增色劑。可愛貓的圖片、模擬的小貓叫聲十分契合“美好”一詞,學生在文中找依據時便也不亦樂乎地愛上了這幾隻小貓,在引出了貓與人的雙重悲劇之後,憂傷的小提琴音為背景,畫面上緩慢出現的無家可歸的老人、被逼賣藝的孤兒、汗流浹背衣衫襤褸的農民工,我在描述著發生在孩子們生活之畔的“社會悲劇”……我看見,孩子們眼圈紅了,師傅在教室後面抹著眼淚,此時無聲勝有聲。

“活動設計”——設計這個環節時,不禁想到段考前語文備課組的幾位老師帶我們去某學校聽課,當時對於他們的課堂小組學習模式中高效、自主的小組討論和師生約定的暗號引得我們嘖嘖稱讚,回來後,我也在班上有意訓練學生,討論結束時,老師讀一句詩,學生接下一句,字落靜音歸位。這已經成為了孩子們的一個習慣,在他們駕輕就熟的學習活動中,收穫自然不必說。

“課堂架構”——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匯入的方式和結課的方式,這次也不例外。鄭振鐸先生的名字正是他文品的一個真實寫照:“振鐸——敲響警鈴,警醒世人”,上課之初的這一懸念在對文字的逐步挖掘的過程中逐漸明晰,最後,我以龍應臺先生對於作家的觀感結語:“壞的作家暴露自己的愚昧,好的作家使你看見愚昧,偉大的作家使你看見愚昧的同時認出自己的原型而湧出最深刻的悲憫。”為課堂作了一個完整的呼應。

粉筆,成了人性解剖的利刀;課堂,成了心靈自省的聖地。;學習,成了自主自由的旅程。

而遺憾,更是如影相隨、顯而易見。

首先,對於文字的接受美學解讀,作為新手的我顯然沒把握好。任何一篇文學作品,都有意義空白或不確定性,從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價值。《貓》一文的兩極組合就是根據讀者的介入情況賦予的。這一點,陳曦老師值得我學習,她的課上不僅從作為人的角度對文字主題進行了挖掘,呼籲人們平等尊重第對待一切生命,更從貓的角度,闡述了作為弱者,應該如何自立自強、贏得尊敬。這種多角度解讀是拓展學生思維廣度的重要手段,非常值得學習。

其次,口頭禪和教態細節,粗線條的我往往忽視細節,而細節對於一位站在臺上,一言一行都對學生起著重要影響的老師來說,是異常重要的,更何況,是本該發揮語言的神奇魅力,引領學生思緒的語文老師。在以後的教學中,精益求精,像雕琢藝術品一樣雕琢每一堂課、每一個瞬間。

讀書之樂何處有,數聲鐸振天地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