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教學反思(集錦15篇)

來源:才華庫 1.23W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詹天佑》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詹天佑》教學反思(集錦15篇)

《詹天佑》教學反思1

《詹天佑》這篇課文是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課例。課文內容豐富。敘事較為簡煉,雖文章開篇點題,中心思想一讀便知,但由於文中所寫的事件距今天已將近一百年,學生對當時的社會現實,是十分陌生的,對居庸關、八達嶺、青龍橋附近的地勢,也只能借語言文字去想象。所以如何使學生動情,受到詹天佑愛國思想的薰陶,激起愛國情感,形成立志學習的動力,就成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聽完王老師的這節課後,我有以下幾點反思:

一、以讀貫穿課堂,在讀中理解。閱讀教學還是應該以讀為本,讓學生在充分讀書的前提下去感悟,去體驗,這樣學生自然容易“見文生情”。如有關帝國主義者對修築京張鐵路阻撓、要挾、嘲笑的語句和詹天佑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為中國人爭了一口氣部分都應該進行多種形式的讀,只有讀出感情才能幫助學生理解。在理解“中部鑿井法”“從兩端向中間鑿進”的方法和“人”字形線路時,通過讀重點段、讀重要的句子、詞語,學生就能較容易地找出詹天佑當時遇到的困難和採用這些方法的原因和獨特之處,從而體會詹天佑的創新精神。

二、對於教學難點的處理採用了比較直觀的方法。這篇課文理解的難點就是“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型線路”這兩部分內容。這兩個技術性比較強的問題她採取了直觀教學的手段,讓學生畫示意圖和觀看課件解說,從而也能感受到人物的傑出與偉大。但儘管採用了比較直觀的方法,學生也理解了設計的巧妙,但是對於詹天佑的設計並沒有產生真正意義上的讚歎之情。我想如果結合“連外國的工程師也不敢輕易嘗試”這個內容以及當時的施工條件來看詹天佑的設計,學生體會詹天佑的“傑出”便會水到渠成。同時這也是教給了學生一種讀書的方法,即聯絡上下文理解。

三、相信學生,放手自學。六年級的學生,在閱讀理解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能力。《詹天佑》這篇課文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理解並非很難,教學時要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引入新課時,讓學生交流收集回來的關於詹天佑的資料,既瞭解了學生預習收集資料的情況,又把學習主動權交給了學生,避免了教師介紹學生聽那種被動學習的情況。

不同的意見:本節課老師在教學勘測路線這一部分時,放手讓學生從讀中總結自己的體會,孩子們思維活躍總結的內容也很具體。可是在後面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內容上分析的就比較唐突,時間有點趕,應該把時間和內容安排恰當些。

《詹天佑》教學反思2

與原教案相比,我認為修改後的國小課文《詹天佑》第二課時教案呈現出以下幾方面的優勢:

1、從線性設計到框架設計

原教案設計基本上是一種線性設計,按4、5、6三個自然段依次學習,在教學內容、各環節的教學安排上有明確的規定,整個教學過程缺乏靈活性,它導致課堂教學的刻板化,不便於學生學習主體性的開發,組織形態較為封閉,還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修改後的教案,由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的內容、方法,明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是一種“有設計,無規定”的框架設計,教案在充分考慮學生原有學習經驗積累的基礎上,為他們提供了充分的學習與思維活動的空間,根據學生的選擇隨時調整教學的順序與結構,使教學更具開放性和彈性。

“框架設計”最大的優勢在於它的學習過程是動態生成的,學生在課堂中常常會出現一些預料之外的“驚人之舉”,此時,最能夠考驗教師的教學機智和課堂駕馭能力。一個善於把握課堂的教師往往能“將計就計”引發出具有生成性的教學生長點,“擇其善而揚之”。

2、從一般認知教學到情知互促教學

我的普通話標準、流暢,朗誦又是我的強項。原教案我在情感的鋪設上還不夠到位。在修改後的教案設計中,則明顯地體現出我努力在教學活動中創造出一種情感和認知相互促進的教學環境,設計的導語與過渡語富於情感性、激勵性,教師成為學生情感的激發者,在充分的語言渲染中創設出更能激發學生情感和學習熱情的情境。如:末尾的寫話,以月夜下,一條鐵軌筆直地伸向遠方為畫面,配以悽婉的世界名曲《神祕花園》,此時教師飽含深情的話語響起:“詹天佑為我國的鐵路事業奉獻了30多年,幾乎沒有一天離開過鐵路,由於勞累過度,積勞成疾,享年僅59歲。臨終前,他還在說著這樣一句話:‘生命有長短、命運有浮沉,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華夏大地上的一根鐵軌……’,同學們,這些如血脈一般遍佈在祖國大地上的鐵軌凝聚著詹天佑畢生的心血,它們默默無語,卻又執著地向我們表達著什麼……此刻,凝視著詹天佑高大的塑像,凝視著他深邃的眼眸,你覺得他似乎在對你說些什麼?請把它寫下來。”在這種情感的宣揚中,學生的寫出的話語便有了一定的深度與力度。與離開這種情境產生的效果是不能相提並論的。

歷經情與知的多次交融,促使學生情與理的和諧統一,使學生能在特定的氛圍中有效地獲得知識,從而使情感獲得進一步的提升,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過程中深化了對文字的理解。

3、從關注“教”的設計到關注學生“學”的原認知經驗

修改後的教案,在學習文字之前,教師這樣詢問學生:“請大家考慮一下,以你們的經驗,怎樣學習4、5、6這三個自然段效果最好?”這個設計,在原教案中是沒有的。再如課末寫話,原教案這樣設計:“同學們,這些如血脈一般遍佈在祖國大地上的鐵軌凝聚著詹天佑畢生的心血,凝聚著他深沉的愛國之情。它們默默無語,卻又執著地向我們訴說著什麼、、、同學們,請拿出你的筆,將它無言的沉默化為有聲的語言。”經過對學生學情的認真思考,我認為他們在原知識基礎上難以達到這樣的深度,因此,修改為“此刻,凝視著詹天佑高大的塑像,凝視著他深邃的眼眸,你覺得他似乎在對你說些什麼?請把它寫下來。”這樣,既拉近了學生與詹天佑的距離,更貼近了學生的認知基礎,使學生通過努力,就能實現教師的期待目標。

學習主題構建認為,“學生的生活經驗是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課程生成和發展的基礎”。可以看出,在原教案的知識傳遞過程中,學生的生活經驗不被重視,只注重了形式上帶給人的唯美感受。但修改後的教案,吸收了建構主義學習的理論,體現出學習不是簡單的知識轉移和傳遞,而是學習者主動地構建自己的知識經驗的過程,學習者要將正式的知識與自己日常的直覺經驗聯絡起來。這個環節的改進使我深刻意識到,缺少對學生生活經驗的關注,是不完整的學生關注。

通過新課程理論與實踐的學習,我能感受到的教學理念的變化遠遠超出了自己的預想,“與時俱進,努力求真”,我想,這正是教改賦予我們的真正意義。

《詹天佑》教學反思3

《詹天佑》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是德育教育的好教材。文章選材典型,詳略得當。修築京張鐵路的經過只選取了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三件最困難的事來寫,很能說明問題。而開鑿隧道,只選山勢高、岩層厚的居庸關和長度長的八達嶺記敘,很有代表性。

教學本課,為了更好地突破教學重難點,我採用了圍繞中心詞,主動探索的學法;畫一畫,淺顯明白;演一演,生動有趣等教學方法。例如:課文寫“勘測線路”這一段,由於內容長,我先讓學生自學:這一段重點表現了詹天佑哪種品質?再讓學生分四人小組討論,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又如在開鑿隧道時,先引導學生細讀課文,然後,引導學生畫出兩種開鑿方法的草圖。講解“人字形”線路時,我在黑板上畫出草圖,用粉筆刷當火車,請學生示範開火車,講述情形,然後讓大家用橡皮當火車在文中插圖上試開,邊讀邊理解。這樣,學生對詹天佑的“人字形”線路設計心悅誠服,不住地稱讚“詹天佑的確是個傑出的工程師”。

學生通過讀書、動手、動腦等實踐活動,有了較深感悟,從而體會到了在生活中、學習中處處都需要創新精神,使學生得到了啟發,對學生起到了導行的作用。

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的情感體驗還不是很深刻,學生的回答也還是停留在比較淺的層面上,談得也比較泛泛。我想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 儘管採用多種形式的讀,但讀的遍數和時間還不是很充分。

2、 教學修築京張鐵路那一部分是時,沒有以理解社會環境中的困難為鋪墊,導致學生談起來蒼白無力。

3、 在處理“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時,儘管採用了比較直觀的方法,但對於詹天佑的設計並沒有產生真正意義上的讚歎之情。我想如果結合“連外國的工程師也不敢輕易嘗試”這個內容以及當時的施工條件來看詹天佑的設計,學生體會詹天佑的“傑出”就會水到渠成。

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讓我明白了每儀篇課文的教學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要針對文章特點選擇教學方法,採用多種有效的方式,喚起學生的精神世界,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率、高質量。

《詹天佑》教學反思4

(一)做一回“工程師小助手”,設計圖紙。

為了表現詹天佑的傑出的創新才能,書上舉了“開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兩個最“經典”的例子,如果藉助多媒體演示幫助學生消化理解,總感覺學生學得很被動,效果不盡如人意。我說:“同學們,假如你是詹天佑的小助手,你能幫他畫一張設計圖紙,並給大家彙報一下設計意圖嗎?”在冠以“工程師小助手”頭銜的“誘惑”下,同學們三人一群,五人一夥,畫的畫,演的演,講的講。每位學生都認為自己的設計圖紙是最佳的,在他們激烈的討論中,課堂成了他們彼此交流、合作、享受成功的樂園!

(二)過一把“導遊小姐”或“導遊先生”的癮。

課文結尾沒有簡單地喊上幾句口號為詹天佑“歌功頌德”,而是設計了“老外坐火車”這樣一個情景展現,引導學生以導遊小姐或導遊先生的身分,向火車上的外賓介紹京張鐵路,穿插播放火車鳴笛“嗚…嗚…”聲中。學生對詹天佑的讚揚和懷念之情全包含導遊詞的解說中。

在一顆顆童心面前,你無法想象“工程師小助手”、導遊小姐(先生)的“誘惑”力有多大,在體驗不同角色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也達到了一個目的——學習詹天佑在實踐中不斷創新的優秀品質。

《詹天佑》教學反思5

《詹天佑》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本文以人物的名字為題,重點記敘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築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幹線,為讀者勾勒出了一位傑出的愛國工程師的高大形象。文章是按照先概括介紹,再具體敘述的方法安排材料的。全文分為四部分,先概括介紹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接著,通過當時的社會環境介紹反映詹天佑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重大意義;然後,按照工程進展的順序,從勘測線路、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三個方面來敘述詹天佑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過程;最後,寫京張鐵路提前兩年竣工及中外人民對詹天佑的懷念,點明事件的意義──有力地回擊了帝國主義者對中國人民的藐視和嘲笑。

詹天佑雖然在我國鐵路設計方面是了不起的專家,但是,由於學生對鐵路修築的難度以及當時的現狀缺乏一定的瞭解,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激發學生的對詹天佑的瞭解興趣上入手,我富有激情地說,“同學們,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他被譽為我國的“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詹天佑,是中國首位鐵路工程師,為中國近代工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這樣可以做到先入為主,激發學生對詹天佑的瞭解興趣以及閱讀文章的積極性。

重視朗讀理解的訓練,語文的學習離不開朗讀,在學生初讀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逐步加深了對詹天佑的認識,對詹天佑遇到的困難以及是如何克服困難的,理解深刻,這也為進一步體會詹天佑的精神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

接下來,還要引導學生體會文章選材的重要性,課文學完了,應該讓學生在語文能力上有所提高,我引導學生,文章的作者,為什麼選了詹天佑的這幾個事例來寫呢?這就引導學生在選材方面要細心琢磨,要選最能表現人物品質的事例來寫,還要做到不重複,有代表性。

總之,語文的學習不光既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語文知識,更要讓學生學會一定的閱讀與習作的方法,學生的語文能力才能真正提高。

《詹天佑》教學反思6

對一節課成功了,我們要及時總結經驗;失敗了我們也要認真總結、找準癥結所在,以便彌補不足。在教學國小課文《詹天佑》這一課,我讓學生了解了詹天佑是一位傑出的愛國工程師。他主持修築了第一條京張鐵路,表現了中國人的價值。只是在課上出現了這樣的小插曲。在讓學生上臺扮演小司機時,我讓學生推薦同學表演,由於被推薦的同學準備不夠充分,因此他只能用生硬的動作、語言,簡單地說完整個過程,而對其他同學的質疑也只能含糊地回答了,由於調控不及時,引起同學們議論紛紛,我也覺得十分尷尬。是啊,課堂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同時,教師起著主導作用,教是為學服務,而教師的導必須要貫穿教學全過程,必須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作及時的調控,評價,指點,幫助,鼓勵等;同時調控學生的情緒,調控課堂的氣氛,或根據實際情況調控教學手段的使用方法等。看來在以後的教學中,教師如何靈活把握課堂,使自己的教學設計得以完整實現是一件需要長久努力的工作!

國小課文《詹天佑》中“人”字形線路的教學設計

國小課文《詹天佑》這篇課文,我通過直觀演示的方法進行教學“人”字形線路。因為這一節既是文章的重點,又是文章的難點,這一部份內容學生很難理解的。它表現了詹天佑是一位傑出的愛國工程師,理解了這一節的容,才會真正理解“傑出”這個詞的意義,才會對課文的中心思想有個明確的認識。

在教國小課文《詹天佑》一課中的“人”字形線路這一節時,開始,我為了解決這一難點,把插圖掛在黑板上。讓學生仔細觀察,然後提問:“‘人’字形線路好處是什麼?”學生都鴉雀無聲,回答不出來。當時我也 很著急,又指著掛圖解說了一番,但還是收效不大。從這裡可以看出,學生對“人”字形線路還沒有真正的認識。下課後,我分析了原因:原來掛圖仍缺乏立體感。後來,我準備好兩根教鞭和一大一小兩個石頭。上課後,我改畫示意圖為實物演示。當我再講解“人”字形線路時,就先在講桌上的一端的一角上(圖a點)放上一個小石頭(表示青龍橋),又在一端的另一個角上(圖b點)放上一個大石頭(表示火車頭要上山),然後用教鞭(表示鐵路線)搭在兩個石頭上問:“如果鐵路這樣修建,火車能爬上山嗎?”學生看到陡陡的“鐵路”,大家搶著回答:“坡太陡,火車根本上不去。”

老師說:“那我們看該怎樣解決坡度大這個難題呢?”

學生說:“應該減少坡度。”

老師又問:“那我們學過的哪篇課文也 講到減少坡度的道理?”同學們都在想,過了一會兒,有個學生叫到:“《挑山工》!”“對了,挑山工上泰山走的是摺尺形線路,就是為了減小坡度。”

老師說。接著老師又在講桌的另一端(圖c點)放上一個小石頭(表示岔道口),讓學生閱讀課文後用兩根教鞭去搭“人”字形線路。(a、c兩點相連,b、c兩點相連)學生親自搭成了“人”字形的鐵路後,教師又讓學生用粉筆盒當作火車到前面來演示。並先做了標誌“車頭”“車尾”的記號,就開始“開火車”了:“北上的列車過了南口,就用兩個火車頭,一個在前面拉,一個在後面推。過了青龍橋,列車向東北前進,過了‘人’字形線路的岔道口就倒過來,原先推的火車拉,拉的火車推,使列車折向西北前進。

這樣一來,火車上山就容易弟弟多了。”這時,再提問學生:“‘人’字形線路有什麼好處?”學生都能爭先恐後地回答:“‘人’字形線路減少了坡度,火車上山容易了。”學生的回答說明:他們不但完全理解了這一節的內容,而且也通過“人”字形線路體會到詹天佑的智慧和才幹。

《詹天佑》教學反思7

今天,我們結束了《詹天佑》一文的學習。回味自己的課堂,有欣喜,也有遺憾。

欣喜:

一、讀書方法的滲透

說句實話,學生雖然是六年級了,讀書、思考、批註的習慣還沒有養成。今天,在課堂上我再一次進行了指導,多數孩子有了覺醒。例如:在學習“勘測線路”的段落時,我讓學生邊讀邊畫出“詹天佑是怎麼說的、怎麼做的,怎麼想的”的相關句子,並在旁邊寫上自己的體會。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我們全班交流:當學生讀到“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時,體會到了詹天佑工作的一絲不苟和高度負責的精神,我相機引導學生談談從哪個詞語感受到的,很快學生就能找到“經常”一詞,這樣學生也就學會了抓重點詞體會句子的方法。在後面的學習中,很多學生都能靈活運用了,如在交流詹天佑接受京張鐵路的背景時,來昕就很快找到了“阻撓”“要挾”感受到帝國主義的囂張以及對我們中國的欺辱。

讓學生學會讀書,學會思考,必須要教給他們方法。正如葉聖陶所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要引導學生學會舉一反三。”所以在課堂上習得方法後,學生就會讀書了。

二、動手操作的快樂

這篇課文中的“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是詹天佑傑出才能的表現,讓學生在畫畫、演演的過程中體會會更深刻。“開鑿隧道”我們採用的畫示意圖的方法,先讓學生個人畫,必須讓每一個學生根據課文句子的提示來畫出示意圖。有的孩子畫的不夠規範,接下來我們上板畫,集體訂正,學生的印象深了。這還不夠,我又播放了“開鑿隧道”的動畫,學生可開了眼界,個個嘰嘰喳喳,眉飛色舞的。我不失時機地問:“孩子們,採用不同的方法開鑿隧道,你又體會到了什麼?”“詹天佑很有智慧!”“詹天佑敢於創新,非常靈活。”

在交流“設計‘人’字形線路時,我讓學生自己讀,自己在書中的插圖演示,然後再找學生到黑板演示,播放動畫,課堂再一次活躍起來。

平時,學生太缺少這些新鮮事了,今天的畫、演、動畫,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習語文的快樂。

三、資料的及時運用

合理引用資料會加深學生對文字的認識,所以,在學習這篇課文的學習中,有三處資料都很震撼,打動了每一個人的心。

第一處是體會了詹天佑是怎麼想的句子後,“詹天佑還會遇到怎樣的困難?”我配樂出示了:“慈禧太后為修頤和園每年不惜數千萬金,但不願為修路出錢。正當進入第二段工程時,匯豐銀行又故意刁難,拖付工錢,造成誤工。帝國主義乘機欺凌,他們派人打扮成獵人的模樣,在詹天佑修鐵路的地段巡視,以便隨時看中國人出洋相。鐵路要經過皇室親戚的墳地,他們率眾鬧事,要求改道。詹天佑忍辱負重,花費許多時間跟權貴周旋,終於讓鐵路從墓牆外通過。和詹天佑一起修築鐵路的好友,有的墜落深澗不幸犧牲、有的中途逃跑;最讓詹天佑感到痛心的是女婿遭綁架,心愛的女兒不幸身亡……”讀到這樣動容的文字,學生被詹天佑修築鐵路的決心以及愛國之情深深感染了。第二處是出示了當時帝國主義攫取中國鐵路修築權的內容,讓學生深入瞭解了當時的社會背景,體會到詹天佑修築天路是“受命於危難之際”啊!第三處在結尾,出示了詹天佑為中國奉獻一生的資料,接著配樂練筆:站在詹天佑的塑像前,你想說些什麼?此時是情動辭發,學生的情感得到了生化,舉幾個例子:

您用您滿腔的愛國情懷,時刻為祖國爭光,分憂!您將您的一生全部獻給了國家的鐵路事業,您是我心中最可愛的人。(許桐)

詹天佑爺爺,您好!您為中國的建設事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您不顧自己的身體,積勞成疾,“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是您最真實的寫照。您的愛國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孫明潔)

您太偉大了,在重重困難面前,您堅毅執著,勇往直前。您對中國的鐵路事業付出了畢生的心血,我們一定向您學習,勤奮學習,掌握本領,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貢獻自己的力量。(邵明宇)

遺憾:

下課時間到了,我倉促的和學生交流了這篇課文的寫法,很多學生都沒來不及思考,我就出示了整理好的課件,認真的學生是記在了讀書筆記上!其實,課文的寫作方法應該由學生來歸納光概括,只有這樣才能鍛鍊學生的能力。

《詹天佑》教學反思8

第二組課文主要的訓練點是“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這個訓練點是從四年級開始循序漸進,逐步引導學生就行思考的。如何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我教會學生可以運用以下方法:一,抓,抓關鍵詞,解釋詞語本義。先採用近反義詞、拆詞法等方式理解詞語本義。二,問,針對關鍵詞語進行提問;三,聯絡,聯絡上下文,回答問題。 這樣的一個環節其實是一個由表及裡理解詞句的過程。如:《詹天佑》一課,通讀課文後,我們知道,本文重點記敘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築第一條完全由我國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幹線。文章開篇點題,寫道:“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按照以上的步驟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這句話:

1.抓:抓住關鍵詞“傑出”“愛國”進行理解。傑出指有出眾的才能成就。

2.問:“傑出”體現在哪裡?“愛國”體現在哪裡?

3.聯絡:聯絡上下文回答問題,我們可以知道,傑出體現在他主持修築第一條完全由我國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幹線。愛國體現在他臨危受命,不畏困難,堅決完成任務。

這樣的方法,條理清晰,學生運用起來比較方便。後來在理解詹天佑的語言時,學生也運用這種方法,抓住“精密”“一點兒”進行理解。

《詹天佑》教學反思9

本節課抓住關鍵詞“愛國”、“傑出”,然後圍繞這兩個詞逐步分析開去。

為了讓學生體會詹天佑的愛國,我抓住了詹天佑的所說,所做,所想開展教學。通過讓學生找相關句子,討論相關句子,朗讀相關句子,使學生對課文的重點和相關句子能夠透徹理解。應該說這一部分還是比較成功的,但花去了比較多的時間。

為了讓學生充分領會詹天佑的傑出,在教學“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時,我採用了學生自學思考、學生繪圖和表演等方法來幫助學生理解這一部分難點和重點內容。在進行到第五自然段時我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

1、詹天佑在開鑿隧道時遇到了那些困難?

2、分別採用了那些不同的方法開鑿?

3、這突出讚頌了詹天佑的什麼?

這三個問題不難,但一定要細細讀書才能完成,這樣,學生就能有的放矢地進行讀書了。

為了讓學生更加清晰的把開鑿隧道和過青龍橋的方法記在頭腦中,於是我趁熱打鐵激勵學生:“詹天佑早就將隧道修築成功了,你們能將這兩種隧道的開鑿方法用簡圖表示出來嗎?看那位同學、哪個學習小組畫的簡圖美觀實用。只見學生先是認真仔細地讀書,然後結合文中的重點詞句、圖示,細細的揣摩、端詳,最後在紙上認真地畫著。我指名學生上黑板畫圖,但發現學生開鑿方法畫對了,但是沒有把居庸關和八達嶺的特點畫出來。這時候,我沒有采取靈活的應變措施,再請學生上來畫時,還是存在類似的問題,問學生有什麼改進建議,學生反應也令我失望。其實這時候,應該讓學生再去讀讀課文,跟圖比照,這樣容易找出圖中存在的問題,可是時間已經不允許。這樣的情況下,我作了較多的提示和講解,使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充分體現。

總結這一節課,覺得以下幾個方面做得不足:

1、引導學生感悟詹天佑所說,所做,所想花時間太多,導致後面不能完全放開來讓學生自主去討論感悟,使學生在後面的課堂上失去了其主體性地位。

2、在學生畫開鑿隧道的方法出現問題時沒有能機智地採取相關辦法去引導學生認識錯誤。如果學生在出現問題後,再讓學生讀讀居庸關和八達嶺的特點,學生通過句子與圖的比照,應該很容易地發現錯誤,但當時沒有能放開讓學生去讀,去再次走進文字,這是課堂的失策,也是缺乏教育機智的表現,在以後的教學中有待提高。

3、讓學生表演開火車,其實也是多餘的,因為在課件中已有動畫體現,畫圖,開火車表演,再加上動畫演示,雖然多種教學手段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但重複的教學同一內容,顯然浪費了課堂的寶貴時間。

課堂是藝術,雖然沒有完美的藝術,但應該去追求這種完美,我想我以後會努力去追求的。

《詹天佑》教學反思10

國小課文《xxx》這篇課文我已經上過好幾遍了,對教材非常熟悉。那天上午第2節語文課的教學內容是學習課文第三段。我先是很順利地完成了第4自然段的教學任務,接著教學56自然段。我佈置學生每人蔘照作業本上的示意圖畫出xxx採用的兩種開鑿隧道的方法和設計的一條人字形線路的簡單示意圖及線路圖,並模仿導遊介紹給大家聽。當我指名朱豪傑同學上臺出示和介紹完畢後,我滿意地表揚了他畫得形象逼真,連火車頭也畫上去了,而且介紹的非常生動。可是,意想不到的情景發生了。xxx同學舉手發言提出了異議,他說:照這麼說有一個火車頭要倒著開,那麼火車頭怎麼可以倒著呢?

接著,xxx同學也扯著嗓子說:這樣火車頭的傳動裝置要改換過來才可以開動,怎麼改呢?我認為這是不可能的。這時,同學們也用迷惑不解的眼光注視著我,有的竊竊私語來。頓時,我茫然了,不知怎樣向學生解釋這其中的科學道理,因為出現這樣的情景是我在課前所意想不到的。稍停片刻,我終於想起了汽車和我家鄉的小火車也能倒開。於是,我大聲地用這些例子加以證明xxx的設計方法的切實可行,直到學生回答說:懂了!為止。然而,我從同學們木然的表情和遲疑的聲音中清楚地知道他們沒有真正懂。這堂課就這樣不了了之地結束了,但留給了我深深的思考。

這大概是習慣吧,我總是在課前作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尤其是把握好教學的重點、難點。可是,隨著課堂教學新課程目標的實施,允許學生在課堂上大膽提出自己的見解。這樣教師上課時難免會碰到始料不及的問題。這給我們教師的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要有很好的應變能力。這種應變能力除了教學經驗,更多的來自教師自身的基本功(即紮實的知識和駕馭課堂的能力)。這是我上完這堂課後越來越感受到的。這堂課上學生不知道火車能倒著開,這是很正常的。但作為教師的我只是簡單地舉例說明,沒有運用物理原理來闡明這一複雜的科學道理。所以導致學生一知半解。如果我在課前瞭解一些有關火車傳動裝置方面的原理;如果我在當時讓更多的學生參與討論;如果能將課堂上解決不了的問題發動學生通過自己課外蒐集資料,再討論、解決問題,就不會出現這個失誤了。這是我對這節課堂教學實踐課的反思。

通過教學實踐和反思,我進一步認識到教學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新時期的教師應該成為勇於實踐,不斷反思,敢於創新的研究型教師。教師在付出的同時,千萬別忘了汲取。要不斷地汲取知識和能力的養分。這樣,才會使教學之長河變成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知識源泉。

《詹天佑》教學反思11

這篇課文以人物的姓名為題,重點寫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蹟—主持修築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京張鐵路,表現了詹天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卓越才能,反映了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文章層次清晰,內容生動,字裡行間流露著對中國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讚頌,.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讓學生在閱讀中有所感悟,要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必須兼顧語文學習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使之達到和諧統一。在教學中作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的教師一定要發揮好自己的作用,引導學生在“感悟”中進行“訓練”,在“訓練”中加深“感悟”。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採用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營造輕鬆、愉悅的學習環境。特別是在突破重難點處創設情境,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提高了學習效率。在學習第二部分內容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自學詹天佑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三件事。“勘測線路”部分主要通過朗讀讓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行動和想法,體會詹天佑嚴肅的工作態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風和長中國人民志氣的愛國之心。“開鑿隧道”“設計線路”主要通過學生自主的讀、小組合作畫圖理解,從而體會到詹天佑的創新精神。最後讓學生寫一寫頒獎詞,目的為了讓學生充分利用收集到的資料及對詹天佑一生的感悟。在整堂課中,學生得到朗讀水平的提高、口語的鍛鍊、思維的鍛鍊,合作意識的加強、團隊精神的協作,這也是學生必備的素質。我認為,這堂課真正達到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目標,真正做到了“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讓學生著實過了一把當主人翁的癮。也充分體現了閱讀教學的特點。

《詹天佑》教學反思12

《詹天佑》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主要寫了詹天佑主持修築第一條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京張鐵路,表現了詹天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卓越才能。

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這一現代化教學手段,教完這篇課文後,我有以下幾點反思:

一、 聲形色並茂,情景意交融

電子白板走進國小語文課堂,確實給一支粉筆一張嘴,上課從頭講到尾的國小語文課堂帶來了生機和活力。我們學校地處偏僻,在蘭州城的最西頭。學校這塊電子白板,還得益於遠端教育專案的落實才安裝上。作為電腦愛好者的我,同時又管理學校網路,上部分資訊科技課,還是高年級語文老師,我特別喜歡使用白板。不僅是因為它很清晰,更主要的是它的互動性讓語文課堂可以更加生動多彩,情境橫生。去年8月,我又有幸參加了省電教中心在省黨校組織的全省數字

化教學系統培訓大會,在會上明博集團和科大訊飛公司為我們配發了優課數字化教學系統和暢言數字化教學系統,並進行了培訓。這兩套系統結合電子白板以後,可以實現很多功能。可以說真正實現了電子白板的一板多用功能。使國小語文課堂聲色並茂,情意交融。回來後我及時對本校青年教師和周邊教師進行了培訓後,便在平時的教學中在電子白板上探索使用這兩套數字化教學系統。今天《詹天佑》一課我就主要使用了這兩套系統,再加上白板自帶的一個軟體,我20xx年自己製作並獲全國一等獎的flash課件《詹天佑》,使這一課真正脫離了多少年來一直使用的黑板,實現了白板的一板多用。我有意識地將電腦顯示器關閉,所有的操作:課文出示、生字學習、情境朗讀、動畫播放、板書、評價等全部在白板上操作並實現。這可以說是我一次大膽的嘗試,是一次對多年依靠黑板教學方式的顛覆,也是一個全新的開始。

二、 緊扣文字,自讀自悟,使用白板,交流所得。

課堂教學要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變教師的講為學生的練,而朗讀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訓練,唯有多讀,才能理解,才會運用,才能潛移默化地將範文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堅持讓學生在“讀中去理解,在理解中去讀”。這樣一讀,不僅大大節省了教的時間,而且增加了學生自己讀課文,體會文中思想感情的機會。通過

推敲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指導學生邊讀邊想邊批註,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在學生自讀自悟,邊讀邊畫的基礎上,再在小組內交流,然後在白板上勾畫談感受,相互交流,相互補充,充分體現了白板的互動性和優越性。本節課大部分時間,都是學生在白板上緊扣文字,畫重點詞句,談自己理解。以往我們採取的方式都是學生在書本上畫,這樣有一個缺陷就是自己畫的詞句別人看不到,閉門造車。想法與別人交流時,別人看不到你抓的是哪幾個重點詞,哪個重點句,所以會形成交流的障礙。現在有了白板,徹底改變了這一情況。本節課開始學生較為拘束,後來放開後,很多學生都願意上白板把自己的學習成果畫出來、談出來與大家交流,因為白板對他們是一個新鮮事物,對他們有吸引力。有些學生還及時補充了別人畫的句子中理解不到位的地方。整堂課隨意、靈活,很有新意。

三、 數字化教學系統使白板如虎添翼。

本節課電子課本我使用了優課數字化教學系統中預置的電子課本資源。之所以選擇它的原因是,優課的電子課本可以隨意放大、拖動、而暢言的電子課本單擊的預設操作是點讀,課上我主要是讓學生在電子課本上勾畫重點詞、句,然後談理解和感受,不需要點讀。而在調入圖片,畫隧道示意圖時,我使用的是暢言數字化教學系統,暢

言的白板介面友好,操作簡便,資源擴充套件性強,特別適合語文學習中互動使用。在板書和小組合作評價打分上,我使用了暢言數字化教學系統的隨寫板功能,暢言的隨寫板一共設計了三塊,分別在白板的左、右和下面,而且互不影響,書寫內容也可一直保留,寫不下時可以放大,寫滿一板後還可以再接著寫第二板。所以在上課中,我用時調出,不用時及時隱藏,特別方便。在操作白板的過程中,我將用過的資源直接關閉或最小化到桌面工作列,白板上只留下我當時需要的,如果不需要就只留白色,這樣就不會使個別自制力差的孩子分神。這使我想起傳統的黑板,往往在上面寫什麼東西都需要提前想好,寫多了你寫不下,寫少了學生理解又不行。板書寫在黑板上,不能隱藏,整堂課都掛在上面,有時還干擾學生的注意力。最讓老師傷心的是,擦除黑板上粉筆字時,粉筆灰滿天飛,很多都被我們可愛的老師“吃”了,長此以往,對身體很不好。所以白板的運用真的是一種進步,值得推廣,值得大力倡導我們大家都用起來。

四、 生字學習找到新途徑、新方法。

本節課我在匯入新課後安排了一個複習上節課學過的生字環節,複習時我請一位同學上臺,使用白板自帶的軟體書寫了“庸”字。寫之前在學生考慮的時候,我很快從白板自帶的資源庫中拖拽出一個田字格來放大,挪動到螢幕的中間。就這一點傳統的黑板是無法做到的。

這個字第七畫學生容易先寫成豎,在李梓涵同學寫完後還有很多學生認為她寫的是錯的。在她寫的時候自己的身體遮擋了寫字的筆順,大部分學生沒有看清楚。有些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更是連看都沒看。寫完後我使用白板的回放功能播放了剛才李梓涵同學書寫的過程,有意思的是她在寫第三筆時中間停頓了一下,也被白板敏銳地抓住了,在課上還引起了一陣偷偷的笑聲。將同學寫字的過程瞬間變成孩子們愛看的動畫,即有趣又起到了複習的作用。然後我用暢言數字化教學系統的劃詞搜尋和自動識別功能,很快調出“庸”字的正確筆順,給學生一個正確的知識。生字筆順基本上都是用flash製作出來的,如果平時做一個字的生字筆順,是比較費事的,但暢言數字化教學系統內建了大量的漢字筆順,基本上涵蓋了國小語文的生字教學。傳統的黑板上要講這樣一個字的筆順,不但費時費力,而且枯燥乏味。暢言數字化教學系統中還預置了大量生字的讀音、組詞等知識,因為這一課重點不是學生字,所以我只是牛刀小試地展示了一下白板功能強大的生字教學。

五、關鍵問題的解決在白板上更是如魚得水,輕而易舉。

本課的難點在於居庸關隧道和八達嶺隧道的開鑿,以及人字形鐵路的設計。它是詹天佑智慧的結晶。文中只是隻言片語的幾個字,但真正理解對大多數學生來說是很難的。

《詹天佑》教學反思13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重視感悟和體驗。強調為了追求共同的教學目標而謀求高效合作。共生共創,協調發展的交往互動,從而培養學生團結協作,交往共事的能力和學會合作探究、資源共享,分享吸納的能力。

基於以上教學理論,設計本課教學時,我組織學生積極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協作探究,討論交流,師生互動,真正理解課文為什麼說“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從而達到獲取知識,激發情感,培養能力的教學目的。

本堂課我力求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與參與者。在學生探究過程中,既注意認真傾聽學生的意見,又注意適時的點撥。另外我覺得本節課的合作學習還是比較突出的,通過小組合作(讀讀、議議、畫畫、演演)等形式,很好地攻克了教學重點、難點,使學生的自主學習得到了體現。本課所在的單元訓練重點是“注意收集有關的資料”,雖然課堂上注重了這方面的訓練,但還不能貫穿始終,還有在教學中過多強調了去挖掘詹天佑的愛國精神和卓越才能,沒有延伸到對中國人民智慧和力量的崇敬之情。今後,我要不斷充實新課程理念,潛心鑽研教學教法,使專業能力不斷提升。

《詹天佑》教學反思14

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國小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著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我們許多教師已經開始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教研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以真的精彩。我謹以《詹天佑》這堂課談談我的感受。

《詹天佑》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是思想品德教育和語言文字訓練的好教材。文章選材典型,詳略得當,修築京張鐵路的經過只選取了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三件最困難的事來寫,很能說明問題。而開鑿隧道,只選山勢高、岩層厚的居庸關和長度長的八達嶺兩處記敘,很有代表性。教學課文後,我有這樣的幾點反思:

一。 創設情境在我的開場白介紹的感染下,將學生帶到詹天佑的“畫像”面前,使學生對這個人物產生興趣,做到激發動機時入情。在語言上努力打動學生,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

二、課堂上採用“ 寓學於樂”的教學方法 。 這篇課文是一篇傳統經典的課文,難點較多,如何較好地突破難點,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自主地探索學習,我採用了舊教材新教法,總體的感覺還不錯。課堂氣氛較活躍,學生學習的興致始終保持不滅。在課堂上,我與學生之間形成了積極的互動效應。我力求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與參與者。上課時我與學生共同探討“示意圖”的畫法。既注意認真去傾聽學生的意見,又注重適時的點撥,不斷地提升學生的自我實踐能力。在這堂課上,人人是老師,人人是學生,我,也成了他們中的一員了。在講讀第五、六自然段“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時, 在冠以“工程師”頭銜的“誘惑”下,同學們三人一群,五人一夥,畫的畫,演的演,講的講。每位學生都認為自己的設計圖紙是最佳的,在他們激烈的討論中,課堂成了他們彼此交流、合作、享受成功的樂園! 這種“寓學於樂”的教學方法,是符合兒童心理髮展規律的教育思想。開鑿居庸關隧道採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方法,開鑿八達嶺隧道採用“中部鑿井法”,學生不易理解,就讓他們細讀課文後畫施工示意圖,以圖示意,交流心得,訂正錯誤。設計“人”字形鐵路,課文配有插圖,讓學生畫示意圖並不難,而對用兩個火車頭,一個在前邊拉,一個在後邊推“,”過了‘人’字形的岔道口就倒過來,原先推的火車頭拉……“這段話學生不易理解。為此,設計了畫圖和演示相結合的形式。而這些,都緊扣”領會詹天佑傑出的才幹“進行。畫了即說,演示後即解說,加深了對詹天佑創造才能的理解。

”激發學習興趣,變苦學為樂學“,符合學生閱讀的心理過程,使原來覺得乏味、枯燥的閱讀教學變得樂趣橫生。在愉快教學中,兒童情緒歡樂,思維敏捷,語言順暢,沒有精神負擔,沒有心理壓力,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習語言的積極性,從而更好地豐富知識,發展語言,開發智力。

三、體現了多種形式的讀。課堂上應給予學生充分的讀書、思考時間,且讀得有趣,讀得有法,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循著”疑“去探求,自尋答案,自我領悟,真正做到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例如對於”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這句話,我為學生創設了三種情境進行情景體驗。對於”遇到困難,他總是想……失掉信心。“這句話又讓學生體會:你想強調那個詞?教師引導學生體會理解的角度不一樣,朗讀的側重點也不一樣。

四、 多媒體的巧妙運用,使得 ” 人 “ 字行線路的設計形象直觀,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能力。

這堂課的不足之處:

一、在教學中,雖然採用了多種形式的讀,但是讀得還不夠,閱讀教學中以讀為本的理念貫徹不到位。六年級學生讀書的興趣和熱情不如低段高,但責任還在自己,不是為讀而讀,而要精心設計朗讀環節,讓學生在充分讀書的過程中去感悟,去體驗,學生自然能做到” 書讀百邊,其義自見“ 。 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的回答也還是停留在比較淺的層面上,談得也比較泛泛。我想我儘管採用了多種形式的讀,但是讀的時間和遍數還不是太充分。閱讀教學還是應該以讀為本,讓學生在充分讀書的前提下,去感悟,去體驗,學生自然容易”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

二、在課堂上,學生學得不夠主動。在比較機械地跟著我的思路走,沒有什麼自己的創意。所以,我感覺到,自己的啟發還是不夠的。

總之, 我認為這堂課還是一堂比較成功的課,因為這堂課充滿了感情的交流,洋溢著生命的活力,人人蔘與,平等對話,個性飛揚!

《詹天佑》教學反思15

成功之處:

在課上,我圍繞文章的中心詞“傑出”、“愛國”引導學生自讀自悟,主動探索,讓學生體會詹天佑的傑出和愛國。這樣在學生的主動探索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習探究的能力,有利於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並在學生互相討論、合作、欣賞中增強學習自信心。

不足之處:

1、儘管採用多種形式的讀,但讀的遍數和時間還不是很充分。

2、教學修築京張鐵路那一部分是時,沒有以理解社會環境中的困難為鋪墊,導致學生談起來蒼白無力。

3、在處理“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時,儘管採用了比較直觀的方法,但對於詹天佑的設計並沒有產生真正意義上的讚歎之情。我想如果結合“連外國的工程師也不敢輕易嘗試”這個內容以及當時的施工條件來看詹天佑的設計,學生體會詹天佑的“傑出”就會水到渠成。

改進措施

在交流收集資料時,過於放鬆,學生對當時社會背景還是一知半解。分析文章時因為學生對當時的社會背景瞭解得不多,在學習之初,學生理解不到位,所以我隨時要補充相關的資料,既影響學生的學習感悟,又耽誤了一些時間。以後我還有做到離學生生活時代遠的課文讓學生自行了解相關內容,教師補充全相關資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