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搖啊搖》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1.32W

能否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上好一節的關鍵。我的這節音樂課根據國小生好動的特點,讓學生通過肢體的表現來感受音樂旋律、節奏與情感。在學唱歌曲旋律的過程中,我利用歌曲寫作與中國漢字四聲調相結合的特點,來教歌曲旋律及解決教學難點。用直觀教學來激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滿足其求知慾。

關於《搖啊搖》教學反思

但這節課中,學生學習歌曲的積極性不高,對歌曲所表達的感情感受不深,唱歌幾乎沒有感情,更不用說用歌聲去表達歌曲情感了。學生累,老師也累。

怎樣改變這樣的課堂呢?課下我不斷反思著,我認為,在上國小生的音樂課時,不能高估了學生的想象力,他們的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基礎還停留在具體的事物上,通過實實在在事和物來表達他們的思想。想到這裡,我覺得我應該試著利用形象的直觀教學來代替枯燥的抽象教學,比如講故事、做遊戲等輕鬆快樂的和互動遊戲放在教學中,來適應國小生的好動好玩的特點,讓學生更輕鬆的來學習音樂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更快樂地表演音樂,實現學生學得輕鬆快樂,教師教得輕鬆快樂。

1在音樂教學中如何滲透民族音樂文化的教育。

音樂學科有其學科本位的存在,人們常說音樂課姓“音”,在民族文化教育中,亦不能脫離其課程本質來實施或研究。不能把音樂課的教學方法直接設定為“為教民族文化而教”的誤區,特別在國小階段的音樂學科教學中,更應遵循學生的認知特點,設計合適及適量的方法,使民族精神教育的滲透,起到“春雨潤無聲”的效能。我們常說,德育無痕,那麼我們的民族音樂文化的教育更應該是踏雪無痕的,音樂課的本位是音樂,用音樂說話是最好的方法。因此,本節課中,沒有設計介紹相關的上海鄉土文化背景,而是通過玩玩弄堂遊戲,唱唱上海川沙民歌,聽聽路邊童謠,使學生內化地體驗,感受上海地區特有的與童謠相結合的音樂文化。“滲透”是本節課的關鍵和隱線。

2歌唱教學的方法是否應該是複雜的?

在歌唱教學中,我們常常想通過多元的方法,來思考——實施教學,然而,本節課中執教者運用了一些常用的課堂歌唱教學方法:如:用口風琴吹奏旋律,師生對唱等,可能簡單的方法就是最能達到預期目標的方法,只不過,教師應注重歌唱教學中音樂旋律的美感,音準及節奏,歌唱方法的正確性。本課中,執教者特別設計了歌唱遊戲這一環節,通常我們在歌唱教學中,我們會發現在歌唱教學完成後,學生往往不能邊作動作進行形體表演,邊唱好歌曲。運用 “小耳朵精靈”的教具,教師力求在這一難點上有所突破,以調動學生在學唱歌曲的積極性和激發主動性。當然,並非所有的歌曲教學都可以運用這一方法。經過實踐,該方法較適用於低年級唱遊教材的歌曲教學。

3學生音樂聽賞的定位和“度”應該如何把握。

每個學生都是個別的、獨特的個體,他們對音樂的體驗都是不同的。因為任何一種音樂體驗,不管是演奏、作曲、即興表演還是聽賞,都是一個特殊個體的創造。每個學生都有權利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參與各種音樂活動,表達個人的情智。在本課的的教學中,體會到要把全體學生的普遍參與與發展不同個性的因材施教結合起來,創造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為學生提供發展個性的可能和空間。在國小階段,我們的聽賞要求,不能等同於中學階段,應該以培養學生的良好的聽賞習慣,著重體驗、感受為主,還不能達到一個鑑賞的程度。因此,本課的聽賞環節上層次設計得較淺易,其中包括讓學生邊做遊戲邊聽新授歌曲的主旋律。路邊童謠的欣賞也沒有運用較多的教學方法,而是讓學生靜靜的聆聽,要求學生唱唱其中會唱的童謠。

一. 創設情景,激發情感

課後,我非常激動,出乎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我記得魯迅先生曾說過:“意美以感心,意美以感耳,行美以感目。”在這堂課中,我用藝術的手段讓學生進入歌曲的旋律中,感受樂曲搖成的音樂特點(模仿搖船的樣子),感受八六拍的強弱規律,充分激發學生主動參加活動的積極性,使學生的內心情感和樂曲產生了強烈的共振,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孩子們的情感經歷了一場從來沒有過的體驗,在情感的碰撞中開啟了智慧,發展了想象力。

二 、創設師生民主平等的和諧氛圍

教師不僅是教者,而且是學生可親、可敬和值得信賴的朋友,要走進學生心裡,捕捉學生的內心世界。

(一)首先開課時為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活潑的課堂氛圍。

通過師生問好,師生搖船進入一個美麗的城市,將音樂與遊戲進行有效地整合,這樣一來既可以增加師生之間的默契,有可以將即將學習的知識,靈活巧妙的進行過渡,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達到相互激發、共同感受的目的。

(二)巧妙利用肢體語言解決知識點(合理結合視覺圖象)

新課程標準改變了僵硬、機械、沉悶和程式化的教學模式,使鮮活的真情得以交流,把枯燥的音符轉化為情感和具有生命力的'音樂形象。

《搖啊搖》是三年級第一課的第一首歌曲。歌詞易懂,旋律優美動聽,學生 易唱。一節課完成這首歌曲應該足以,可是,新教材的教學內容極其豐富。第一課兩首欣賞曲目《童年的回憶》、《我們多麼幸福》,兩首歌曲《搖啊搖》、《小酒窩》,如果按照教學計劃 進行教學,第一課只有保證兩課時完成,才能在期末順利講完全冊!課上我嚴格按照教案編寫的方案 進行教學,雖然能夠順利完成唱會,但是總體感覺時間太短,正如學生把飯吃了,沒有足夠時間消化一樣。再有,學生對歌曲的感覺只是剛剛萌發,然後就下課了!第一個班級如我教案的方法進行了講解,但效果讓我失望,沒有激情,沒有感覺!後一個班的教學讓我開始有了改換教學方法的念頭!讓最開始在課本出現的小動物“兔子”作為《搖啊搖》的代言人。首先,歌詞的讀法有了兩種變化。如何控制這種變化,由扮裝小兔子的老師來掌握。先在歌詞上做文章,讓小兔子講述她小的時候與外婆如何共度美好童年的?小兔子說:“現在回憶起最難忘的事情就是外婆哄我進入夢鄉的那個好聽的童謠!同學們想知道嗎?”小兔子朗誦一遍歌詞。讓學生開啟書讀一遍。有的學生的朗讀一定不會有耐心,像鬨笑孩子一樣!要麼只會大聲齊讀不加感情!這時候小兔子說:“不像不像,你們讀的一點都不像我的外婆一樣好聽!外婆的聲音很輕。”這個時候讓學生再讀,他們的聲音一定按照小兔子的要求,聲音輕而弱。小兔子聽後又說:“不像不像,還是不像我的外婆,我的外婆讀的速度沒這麼快。”第二次的要求同學們還能更好做到。小兔子第三次說:“不像不像,還是不像我的外婆,我的外婆不但會讀,還會唱呢,你們行嗎?”同學們聽到這裡他們憋足了勁異口同聲地說:“行”。其次,學習歌曲。他們急切盼望老師開啟音樂讓他們快點欣賞,然後跟唱。我注意觀察到學生聆聽非常認真,不僅僅歌詞有了三次熟悉,由於旋律優美他們很快就學會了!再次,進行簡單表演。當學生們達到了小兔子全部要求,他們開心極了。小兔子也表揚大家唱的好聽,像她的外婆。這個時候小兔子為難了,發出了:哎!的嘆息聲。有的學生眼神緊緊盯著老師,特想知道老師到底怎麼了?這個時候小兔子還在控制著全班同學的思維,他又開始說了,現在我真得很想回到從前,躺在外婆的懷抱裡好好睡上一覺。外婆總會用那溫柔的手撫摸我的頭、身體還有小尾巴!可惜可惜啊,再也看不到了!同學們你們會哄我入睡嗎?這個時候全班同學那種迫不及待的手已經開始按照小兔子剛才的一番話模仿了。同學們當然說沒問題!於是,主題曲再次想起,學生們終於理解了這首歌曲,用緩慢的速度,溫柔的聲音,細緻的表演完成了這首歌曲!

小朋友在做遊戲的時候總是最開心快樂的,但是場面往往也會難以控制,還需要在今後教學中尋找到一種可以控制遊戲時場面的方法,這樣在以後的遊戲中也就不用擔心了,讓學生多做做遊戲,讓學生做到學中玩,玩中學 。

《搖啊搖》是一首孩子們熟悉的、搖籃曲體裁的上海童謠,歌曲6/8拍,宮調式。歌曲旋律平穩、安靜,富有水波盪漾、小船搖動的韻律感,詞曲結合朗朗上口。歌詞非常口語化,像媽媽在哄寶寶睡覺時的語言和歌唱。

這首歌很多學生都熟悉它兒歌朗讀的方式,因此歌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我主要放在指導學生用清晰、標準的上海方言歌唱。為幫助學生表達歌詞的意境,我設計了“劃小船到外婆家、用甜美的聲音喊一喊外婆、聞一聞饅頭的香味”等情境。學生在愉快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自然地感受並表現出了搖籃曲式的風格。歌曲的學唱我根據二期課改“聽覺領先,動覺切入”的理念來設計:

1、歌曲聽賞,感受歌曲優美的旋律;

2、律動體驗,大膽地表現音樂賦予的想象;

3、兒歌朗讀,指導學生用正確方言讀詞;

4、情景創設,引導學生用適當的歌聲表現歌曲的意境;

通過課前精心的設計和課堂上靈活的施教,本課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另外,由於生活方式的改變,許多上海的孩子已不會講地道的上海話、也不會玩父母們曾玩過的一些弄堂遊戲,在他們眼裡、心中只認識現代化的大上海。因此在歌曲《搖啊搖》的學唱之後,我向學生們推薦欣賞了幾首上海傳統的弄堂童謠,並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說一說、玩一玩現在流行的一些健康有益的童謠遊戲,引導學生喜愛上海地方音樂,擴充套件了他們的音樂視野。

《搖啊搖》是三年級第一課的第一首歌曲。這是一首孩子們熟悉的、搖籃曲體裁的上海童謠,歌曲6/8拍,宮調式。歌詞易懂,旋律優美動聽,歌詞非常口語化,像媽媽在哄寶寶睡覺時的語言和歌唱。

像這樣的歌曲,一節課完成應該足以。可是,新教材的教學內容極其豐富。第一課兩首欣賞曲目《童年的回憶》《我們多麼幸福》,兩首歌曲《搖啊搖》《小酒窩》,如果按照教學計劃進行教學,第一課只有保證兩課時完成,才能在期末順利講完全冊!課上我嚴格按照教案編寫的方案進行教學,雖然能夠順利完成唱會,但是總體感覺時間太短,正如學生把飯吃了,沒有足夠時間消化一樣。再有,學生對歌曲的感覺只是剛剛萌發,然後就下課了!第一個班級如我教案的方法進行了講解,但效果讓我失望,沒有激情,沒有感覺!

後一個班的教學讓我開始有了改換教學方法的念頭!歌曲的難點在於兩句“搖到外婆橋”,雖然他們的歌詞一樣,但是旋律不一樣。同學們很容易思維定勢,唱了上行的旋律後就再也下不來導致2句歌詞唱同一個旋律。為此我先讓同學們找到歌曲中相同的歌詞部分。然後讓他們聽對比他們之間的區別,然後再唱。同時我用手勢引導學生進行演唱,第一句是上行,第二句下行,這樣很容易就克服了這個毛病。為幫助學生表達歌詞的意境,我設計了“劃小船到外婆家、用甜美的聲音喊一喊外婆、聞一聞饅頭的香味”等情境。學生在愉快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自然地感受並表現出了搖籃曲式的風格。小朋友在做遊戲的時候總是最開心快樂的,但是場面往往也會難以控制,怎樣尋找到一種可以控制遊戲時場面的方法,這樣在以後的遊戲中也就不用擔心了,也可以多給學生

做做遊戲。

一、 整合依據

由於生活方式的改變,許多上海的孩子已不會講地道的上海話、不知道石庫門,也不會玩父母曾玩過的一些弄堂遊戲,在他們眼裡只認識現代化的大上海;再加上來自四面八方外來民工子女的入學,他們對上海的瞭解更是陌生。本單元就只唱一首滬語歌曲,教學內容相對單一,對於外地小朋友學來說唱也有些困難,二年級第三單元有許多滬語童謠、遊戲、和歌曲,把這一部分內容提前到一年級上,從上海的弄堂遊戲、兒歌著手,為教學滬語歌曲《搖啊搖》作鋪墊。

二、 教學內容

本節課要教授的新歌《搖啊搖》是一首搖籃曲體裁的上海童謠,歌曲旋律平穩、安靜,富有水波盪漾、小船搖動的韻律感,詞曲結合朗朗上口。歌詞非常口語化,好像媽媽在哄寶寶睡覺時的《搖籃曲》,用上海方言演唱。《搖呀搖》是一年級第一學期第四單元的教學內容。本單元的教學活動以“快樂”為主題,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感受音樂帶來的輕鬆與快樂。這首歌曲是孩子熟悉的、搖籃曲題材的上海童謠。歌曲旋律安靜、富有小船搖動的韻律感,詞曲結合朗朗上口。

1、讀讀上海童謠,玩玩上海弄堂遊戲 2、學唱滬語歌曲《搖啊搖》 3、拓展欣賞 三、 教學過程

四、 課後反思

《搖啊搖》是一首搖籃曲體裁的上海童謠,歌曲旋律平穩、安靜,富有水波盪漾、小船搖動的韻律感,詞曲結合朗朗上口。歌詞非常口語化,好像媽媽在哄寶寶睡覺時的《搖籃曲》,用上海方言演唱。“醬油蘸雞紅燒獅子頭”“猜冬裡猜乒令乓浪猜”這些熟悉的歌謠曾伴隨上海人走過美好的童年歲月。親切的鄉音、充滿情趣的話語讓每個上海人情不自禁地聯想起高高的石庫門、長長的弄堂以及弄堂前那群嬉戲的兒童,童謠聲中做著熟悉的遊戲,然而這一切對於高樓中長大的新一代上海兒童都是陌生的。為了讓他們真正瞭解上海童謠和弄堂遊戲,就必須讓他們親身體驗這些鄉土文化的魅力。

本節課要教授的新歌《搖啊搖》是一首用滬語演唱的歌曲。為了讓孩子們準確地用上海方言唱好這首歌,我抓住孩子們喜歡玩遊戲先從上海的弄堂遊戲著手,課前讓學生和家長一起收集上海的童謠和弄堂遊戲,在課堂中先以老師與學生一起回憶學過的童謠、玩玩上海的弄堂遊戲為切入口,讓學生感受不同情緒的童謠風格,其中把二年級第三單元有許多滬語童謠:《儂姓啥》、《賣糖粥》;遊戲《炒黃豆》、《金鎖銀鎖格拉拉一鎖》;和歌曲《猜冬猜》等內容提前到這一節課,學說上海、學做上海弄堂遊戲話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慾望,然後再進入滬語歌曲的教學,這樣小朋友們學起來更加自然有效,最後又加入了欣賞小熒星小演員表演的舞蹈《路邊童謠》, 欣賞歌曲《過江》,這些也是上海童謠。設計在課堂最後部分,自然地拓寬了學生音樂表現的空間,拓寬了學生的音樂視野。另外,由學唱老上海童謠到學念新上海童謠,凸現了現代氣息,又充分發揮音樂學科特有的輔德功能。從而激發本地小朋友更熱愛自己的家鄉,外地小朋友更喜歡上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