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的搖籃》教學反思範文

來源:才華庫 1.74W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祖先的搖籃》教學反思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祖先的搖籃》教學反思範文

《祖先的搖籃》是一首兒童詩,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為“祖先的搖籃”,深情地回想我們的祖先質樸率真的田園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遠青翠蒼茫,大自然永遠清秀明淨,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我通過一堂課的教學,完成了預定的教學目標。整堂課從讀通詩句到初步感受詩意,從讀好詩句到領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幫助學生在讀中體驗、感受。

一、識字教學方法多樣,紮實有效。

1、字理識字

板書課題時,先寫了生字“祖”,讓孩子說出帶有示字旁的一組字:“神、祀、祝、福”,然後出示圖片,揭示偏旁示字旁的字源,讓孩子知道“示”最早的意思是祭祀用的神臺,示字旁的字與祭祀有關。字理識字,讓學生從中領悟到了漢字豐富的文化內涵。

2、溯源識字

猜一猜古文字“逮”,其中一部分是一隻手一把把動物的大尾巴給抓住了,另一部分像是一個人在跑,又跑又抓,這就是“逮”。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教師要結合語境,追根溯源講解漢字的`字義,有效預防錯別字,讓學生充分感受漢字的獨特魅力,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情,輕鬆掌握識字能力。同時,漢字溯源法還能運用到閱讀教學中,增強閱讀教學效果。

3、動作演示識字

“逮、掏、逗”等動詞是在學習動賓式片語時識字的,動作演示,表演了逮蟈蟈,活靈活現地再現原始又跑又抓在逮蟈蟈的情景。教師動作演示,幫助學生理解“掏鵲蛋”,還聯絡生活說說還可以掏什麼?最後引導孩子把“掏”和“拿”進行比較,讓孩子知道到把手伸進去再拿出來就是掏,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

4、圖文結合識字

認識“薔薇”二字時,通過看圖把生字與圖上畫的事物聯絡起來,讓孩子關注草字頭,認識到薔薇是一種植物。

二、找準訓練點,感悟語言文字運用的規律

新課標指出:“語文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怎麼通過課文閱讀指導學生學習、運用語言文字呢?還是要聚焦課文中語言文字運用的規律,挖掘值得關注的詞句段落,確定具體的語言訓練點——動賓式短語。這首詩中藏著結構相同的詞:摘野果、掏鵲蛋,老師還引導孩子把其他動賓結構短語也用三個字概括了,如,追野兔、採蘑菇、逗松鼠、採薔薇、捉蜻蜓、逮蟈蟈,然後引導發現這些片語的特點,孩子們發現前面是動作,後面是動作指向的物件(事物)。再進行拓展訓練,你還能說出這樣的詞語嗎?積累動賓式的短語。這樣找準了語言的訓練點,引導學生感悟言語表達的規律,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就能不斷得到提升。

三、分層指導,重視朗讀訓練

根據文字特點,李老師把教學重點放在朗讀上,用大量的時間引導學生誦讀,旨在幫助學生在讀中體味。

1、美讀詞語。一是通過圖片再現原始森林的美好景象,幫助學生讀好“濃綠的樹蔭、一望無邊和蒼蒼茫茫”這三個詞語,二是讀好動賓式詞語的不同節奏,讀得很有趣味。

2、讀好了詩歌中帶有嘆詞“啊”的句子,兩個“啊”,放在了句子不同的位置,也就表達出不同的感情。每次詞語、句子的朗讀,李老師都對孩子進行了評價,並對下一位同學的朗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運用課件裡的精美畫面,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意境朗讀,孩子的朗讀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更好地表達詩意。這樣從美讀詞語,品讀句子,再回歸到入情入境的課文朗讀,李老師進行了有梯度的分層訓練,最終落實了有感情的朗讀這一目標。

四、在重視朗讀訓練的同時,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有待提高

詩歌教學難度大,常有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雖說通過反覆讀,能使學生有一定的感悟。但詩歌抽象表達的特點會給學生留下無限想象的空間。因此,在指導朗讀過程中,儘可能地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將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內容轉化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在學生的腦海裡留下了祖先們在美麗的森林裡美好生活的場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這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促進了學生對詩歌的理解。這也是這一單元的教學重點“根據課文內容展開想象”。在這節課中,教師有確定這一重點,但不是很好地突破重點,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還有待提高。

總之,老師根據文字特點,設計多種方法識字學詞。通過培養孩子的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分層次的梯度朗讀訓練,初步感受詩意,領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