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籃曲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1.05W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搖籃曲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搖籃曲教學反思

搖籃曲教學反思1

通過教學歌曲《搖籃曲》,使我感觸頗深。他又一次使我深刻的體會到音樂教學成功的關鍵在於整個的教學過程能夠將學生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給學生以最大的空間感受、體驗、想象和表現的機會,從而能夠更充分的展示他們的才華,挖掘潛力、釋放情感、體驗成功。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創設了一種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並特別關注學生的情感,從談話中、表揚中、活動中充分讓學生說、唱、想象和創造,讓孩子們體會到學習音樂的快樂,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悅。新《標準》中提到: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位置。本節課教師就特別注重學生的發展,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讓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聽,是感知與理解音樂的前提條件,也是藝術實踐最重要的過程,因而要從聽入手,讓學生感受音樂的情緒、熟悉音樂的旋律,再引導學生從歌詞中感受歌曲的情感,通過想象和模仿感受歌曲所反映的生活。最後通過學生的感知,引導學生從唱、伴奏和創造等方面來表現音樂的美。所以,從課的開始到結束,聽始終貫穿於教學之中。

學生的想象力豐富,他們投入地學習、專注地思考、動情地回答,非常感動。在這一課裡,我從情感體驗入手,引領學生儘快入境。在此基礎上,有了一定的感情積累,再引導學生通過對樂曲情感的把握,通過自主參與的方式,使學生輕易地掌握了歌曲的難點,理解了歌曲的意境。通過學唱歌曲,感受到了樂曲理不清,斬不斷的母愛之情。而這種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選擇的新的教學模式,也正體現了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新的教學理念。課堂中我力求對學生表現出了應有的熱情和寬容,營造一個平等、民主、和諧的母愛關係,擴大了學生的音樂視野。

本教學活動中,基本實施程式是:

利用音樂渲染、語言描繪、多媒體展示等,創設情景――學生聽音樂、唱歌、表演等,參與活動――學生領悟母子情深,情感體驗內化。

運用音樂、語言、多媒體等,創設生動的情景,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對學生進行個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養,提高學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培養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搖籃曲教學反思2

《唱給媽媽的搖籃曲》是一首以母愛為主題的敘事性極強的歌曲,歌曲表現了主人公對媽媽的熱愛之情,所以教學中,對學生的情感啟發培養尤為重要。讓學生在歌曲中既得到情感陶冶,也在從中學會如何去愛自己的父母,瞭解父母的辛苦。

我的預設是讓學生深刻體會母親的愛。可以把這種感情放到表現歌曲當中去。總體來看整節課完成是比較好。首先我給大家欣賞媽媽唱給孩子的一首輕柔、優美的《搖籃曲》來體現出媽媽對孩子的愛,然後以孩子用歌聲來表達感謝媽媽的愛,引出一首唱給《媽媽的搖籃曲》來匯入歌曲。

在教唱歌曲的過程中,我引導學生聽歌曲並說出歌曲的情緒,聲音,速度,在進行教學時把握歌曲深情、輕柔、寧靜的基本情緒,啟發學生彷彿媽媽就在你的面前。合理的想象是這節課的亮點所在。

搖籃曲教學反思3

由於低年級學生具有活潑、好動、較調皮的特點,對於感受和聆聽音樂,還處於未知階段,並且他們的注意力常常容易分散,因此,積極調動學生積極地投入學習、培養他們良好的聆聽習慣、使他們感受到音樂的美成了我們最需要關注和解決的問題。通過這堂課的實踐,使我有了這樣的體會:

1、教學中,我用優美的語言、音樂和教室環境為學生創設了“寧靜的夜晚”的美妙情境。首先聆聽音樂,在音樂中讓學生進入一個安靜優美的氛圍。不光是聽覺,而且學生跟著音樂“搖”起來,用他們的方式去表現兒時熟悉的感覺。令他們在輕鬆美好的氛圍中順利參與了音樂活動。然後教師以親切、動聽的語言,情真意切的語感,把學生帶入到小的時候,回憶起那甜甜的,溫暖的懷抱,抓住這份感覺從學生感興趣的律動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在優美動聽的音樂聲中學生輕輕的搖晃身體或者做出自編的動作,感受靜靜的夜,回憶的翅膀也越飛越遠。

2、多種方式聆聽,啟發深層體驗。音樂藝術離不開聽覺,離開了聽覺思維,音樂就失去了意義。於是吸引學生去聆聽、培養聆聽時的習慣、在聆聽中啟發深層的體驗,成了要解決的重點。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聆聽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它可以激起學生聆聽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一些啟發性的問題還可能會收到學生們充滿創意的回答。還有種方法便是反覆聆聽,如果每次聆聽都沒有新的主題和要求的話學生很容易失去興趣,只有不斷挖掘提升才能引發深層的體驗,能讓學生體會歌曲情緒、速度、旋律等音樂元素,使歌曲學唱變得事半功倍。在本課教學中,我採用多種不同方式的聆聽,聽音樂回憶、聽音樂律動、聽教師範唱等等,讓學生不僅一直沉浸在安靜的“夜”中,讓學生懷抱布娃娃做一次小爸爸和小媽媽,使學生情感得到昇華,從音樂和語言中感受到甜甜的、溫暖的懷抱。

3、“動情”--築起師生間的情感連線線。

音樂課要讓孩子動起來--從生理到心理,從內容到形式,從教師的教到學生的學,從教學要求到教學組織--通過一系列充滿關愛的教學活動,調動孩子們的學習主動性,使孩子的思維動起來、身體動起來、情感動起來。沒有學生思維的活躍、興趣的投入、精力的傾注、情感的昇華和音樂審美經驗的形成,就決不是一節優秀的音樂課。因此,唱歌、欣賞,等音樂教學活動一定要強調學生的“動”--“動情”。而“動情”的關鍵是要找準音樂的動情點,喚起學生對美的感受及對愛的體驗。那麼,要使學生動情,先得教師動情。教師要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感動學生,就先得感動自己。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處處動情--動情的語態,動情的示範,動情的鼓勵……學生只有在充滿情感的環境中才能得到深切的情感體驗,得到豐富的審美感受。如在本課教學中,通過師生之間動情的對唱,以及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和教師有感情的朗誦中,讓師生之間的“情”得以體現,得到昇華。孩子們的人格在音樂情感的滲透中,在潛移默化中,得到逐步的提高和完善。

當然,在本課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我將在今後的教學中慢慢地探索,力求爭取做得更好!

搖籃曲教學反思4

本節教學內容主要偉大、無私的母愛為主線。將本節教學內容共分五個部分:

一、匯入:創設意境進行匯入;用不同的風格的唱法來唱同一句歌曲,讓學生對搖籃曲有初步的定位。

二、新內容教學:學習勃拉姆斯創作的《搖籃曲>》;掌握搖籃曲這音樂體裁的特點,體驗並進行昇華到感恩教育。

三、拓展:老師演唱中國東北民歌《搖籃曲》;讓同學聽不同體裁的歌曲,辨別出各自己的體裁;欣賞廣東兒歌《月光光》。

四、小結。

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我注意堅持了“把課堂還給學生”的教學原則,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力求培養學生勤唱、勤練、大膽展示自我的學習習慣。通過設計一些與歌曲內容相關的律動和表演,使學生在動嘴(唱)、動手(劃拍子)、動耳(聽)、動腦的過程中,充分體驗到了音樂美,也感受到了母愛的無私和偉大。

在這節課,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衝破傳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每一個環節都積極參與,讓學生有更多自我展示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縱觀全課,反思如下:

一、課堂特點:

1、全課以平凡而偉大的母愛為主線,音樂與情感相融,給人美的享受。

2、從歌曲中體驗情感,再從情感體驗昇華到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的感恩之心。

3、 課堂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學生參與性強。

4、教師大膽地張揚個性。

二、不足之處

1、由於課堂時間有限,不能顧及到各個方面,還有些容易出現的問題還沒解決。講解知識點不夠細,沒有注意到個別學生出現的音準節奏上的錯誤。特別是男同學的聲音訓練比較欠缺。有些男同學用低八度來唱。

2、有些班的同學要求要輕聲唱,但一輕就沒聲了。

3、有些班的同學做律動時不大方,放不開,經老師鼓勵有所好轉。

4、由於時間有限,音樂要素處理不夠細緻。

經過同行的建議,自己在不斷反思——修改——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過程,我受益非淺。經過修改後的教學設計,教學質量更好,效果更佳。

現在更加認識到在教學中及時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會使我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能力。作為一名教師就是要在不斷反思、不斷總結和積極學習過程中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總之言之,教學中,我由始至終都貫穿一種理念:賞識學生,鼓勵學生。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主動參與,把課堂還給學生,激勵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音樂的美,體驗歌曲的情感,讓學生更多展現自我的平臺,同時讓我發現更多好苗子。而且促進了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並使得課堂氛更加活躍,課堂效果較好。

搖籃曲教學反思5

今天我上了藝術欣賞“愛意搖籃曲”。這是一首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搖籃曲。為了讓小班的孩子們來接觸這首世界名曲。我利用了建構式課程指導所配置的音樂磁帶,磁帶的音樂是在搖籃曲上配上了淺顯易懂的歌詞,課前還讓孩子們帶好毛絨玩具。

活動開始前,當我在鋼琴上彈奏時搖籃曲,孩子們一下子就安靜下來,都靠在自己的小椅子上閉上小眼睛。於是我就問:“你們在幹嗎呀?”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我們在休息。”我又問“為什麼要休息呢?”塗婕說:“我聽到老師在彈這個音樂,就是要休息了。”傑聖也這樣說。原來在小班上學期,為了安定孩子們情緒,或是在課餘做小息時,我都會彈上這優美的搖籃曲,雖然沒有對孩子們說出這是一首搖籃曲,但是每當孩子們聽到這樣的熟悉的音樂,他們都會做出同樣的動作:休息!趁勢我就引入正題,出示圖片——搖籃。提問:這是什麼?誰會睡在這裡?寶寶睡在搖籃裡,誰又會在輕輕要著呢?隨著老師和孩子們的'一問一答,音樂開始播放,孩子們在優美的音樂聲中慢慢“睡著”了,感受《搖籃曲》的柔和與寧靜。接著孩子們扮演著爸爸媽媽抱著自己心愛的毛絨玩具隨著柔美的搖籃曲一搖一擺地哄寶寶入睡!孩子們用身體動作表達了對音樂的理解。整個活動充滿著寧靜,溫馨,濃濃愛意,何不令人陶醉呢!

其實,對於小班幼兒來說《愛意搖籃曲》作為她們的學習內容是不錯的選擇,幼兒可以在欣賞曲子的時候,安定情緒,並且在理解曲子的同時感受媽媽深深的愛,使孩子更加增進與媽媽之間的情感。

搖籃曲教學反思6

《唱給媽媽的搖籃曲》是一首以母愛為主題的敘事性極強的歌曲,歌曲表現了主人公對媽媽的熱愛之情,所以教學中,對學生的情感啟發培養尤為重要。

讓學生在歌曲中既得到情感陶冶,也在從中學會如何去愛自己的父母,瞭解父母的辛苦。我的預設是讓學生深刻體會母親的愛。可以把這種感情放到表現歌曲當中去。首先我給大家欣賞輕柔、優美的《搖籃曲》,然後又說說自己的母親是怎樣愛我們的。然後又讓孩子們聯想小時候媽媽的關懷。接著匯入歌曲。在教學當中,為了啟發學生對媽媽的關愛,對媽媽的深情,我先用多媒體播放FLASH展示媽媽因為在辛苦工作在桌子睡著了的情景。給學生以視覺衝擊!接著再播放錄音,視覺和聽覺的交替的展現,引發學生由表象進入形象思維。在進行教學時要把握歌曲深情、輕柔、寧靜的基本情緒,多媒體再次展示:佈滿星星的夜空,我給媽媽披花襖情境,講解歌曲中的結束句,雖然只有一個字,是用哼鳴來演唱的,但是簡單的一個字,卻包含著我們對媽媽深深的感情,因為我們對媽媽的愛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經過畫面的展示和老師的啟發,學生情弦被撥動了,想象的大門也隨之開啟,眼前不由自主浮現媽媽工作的辛勞和平時對我們的種種關愛。合理的想象不僅渲染了歌曲的情境,表達了歌曲的情感,而且使學生對歌曲的藝術性、思想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因此,在演唱時,學生能用輕柔的歌聲完美地唱出對媽媽的一片摯愛與真情。

搖籃曲教學反思7

《音樂課程標準》要求中學生通過音樂學習和音樂鑑賞等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式,引導學生走進音樂,在親身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喜愛音樂;通過學習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作品,感知音樂中的民族風格和情感,瞭解不同民族的音樂傳統;啟發學生在積極體驗的狀態下,充分展開想象;保護和鼓勵學生在音樂體驗中的獨立見解。

1、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不單單以學會歌曲為最終的目標,而是通過音樂聆聽、不同風格《搖籃曲》的欣賞、分組討論等方式,啟發和鼓勵學生走進音樂,獲得音樂審美體驗,通過音樂藝術實踐,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培養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2、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掌握了6/8拍子的意義,引導學生從唱、伴奏和創造等方面來表現音樂的美。從情感體驗入手,引領學生儘快入境。通過學唱歌曲,感受到了樂曲理不清,斬不斷的母愛之情。而這種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選擇的新的教學模式,也正體現了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新的教學理念。課堂中我力求對學生表現出了應有的熱情和寬容,營造一個平等、民主、和諧的母愛關係,擴大了學生的音樂視野。

不足之處:忽略了要給全體學生展示的機會,並且在學會歌曲後要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多表現歌曲,那樣會更完善。

搖籃曲教學反思8

教學目的:

1、通過讓幼兒反覆欣賞樂曲,感受搖籃曲的安靜、緩慢、抒情等情感。

2、能體驗爸爸、媽媽對寶寶的愛,並有興趣地用動作表現哄娃娃睡覺的情節。

教學準備:

音樂伴奏,布娃娃,(幼兒人手一個),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複習歌曲:《小小的船》

教師語言:天黑了,整個大地變得靜悄悄的,月亮姑娘來唱歌了,星星來為他伴奏,他們的歌聲讓靜靜的夜顯得更美麗。聽--(師生合唱,引導幼兒看老師的指揮手勢)

(二)欣賞搖籃曲

1、感受音樂的特點

教師語言:夜晚真美呀,就在這時不知從那戶人家的窗子裡傳出了一段很好聽的音樂。(完整聽賞音樂)

提問:這段音樂好聽嗎?聽了這段音樂你想到了什麼呢?

小結:聽了這段音樂你們想到了那麼多的事,你們真是用心在聽。那你們怎麼會想到這些事的呢? 這段音樂給我們的感覺是怎麼樣的呢?(再次欣賞,講講感覺,教師哼唱加以肯定)

小結:你們說得真好,這段音樂給我門的感覺就是很柔和,很安靜的,緩慢的。

2、感受音樂的內容

教師語言:其實音樂就像人說話,每一段音樂裡都藏著一個優美又動聽的故事,那麼這段音樂裡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起來看吧!(欣賞舞蹈和音樂)

提問:現在你們都知道這段音樂講了什麼故事呢?你是怎麼知道的?(結合動作理解:媽媽在哄寶寶睡覺,並開心安慰地跳起舞了)

小結:這段音樂講述了媽媽在哄自己心愛的寶寶睡覺,像這樣的曲子我們叫它《搖籃曲》。

3、幼兒表演音樂內容

教師語言:在幼兒園裡老師就是你們的媽媽,你們就是老師的好寶寶,天黑了媽媽要哄寶寶們睡覺了。

教師語言:媽媽哄你們睡覺心裡怎麼樣?你們想不想也來做一次小爸爸小媽媽哄自己的娃娃睡覺呢?(幼兒也來扮演媽媽爸爸哄娃娃睡覺)

難點:哄娃娃的動作可以引導幼兒變換動作。(幼兒個別示範 ) 表演得逼真(引導幼兒用動作體現對娃娃的寶貝)

4、結束語:小娃娃真的睡了,讓我們輕輕地把他放到小床上,我們也該休息了

搖籃曲教學反思9

音樂欣賞中學生的參與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我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談談音樂欣賞教學的體會:

音樂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說“激發孩子對音樂的興趣就是把音樂美的魅力傳送給他們的必要的先決條件。”一節課的教學效果與學生的心理狀態有著密切的關係,生動有趣,引人入勝的教學,既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求知興趣,也能促進學生深入思考,使學生自始至終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和旺盛的經歷參與活動。興趣,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能推動學生不懈的學習。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激發興趣的匯入法很多:故事法、遊戲法、提問法、討論法等,但要根據課題,做到新穎別緻,豐富多彩,運用的好,會使學生產生獲取知識的慾望。而我在欣賞課〈〈搖籃曲〉〉中,就先用講故事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再讓他們能用心去聽賞音樂《搖籃曲》,感受音樂,並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中去。

音樂是聽覺藝術,在教學過程中,每個環節都離不開聽。而音樂欣賞是培養學生提高感受、理解、鑑賞音樂的能力,發展學生想象力以及豐富情感,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徑。它是整個音樂教學的核心。因此,我用不同形式讓學生去欣賞這首樂曲。初聽、復聽、再分段欣賞、最後完整欣賞。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整首樂曲的情緒。

音樂欣賞是一種審美活動,用音樂本身的力量使欣賞者置身於音響的天地之中。通過教學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的感受美,鑑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促進學生品德、智力、審美能力的全面發展。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力去編故事、演故事!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生們也非常願意的去想去做!整堂課在此達到了高潮!也只有以學生為審美主體讓學生參與音樂欣賞活動中去,也就是要求學生在欣賞活動中充分發揮音樂的審美功能———音樂審美知覺力和音樂審美判斷能力,更好的完成音樂的感知情感體驗,想象聯想、理解認識等活動。

而“動”是欣賞作品的一種表現。音樂的律動和節奏都體現了一定的流動性。在教學中,我抓住學生好動的特點,把欣賞音樂與表演相結合感受和表現樂曲的情緒和內涵。在欣賞樂曲《搖籃曲》時,我讓學生感受歡快的情緒,並將這種情緒通過動作的形式進行創編來表現出來。

搖籃曲教學反思10

四年級的家長開放日,我又有幸參與了。本節課教孩子們學唱了舒伯特的《搖籃曲》,他們深情地演唱,說明這節課上的還是比較成功。

一、清唱匯入,激發興趣。

老師聲情並茂的演唱,可以較好地激發學生的演唱慾望,並引導學生對本節課所學內容作大體瞭解。因學唱搖籃曲,所以我就清唱了我國東北民歌和勃拉姆斯的搖籃曲,從而讓孩子們知道: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搖籃曲音樂風格的不同。接著聆聽舒伯特的《搖籃曲》,進入本首歌曲的學唱。

二、音樂家生平,鑄造品格。

一首歌曲的流傳,都包含著一個感人的故事,所以我首先向學生們介紹音樂家舒伯特的生平和這首歌曲的創作背景,引導學生學習舒伯特不畏艱難,堅持創作的精神,培養他們在將來的生活和學習道路上,像舒伯特一樣,不怕困難,堅定信念,勇往直前。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用心聆聽,細心觀察為以後的創作積累素材。

三、模唱-永恆的主題。

演唱歌曲是每節課上必須進行的教學環節。這首歌,孩子們很快就唱會了,他們跟著伴奏起勁地演唱,歌聲嘹亮,但搖籃曲卻唱出了進行曲的風格,這時教師的範唱以及學生的模唱至關重要。因此我用柔和和洪亮兩種音色範唱歌曲,然後讓他們選擇適合這首歌曲的聲音模唱,伴著碰鐘清脆的聲音,課堂上終於飄出了柔和的歌聲。

搖籃曲教學反思11

《唱給媽媽的搖籃曲》是一首曲調深情、優美,歌詞富有童趣的兒童歌曲。歌曲生動地表達了孩子對媽媽那種濃濃的、真摯的愛意。現在根據本課的教學思路和教學設計,結合課堂教學情況談談我的教學反思。

在設計本課教學環節時,我以《新課程改革標準》的理念為原則,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基點,讓學生通過感受、模仿、體驗、實踐等一系列的音樂活動進行學習,從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審美、感受及創編能力。

在整節課中,濃濃的母子、母女情這一主題始終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通過音樂的感受和體驗,對歌詞中關鍵詞的模仿,再加上看照片、送祝福等音樂活動的實踐,來體驗小朋友們愛媽媽的真摯情感,較好地完成了本課的教學內容並達到了設計的教學目標。我認為在課堂上,自己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得比較好:

一、以情動人、以情促學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是音樂教育中最基本的理念。要理解音樂作品的思想內容,就要把握住它的情感性和形象性,而要把握音樂中的情緒和形象,則必須通過學生自己的音樂實踐來感受和體驗才能獲得,這個過程就是音樂審美體驗的過程。因此,整課以濃濃的母子、母女情貫穿始終,注重以情動人、以情促學。例如:

(1)我的開課是以一個學生寫日記的形式來表達孩子對媽媽的喜愛;

(2)引導學生通過對“輕輕走上前”和“我把燈熄了”等動作的模仿,唱出歌中小朋友給媽媽熄燈、害怕打擾媽媽的心情;

(3)通過播放班裡小朋友和媽媽平時在一起生活、學習、遊戲的照片,為媽媽送上一句最甜蜜的話語等活動,激發學生心中對媽媽濃濃的愛意並昇華母子、母女之間的感情。學生通過老師一系列的教學手段,他們從不會唱歌曲到會唱再到能有感情地演唱、表演歌曲,演唱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對媽媽的情感得到了昇華。

最讓我驚喜的是下課後還有三個小朋友跑到我的面前,對我說:“老師,我最愛我的媽媽了!”一句輕輕的話語甜進了我的心坎裡,也讓我對自己的教學效果充滿了自信!

二、關注全體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一個領路人。我在教學中努力追求人性化、個性化的音樂教學,儘可能地變教師的“指令性”為學生的“選擇性”,讓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例如:我在教授學生學習歌詞時,問:“你覺得歌詞中哪裡最能表現孩子對媽媽的愛呢?”,他們有的說是“給媽媽披上小花襖”這一句,有的說是“親愛的媽媽呀”等,通過這樣自由選擇樂句並指導有感情地練讀後,他們比原來更熟練、更富有感情了。設計創編演唱形式時,讓學生以自主設計——自主編排——闡述意圖——展示的形式進行。結果,有的學生運用了獨唱、對唱的形式,更讓我意想不到的是,他們還設計出了輪唱、領唱加齊唱的演唱形式,真是五花八門,讓我驚喜連連。學生就是在這樣寬鬆、自由、愉悅的學習氛圍中無所顧忌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思維能力得到了拓展,創編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時,我還關注學生學的過程,既關注整體,又關注個別,進行有效的教學。例如:我讓學生跟著我隨音樂拍四二拍的節拍,感受歌曲的旋律時,有個別學生沒有跟著拍,我走到他跟前,用我的表情、我的動作告訴他:“來,和我一起拍”,學生在我的帶領下都拍起了他們的小手。

三、以評激趣,互評互學

評價作為一項活動,存在於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中,它是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因此,評價的機制、評價的形式和評價的方法就尤為重要。適當、巧妙的評價能激勵、教育學生,自評、互評、他評的評價手段,能促進學生共同發展。這一節課,我主要以《課程改革標準》的理念為原則,積極圍繞著學生髮展性評價為核心,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無論是我和學生之間,還是學生和學生之間的評價,我都有針對性的以不同型別、不同手段及形式來激發學生積極評價、學會評價。例如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我時刻注意學生的每一次發言,對學生的表現給予了不同層次的評價,製作了小紅花作為獎品,大大鼓勵了學生,關注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其次,我還在教學中注重了把學生的自評、他評、互評作為評價的重點,讓學生自己說出對自己、對他人的想法。特別是在創編環節中,給予了學生最寬鬆、和諧、團結的評價空間,學生能暢所欲言,體現了評價的民主性。結果,有的孩子會說:“我覺得他們設計得很好!”,有的則說:“我覺得XXX小朋友表演得最好,歌聲很好聽!”,還有的卻說:“那個XXX,他唱得不夠大聲,如果能再大聲些就更好了。”等等,這樣通過評比、獎勵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自評、同學評、老師評的評價手段,讓孩子們知道自己的優點與不足,促進自己的學習,讓他們更加愛上音樂課,更喜歡、更有信心地表現自己。

課上完後,我感到自己在教學中還有遺憾之處,比如一些學生不能夠熟練地演唱這首歌、動作創編有些單一等,雖然我關注到了,但是一節課的時間有限,還要關注到整體,所以不能在某個環節停留太多的時間。儘管如此,我仍然覺得課已停——意尤存!相信經過後續教學,孩子們一定會唱得越來越熟練,越來越有感情。

搖籃曲教學反思12

《唱給媽媽的搖籃曲》由四個樂句構成,曲調優美、抒情。歌詞寓意深刻,它通過一個平日的生活側面,生動地描繪了孩子對媽媽的一片深情和孝順之心。

為了充分表達孩子對媽媽的深愛之情,上節課學會歌曲後我就佈置了一項實踐活動--回去後,把《唱給媽媽的搖籃曲》唱給媽媽聽,並讓媽媽做評價,這節課反饋。孩子們都非常認真地完成了活動,反饋也不錯。有的媽媽說:唱得不錯,還需努力;有的還說:聽過孩子唱給我的歌,非常感動,孩子懂事了,真的長大了。有的家長聽了孩子唱的歌后,都留下了眼淚。到這裡,這個環節應該結束了,這時一個孩子小聲地問了一句:“老師,你給你媽媽唱這首歌聽了嗎?”我一下愣住了,教室裡也安靜極了,當我回過神後,趕緊回答說:“我很幸運,我的老母親已經93歲的高齡了,本週末回老家我也把這首歌唱給她老人家聽”。話音剛落,孩子們不約而同的鼓起掌來,掌聲剛停,又有一個孩子問:“老師,是不是你經常唱歌給你媽媽聽,所以她才這麼高壽啊”!我連忙點頭說:“是,是,是”!這時,我的心跳加速,臉頰發熱,我真的愧對我的老母親和學生們對我的期盼。

課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是啊,我工作快30年了,從來沒有唱歌給我的父母親聽過,老父親是聽不到了,但我有機會唱給老母親聽。感謝孩子們的提醒,我也能夠為我的媽媽唱首歌。

搖籃曲教學反思13

合作交流”是中國古代流傳至今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在孔子的《學記》中就有“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的記載。在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合作交流”也成為了音樂課程標準所倡導的學習音樂的重要方式之一。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合作交流”這一學習方式由幕後的零碎操作演變為臺前的規模實施。如何合理組織合作交流,防止合作交流流於形式,提高合作交流的質量和效果,成為廣大教師關注的焦點。筆者在音樂教學中運用案例研究方法,對音樂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實施合作交流進行了多輪的教學實踐與反思,初步探索了實施的基本規律。

一、案例

1.片斷之一音樂欣賞課《走近“搖籃曲”》中,我希望在同學們感受、理解了“搖籃曲”之後,能通過“創作”這一形式把自己對搖籃曲的感受和理解表達出來。於是我便設計了這樣一個主題請同學們來創作一段近似於“搖籃曲”的旋律,並配上歌詞唱一唱。同學們可以自由組合,進行合作創作。但是,雖然在交流時眾說紛紜,可在過了10分鐘後的交流中,很多同學不知所措,都說不行、不會,而且對這一活動不感興趣……

主要問題:感知材料存在複合性,教師要求缺乏引導性。

策略:合作交流的教育功能利弊探析,教師是音樂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教育學原理告訴我們:任何教學策略都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每一種方式都有適用範圍,不能用一種方式去代替另一種方式。音樂課堂教學中運用合作交流雖然可以創設一個鼓勵兒童探索、發展、測試、討論、交流和感受音樂的環境,但這~教學策略也存在著花費教學時間過長,“搭車”現象嚴重的弱點,且易使課堂討論變得雜亂無章、離題萬里,教學效果兩極分化。因此在明確實施合作交流利弊的基礎上,若要更高效率地發揮合作交流的教育功能,教師必須針對教材、學生的具體情況揚長避短,選擇最佳時機,合理組織合作交流,發揮優勢功能,才能增強合作交流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的功效。

2.片斷之二(改進設計)我設計的主題為:老師請同學們在規定的10分鐘內採用不同的形式來表達心中的“搖籃曲”,如:唱、跳、奏、誦、畫、演、創編旋律等。教師提供各類打擊樂器、畫筆、紙、紗巾、娃娃、搖籃等道具,並採用分組合作討論。同學們雖然能夠自由組合,但我有意識地在每組安排了一個小能手,讓他們在組內合作討論中起一個“帶動”的作用。在同學們交流的10分鐘裡,我到每組瞭解進展情況,並在“創編旋律組”做一停留:我提醒同學們旋律的創作離不開節拍、節奏、速度的設定,只有在按要求設定好節拍、節奏、速度的基礎上,創作出來的旋律才能夠達到預定的目的。同學們在我的引導下,很快就創作出一段優美動聽的旋律。在10分鐘後的成果交流展示中,我發現每組都很有特色,都有出彩的地方,在同學們高質量地完成任務的同時,我發現他們情緒高漲,在表演中充滿了自信。在成果展示的同時,我還讓每組派一個代表論述設計的構思及方法。同學們通過合作交流,增大了資訊量,求知慾得到了充分的滿足。同學們通過這堂音樂欣賞課,走近了“搖籃曲”,理解了“搖籃曲”,在喜歡“搖籃曲”的同時,也豐富了其他方面的知識。

二、反思

從這兩個課例中說明,同一個主題,同樣的合作交流,由於教師實施方式不同,同學們的學習態度不同,學習情感不同,其效果也截然不同。這使得筆者對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如何合理組織合作交流有如下感悟:

學生能否積極地合作交流,能否在合作交流中發表自己的意見,參加交流、討論甚至爭論,直接影響到合作交流的質量和效果。首先,教師要採用多種形式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合作交流,特別要鼓勵學習稍有困難的學生也參與合作交流。其次,教師要為合作交流創設平等、融洽、開放的氛圍,讓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無拘無束。

搖籃曲教學反思14

教學目標:

1、通過表演,體會歌曲所表現的甜美、寧靜的情緒;

2、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有表情地演唱《小小搖籃曲》;

3、通過表演活動,掌握搖籃曲的節奏特點,提高音樂表現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用自然甜美的聲音演唱歌曲,體會搖籃曲的意境;

難點:歌曲中襯詞的學習,節奏的把握、意境的把握。

教學用具:電子琴

教學流程:

一、情景匯入

1、(出示星空圖),師: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幅圖,看了這幅圖,你想到了什麼?

生:晚上、靜靜的、輕輕的……

師:這節課老師將和大家在靜靜的夜裡度過,大家要靜靜地去學習,好不好?

2、師:現在老師先跟大家做個遊戲,遊戲規則是我來當媽媽,你們當老師的小寶寶,我來唱歌,並且用手輕輕地推你們,你們邊聽邊跟著我手推的方向輕輕擺動,明白了嗎?來試試看

3、師哼唱著舒伯特的《搖籃曲》,溫柔地做著推的動作,生邊聽邊順著老師的手勢進行搖擺。

師:你知道老師剛剛唱的是什麼嗎?(搖籃曲)

搖籃曲是用來做什麼用的?(搖籃曲是母親哄小寶寶睡覺的樂曲)

你聽過的搖籃曲是怎樣的?

生回答(靜靜地、溫柔地、輕輕地……)

二、寓教於樂

1、初步聆聽

師:在這靜靜的夜空下,也有一位媽媽正在哄小寶寶睡覺呢,現在請你幫她一起鬨,你會想出什麼辦法嗎?(引導用搖擺的動作)

師要求:注意節奏,一定要用剛才的辦法小心地哄

(播放伴奏,師唱歌曲,改編第一段第一句“睡吧睡吧小寶貝耶囉囉吔”,生跟伴奏進行律動。引導孩子投入)

師:小朋友們把老師都快哄睡著了,那這個音樂是不是搖籃曲?為什麼?

生回答,(是,哄寶寶睡覺、輕輕地、溫柔地)

2、復聽(完整)。

師:小朋友們太棒了!現在有一位小朋友也學著她的媽媽唱起了搖籃曲,大家要靜靜地、仔細地聽,聽一聽,小朋友究竟給誰唱搖籃曲呢?

生聆聽,回答(是給布娃娃唱的)

3、再次聆聽(第一段)。

師:請再仔細聽一聽,寶寶用了哪些話來哄布娃娃?

(師彈唱第一段)

生回答(你會夢見囉,小星星在聽月亮講童話,講童話)

引出難點一:你會夢見囉,小星星,在聽月亮講童話,講童話

師:一起來學一下寶寶給布娃娃唱的這一句。

(先念一遍,再隨師邊唱邊搖。)

要求:唱時就像媽媽對寶寶說的那樣親切的、甜美的

(再用甜美的聲音唱一次)

4、學唱第一段。

(1)聽原唱,進行律動(展示大譜表)

(2)跟琴輕唱

師:現在來跟老師的琴聲輕輕地學一學寶寶唱的《小小搖籃曲》,老師有個要求:就是老師在唱到綠色字型“吔囉囉吔”時,小朋友們就搖動起來,其它時候不用搖。能做到嗎?

(師邊彈邊唱,生輕唱,律動)

(3)指導難點二

(4)師生接唱

生唱有意義的詞,師唱襯詞。

(5)指導每一句吔囉囉吔的音高。

(6)師指導每一句末尾字的唱法:要短促、輕。

(7)生完整唱第一段

師:你就把我當成布你們的娃娃,一起唱給我聽聽吧。

5、學唱第二段歌詞。

(1)師彈琴,生演唱第二段。

師:小朋友們哄得真好,如果我是布娃娃,我就覺得聽不夠,那這裡還有一段,那你們願意再唱給我聽嗎?

師進行指導

(2)認識“結束句”,指導最後一句的音準

師:這一句你覺得應該用怎樣的情緒去唱?師用更加高興的表情現場演唱結束句,請生判斷。(更加快樂的情緒)

(3)完整演唱第二段

三、創造表現

1、完整演唱歌曲。

師:想象一下,靜靜的夜裡,我們手裡抱著布娃娃,用最美的歌聲將這首歌曲完整演唱一遍好嗎?

2、請個別孩子表演唱

3、欣賞舒伯特《搖籃曲》

師:其實搖籃曲不僅中國有,外國也有,全世界的許多媽媽都會唱搖籃曲,奧地利著名音樂家舒伯特就寫了一首非常動聽優美的《搖籃曲》。請小朋友們欣賞一下。

四、完美結課

今天我們學會了《小小搖籃曲》,我們晚上回家你是否也可以為你們的爸爸媽媽唱一唱呢?

請生聽著《小小搖籃曲》音樂有秩序地靜靜地離開教室。

課後反思

由於低年級學生具有活潑、好動、較調皮的特點,對於感受和聆聽音樂,還處於未知階段,並且他們的注意力常常容易分散,因此,積極調動學生積極地投入學習、培養他們良好的聆聽習慣、使他們感受到音樂的養成成了我們最需要關注和解決的問題。

搖籃曲教學反思15

教學目標:

1、能夠用自然圓潤的聲音和優美抒情的情緒演唱《搖籃曲》

2、感受體驗搖籃曲的音樂情緒和風格特點

教學重點、難點:

識譜、歌曲中出現的裝飾音節奏。

瞭解勃拉姆斯《搖籃曲》的特點,能夠用優美抒情的情緒演唱,感受它所表達的情緒。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匯入新課

1.引入,發聲練習《搖籃曲》

教師:老師非常高興今天和大家一起來上這節音樂課,首先請大家聽老師彈奏一段旋律,這段旋律大家熟悉嗎?

123 ︳321︳1321︳2-︳123︳321︳1322︳1-‖

Lulululululululu

學生回答

教師:下面請跟老師一起用lu來練習。注意你們的氣息要連貫,演唱姿勢要正確。

(從簡單的搖籃曲引申到發聲練習)

.聆聽東北《搖籃曲》的片段

教師:接下來請大家欣賞一首中國東北的搖籃曲片段,後請大家在黑板上選擇出相應的詞語表達它的速度和情緒。(在黑板上板書速度和情緒的詞語供學生選擇)。並跟隨音樂做做動作,媽媽哄小寶寶的樣子。

(播放歌曲東北《搖籃曲》的片段)

教師:欣賞完了兩首搖籃曲,我們是不是瞭解了一些搖籃曲的特點呢?

學生:

教師:大家說的非常好。剛才我們聽的是我國東北《搖籃曲》,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一首外國的《搖籃曲》,這首搖籃曲是由奧地利的舒伯特創作的。

請大家翻到書的25頁,看看舒伯特特的小故事,瞭解瞭解他的生活環境和生平簡介。(給學生2分鐘的時間看書)

教師:他一生創作了14部歌劇、9部交響曲、100多首合唱曲、567首歌曲,他的朋友說,他把看到的都寫成了歌,有時候,一個早晨就寫5-6首。而且大部分歌曲成為經典作品,還有些作品,在民間廣為傳唱。由於他豐富的創作,

所以人們也稱他為“歌曲之王。”

8、聆聽教師有感情地範唱勃拉姆斯《搖籃曲》。(學生安靜的用心傾聽。)

①教師輕聲問:你們注意到老師用怎樣的感情來唱搖籃曲嗎?

②學生們概括:抒情的、溫柔的等等。

9、師:讓我們閉上眼睛,隨著音樂感受搖籃曲的速度和強弱。

學生再次聆聽勃拉姆斯《搖籃曲》。

10、師問:你們能感受到音樂的速度怎樣嗎?請用你認為合適的速度有感情的朗讀歌詞。教師啟發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全詞。

學生輕聲跟琴歌唱。

教師彈奏旋律,學生歌唱並體驗。

12、教師播放莫扎特的《搖籃曲》,使學生從三拍子和六拍子的搖籃曲音樂當中感受到搖籃搖擺的律動。(進一步體會搖籃曲的音樂特色。)

13、師問:你們注意到歌曲是在什麼拍子起拍嗎?這樣對錶現歌曲情緒有什麼好處?

(教師邊範唱邊用指揮手勢啟發學生感受音樂。)

學生討論、總結:作品每句從第三拍弱拍起使音樂更富於徐緩的敘事語氣。

教案《國小二年級音樂下冊《搖籃曲》教案及教學反思》來自網!/JiaoAn/YinYueJAX/

14、請同學們總結搖籃曲的音樂特點:

①:抒情的、溫柔的、寧靜的

②:速度較慢的

③:歌詞具有敘述性

15、學生結合搖籃曲音樂的特點隨琴有感情的歌唱。

課堂拓展

1、匯入:剛才我們唱外國的《搖籃曲》,其實《搖籃曲》我們中國也有,那就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感受一下它們之間有什麼不一樣?

(不同點:前者直接抒發內心的情感,旋律舒展、大方;後者通過環境描述進行含蓄的表達,曲調極富中國民族特色。)

2、師小結:它們表達了一個共同的主題——母親對子女的愛,對孩子未來的祝福和希望。

3、再次聆聽中國的《搖籃曲》,請學生輕聲哼唱。

4、舒伯特的《搖籃曲》我們已經學會了,能不能改變裡面的歌詞,成為一首《獻給媽媽的搖籃曲》呢?(學生小組合作)

5、選擇2——3首進行展示。

(五)、小結

讓我們回到家為媽媽唱上一首自己創作的《搖籃曲》吧!那將是媽媽收到的最珍貴的禮物,也能為媽媽減少一些疲勞,安心地入睡。

教學反思:

音樂對學生的美育作用是潛移默化的,其中蘊涵著道德哲理和豐富的情感體驗。因而在欣賞教學中,通過讓學生仔細地聆聽樂曲,張開想象的翅膀,在廣泛的時間、空間裡遨遊,用心去感受、體驗音樂的美。在欣賞課《搖籃曲》中,我是這樣設計的:通過情感匯入、體驗音樂、參與音樂、情感昇華四個環節來欣賞兩首中外不同的《搖籃曲》,體會這一體裁的美好意境和情緒,感受到普天下最平凡、最偉大無私的母愛,並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學生自己比較和分析,概括總結出《搖籃曲》的特點。

一般來說,音樂有打動自己、感動別人的作用,這主要體現在音樂的內涵上。在這節課上,我沒有過分的強調知識技能的傳授和訓練,而是給學生提供參與和表現的機會,這樣就會激起學生創作音樂和享受音樂的興趣。我認為一個音樂教師除了具備專業知識以外,還要以情感感人,儘量把教學內容演繹地淋漓盡致,恰到好處地使學生陶醉於音樂之中,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隨著音樂節奏動起來,激發學生積極發言的興趣和慾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