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籃曲散文

來源:才華庫 8.43K

月兒明

搖籃曲散文

風兒靜

樹葉遮窗櫺呀

……

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是在我們高中一年級時的新年晚會上。

晚會是以班級為單位召開的。

那是1965年的元旦。

1965年,是一個激昂的年代,一個鏗鏘的年代,一個大講特講階級鬥爭的年代。街上的大廣播喇叭整天播放的是《社會主義好》《我們走在大路上》《我們工人有力量》這樣的進行曲。年輕的.我們也確確實實被這些進行曲振奮著,激勵著。悠揚婉轉的歌曲少之又少,更不要說帶有幾分纏綿的小夜曲了。

班級的晚會正熱熱鬧鬧,化學老師張海瑞和語文代課老師郭詠今光臨了。全班雀躍。

同學們誠懇邀請老師表演節目。

郭詠今老師給大家背誦《岳陽樓記》。他搖著頭唱詠的樣子,同學們至今記憶猶新。

張海瑞老師斯文地翻開手中的大本夾(老師是早有準備的):“我給同學們常一首《搖籃曲》吧。”張老師平時講課說話特別快,快得容不得你半點溜號。這時他卻慢悠悠的。

同學們大多不知道《搖籃曲》是一首什麼歌,鼓掌之後就靜靜地等著。可張老師卻不忙。“這是一首30年代流行的歌曲。”老師為自己的演唱加了註釋。

哦,是老歌啊,我們怎麼不知道。同學們面面相覷。

月兒明,

風兒靜,

樹葉遮窗櫺呀.

蛐蛐兒

叫錚錚,

好比那琴絃兒聲啊.

琴聲兒輕,

調兒動聽,

搖藍輕擺動啊.

孃的寶寶閉上眼睛,

睡了那個睡在夢中。

……

張老師不是專業歌手,甚至根本就不是歌手。但,這綿綿的歌聲卻攪動了我們每一個年輕的心。它也把我帶回到我的幼兒時代——

我小的時候,家裡很窮。我出生後,是姑奶送給我家一個搖籃(我們東北老家叫搖車,又叫悠車)。就是這個搖籃把我搖大的。我家還有一個簡易搖籃,是用木箱蓋改裝的。媽媽說我小的時候很霸道。她告訴我說,我身下媽媽又生了個小妹妹。我哭著喊著不讓妹妹睡我的搖車。實在沒有辦法,奶奶才把木箱蓋錐了四個眼兒,做了個簡易搖籃,來搖妹妹。那個木箱蓋我見過,淺淺的,小孩一翻身就能掉下來。後來妹妹夭折了,我現在想來,都有一種罪孽感。

就是那個搖籃把我搖大了,又把我的兒女們搖大了。

做了爸爸的我,常常坐在搖籃邊,輕輕地搖著這承載著我們兩代人生命的搖籃,看著搖籃中甜甜酣睡的孩子,輕輕地哼著:

月兒明,

風兒靜,

樹葉遮窗櫺呀.

……

孃的寶寶閉上眼睛,

睡了那個睡在夢中。

我的孫兒們沒睡過搖籃。但,我也常常在拍他們入眠時哼起:

蛐蛐兒

叫錚錚,

好比那琴絃兒聲啊.

……

孃的寶寶閉上眼睛,

睡了那個睡在夢中。

如今,搖籃已經成了文物,成了我們這個民族的寶貴文物。而伴著它的《搖籃曲》卻一直傳唱至今。昨天晚上電視裡一個歌手深情地唱著這首“古老”的《搖籃曲》,掀動了我這塵封記憶……

熱門標籤